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
根据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制造业对外合作2018年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18〕22号)的要求,为进一步深化落实河南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七所高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我省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推进高校技术成果在豫产业化,经与部属高校协调联系,“百家企业进高校”对接活动拟于6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和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举行,为切实摸清企业实际需求,瞄准两所高校科研技术成果,有针对性地搞好对接活动。现将征集企业技术需求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北航、北理工以及北京地区其他高校为依托,以提高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我省五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为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新型材料、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汽车制造、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通过企业技术需求与高等院校技术创新成果双向对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促进河南企业健康发展。
二、时间安排
对接活动拟于2018年6月中旬组织,会期两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技术需求征集时间为5月30日前,各单位上报企业需求及报名截止时间为6月8日。
三、活动内容
1、征集、发布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术需求;
2、发布北航和北理工两所高校的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成果;
3、组织省内企业与北航和北理工以及其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创新成果对接;
4、跟踪技术创新成果合作签约项目,落实扶持政策。
四、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前期筹备及组织实施情况,明确一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指定专人担任联络员,及时跟进落实相关要求;要全面收集本区域内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术需求,填写《河南省企业技术需求征集表》,并按时限和格式要求上报。
(二)广泛宣传。要通过上门走访、组织座谈、网络宣传、摸底调查等方式加强对活动的宣传,积极引导企业认清加大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极端重要性,尤其是要讲清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加强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企业参加对接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务求实效。各地市要切实摸清所企业技术需求状况,突出重点掌握面临转型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对接合作,切实增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要在合作过程中实时跟进掌握项目进展情况,跟踪落实各项优待扶持政策,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联系人:乔立华 电话:65507663 18037887373
附件: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2.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3.两所高校技术成果汇编(部分)
4.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参会报名表
5.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
计中心需求统计表
6.参加北京两所高校技术对接报名表
7.技术需求征集表
2018年5月7日
附件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要情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3年入选首批“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北航学科繁荣,特色鲜明,有工、理、管、文等10个学科门类;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排名全国前十名的学科共13个,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排名第一。有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形成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五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全球前1‰。在2017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学科为世界第二、中国第一。
学校名师荟萃,教职工总数达到3907人,汇聚了以24位两院院士、27位中组部“千人计划”创新项目入选者、31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1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48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3人,全职在校工作的青年千人48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位,涌现出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 学校还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教学团队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和精品课程33门。
北航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先导,强化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关键瓶颈技术汇聚、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目前有1个国家实验室(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含4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6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北航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在航空动力、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颈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多项标志性成果直接应用于国防建设。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研制成功我国首个新型临近空间飞艇。学校牵头设计研制的某型无人机定型并执行重要任务,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位居无人机方队阵首。
“十五”以来,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60余项,其中,近12年获得11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国家高等级科技奖的记录。当前,学校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与航空、航天、发动机、船舶等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获“2011计划”首批认定。
附件2
北京理工大学简要情况
北京理工大学创立于1940年,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在英国QS教育集团公布的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居世界第389名、亚洲第76名、中国大陆第17名。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北京理工大学现设有20个专业学院,拥有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材料、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学科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全世界前1‰,形成了“强地、扬信、拓天”的学科特色。学校现有教职工3342名,汇聚了21名院士、40名“千人计划”入选者、34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3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和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拥有1个“2011计划”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在建校以来的近30万毕业生中,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43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和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2017年,学生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无人机及机器人领域国际顶级赛事中获冠军。
北京理工大学始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