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以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坚持“四个强化”,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目前,改革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市委、市政府快速反应,要求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开展业务研讨,为改革做好充分准备。4月中旬,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业务人员赴浙江宁波、湖州等地学习考察,吸取试点地区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在认真调研、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数易其稿,完成了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到2019年8月,初步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数据平台,实现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8个工作日内的改革目标,并要求把漯河建设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服务流程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群众最满意的城市之一。
强化组织实施。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政策法规组、规划工作组、系统建设组四个专项工作组,并从住建、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等16个部门抽调4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市政府常务会议3次专题听取了改革推进情况汇报,市长刘尚进3次作出重要指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喜东7次召开会议部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副市长徐汇川8次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市直及驻漯相关单位和各县区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服从工作大局,切实履行责任,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的组织运行体系,有效地凝聚了改革的合力。
强化责任落实。围绕改革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确定了59项责任事项,并逐一分解到相关单位。集中出台了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工作督查办法、牵头部门责任制管理办法等文件,并通过组织人员督导、发放督办通知等形式开展督查,跟踪问效,有力地推动了各责任单位担当作为、推进工作。目前,分解量化到责任单位的59项改革工作任务,除常态化推进的5项外,有明确完成时限的54项责任事项已完成43项、基本完成5项、正在加紧推进的6项。七大类流程图的梳理再造全部完成,全流程最长审批时限已压缩至88天。审批管理系统已实现上线试运行,并已完成与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市网上中介超市平台的对接,相关数据已经实现互通、共享。“一个窗口”已整合到位,“一张表单”已制订完成,23项文件制度已经出台,初步构建了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建成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注册中介服务机构145家,居全省前列。
强化集中攻坚。针对改革逐步深入,不少难点问题不断出现的情况,8月初以来,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破解难题,扎实开展攻坚行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难点问题解决机制,每天召开工作例会,听取难点事项办理情况,做到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攻坚,深入推动21项难点事项的有效化解。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带着问题到浙江、福建等地以及省内先进地区学习,向省直有关部门专家请教,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途径。目前,已在“多规合一”平台建设、容缺办理、事中事后监管、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等方面,理出了破解难题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出台6项相关制度,为全面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