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专家解读系列文章之四:发挥标准化支撑作用 构建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体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健全标准体系、加大对标准支持力度、制修订500个以上新产品和质量可靠性提升类标准等要求。标准化工作作为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的重要抓手,对推进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准化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原材料工业通过标准体系研制、标准制修订、重点标准对标达标等工作,促进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一)标准化工作协调各方力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标准化工作汇聚产学研用各相关方,梳理产业脉络,凝炼整体最优目标和发展路径。发挥标准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以及原材料工业实体经济根基的地位,促进产业发展模式升级。如开展电子封装用硅铝合金标准化研究工作的过程中,统筹考虑材料生产水平、应用环境等要求,从供给侧提高装备制造水平,促进了产业链整体提升;再如落实镀银纤维标准化工作,统筹材料在电子屏蔽、智能穿戴、生物医药等不同领域的作用和要求,为拓展材料应用空间提供了标准化保障。

(二)标准化工作提升政府管理效能,保障政策落地实施。标准作为技术文件,在行业管理中可作为政策法规的延伸,助力政策顺利落地推进。如在《“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规〔2021〕212号)中明确提出促进产业供给高端化、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加快产业发展绿色化、加速产业转型数字化以及保障产业体系安全化等要求。为贯彻落实规划相关内容,原材料工业司组织部直属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各行业标准化委托机构开展《“十四五”原材料工业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的研制,落实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尤其是编制了建材、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保障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三)标准化工作推广先进技术经验,促进产业科学发展。先进标准是先进技术的映射。在标准化工作过程中,行业内将一些好的经验、技术等通过标准进行固化并加以推广,有利于企业间加强合作交流,推动共同进步。如《柔性显示屏用超薄精密带钢》作为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领域首个标准,依据此标准生产的“手撕钢”已应用于国内知名折叠屏生产商,实现了标准对新产品产业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解决了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再如《铝加工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配备规范》对生产过程的设备测量等方面进行规范,促进企业提升民机铝材生产过程控制能力,已经成为了民机材料等上下游合作机制的重要支撑标准。

二、标准对实施原材料工业“三品”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技术之争最终归结于标准之争。企业品牌价值的背后实际上是品质、是质量、是更高标准,把标准化工作融入原材料工业“三品”建设过程当中,在工作中用好标准这一有力工具,助力原材料工业质量水平全面提升。

(一)标准是“增品种”工作的保障。系统梳理现有标准和产品类型是优化传统品种结构的前提,统筹有序开展新材料标准研制是丰富新材料品种的重要手段,发展绿色低碳产品要不断强化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实施,以标准化手段助力原材料工业增品种、优品种。如通过标准、检测、评价、认证等系统工作,原材料工业开发出一批“绿色建材”,就是“增品种”工作的重要体现。2022年六部门联合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推动1337家企业2876种绿色建材产品参与线上线下活动,成为促进绿色消费,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标准是“提品质”工作的基础。建设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和引领质量提升的标准体系,逐步建设相关产品质量追溯机制,推动企业提升执行标准能力是原材料工业开展“提品质”的工作重要抓手。我国牵头制定了《无铅焊料  化学成分与形态》等五项无铅焊料相关标准,对焊料有害物质含量、可焊性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行业企业积极开展对标达标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环保型焊料质量水平,进而为我国电子制造大国的地位打下了基础。

(三)标准是“创品牌”工作的前提。品牌是品种和品质的积累,通过标准化活动不断加深品牌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材料产品品牌。引导具备能力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工作,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品牌实力;支持区域优势产业开展地方标准研制,开展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如在新型显示材料领域,我国企业通过技术研发、标准化实践等工作成功孵化出一批电子新材料品牌,成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作为石英矿石的主产区,大力发展相关工业产品,参与标准化工作,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电子封装材料的重要基地。

三、强化标准支撑,推动原材料工业“三品”工作落细落实

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搭建体系、固化技术、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标准化桥梁,立足政策法规的技术支撑和企业生产研发的技术指导两个定位,让标准成为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工作的重要抓手,促进整个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顺利开展,助力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系统规划,统筹开展原材料领域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健全标准体系,加大对标准等支持力度等工作原则。统一的标准体系,成套、体系化的标准化工作是有效推进原材料工业“三品”战略的保障。在做好存量标准应用的基础上,同步做好增量标准的制定,依托专业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开展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推动产学研用各方参与,以标准化工作引领原材料工业高端化、合理化、绿色化、数字化、安全化发展。

二是加快标准研制,推动标准应用落地。《实施方案》提出制修订500个以上新产品和质量可靠性提升类标准等要求。围绕研发设计,生产贸易、计量检测等需求,聚焦新材料产品、绿色低碳产品、数字化质量管理、质量分级、应用分类等重点方向,加快关键标准研制。建立国家新材料标准测试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标准验证和对标达标工作,提升企业执行标准能力,多维度推动原材料标准应用落地。

三是促进国际合作,打造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推动原材料工业标准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国外标准化组织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做好与国外知名高端制造业的供应链协作,组织国内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我国在原材料领域国际规则的参与度,增强话语权。加强国际标准适用性分析,推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双向转化,深化原材料领域的多双边互利共赢,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陈大纪  副院长)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