2020年,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法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开拓进取,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强化制度保障,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职权法定、运行规范、公开透明、权责统一、廉洁高效的法治机关,全委上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2020年,我委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并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一、高度重视各项法治工作,将法治精神贯穿到发展改革全过程
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参谋助手,我委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工作,坚持把履行发展改革各项职能与法治建设紧密结合。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工作与发展改革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机关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各项法治决策部署。主持召开党组会、委务会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重大法治工作,对法治工作作出专门批示,要求各处室、委属单位高度重视,对标先进,补足短板,推动法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委党组带领全委上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法治精神贯穿到重大规划出台、重大政策制定、重大事项改革、重大工程项目推进等全局工作中去,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中践行法治,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促进发展,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行政行为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将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早在2016年,我委就成立了由委党组书记、主任担任组长,主管法规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的“七五”普法暨法治机关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两次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领导小组负责推进法治工作,研究解决法治机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各项法治工作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规处,负责法治机关建设各项具体事务的组织、协调、检查和指导工作,同时,在委内建立法治联络员制度,每个处室抽调一名业务骨干担任法治联络员,负责传达及辅助完成机关法治建设各项任务,确保全委法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强化领导干部带头学法。 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提高法治意识的关键,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宪法和法律,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一年来,委党组集中学法12次,举办包括委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加的专题法治讲座2期,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民法典、党内法规、《土地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河南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大大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意识。
三是统筹部署法治建设工作。 委党组高度重视法治工作,在全省省直机关中率先提出建设法治机关的目标,编制了法治机关建设五年规划,每年印发法治机关建设年度工作要点,依次开展了法治机关建设“规范年”“推广年”“提升年”“深化年”“优化年”主题年活动,从优化制度供给、全面履行行政职能、规范行政执法、加强法治宣传培训等方面,稳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各项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出台了一大批规章制度,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制约、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其中《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会议制度》要求党组议事必须坚持遵守宪法法律的原则,起草法规规章以及出台重要规范性文件都要纳入委党组会议议事范围,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是注重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工作。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外商投资法》《政府投资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法治化的手段对政府行为加以规范,如何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转变政府职能,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在依法履职方面,我委积极做好上级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情况、机构和职能调整情况等,对职权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及时制定和公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保留职权事项33项,全部向社会公布。严格按照清单行使权力,防止权力越位、缺位、错位,切实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如价格领域逐步实现由政府制定价格向政府制定规则转变,以国家《中央定价目录》修订为基准,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规范流程,有序推进《河南省定价目录》的新一轮修订工作。
二、深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为发展改革中心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一)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 一是科学制定各项工作制度。 制定完善了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实施细则、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出台了督查工作制度、信息工作制度、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规程等具体工作规范,为委机关有序高效运转提供了可靠制度保证。 二是认真落实各项法规制度。 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河南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法制审核制度等法规规章和制度,强化对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以及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合法性审核,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保障了行使职权程序和内容的合法性。 三是不断完善法律顾问制度 。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的规定,加强法律顾问队伍建设,提升法律顾问的能力和水平,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复议案件办理、行政应诉、合同签订、日常法律咨询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年共提供各类法律咨询意见近100次,出具行政复议决定审核意见2份,代理出庭应诉5次。
(二)职权法定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立法。 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推进营商环境、信用建设、政府投资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其中,《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部省级综合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地方法规,标志着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式进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河南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于2020年4月8日经省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对政府投资决策、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发挥了政府投资作用、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激发了社会投资活力;《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2020年11月28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开创了从起草到审议通过仅8个月的立法先例,也是一部牵头领导规格最高、用时最短、社会关注度最高、征求意见最广泛的地方性法规,为优化我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是及时开展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 组织开展我委起草的涉及民法典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共梳理我委起草的规章6件,拟修改1件;我委起草的省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55件,拟废止2件;我委出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275件,拟废止1件,为维护法制统一和促进营商环境改善提供保障。 三是认真做好立法协调工作。 认真办理并及时反馈法律法规征求意见工作,全年共办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省人大、省政府、省司法厅等转来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规章草案90余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160余条,为保障法律法规的起草质量和顺利出台履职尽责。
(三)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全面梳理执法事项。 对照权责清单,梳理我委实施的现行有效法律法规规章66个,梳理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确认等执法权责事项16项,进一步规范了执法事项,强化了行政执法责任。 二是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 在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组织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培育工作,在新乡市牧野区发展改革委、安阳市节能监察局试点开展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制度,最大限度防控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促进执法透明、规范、合法、公正。在价格执法方面,坚持关口前移,服务下沉,重点围绕涉纪反腐、扫黑除恶、非法采矿等,协调指导全省各地办理价格认定150多件,及时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在节能监察方面,统筹推进工业节能监察工作与我省年度节能监察工作相结合,避免了对企业的重复节能监察,减轻了企业负担。 三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完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配备法制审核人员,制定执法行为用语指引和执法规范用语,加强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组织112人通过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实现执法人员全员持证上岗。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对部分处室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进行提醒和指导,切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是规范重点领域行政执法行为。 适应机构改革职能调整新要求,严格规范价格认证工作,及时制定出台《河南省发改委价格认定受理工作办法》《价格认定工作职责及程序规定》《价格认定办理工作规定》等文件,确定以省发展改革委机关为执法主体的工作新模式。严格规范节能监察执法,制定年度节能监察工作计划,创新节能监察方式,开展异地节能监察,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加强对审批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督力度,2020年重点对省级审批的2018、2019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察,严格查处了4家仍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企业。
(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 我委在做出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审批、重要规范性文件制定等决策事项时,严格履行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程序,确保了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民主、合法。 科学决策方面, 严格履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程序,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科学性,牵头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作、郑州地铁线建设、河南省科技馆建设等,都是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得以顺利推进。 民主决策方面,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公众参与程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如中原城市群规划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事项、重大政策举措,除涉及保密的除外,都主动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为增强涉企政策公正合理,研究制定了《河南省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暂行办法》,在制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权利义务等切实利益政策时,充分听取企业家代表意见,为企业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依法决策方面, 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和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规定。针对发展改革工作实际,相继出台了重大投资审批核准事项集体讨论制度、价格调整程序规定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对于上报国家审批或核准的项目、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审批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核准项目、限制类审批或核准项目、单机30万千瓦以上电厂、90万吨以上煤矿等项目及省基建资金、交通、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业结构调整等专项资金的年度安排意见等均需提交委务会集体讨论研究。价格调整事项严格履行成本监审、专家论证、价审会集体研究、公示等程序,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水、电、气、热力、学校收费等价格和收费调整,还要严格执行听证程序,成功举行了高校收费价格听证会,圆满完成了群众关注的热点价格调整工作。
(五)全委法治思维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开展全员法治培训。 组织开展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20年度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邀请省法院和司法厅专家讲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司法实践、规范性文件管理和服务性行政执法等,提高了全省发展改革系统机关干部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水平;举办专题法治讲座,邀请省人大、省法学会专家学者专题解读《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和民法典;开展“法治讲堂”系列活动,组织投资处、财金处和法规处负责同志,对全委业务骨干进行专题法律法规培训;组织委内全体党员干部观看最高院拍摄的法治电影《特别追踪》等,进一步提高了全委干部职工的法治观念。 二是积极开展“以案说法”。 组织全委有执法职能的处室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及时通报在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中被撤销或被确认违法的案件,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底线思维,做到警钟长鸣。通过坚持不懈地提高法治意识,我委未发生违规决策和违法审批核准项目的问题,切实做到严格依法行政。 三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 印发“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精心组织拍摄宪法宣传微视频,并在委官方网站进行展播。组织召开《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新闻发布会,开展新出台法律法规系列宣传贯彻活动。编印购置学法资料,组织编印《河南省发展改革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典型案例汇编》《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购买民法典等法律读本,及时向全委机关干部发放,持续营造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六)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持续提高。 近两年,随着我委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发案率显著下降。2020年,我委共办理各类行政复议诉讼案件18件,其中,应对诉讼案件4件、应对复议案件2件,审理复议案件12件。我委审理的复议案件及时办结率达到100%,全年未发生一例因未在法定时限办结案件引发的矛盾纠纷。认真应对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4件诉讼案件,除一件未审结外,其余3件一审均胜诉,2件复议案件均予以维持,树立了我委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认真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切实履行应诉义务,委机关负责人积极参加行政诉讼庭审活动,力争走在省直机关依法行政的前列。联合省委政法委在全省开展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协调推动各承办单位圆满解决涉政府产权纠纷案件191件。2020年12月,我委与省法院、司法厅联合转发最高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关于深入开展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完善健全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我省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9个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平台试点运行省份之一。
(七)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着眼民众关注热点,以政务公开推进发展改革工作更加贴近民众、惠及民生,“河南省发改委”微信公众号多次上榜河南政务(省直类)微信影响力月度榜单前20强,连续三年获评微信公众平台“新锐力量”。 一是拓展主动公开范围。 2020年度,我委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267条,政务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超过1418条,制作原创政策解读图解21篇,网站访问量超过5823万人次。同时,向河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双公示信息137条。印发《河南省重大建设项目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等文件,将需要公开事项的名称、内容、时限进一步清单化、目录化,便于基层部门对照操作,易于社会公众查询监督。 二是加大政策解读力度。 重大政策方案的出台,均配以图解的方式标重点、做解读,增强政策内容的可读性。2020年6月3日,我委发布的《加快白色污染治理 促进美丽河南建设》,被人民日报等多个官方微博账号转发评论,“河南加强版限塑令、河南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登上新浪微博热搜话题,话题阅读量超过1.2亿,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的单条微博阅读量超过450万。 三是依法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2020年,我委通过门户网站、信件、当面申请等形式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75件,内容主要涉及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批复,用电许可、公路收费等领域,全部按照规定期限依法办结。 四是提供便捷政务服务。 实现所有事项与省统一受理平台的对接,并按照单点登录模式优化事项办理机制,我委在省政务服务网发布的政务服务事项共56项,已全部实现网上可办。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伊始,我委率先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督平台推出投资项目“不见面审批”模式,并进一步扩展到全部56项政务服务事项,除部分归档需要的纸质材料,申请人可选择邮寄方式提交外,其余事项、流程实现全程在线办理。
三、依法全面履行行政职能,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
(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倾力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疫情发生后,及时向全省发改系统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编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指导全省系统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口罩、食品等重要物资生产调度,安排专人驻企协调解决用工、资金、产业链配套等突出难题,短期内推动全省口罩日产量从不到150万只提高到1000万只以上,调出了占全国支援湖北物资中1/5的N95医用、1/7的普通医用口罩,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坚持“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两周内协调三全食品29家、思念食品34家、双汇集团59家产业链配套企业全部复工,为全国市场稳定作出了河南贡献。在疫情有效防控基础上,出台加强复工复产工作15项举措,在全国首创发布物流复工指数,建立完善以市县政府主要领导为“链长”的推进机制,仅用2个多月时间推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由不足一成实现基本全面复工。我委运行局党支部和社会处、郑州发展改革委、平顶山发展改革委等一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荣誉表彰。
(二)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简化投资审批事项和流程。 印发实施《河南省深化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实施方案》,统一事项清单,明确适用范围,精简申报材料,审批事项精简到36项,保留申报材料209项,让“一清单、明白办”更清晰;统一审批平台,提升平台功能,推广“不见面审批”模式,让“一平台、一网办”更通畅;优化审批流程,列出措施清单,疏解治理堵点,让“一百天、便捷办”更高效。2020年,河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结事项77598项,其中审批事项13521项,核准569项,备案63508项。 二是规范政府和企业投资行为。 出台《河南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和《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全面落实企业投资新型核准备案管理制度,维护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推动投资管理重心转向“事中事后”监管。 三是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除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及《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前十项所列的外商投资项目以外,均实行备案制管理,下放相应权限至市县及授权的开发区。鼓励外商在豫投资设立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营利性养老机构等,支持合资证券公司发展。全面落实国家放开一般制造业外资限制,对符合政策规定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适用引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 出台实施了《2020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方案》《省领导分包营商环境重点领域专项方案》和“1 16”重点指标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全力优化全省营商环境,开办企业、获得电力、获得用气、政府采购等4项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扎实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组织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及时向全社会公开评价结果并实施奖惩。同时,聚焦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实施“专家门诊”模式,分地市、分部门编写专项评价报告,“一对一”进行反馈,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高标准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开展整改行动,督促各地比学赶超,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三是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印发实施《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工作专项方案》,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河南日报等进行对接,在河南新闻联播推出“营商环境中原行”专栏、在河南日报“六稳”“六保”专栏下开设了优化营商环境子栏目,聚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各地改革创新经验,播发了系列深度报道,极大激发了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性。
(四)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严格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同时,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统一安排,我委牵头组织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和“放管服”改革最新进展情况,对国家修订的2020年版清单提出修订意见8项,为制定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提供支撑,坚决维护负面清单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信用平台建设位居前列。 在全国率先编制覆盖省市县三级统一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涵盖3万个数据项,覆盖42个行业领域和水电气暖等6个公用事业领域、7300多个事项清单。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被授予“全国信用建设示范性平台”称号,归集各类信用数据48.8亿条,位居全国第一。 二是信用新型监管机制高效运行。 建成全省统一的信用承诺管理服务系统。归集审批替代、容缺受理、行业自律等7种类型信用承诺共计166万条。探索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完成全省210多万市场主体信用状况评价。率先建成全省统一的信用联合奖惩系统,累计实施信用核查2100多万次,奖惩案例反馈2.5万个。 三是信用支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打造“信豫融”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河南省“861”金融暖春行动,推动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投放低息信用贷。截止2020年底,平台累计入驻金融机构251家,实名注册企业2.2万家,支持10019家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731.05亿元。 四是信用应用服务创新亮点纷呈。 实施“信易 ”守信激励创新工程,支持各地各部门创新推广“信易批”“信易行”“信易游”等9类22个信用应用场景,提供优先办理、降低门槛、免交押金、消费折扣等便利优惠服务100余项。
(六)深化价格体制改革。 一是加强价格调节调控。 建立保供稳价办公会议工作机制,有效保障疫情期间市场供应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研究起草的粮食价格供需、生猪市场供应等相关调研报告均被中办、国办采纳,其中《河南省对四季度生猪市场供应情况、价格走势的研判分析》获国务院领导批示。 二是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印发疫情期间用能支持政策,着力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企业用水、电、气成本约66亿元,完成第二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核定,进一步降低大工业用户用电成本。指导各地落实差别化电价、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差别化污水处理费等绿色价格机制,实施1000万亩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由局部试点到全面推进,研究印发理顺农业灌溉用电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实施方案,完善小水电、燃气机组上网电价政策。 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收费改革。 改革公办普通高校收费管理机制,适度调整学费,助推我省公办高校高质量发展。选择郑州西亚斯学院和郑州科技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试点放开民办高校收费管理,进一步激发我省民办高校办学活力。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持续推进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取得新成效,共降低景区门票价格117家,激发旅游消费潜力,促进了我省全域旅游发展。
(七)依法规范公共资源交易。 一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 为适应疫情防控形势,全省公共资源交易迅速实施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不见面服务等一系列创新措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实现100%公共资源项目网上招投标和80%以上的省市交易平台在线开标,市场主体可异地、多点、在线、同步参与交易活动。2020年,全省共实施公共资源交易105.5万宗、实现交易总额10645.75亿元,交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68%和11.85%,交易增速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二是营造市场主体良好发展环境。 截至2020年底,在我省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国内外市场主体累计达14.40万个,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均每个项目有9个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单个项目交易参与企业最多的高达297家,东部发达省份企业对我省交易项目比较青睐。 三是强化监管维护交易市场秩序。 消除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推动监管部门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监管,重点整治恶意竞标、强揽工程、借用资质、干扰招标投标正常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委坚持守初心、担使命,冲在先、干在前,充分发挥法治工作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应有的力量。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以及《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适应法治工作新形势,把法治建设放到发展改革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定位,持续完善相关制度,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强化法治培训,不断增强法治意识,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提高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全面依法履行各项职责,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我委法治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