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危机挑战,强力推进我市“工业强市”战略,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落实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振经济,国家和省相继制定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制定了包括启动国内市场需求、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扩大政府储备、强化融资支持等多项应对措施。我们要切实做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对接落实工作,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寻找突破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跨越式大发展。
(一)基本思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强力实施“重点项目千亿振兴工程”和“重点企业千亿倍增计划”,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大力开展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紧紧围绕食品、造纸、盐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一名城两基地”(中国食品名城、造纸基地、盐化工加工基地),发展壮大纺织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我市向工业强市、工业大市转变。
(二)发展目标
1.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到2012年,实施工业项目500个,投产项目300个以上,完成工业投入500亿元以上。2.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9到2012年全市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5%,增加值年均增长18%。3.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培育1个销售收入超500亿、2个销售收入超50亿、10个以上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4.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现在翻一番,经认定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5家以上。5.深入实施结构调整。突出比较优势,认真对接国家和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得到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二、产业发展定位和主要任务
(一)加快食品产业发展,打造世界知名的食品名城
在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我省的战略定位是: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工业强省,实现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的跨越,到2012年,食品工业成为河南经济的“万亿产业”,重点发展面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3大主导优势产业和果蔬、油脂、饮料3大区域优势产业。我市要以食品名城“五大基地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两大跨越”(发展目标由中国食品名城向中国乃至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食品产业基地目标跨越,在发展路径上由孤立地发展食品工业向全面发展大食品产业或食品经济跨越),重点打造国内一流的肉制品、面制品和饮料制品3大主导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休闲食品、调味品、冷链绿色功能食品。同时,围绕食品产业发展,发展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机械制造业,到2012年,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把我市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食品名城。肉制品业:依托双汇集团、北徐集团、金运公司、豫汇公司,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食品、熟肉制品等主导产品,积极开发新型高端肉制品,推进西式肉制品中式化改造和酱卤、熏烤、腌腊等传统中式名牌肉制品现代化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比例。面制品业:加快推动馒头、面条等传统面食品工业化生产,加快发展各种营养强化挂面、鲜切面,开发多种档次、全营养的方便面,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重,鼓励发展焙烤类食品、麦胚产品、小麦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发展各种速冻食品的综合开发利用。饮料制造业:依托澳的利集团、郾城金星啤酒、南街村集团、双汇集团、三剑客公司等企业,主动适应市场消费需求,扩大饮料生产规模,发展功能型饮料、果蔬汁饮料、啤酒、乳制品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不断提升饮料产品档次,提高行业技术水平。食品工业配套加工制造行业:食品包装材料业依托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昌达公司、华强公司等,发展PVDC肠衣膜、多层高阻隔复合膜、彩色软塑料印刷制品、胶印制品、包装袋等;食品机械制造业要整合现有资源,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面粉机械、食品加工机械。
(二)整合造纸资源,打造全国著名的造纸工业基地
在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我省提出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造纸工业重组整合,培育百万吨以上企业,重点发展低定量、功能化纸及纸板新产品,扩大印刷书写纸、液体包装纸板、食品包装专用纸、低克重高强度瓦楞原纸及纸板等产品规模,积极开发信息用纸、医疗特种用纸等。我市要依托银鸽公司,优化原料结构,运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淘汰落后产能,建设环保生态型造纸产业,同时要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提高规模经济水平,提升和壮大造纸工业。要提高中高档纸比重,重点发展低定量、功能化纸及纸板新产品,扩大印刷书写纸、液体包装纸板、食品包装专用纸、高强度瓦楞原纸及纸板等产品规模,积极开发信息用纸、医疗特种用纸等系列产品;加大造纸企业重组力度,兼并一批造纸企业,不断壮大生产规模;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造纸项目,重点抓好银鸽集团30万吨高档文化纸和生产用纸项目建设,形成100万吨的生产能力,进入全国造纸行业的前列。
(三)快速膨胀总量,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
在化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我省提出依托叶舞盐田、濮阳盐田、桐柏天然碱矿以及骨干盐碱化工企业,重点建设平(顶山)漯(河)、焦(作)济(源)、濮阳和南阳四大盐化工基地。我市要充分发挥舞阳盐田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盐化工产业附加值。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以及全周期能效评价的方针,围绕盐—纯碱、烧碱—氯深加工产品链,提升离子膜烧碱和聚氯乙烯的规模化生产水平,加快发展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的氯化聚合物、含氯中间体、新型制冷剂等氯碱深加工产品,大力开发聚氯乙烯糊树脂、氯化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等系列化高附加值吃氯产品,提高我市氯气深加工比例。到2012年,盐化工产品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形成以盐-氯碱及下游产品产业链、盐-纯碱及下游产品产业链、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三大产业链为主体,构建以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特色化学品为核心的盐-化一体化的产业布局。
(四)加快技术改造,做强纺织工业
在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我省确定的目标是到2012年服装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纺织工业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主要发展具有产业链优势的内衣、童装、毛衫、运动休闲装等针织类服装,提高质量和档次;利用已有的产业基础,发展裤装、衬衫、西服、牛仔服装等产品。我市在大力推进纺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先进技术改造提升改造提升棉纺织和化纤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突出发展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业。在巩固扩大原有纺纱产量的基础上,向下游产品延伸,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依托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加快纺织企业的引进,采用新工艺、新装备继续扩大纺织生产能力,提高精梳纱比重,到2012年,形成100万锭的纺织生产能力,制衣达到1000万件以上。
(五)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现状,重点发展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子信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兼顾发展节能环保等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技术领域:重点抓好生物医药、生物食品、生物肥料、动植物新品种的快速繁育等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新材料及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开发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非晶合金变压器、新型建材、纳米纸材料及单晶硅等产品,快速形成产业化;积极培育以电子信息为主的新兴产业,加快光华液晶电视显示屏生产项目建设,力争发展成为我市重点产业。新能源领域:我省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到重要位置,着力发展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控制系统、车载动力模块等,构建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我市要利用海澳通公司电池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和纯电动汽车,构建我市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打造成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动力汽车城”和新能源汽车基地。节能环保领域:围绕我市支柱产业,重点引进和推广造纸和食品等行业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等新技术。
三、政策措施
(一)整合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研究和落实国家提高部分工业产品出口退税率政策,落实对关键部件和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减征乘用车购置税政策、增值税转型等政策,发挥税收的政策推动作用。落实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节能产品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财政补贴政策,促进消费,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落实减免收费政策:落实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相关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落实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支持汽车消费信贷等个人信贷,扶持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整合出台我市支持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整合我市已出台过的促进各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凡是符合国家、省产业振兴规划的产业,坚决兑现相关优惠政策。结合国家、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逐步落实,适时出台一批针对性强、见效快的政策,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实施“重点项目千亿振兴工程”。认真研究国家、省规划中提出的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改造的投入,以及食品加工安全专项等相关专项的资金投向和支持重点,快速启动“千亿项目振兴工程”,能对接国家、省产业振兴规划的每个产业都要进行重点排查,着力谋划储备促进我市产业发展、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方向的项目1000个以上,项目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建立项目库,加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到2012年,50%以上的项目开工建设,其中300个以上的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三)实施“重点企业千亿倍增计划”。强化对全市工业企业第二梯队的培育,把第二梯队培育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在纳入“重点工业超千亿计划”的97家企业的基础上,再筛选出100家左右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纳入“重点企业千亿元倍增计划”的重点企业加强监测、协调和督导,并实施动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一企一策,帮助解决。到2012年,200家重点培育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600亿元,力争到2015年,亿元企业集群数量和经济总量比现在翻一番。
(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各个产业集聚区,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要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大发展”的基本要求,强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产业集聚区要组织好整体招商活动,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一个重大项目整体运作招商,对外整体推介宣传,快速招引一批符合国家、省产业振兴规划、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入驻。同时,做好产业集聚、产业延伸和产业配套,依托国家调整和振兴的主导产业,努力培养出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集群经济的规模效益和产业集聚效益。
(五)全力搞好产业招商。加大重点产业的承接力度。抓住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中部分轻工产业和沿海部分行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围绕我市五大战略支撑产业,充分利用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得天独厚的盐矿资源优势,在食品、煤盐化工等方面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积极推进纺织、造纸行业的兼并重组,迅速提升技术水平,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产业规模。做好新兴产业承接培育。利用国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侧重点,着力引进此类产业的一批优势企业落户我市,争取这些新兴产业取得发展新突破,逐步成长壮大成为我市新的主导产业。
(六)切实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实施一批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要充分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贴息等政策,积极储备并实施项目对接,争取国家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支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围绕工业自主创新的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发展目标,制定实施工业自主创新产业化发展计划。加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和建设力度,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形成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研发机构为平台的企业技术创新核心体系,带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产业振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的落实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全面贯彻实施意见,结合各自职能,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支持和促进产业调整和振兴。对于列入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企业及建设项目,市发展改革委要加快项目审批,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要贯彻落实财政和税收支持政策;市科技局要将科技创新相关资金向调整和振兴的行业倾斜;市商务局要积极促进工业产品消费,组织实施好汽车、家电下乡,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物资和大宗消费品储备;市国土资源局对重点项目要优先配置工业用地、矿产资源;市水利局要做好水资源调配,确保工业重点项目用水需求;市环境保护局要加快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审批;各级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县区要积极组织实施好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我市食品、造纸、盐化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振兴。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