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漯河市2012年新型城镇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
  《漯河市2012年新型城镇化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一日


  2012年漯河市新型城镇化工作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各项措施,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现就2012年工作提出如下要点。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我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以建设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为目标,突出“一带三区”、抓好十项重点、强化六项保障,着力促进“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两个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四级现代城镇体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我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中心城区计划安排城建重点项目107项,完成总投资100亿元;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10平方公里以上;临颍、舞阳两个县城建成区面积分别增加6.7和2.8平方公里以上;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万套;中心城市自来水、燃气普及率达到95%和75%;中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90%,县城达到8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9%,绿地率达到33.9%,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8平方米;转移农业劳动力3万人;每个县区至少建成2个入住5000人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突出“一带三区”建设
  “一带”就是沙澧河开发带,“三区”即经济开发区、西城区和漯河新区。围绕“双百”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人)发展目标,按照建设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的要求,以“一带三区”建设为重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城市三年面貌大改变、五年品位大提升,致力建设时尚之都、打造魅力漯河。
  (一)高标准推进沙澧河开发建设。如期完成沙河三期、澧河二期景观工程,编制沙澧河开发建设第二个五年规划。启动沙澧河交汇处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加快推进郾城两湖区域、丁湾村区域、沿河旧城及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梦幻沙澧”河流剧场、凤凰岛生态休闲旅游区和节制闸水上大世界三大旅游项目。
  (二)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以打造全市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敢于创新的先导区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开发区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与市发展投资公司捆绑式发展,与市房投公司加强战略合作,重点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和土地储备。
  (三)加快西城区开发建设。抓好高铁客运站、环城水系、城市规划展示馆、道路等项目建设,基本形成城区框架。重点抓好“六路一湖一场两社区”建设,即:建设汉江路、长江路西段、翠华山路、太白山路、九龙山路、宝塔山路6条道路,完成月湾湖公园基础建设,完成石武高铁站前广场建设,高水平建设古城、胡庄两个安置社区,打造漯河新的核心区。
  (四)加快推进漯河新区建设。加快启动漯河新区核心区建设,尽快组建漯河新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抽调工作人员,筹集建设资金,搞好项目开工实施。
  三、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市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供热供气、电力通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沙澧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淞江产业集聚区3个污水处理厂,加快星级公厕向产业集聚区延伸,完善购物、文化、卫生、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金融、检验检测、仓储物流、职工培训、产品展示、信息网络等生产性服务配套能力。加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和居民休闲娱乐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消防、人防、抗震等公共安全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
  (二)加快两个县城组团发展。全力促进临颍、舞阳组团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连片、生态共建、产业融合、交通一体。明确临颍、舞阳两县结合自身产业定位和功能分区,发挥特色优势,错位竞争发展。积极做大中心城区,加快老县城升级改造,推进颍北新区和舞北新区建设。
  (三)大力培育中心镇和特色镇。以“十镇六线”涉及乡镇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加速人口向城镇集聚,每个县区建成1-2个综合实力突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特色鲜明的中心镇或特色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积极向上争取撤乡建镇。
  (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分类指导、规划先行、群众自愿、就业为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优先推动城郊村、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迁并改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重点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完善重点项目管理责任制,强化对项目的指导、协调和管理。积极整合农林水和扶贫等各类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医疗、教育、文化、商业超市等领域投资,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配套服务能力。
  (五)加强市场规划建设。按照完善功能、设施配套的原则,加强对市场建设的规划和引导。建设联合一百公司总部、黄河农产品批发市场、漯河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通过政策支持、招商引资等途径,升级改造中华市场及周边地区,建设商业步行街、高层住宅、地下停车场等附属设施。采取化整为零措施,积极推进市场进超市、进社区,有效解决市场建设用地不足问题。
  (六)抓好住房保障建设。抓住国家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引导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商品房供给结构,鼓励开发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大力支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满足不同收入家庭、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足额用于廉租住房保障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在产业集聚区建设职工公寓、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进入、退出动态管理机制,逐步拓宽保障范围,确保完成省定建设目标。
  (七)加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城市大交通网络体系,构建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新建、改造干线公路90公里,新改造农村公路120公里。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新增一批停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行路难的矛盾。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外环快速通道。推进漯许城际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加快石武高铁漯河段、漯阜、孟平铁路改造工程进度。开工建设沙河复航工程。实施漯驻高速扩宽等线路改扩建工程建设。
  (八)加大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通过政府主导、区为主体、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等多种手段,加快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逐步推进老城区的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实施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程,整治小区10个、面积71.8万平方米,完成市区24条背街小巷的整治。四个区分别完成2个以上城中村改造任务,开工建设军转站区域城市综合体项目。两个县城分别完成2个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
  (九)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大力开展治污减排。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治污减排措施,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强沙澧河、颍河等重点河流、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确保澧河水质保持在二类标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0天以上。全面推进资源节约。按照节约、集约、挖潜原则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严格实施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墙体材料革新和散装水泥发展。坚持公交优先,发展节能环保型公交车和电动汽车。加强城乡园林绿化。深入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和果树进城计划,加快建设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生态示范镇村”创建,力争新增省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和市级生态村12个、20个。
  (十)提高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模式与指挥系统,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网络化、信息化、人性化。继续实施沿街建筑立面改造、夜景亮化、门头字号整治三项行动,对126栋楼体、建筑进行夜景亮化美化,深入推进以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市容环境为重点整治内容的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行动,基本建立市容市貌规范有序、市政设施维护良好、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开展镇容村貌综合整治。在乡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干线及枢纽、工矿企业周边等重点区域,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工作,健全完善“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提高村镇垃圾处理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强化六项保障措施
  (一)突出规划引导。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各类规划的编制任务。开展“规划提升年”活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评审和报批工作。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套编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重点抓好“两河四岸”和人民路、长江路等主干道的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漯河新区总体规划、核心区(5平方公里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加快两县中心城区专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度,确保城区近期建设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完成10个重点镇、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编制,建立相互衔接配套、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构建“一中心两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按照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要求,突出规划对接、产业对接、机制对接,规划中心城区和临颍、舞阳组团发展。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完善规划联席会议制度和“阳光规划”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路子,广开城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强化项目支撑。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以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领域,抓紧谋划包装一批城建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资金参与城乡建设的积极性。各县区要稳步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城镇化发展资金。提升投融资平台融资能力。充分发挥城投、发投、建投、房投、商业银行等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机构合作,采取股权融资、发行债券、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形式募集建设资金。采用BT、BOT、TOT等多种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年内发行城投二期债券。
  (三)强化用地保障。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建立健全市、县区土地信息管理平台、土地交易流转平台,探索土地交易流转补偿机制。争取增量,完善土地收储制度,积极向上争取更多土地指标。用好流量,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土地流转,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盘活存量,严格按照土地投资强度,加快清理征而不用、多征少用建设用地项目,推进和积极扶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
  (四)健全社保体系。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和救助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探索推进户口一元化管理工作。强化就业培训,积极创造公益性岗位,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
  (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农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各部门抽调。各县区也要对应设立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指导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六)严格考核奖惩。建立新型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把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并作为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市财政将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工作进展迟缓的单位实施效能监察,严格追究责任。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