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地督查时发现的有关地区围绕稳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内需和稳外贸稳外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形成的代表性、典型性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我市坚持“三链同构”,推动食品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名列其中。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链同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本市食品产业集中度高、体量大、名企多、链条长的优势,树立“食品 ”理念,聚焦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谋划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围绕产业链延伸,谋划实施“六个打通”,即打通食品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食品机械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造纸等产业,发展食品包装产业;打通食品产业和医药产业,发展功能性食品、保健性食品、医用食品,逐步引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盐化工产业,培育高端、绿色食品添加剂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物流产业,发展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食品物流产业;打通食品产业与动物饲料产业,着力发展宠物食品。并通过持续推进产业链招商、“小升规”“十百千”亿级企业及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重点企业倍增工程、企业“三大改造”、专业园区建设、优化企业服务等“六项举措”,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围绕价值链提升,推动食品产业研发创新基地、产学研融合示范区建设,设立全国首家市长标准奖,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谋划建设检验检测产业园,深化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战略合作,与江南大学签署“1 N”战略合作协议,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围绕供应链打造,推行“五级订单”模式,打造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供应链。目前,我市食品产业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呈现“6788”的发展态势,即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60%以上,营业收入占全市的70%以上,利润和税金总额均占全市的80%以上,与食品产业有关的金融、物流、检验检测等要素相融合,产业之间链链相通、要素之间环环相扣的完整生态初具规模,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经受住了考验,由于产业闭环、生态完善,大量原辅料等生产要素在漯河区域内实现配套,形成内部有效“微循环”,激活了市场主体,保持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下游企业迅速实现协同复工达产,复工复产率、达产率在全省持续领先。目前,我市的麻辣面制品、火腿肠、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居全国第一,全部食品企业年营业收入接近2000亿元,占全省1/6、全国1/60,正在向打造3000亿级以上的食品全产业链、5000亿级以上的食品产业生态的目标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