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认真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豫政〔2007〕47号),全面提升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市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已达到28.26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30.7万千瓦,各种农用拖拉机9.51万台,各类配套农机具21万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小麦生产主要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着装备结构不尽合理,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任务依然艰巨。
  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科技进步,带动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各级政府要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观念,拓展思路,采取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推进现代农业为总目标,以调整结构、优化服务、强化农机管理部门的调控、引导、管理和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结构,创新机制,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机与农艺结合,不断提升农机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1.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到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35万千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达到33亿元,其中大中型动力机械达到3000台以上,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达到3400台以上,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得到较快发展。到2020年,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5千瓦以上,农业机械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2.作业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以上,小麦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3.经济效益显著增长。2010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2亿元,纯收入达到4.8亿元,农机化对全市农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
  (三)发展重点
  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玉米生产机械化为突破口,加快玉米机械化进程,稳定提升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在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经济作物、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机械化,推动由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延伸。
  三、进一步强化管理服务职能,为加快农机化发展提供支撑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能。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县区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责,充分发挥管理服务职能,积极探索推广机构、乡镇农业机械化区域管理设置,使其成为连接农村、农业和农机户之间的桥梁。市、县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有机户,切实搞好推广服务;要积极开展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企业等相关部门的技术合作,开发、研制、引进适合我市农业生产所需的农业机械,努力构建农机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农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各级财政对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给予保证。
  (二)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进一步拓宽机械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开发信息资源,尽快建立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便捷、全面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要突出抓好重要农时季节的信息服务工作,向农民提供作业价格、机具分布等资讯,确保关键季节的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
  (三)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完善培训手段和设施,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农业机械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职业技术的需求;要切实搞好农业机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轮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要大力开展各类农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和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增强操作人员使用技能,为其就业提供方便。
  (四)鼓励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创新。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实现从单纯的生产服务向全面的社会化服务转变。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在资金、信贷、库棚建设用地等方面对农机合作组织给予支持,逐步构建以民营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在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农机市场监管,规范服务市场。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综合运用制度规范、政策引导与调控等手段,整合规范农机销售市场。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护农”工作,严格市场准入,整顿无证销售行为,净化农机销售市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第412号令,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管,农机维修站点经县(区)农机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合格认定后方可营业。市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落实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做好对农机维修人员技术等级证的考核、发放和年度审验工作。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大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力度,拉长跨区作业距离,支持农机服务组织订单作业、承包服务,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四、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
  (一)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实验和示范推广,向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价廉、适用的农业机械。要按照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提高效益的原则,以保护环境、遏制农作物秸秆焚烧为目标,以节水、节种、节肥、节药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技术,重点抓好秸秆直接还田、玉米收获、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约型植保、节水灌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适应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
  (二)改革传统耕作制度,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具有防止风蚀、减少水蚀、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省工降耗、节本增效的作用,是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国家今后支持的重点。我市应结合实际,逐步探索,以保护环境、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改变传统耕作方式,推广免耕、少耕、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我市建设高效农业的进程。
  (三)加快示范基地建设。市、县区农机推广部门要建立300亩以上的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各县区要根据产业需要,多点布局,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机械化示范点,以点带面,稳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级财政要对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和示范点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五、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为加快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加大扶持力度。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鼓励扶持发展新型、多功能、复合型农业机械,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市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农机化发展促进项目,以满足我市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玉米机械化收获、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创新、农业机械化信息体系建设等的需要,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全面持续发展。
  (二)认真落实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金融部门要根据信贷原则,支持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或减免,对经公路征稽机构核定完全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继续落实农机跨区作业免过路费、过桥费的优惠政策。
  (三)落实涉农项目农机配套工程。发改、科技、财政以及农口各部门在安排综合开发、农林牧副科技推广项目时,要统筹兼顾,落实与之相配套的农机化项目,全面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六、加强领导,依法管理,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要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配套政策和发展措施,并将农机化发展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管理体系。
  (二)依法行政,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和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要依照《行政许可法》和农业部“两个规范”的规定,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的车牌证照管理,严禁无证驾驶;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和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教育和专项治理,建立重大农业机械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科学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作为执法单位,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正常业务开展。
  (三)部门联动,为农业机械化管理提供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对全市农业机械行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科研教育、试验鉴定、推广培训、安全监理以及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机工业的支持力度;科技部门要在重大农机科技攻关、农机农艺配套研究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公安、工商、交通、质检部门要大力支持农机部门加强农机监管;各类生产、经销、服务组织要确立“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融入漯河市农机化事业,多引进、开发、生产急需的农机具,在服务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服务,共同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