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住宅产业化有关情况的调研


         一、住宅产业化的内涵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去全面改造传统的住宅产业,对住宅工业化生产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手段集成和系统的整合,达到建筑的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式流水作业。通过住宅建筑工业化,带动其它行业发展,形成住宅工业化链条(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工业化是住宅产业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通俗地讲就是把现场施工改为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的方式。建筑工业化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的标志),从而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寿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 

一般而言,住宅产业化的标准主要有:(1)住宅建筑的标准化;(2)住宅建筑的工业化;(3)住宅生产、经营的一体化;(4)住宅协作服务的社会化。据统计,通过住宅产业化建造房屋,环保、节能、高效,可以使住宅建造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更合理,与现浇技术相比,现场建筑垃圾减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65%以上,住宅的能耗、成本更低,性能更优,质量品质更佳。同时项目开发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75%,大大缩短住宅的建造周期。

    二、发展前景及现状

    (一)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历史

    住宅产业化在中国的建筑发展史上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称呼,至今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经验,发展预制构件、中小型建筑施工机械和预制装配建筑,在装配式工业厂房和砌块房屋方面取得不错进展。

    2、第二阶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进一步改进了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设计、生产和施工方法,在大模板、框架轻板、预应力技术、机械化施工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3、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针对之前住宅工业化存在的产品单调、造价偏高等问题,提出了“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加快住宅建设”的发展思路。目前形成了以示范工程为载体,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为主导,材料设备公司为辅助的市场体系。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钢结构、轻钢结构,预制混凝土装配结构等。

(二)发展前景

    住宅产业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各有特色和比较成熟的产业和技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长,近十多年来,我国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升温。尤其是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住宅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仅次于服务业和商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一年新建建筑面积达到20亿平方米。住宅产业化是高科技含量的绿色产业,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建筑业发展高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当前经济转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是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住宅产业化的高潮即将来临。

(三)发展现状

自199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7]72号)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借鉴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家从顶层设计、支撑体系、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加快其产业化进程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呈现出由试点示范到大力推广的积极发展态势,住宅产业相关政策逐步完善,产业化项目大幅增长,产业链初具雏形,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标准、施工工法已公开发行。

从顶层设计来看,为落实国务院工作要求,原建设部成立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建立了住宅性能认定和住宅部品认证制度,设立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区),推进住宅产业化基地和住宅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将沈阳作为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城市,设立了深圳、南通、济南、北京、合肥、绍兴、厦门、乌海、太原、大同、长沙等11个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北新集团建材股份、青岛海尔、长沙远大住宅、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等36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评定了320多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960多个住宅项目获得A级性能认定,600多个建筑部品、产品获得认证标识。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为了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研究制订了专门的政策措施从生产研发、项目建设、消费市场等多个层面引导和扶持住宅产业化发展。如199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开始启动实施住宅产业化。2002年建设部颁布了《住宅产业化基地实施大纲》,2006年建设部颁布《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实施大纲》,标志着我国住宅产业化进入到了实质性推进阶段。2014年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若干意见》,明确了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路径。2015年国务院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制订《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将大力发展住宅产业化作为推进建材工业供给侧改革,调结构、增效益的重点和方向。

从实施效果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山东、安徽和东北地区推广应用工业化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力度越来越大。如大连、济南等城市在“十二五”时期就制订了住宅产业化“十二五”规划。北京6成的新建商品房已实现装配式建造,保障房实现了100%全覆盖,上海装配式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装配式住宅面积占住宅开工总量的20%左右。长沙、济南、合肥等城市致力打造住宅产业化千亿集群,2015年长沙住宅产业化实施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占比15%,济南2015年住宅产业化建筑面积比例已超过25%。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和南通等城市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工业化基地,生产混凝土剪力墙、叠合板、梯段板和框架柱、梁等预制构件,广泛应用于商品房、经适房、保障房以及工业厂房的建设。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万科、远大、海尔、金隅等住宅开发与制造企业正在以住宅产业化为突破口推动转型发展。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住宅产业化已取得不少成绩,但目前我国的工业化住宅占据的市场份额仍然较低,发展不快,住宅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发展水平不高。住宅产业化快速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瓶颈:譬如,发展工业化建筑的边际成本偏高,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技术上还没有一套非常成熟完善的部品体系、建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可以规模化地推进,设计、安装、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比较少,另外,国内推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企业还较少,参与住宅产业化的市场主体在全国仅百余家。

    就我省发展来看,近年来,我省住宅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度,居住环境和住宅品质不断提升,但与全国比较,目前来看住宅产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住宅产业化认知度较低,成品住宅产业化比例低。

    三、当前建筑产业化的优点和缺陷

    (一)优点

    1、设计简化:当所有的设计标准、手册、图集建立起来以后,建筑物的设计不再是像现在一样要对宏观到微观的所有细节进行逐一计算、画图,而是可以像机械设计一样尽量选择标准件满足功能要求。

    2、施工速度快:由于构配件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建筑过程可以同时在现场和工厂展开,绝大部分工作已经在工厂完成,现场安装的时间很短。尤其是对天气依赖较大的混凝土施工过程,工厂化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采用快速养护的方法(一般十几个小时),较现浇方式养护(一般14天以上)时间大大压缩。国外成熟的经验表明,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与现场现浇方式相比,节约工期30%以上。建筑产业化将会使钢结构工程施工的速度大大提高,洞庭湖30层酒店仅用15天完成的案例是近期建筑产业化的优秀案例。

    3、施工质量提高:工厂化预制生产的构配件,设备精良、工艺完善、工人熟练、质量控制容易,可以减少主体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例如:一般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偏差会达到8-10mm,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偏差在5mm以内。再比如:外墙装饰瓷砖如果采用现场粘贴的方式,粘接强度很难保证,尤其是有外保温层的时候,耐久性很成问题;而如果采用预制挂板方式,瓷砖通过预制混凝土粘结,强度可比现场粘贴方式高9倍,耐久性也大大提高。

    4、施工环境改善:由于大部分工作在工厂完成,并且工厂根据现场需要陆续提供构配件,因此现场施工环境有较大改善,噪音、垃圾、粉尘等污染随之降低,既保护了工程施工人员,也保护了工地周围的人员。在施工速度有保障的情况下,夜间抢工的情况完全可以杜绝,减少夜间施工扰民。预制工厂的环保水平自不多言,一定比现场状况要容易控制。

    5、劳动条件改善:在工厂上班的建筑工人劳动条件会比现场好很多。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条件改善。在计划周密、管理有序的情况下,没有了抢工的必要,现场建筑工人也可以按照8小时工作制,保护了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

    6、资源能源节约:据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其他统计数据表明,工业化建造方式比传统方式减少能耗60%以上,垃圾80%以上,对资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响应中央提出的节约型社会号召。

    7、成本节约:上述优点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在节约成本上。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预制构件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再加上建造过程时间、人工、能源的节约,后续质量成本的降低,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可以比传统的施工方式节约成本,从而为开发商、客户和建造公司带来经济利益。例如:产业化制作大大减少了现场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的使用,对于节约能源大有裨益。现场施工场地也大幅减少,办公区、加工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对于场地不足的项目,比传统现浇结构工程施工更加便利。

    8、建筑效果丰富:混凝土作为最具可塑性的一种材料,其潜力远远没有被认识。从国外的资料可以看到,利用混凝土色彩、质感、形状的可塑性,几乎可以模仿任何其他建筑材料的装饰效果,而其耐久性、防火性优于大部分装饰材料。

    9、抗震性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由于可以将构件之间的缝隙作为抵消地震能量和容许变位的空间,其实可以比现浇建筑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这与一般人的认识恰恰相反。同时采取装配式结构更便于设置减震、隔震装置,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高。

    10、减少现场劳动力及小型机械的使用:工厂化生产留给现场的工作主要是基础施工、构件拼装、梁柱节点的处理、现浇板的施工及部分装饰、安装工程施工,工作量较传统的建筑工程大幅减少,对钢筋工、混凝土工、模板工、瓦工等专业工种的需求也大大降低。对钢筋加工机、切断机、调直机、电焊机、物料提升机等机械的需求量也降低。

    11、工厂监造的工作大幅增加,现场隐蔽工程验收、旁站工作相对减少:工厂化生产要求施工、监理甚至建设单位安排专人常驻加工厂家,随时监督、检查构件生产质量、加工进度,确保质量、进度能满足现场要求。同时,隐蔽工程验收、现场旁站工作的减少,转为工业化生产,也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

    12、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建筑品质: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可以迅速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

    13、集约增效,利于企业“走出去”。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技术集成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能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14、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缺陷

1、采用建筑产业化技术,项目结构采用预制、现浇相结合的方式,大众对该种结构的接受程度将成为建筑产业化住宅销售的最大问题;

    2、目前具备预制装配构件生产能力的企业较少,生产加工经验不足,将会对构件的生产订货和加工周期、质量等造成较大的影响;

    3、目前建筑市场允许从事建筑产业化设计的设计单位少,绝大多数设计师尚无建筑产业化设计的经验。产业化生产对设计精度要求很高,对图纸要求“零变更”,基本不允许出现常规的设计变更,会将设计师的工作质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4、现有建筑施工单位多数缺乏建筑产业化施工经验,技术人员经验不足,工人操作不熟练,这些因素会对装配工期造成较大影响。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建筑业从业的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并需要各相关部门组织系统的针对性培训;

    5、采用建筑产业化的项目投资将高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住宅楼,据有关方面测算,与传统钢筋混凝土造价相差20%-30%左右。建筑产业化的逐步推广,技术的日渐成熟,各种加工企业的逐步建立和成熟,操作工人工艺技能的日趋熟练,将会使建筑产业化的造价逐步降低。综合建筑产业化对社会、环境、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会随着产业化的成熟逐步提高;

    6、当前的设计费用将大幅增加。由于建筑产业化的设计需要进行各类构件的拆分,各设计单位经验和设计人员的熟练程度不足,且设计工作量远远大于传统设计,当前的设计收费将会远高于传统设计。但随着各种图集、手册等基础性文件的逐步建立,设计费又会有一个回归的空间;

    7、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建筑产业化的核心是标准化,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的标准大多停留在企业标准,无法在市场推广。

    8、产业化的技术体系不够成熟。目前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可实施性基础性研究工作不足,技术法规不全面,产品缺乏技术保障,材料、部品、产品之间缺乏模数协调,没有与住宅产业化相配套的国家推行的模数标准与通用住宅体系。   

9、产业链不完整。当前住宅产业化还普遍存在着设计、施工、生产活动等脱节现象,尚未形成全产业链有机发展模式。

四、我市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我市临颍县远大建筑工业化临颍基地项目情况

    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住工)是国内第一家从事建筑工业化体系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综合型规模企业,是全国知名住宅工业龙头企业。远大住工建立健全了自主建筑工业化研发体系、制造体系、施工体系、材料体系与产品体系,技术专利近300项,PC生产制造和BIM设计建造技术领先世界,建筑工业化率达85%以上,真正实现质量、进度、成本的三大可控。已实施工业化建筑项目逾200个,面积数千万平方米,产品涵盖保障房、商品房、别墅、酒店、办公楼等。目前远大住工正在抓紧扩充产能,除已拥有的14家PC工厂和一家海外制造基地,更多联合工厂正在筹备进行中,2016年将完成全国布局及部分海外布局,实现产能1亿平方米。

    远大建筑工业化临颍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占地206亩,建设生产厂房及配套业务用房8万平方米,主要生产PC构件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将成为远大住工在河南区域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二)发展对策

    综合分析来看,住宅产业化全国正处于由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阶段,我省正处于引导推动的起步阶段,虽然目前基础还比较薄弱,但市场广阔,潜力巨大,重视程度在日益提高,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发展条件已经具备。2015年省住建厅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豫建〔2015〕78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成品住宅的通知》。《意见》明确了我省2015-2017年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发展目标、政策支持等,《意见》指出支持郑州、新乡、焦作等市先行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发挥示范、引导、集聚和辐射作用,带动全省到2017年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单体预制化率达到15%以上。在《关于加快发展成品住宅的通知》中指出,我省将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告别“毛坯房”,大面积扩展全装修成品住宅建设比例,到2020年,省辖市争取达到80%。

就我市来说,积极发展住宅产业化,推动建筑业和制造业融合,既能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拓展装备制造产业新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必将引领绿色建筑新风尚,推动我市及周边城市住宅工业化,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建筑方式对资源的大量消耗,消灭建筑工地扬尘的污染,对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由于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对于运输有特别要求,最佳运输半径在100-150公里以内,发展住宅产业化的关键是在当地有较完善的构件厂资源做配套。我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及物流业发达,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好,目前在龙头企业引进、钢构、新型建材等构件配套方面有一定基础,发展住宅产业化就全省来看,比较优势突出。全市要充分认识到住宅产业化这一大势所趋和广阔前景,抢抓机遇,及早行动,提升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谋划设计,加大政策扶持,抢占省内空白,积极引进培育大型建筑构部件生产企业,积极实施成品住宅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建立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建筑产业园区和基地,积极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集群。

(三)近期工作建议

支持政策的设计与制定(如研发经费的补贴、税收的优惠及贴息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建筑面积豁免、容积率等非财政政策的优惠,对购买工业化住宅的消费者予以一定的契税、利率优惠、补贴以及项目审批周期的缩短等)、市场环境的营造对于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尤为关键。如美国针对住宅产业化制定了优惠的金融和税收政策,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快速成长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政府将住宅产业的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地位,给予了大量的研发经费补助给企业。国内大连、上海、北京、济南、长沙等产业化发展较好的地市也都在产业化技术应用、生产安装、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出台了支持政策。建议我市近期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快顶层谋划推动。建议由市建委牵头,对我市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可行性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借鉴济南、长沙等先进市经验,加强与省住建厅的沟通衔接和国家、省已出台政策的对接落实,研究出台我市关于支持住宅产业化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意见。

二是加大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引进力度。建议由市商务局牵头,将住宅产业化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明确招商重点和重点区域,引导全市尤其是临颍县、郾城区着力招引一批住宅产业化方面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重大项目。

三是培育拓展市场规模。以政府性投资项目和保障性住房为突破口,明确政府投资的项目优先发展装配式建筑,鼓励保障性住房利用装配式方式建设,抓紧建设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鼓励有实力的大型房企建设装配式样板住宅小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四是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加大对住宅产业化的宣传、普及和推介力度,提高广大市民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和认同,引导公众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意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开辟绿色通道,对装配式建筑类的产业化项目在报批、报建等方面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扶持产业化项目。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