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
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加强和改善制度供给,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我省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二、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一)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全省战略,制定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具体措施,动态发布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适时开展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专项督查和效果评估。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进战略性重组和市场化整合。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定我省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设立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开展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重点在省属企业二、三级层面培育一批优质混改企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市属企业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骨干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
(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实现营商环境评价县域全覆盖。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有序放开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竞争性业务。推动信用信息深度开发利用,打造常态化银政企对接平台。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政商交往行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三、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
(四)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推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地方立法。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创新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五)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以服务业为重点试点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实施清单动态监测,持续清理影响市场准入的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
(六)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定期开展存量清理,深入开展增量审查,建立健全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积极畅通违反公平竞争问题反映和举报绿色通道。
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七)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建立较为完整的市场化金融机构体系,推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设立“基金板”。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云服务平台功能,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
(八)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完善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机制。
(九)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提质增效。推动商品市场创新发展,全面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支持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构建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市场体系。推动区域物流枢纽规划建设。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五、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
(十)完善宏观调节机制。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省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推动财政、金融、就业、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提升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预期管理。
(十一)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推进省与市县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健全地方税体系,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加强薄弱环节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推广普惠金融“兰考模式”,建立健全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制度。
(十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郑洛新自创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郑开科创走廊,推动高新区创新提质发展,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多种合作模式。加强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原始创新。完善专利资产评估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推进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等试点,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
(十三)完善产业政策和区域合作机制。着眼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链,健全以省领导为链长的推进机制,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统领性战略,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功能,推动郑州、洛阳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协同区建设,发展壮大重要节点城市,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协同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培育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十四)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重复、变相和违规审批。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大力实施“照后减证”。深入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建设省市数字政府云,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政务数据“一网通享”。
(十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实施“信易 ”工程。开展政务诚信监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六、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十六)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扩大工资分配自主权。鼓励企事业单位对科研人员等实行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十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加快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制度。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殡葬服务等制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十八)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对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
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九)推进四条“丝绸之路”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四路协同”,巩固提升开放通道优势,全面助力开放强省建设。提升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品牌优势,推进卢货航亚太枢纽和运营基地建设,完善国际航线布局,构建链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空中经济廊道。推进“陆上丝绸之路”扩量提质和运贸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和国际陆港新节点。促进“网上丝绸之路”创新突破,深入推进郑州、洛阳、南阳等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畅通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内陆港设施共建和铁海联运班列线路拓展。
(二十)完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统筹推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自贸试验区、自创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大数据综试区等国家战略平台联动发展,放大战略叠加效应,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多层次开放平台优势。加快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国际化建设,探索法定机构等新型治理模式,持续开展首创新、集成型、差异化改革探索,建设一批开放创新联动区。完善郑州航空、铁路枢纽口岸功能。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全链条覆盖。加强综保区功能拓展和企业引育,推进保税物流中心特色发展,争取新设一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统筹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全面提升开发区开放能级。
八、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二十一)健全对市场主体的立法执法司法保障。落实国家部署,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推动一批涉及经济领域地方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优化配置执法力量,加快推进综合执法。强化对市场主体之间产权纠纷的公平裁判。健全涉产权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正机制。
(二十二)全面建立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施审计全覆盖。加强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依规依纪依法查处资源、土地、规划、建设、工程、金融等领域腐败问题。
九、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十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过程,科学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方案、推进改革实施,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二十四)健全改革运行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要求纵深推进,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盯住抓落实。要健全改革的正向激励体系,把那些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勇于改革、善谋改革的干部用起来。要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加强对改革典型案例、改革成效的总结推广和宣传报道,按规定给予表彰激励,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