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直属及驻漯有关单位:<?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豫政〔2012〕26号)精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市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产,现就推进全市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重大意义

坚持稳粮强农,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新的形势下,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整合资金,聚拢政策,集中布局,强化管理,提供配套服务,加快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和平原村庄规划布局,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林网配置合理、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高标准粮田是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我市作为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资源约束趋紧。强化要素投入,创新发展机制,化解制约因素,在全市建成一批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有利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提升抗灾减灾能力,从根本上维护粮食安全,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市农业和粮食生产优势地位。

建设高标准粮田是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将为粮食生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提供重要载体,有效实现稳粮保供给,推进粮食生产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建设高标准粮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更加重视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突出农产品质量,着力推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变;更加有利于协调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步提高,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之路,发展可持续农业;更加巩固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以土地流转为基点,实现土地规模和集约化经营,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原料和劳动力,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工程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城乡统筹建设相衔接,与管理服务、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配套,实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集成技术措施,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装备水平和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条件。一是土地集中连片。合理确定高标准粮田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的规模。耕地连片面积最少100亩,少于1000亩的方划为百亩方;1000亩以上,少于10000亩的方划为千亩方;多于10000亩的方划为万亩方。高标准粮田区域内要有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要避开村庄、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设施,利于大型农机作业。二是基础设施配套。高标准粮田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划定后,按照年亩产1150公斤粮食生产能力的要求,配套农田基础设施等物质技术装备,提高支撑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三是规模集约化经营。统一规划、设计、建设高标准粮田,创造条件,逐步将高标准粮田区域内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坚持统分结合,推进土地流转,改进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管理服务到位。根据高标准粮田规模、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和完善配套的行政管理、技术研发、集成示范、技术服务机构,各项扶持政策必须到位。

(三)目标任务。按照“科学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规模经营,集中投入、主攻单产”的原则,从2012至2020年,逐步实施“3456”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即规划建设3个十万亩方,分别是舞阳县泥河洼坡、临颍县颍河西大坡、郾城商桥西大坡,目标产量小麦每亩500公斤,玉米500公斤;40个万亩方,其中舞阳县12个、临颍县13个、郾城区6个、源汇区3个、召陵区6个,目标产量小麦每亩550公斤,玉米550公斤;500个千亩方,其中舞阳县150个、临颍县160个、郾城区80个、源汇区30个、召陵区80个,目标产量小麦每亩600公斤,玉米600公斤;6000个百亩方,要求耕地5万亩以上的乡镇,每个乡镇建设200-300个,耕地5万亩以下的乡镇,每个乡镇建设50-100个,目标产量小麦每亩650公斤,玉米650公斤。通过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配套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服务站、综合行政执法所等农业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和平原村庄规划布局,加大良种、良法、良机推广力度,提高抗灾减灾能力,集中打造200万亩左右高标准粮田,实现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全程机械化,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达到100%,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粮食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平均亩产1000公斤以上。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落实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现代农业农田水利项目为契机,强化田间工程和抗灾能力建设。坚持统一规划,扎实推进水利、农业、农机、科技、林业、交通运输、电力、气象等综合配套工作,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改造、农田灌溉机电井升级改造及田间灌排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建设农田水利技术推广和抗旱服务网点,进一步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效率,加快建设旱涝保收田。通过集中资金,连片治理,规模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整治力度,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强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提升耕地档次,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推进机械化生产。围绕小麦、玉米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精量播种、联合收获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在高标准粮田区域要开展耕地质量定向培育,不断提高耕地基础地力。

(二)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生产经营集约化。通过政策、资金的倾斜,大力扶持种粮大户,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加大对农机和植保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扩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按照“六统一”技术服务要求,切实做好示范片苗情、肥情、墒情、虫情、灾情等监测与预报工作,积极扶持示范区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下的农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逐步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统防统治。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开展订单生产,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实现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三)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依托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组成一个包括栽培、植保、土肥、种子、农机、农艺等方面优势互补的专家团队,大力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队,扶持和培育种植大户,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规模化经营和全过程服务,为粮食高产提供系列社会化服务。加强专家指导,落实专家包片、包点指导制度,在作物生产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农民种粮科技水平。加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速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按照“服务跟着种子走”的要求,发挥种子企业在良种推广、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加快良种良法推广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农业技术服务专线等途径,多措并举,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和综合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四)示范推广优良品种、高产技术。以实施良种补贴项目为依托,科学确定和示范推广粮食主导品种。小麦重点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品种;玉米重点选择耐密型优质高产良种。在工程区内全面推行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和配套,推进粮食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种子工程、耕地有机质提升等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小麦重点推广深耕深松整地播种、氮肥后移、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保优节本栽培技术;玉米重点推广“一密四改”高产栽培技术。开展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及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保障等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提升高标准粮田科技支撑能力。

(五)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促进农业技术集成、高效、规范应用。加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节本增效农机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巩固小麦生产机械化成果,着力加强玉米机收、水稻机插秧、根茎类作物机收等薄弱环节,扩大覆盖面,加快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鼓励和引导农民购置大功率、多功能、低能耗农业机械,推动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农机深耕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逐步扩大深耕深松整地面积,力争每3年深耕深松一遍。创新完善农机服务模式,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实现高标准粮田与机械化生产的有效对接。到2020年,220万亩高标准粮田生产全程实现机械化。

(六)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利用现有设施条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设备,做好工程区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预案,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机械防治专业队、农民植保合作组织的作用,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突出抗旱防涝和病虫害防治,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农业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网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网建设,建设农业与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和评估系统,增强全市粮食生产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七)抓好示范带动。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在高标准粮田区域开展更高层次的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高标准粮田区域内每个县区选择2-3个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万亩方,集成技术,集中要素,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机收,统一技术服务,科学管理,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增产潜力,实现单产突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粮食生产事关全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抓住各个关键环节和各项关键增产措施,一环扣一环地认真抓紧抓好。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百千万”粮食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市长、分管副市长分包3个10万亩粮食高产方,县区、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对划定的高标准良田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要统一编号,建档立卡,树立标牌,明确责任领导和技术负责人,便于群众监督和学习。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立项、规划;土地部门要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农田复垦等;财政部门要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农业部门要搞好技术指导和培训;林业部门要搞好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利部门要搞好农田基本水利建设;气象部门要搞好气象服务,灾害天气预警。要实行责任制,将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县区、落实到乡村、落实到地块,并纳入政府考核体系。要抓好一批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试点,先行先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要定期组织观摩交流,开展督导检查,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合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

(二)加大投入,落实政策。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创新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合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对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高产稳产田建设、发展节水灌溉和现代农业、农村土地整治、田间电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涉农项目,要加强衔接,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整体推进。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积极推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粮田建设。要加大财政对科技服务的投入,围绕高标准粮田建设,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创新与推广专项,加快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研究集成一批规范化栽培技术,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耕地地力定向培育,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先建后补、民办工助、以奖代补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向高标准粮田区域集中。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引导信贷资金和其他投资主体向高标准粮田区域投资;明确信贷支持重点,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断提高,继续实施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落实国家政策,加强组织协调,稳步开展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保险服务。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等,扶持发展农资连锁配送,努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三)搞好服务,强化技术。要建立“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的三级科技服务队伍,每个村明确一名技术责任人,量化任务指标,强化技术指导,开展全程技术指导,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各地要及早动手,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搞好有效的技术服务,把科技服务向前移。各县区要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在农时关键季节,组织技术宣讲团,直接深入到乡、村、组、户和田间地头进行培训与宣传,要印发技术资料,达到一户一张明白纸。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群发大力宣传高标准粮田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高标准粮田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搞好综合配套管理服务。按照服务体系跟上高标准粮田建设进度的要求,在高标准粮田区域,根据分布区域和规模,因地制宜设立高标准粮田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实施规划和行政执法监督,集中开展综合行政执法,统一管理高标准粮田,对高标准粮田区域内的土地和道路、电网、水网、林网、环保等公共设施进行管理,确保及时做好各项公共服务工作。同时,配套设置农业技术区域服务站,主要负责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和实施工作,粮食作物病虫害和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培训等。   

 (五)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在高标准粮田建设过程中, 市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高标准粮田建设进行分阶段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大力开展“百千万”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竞赛活动,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对组织领导、规划编制、工程进度、服务体系等进行综合考评。对工作落实到位,实施效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

二○一二年六月一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