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
《漯河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实施方案》和《漯河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重点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三月二十日
漯河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作,更好地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强化信息化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开展,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瞄准打造“两个名城”、推进“三大建设”、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任务和重要目标,遵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按照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的标准,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龙头带动作用,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大力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果,加大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漯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首先,政府予以强力推动,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其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急功近利;制定的建设目标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三)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实行分类指导,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四)建章立制、规范操作。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发展、良性发展的轨道。
(五)整体推进、务求实效。全面、科学的理解与把握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系,统筹协调,科学安排,防止工作简单化、片面化、以点代面、以单项代整体的倾向,做到主抓重点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务求实效。
三、建设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信息资源利用为中心,以信息成果推广为龙头,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抓紧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完善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我市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大发展。2007年,从全市“十镇百村示范带动工程”试点村中选定50个信息基础设施较好的行政村,建设农村信息化重点示范村;2008年,选定100个行政村进行推广;2009年,在全市51个乡镇、500个行政村大面积铺开。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市农业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程度在全省、特别是在中原城市群中处于先进水平,农业信息化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四、具体内容
为保证我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工作有内容、有效果、有亮点,将逐步开展系列活动,实施系列有针对性的项目和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一)召开动员会。召开漯河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作动员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出要求。各县区、相关部门和单位结合实际,召开有关会议进行再动员。同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试点市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漯河市成为全国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试点市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开展系列活动,实施系列工程。1.“信息技术到农家”活动。组织市农业局、市粮食局等涉农部门及各通信运营商,借助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定期、不定期地到农村为广大农民送去他们所急需的农业信息化知识,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同时,加大网络建设力度,计划到2008年底在全市建成包含1个市级中心、3区2县5个二级分中心的“信息技术到农家”网络,并与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社区等行政村基层网点实现三级联网,其中市级中心负责对所有基层中心提供数据更新服务,包括资源数字化、资源加工、资源转换、资源查询、资源服务、资源发送、资源索取等七大功能。县区分中心负责利用局域网为本地用户提供服务。基层中心网点负责利用单机系统为本地用户提供服务,包括科技文化信息资源查询、服务、索取等三大功能。
2.“村村通电话”延伸工程。组织市网通公司、市电信公司、市铁通公司等通信运营商,在完善现有网络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网络覆盖率;开发和推广农村适用的通信技术以及方便农民使用、质优价廉的通信终端产品,实行优惠的通话资费,加快电话“进村入户”的步伐,保持农村地区电话用户的持续增长,充分满足广大农民装电话的需求。
3.“村村通宽带”工程。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已建成的网络实施优化,对接入铜缆距离过长的农村通信网络,采用“光进铜退”方式调整增加接入节点,缩短接入距离,打造一批“信息宽带村”和“信息宽带乡”,让农民告别传统的拨号上网方式,提高农村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计划到2007年底,光缆的覆盖率提高到90%,使全市所有行政村和大多数自然村具备宽带接入的条件;到“十一五”末实现全市80%以上的农户能够上网的总体目标,真正建立集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一体化,以电话、电脑、机顶盒加电视机为终端的多功能、全覆盖的立体化农村通信服务网络,从而促进农村的城镇化,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力争使我市的“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4.“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项目建设。计划到2007年末,基本建成覆盖全市1258个行政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使此项工作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
5.“金牧阳光暨‘三电’合一信息入户”工程。“金牧阳光暨‘三电’合一信息入户”工程是省畜牧局、省网通分公司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展的信息化专项工程。实施“三电合一”信息入户工程,对于加快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畜牧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推行政务公开、改进服务方式、打造阳光政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就我市而言,就是以市网通公司为主体,在加强对9600118金牧阳光固定电话、计算机宽带接入、电视机机顶盒等业务知识宣传的同时,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惠农政策,使广大畜牧养殖户能够通过拨打9600118金牧阳光服务热线、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登陆畜牧行业信息港、电视机机顶盒进入金牧阳光视频点播等方式,了解相关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养殖收入。计划到2008年使接入条件覆盖到所有畜牧养殖户。
6.网通“新农村信息村”及“新农村信息示范村”创建活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本着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加快发展,与时俱进,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开展创建活动。“新农村信息村”的标准是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70%以上,宽带入户率达到10%以上;“新农村信息示范村”的标准是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宽带入户率达到15%以上。
7.网通“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工程。遵循“五个一”(一套办公桌椅、一台联网计算机、一部联系电话、一套制度板、一块展示板)的构成标准和“五统一”(统一标识、统一主页面、统一服务内容、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资费标准)的运行规范进行建设,为农民提供信息浏览、查询、采集、发布等服务。
8.富农信息数据网络平台建设工程。在对全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市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建立专业、标准、权威的适合农村、农民、农业需要的数据资源库,并接入富农信息数据网络平台。
9.移动信息“村村通”工程。计划到2007年底,投资5000万元,在全市农村新建基站170座,新建传输线路1300公里,实现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
10.特色“手机村”创建活动。选择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行政村为“手机村”试点,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整合企业上下游资源,通过开展“购机优惠”、“话费补贴”等活动,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家家有手机、户户用信息”的“手机村”目标,计划到2007年底使全市的“手机村”达到450个。
11.移动“富民热线”系统建设工程。依托河南移动网络优势,整合全省各方资源,建立7×24小时的农业专家和企业购销支撑平台―“12566富民热线”,让农民朋友可以通过手机查找到涉农机构、涉农企业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并能通过语音查询系统实现话务员解答简单的农业技术咨询,复杂问题转接专家,投诉和法律方面问题转接政府12345系统,满足广大农民对各种生产、生活信息的需求。
12.移动信息服务“千村工程”。在县以下乡镇设立营业厅,每个营业厅至少有2位员工。计划到2007年底建成乡镇服务站4
4个,村级移动信息服务点721个,扩大相关农业信息的受众范围。
13.联通“信息富农”工程。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支持中国联通中原农业信息网建设促进我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通
知》(豫政办〔2006〕8号)精神为指导,全力做好“河南农业信息落地入户工程―――中原农业信息网”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工作。
14.电脑入户工程。在扎实做好国家信息产业部所赠送100台电脑终端发放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县区、乡镇经济状况,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其它等信息需求强烈的农户,对其购买电脑和接入互联网实行财政补贴,每户综合补贴1000元(市、县区财政各补助500元)。同时与网通信息示范村、手机村等建设工程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批信息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和样板。
15.加大铁通信息技术支农力度。以发展价廉物美的固定电话和宽带业务为载体,计划2007年累计投入发展乡、村电信业务项目资金100万元,安装固定电话1000部,发展宽带用户300户。
16.“邮政连锁到万家”活动。根据现有邮政储蓄网点分布情况,依托农村邮政支局所,力争到2007年底使邮政“三农”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行政村总量的80%,到“十一五”末要在全市所有的行政村开办邮政“三农”服务网点,最终形成县-乡(镇)-行政村的三级连锁配送体系。在保证所配送商品的种类齐全、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农资类、快速消费品类和公共服务三个市场。结合配送体系,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坚持“收订到农户、配送到家门、服务到田头”的原则,在重点乡镇实现信息化管理,打造精品网点,提升邮政服务“三农”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17.“信息化与农村教育”活动。在圆满完成“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市”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资源,做到合理配置、科学使用,最大程度上发挥已投入设备的作用,使包括农村中小学在内的全市所有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高效运转,有效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形象,与此同时配合组织部门积极做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18.“农村劳动力信息化培训”工程。“十一五”期间,对全部符合条件的农民普遍培训一次,使其有效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并通过已培训人员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发挥其自身优势,对周边农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全市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业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研究,决定成立漯河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各县区人民政府县区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兼任。
(二)完善机制,加大投入。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试点市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构建以市财政投入为引导、社会共建、多方参与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保证重点项目和工程经费所需。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所需经费予以保证,对确定了的建设项目及早规划建设,确保按时完工。
(三)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建立一套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度,把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相关责任单位,做到工作标准、时间、措施“三落实”。把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作作为年度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年度
工作考核内容。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共同做好我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作。
漯河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
重点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推进全市的信息化工作,发挥信息化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积极探索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新途径,促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作尽快出成绩、见效益,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的建设标准及要求,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带动作用,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大力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果,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建立一批农村信息化重点示范村,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我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健康、高效开展。
二、建设目标
2007年,从全市“十镇百村示范带动工程”试点村中选定50个信息基础设施较好的行政村(名单附后),用近10个月的时间,建设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重点示范村。重点示范村以建设农村“信息高速公路”为主线,以实施“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邮政连锁到万家”、特色“手机村”等活动为切入点,重点开发农村信息资源,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争使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80%、宽带入户率达到20%、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0%,邮政连锁配送网点入村,全面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使重点示范村的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走在全市农村的前列。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3月份)
召开漯河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重点示范村建设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二)开展系列活动,实施系列工程(3月―6月)1.信息大篷车下乡暨电脑终端发放活动。以信息产业部先期无偿支持我市一辆配置齐全的专用车辆(信息大篷车)及100台电脑终端为契机,组织电信运营商等相关部门开展声势浩大的信息大篷车下乡暨电脑终端发放活动,在协调有关电信运营商,对已确定的各重点示范村村级信息联络员(包括电脑终端使用者)给予上网费用优惠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帮扶力度,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所发放电脑终端的作用。
2.实施“村村通电话”延伸工程。相关电信运营商要在完善现有网络设施、宽带接入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网络覆盖率,开发和推广农村适用的通信技术,以及方便农民使用、质优价廉的通信终端产品,加快电话“进村入户”的步伐,保持重点示范村固定电话用户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已建成的网络实施优化,解决信息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速农村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力争到建设工作结束,重点示范村全部具备宽带接入条件,电话普及率达到80%以上。
3.实施电脑入户工程。根据重点示范村的经济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鼓励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专业户、明白人,以及其他对致富信息有强烈需求的农户购买电脑,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电脑入户工程。除国家无偿提供的100台电脑外,市县两级财政将按照每台1000元标准(市、县或区各负担500元)对重点示范村农户购买电脑实行以奖代补。力争到建设工作结束,重点示范村每村拥有电脑用户达20户以上。
4.开展“金牧阳光暨‘三电’合一信息入户”活动。“金牧阳光暨‘三电’合一信息入户”活动是有关电信运营商依托畜牧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和自身信息网络服务优势,整合农村电话、电脑、电视“三电”资源,为广大农民提供畜牧兽医方面综合信息服务的一项信息化工程。相关部门要以9600118金牧阳光热线电话、计算机宽带接入、手机短信服务、电视机机顶盒等业务为载体,帮助农户了解相关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养殖收入。力争到建设工作结束,重点示范村参与“金牧阳光暨‘三电’合一信息入户”活动的畜牧养殖户达到600户以上。
5.实施“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工程。相关电信运营商要遵循“五个一”(一套办公桌椅、一台联网计算机、一部联系电话、一套制度板、一块展示板)和“五统一”(统一标识、统一主页面、统一服务内容、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资费标准)的标准,在重点示范村开展“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使其成为农民浏览、查询、采集、发布信息的专业服务场所,成为他们学科技、看行情、找门路、促致富的好去处。同时,充分发挥“漯河新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利用漯河新农村信息服务网、农村信息服务呼叫中心、宽带机顶盒信息平台等三大主要信息化系统,为重点示范村信息服务提供支持。力争到建设工作结束,每个重点示范村显要位置(如人口密集区、交易市场中心等)全部完成“新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工作。
6.开展特色“手机村”创建活动。加大对重点示范村的扶持力度,通过实施一系列惠农措施,力争到建设工作结束,使全部重点示范村的手机普及率达到30%以上。
7.开展“邮政连锁到万家”活动。市邮政局要充分发挥传统网络优势,依托现有农村邮政支局所,在重点示范村开办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形成县-乡(镇)-行政村的三级连锁配送体系,坚持“收订到农户、配送到家门、服务到田头”的原则,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邮政服务“三农”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力争到建设工作结束,在重点示范村全部开通邮政“三农”服务网点。
8.开展“信息化与农村教育”活动。在圆满完成“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市”工作的基础上,市教育局要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最大程度上发挥已投入设备的作用,做好重点示范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完善以“机顶盒 电视机”为载体的远程教育网络,在重点示范村做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9.开展“农村劳动力信息化培训”活动。市农业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采取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与聘请“三农”专家培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以重点示范村中的致富带头人、技术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为培训重点,积极开发适合其特点和需要的信息化培训课件、教材,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技能、科技务农技能和转产转岗就业能力。
(三)巩固提高(7月―12月)
参与建设工作的各单位要及时总结重点示范村建设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特点的建设模式,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同时,要在全市推广重点示范村的建设经验,抓紧开展第二批示范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确保我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作取得成效。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点示范村建设,是推进我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确保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重点示范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参与建设单位要在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开展好工作。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落实好、执行好相关政策及措施,多出主意、多想办法,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市信息化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等职能,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县区及其相关乡镇政府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抓好组织落实。农业、畜牧、气象、粮食等相关涉农部门要做好各种涉农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财政、科技、教育、广电、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结合部门实际,为建设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各电信运营商要挖掘自身潜力,担负起建设工作主力军的重任,确保各项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点示范村建设工作。
(四)整合资源,建立平台。本着合理规划、科学设置的原则,逐步建立漯河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现有各涉农网站及农业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五)组建队伍,入乡进村。市信息化办公室,各县区、各相关单位要抽调人员组成驻村工作队,在漯河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入乡进村,深入基层,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市信息化办公室及各相关单位要根据建设工作的需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充实到驻村工作队。
(六)开展培训,增强能力。从重点示范村的实际出发,利用信息大篷车等有效手段,加大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力度,使其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化设备,能够利用手机收、发短信,能通过互联网查询和发布信息。
(七)加大投入,拓宽渠道。为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各电信运营商要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电信运营商和广大农户多方参与、全社会齐抓共建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市县财政投入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保证工作所需经费及时到位,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重点示范村名单
(共50个)
附 件
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
重点示范村名单(共50个)
临颍县(10个):
南街村、龙堂村、北徐村、城顶村、坡高村、梁岗村、娄庄村、小师村、胡桥村、河董村
舞阳县(10个):
半李村、鹿庄村、李楼村、英张村、长村赵村、二朗村、下澧村、板张村、扁担赵村、老蔡村
郾城区(10个):
王堂村、西营村、路堂村、小王庄村、庙赵村、十五里店村、冢马村、尧河庙村、新店村、三丁村
源汇区(10个):
干河陈村、空冢郭村、邵堂村、西刘村、大刘村、曹店村、小村铺村、阴西村、杨庄村、问十村
召陵区(10个):
归东村、柿园张村、孟湾村、龙塘村、韩店村、前安村、李村、付庄村、砖桥村、万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