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促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成立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上海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将两化融合作为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手抓激发产业数字化创新活力,一手抓激活数字产业化引擎动力,努力提升两化深度融合生态承载力,促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深化创新驱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的关键一招,是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上海开展“工赋上海”行动,率先布局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抢占高端产业制高点。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智能制造装备规模达到800亿元,全国领先。建立标杆性智能工厂、智能工厂、优秀场景三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制定“一厂一案”、专班推进机制,组织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重点培育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5类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60家智能工厂,两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60台/万人,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工业互联网深入发展,赋能产业新动力。着力完善平台赋能体系,建成宝信、电气数科等2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全球120万家企业、822万台工业设备、153万个工业数据集,涌现出3.5万个工业APP,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纵深演进。联动长三角建设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松江),承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春天行动”,推动约100个重点项目列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数量居全国前列。2021年上海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19.1%,居全国第二;工业互联网模式创新突破比例9.5%,居全国第三;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7.7%,居全国第一;25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基于数字化转型平均降本8.4%、提质7.14%、增效10.7%。强化科技支撑推进重点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上海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3 6”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产业,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按照“一业一策、分类推进”的原则,建立工作推进专班,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电子信息领域,聚焦IC设计、装备、材料等关键环节,通过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上下游联合攻关,打造数字全流程、模拟及晶圆制造全流程EDA工具链。生命健康领域,聚焦AI 新药辅助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加工等环节,构建基于标识的医药供应链,如国药生物上海公司研发的“疫苗追溯码”,实现了疫苗冷链物流作业零差错。汽车领域,发挥上汽等链主企业优势,打造集合汽车原材料供应、设计研发、制造物流、售后服务等数字供应链体系,培育“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模式。高端装备领域,聚焦航空、航天、船舶、能源,推动复杂产品设计、生产、服务全过程的数字孪生,推动云设计、云仿真、云评估、云验证,如沪东造船厂剥离出来的东欣软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为船海企业提供设计、制造、管理等完整自主工业软件产品的软件公司。先进材料领域,深入推进“数字 ”,赋能企业加快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供应链、设备能源、安全环保等全方位管控和协同优化,如华谊新材料智能工厂实现计划、生产、操作“全程在线、闭环式管理”,正在打造化工行业的智能化工厂。时尚消费品领域,聚焦食品、饰品、化妆品、康复用品、电子消费品等,打通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形成“需求定义设计、需求定义制造”的新供求关系,如致景科技连接全国45万台设备,覆盖全国1/3产能。立足项目牵引激发企业主体新活力企业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主力军,上海全力做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工作,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组织模式、业务方式与就业范式创新变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韧性,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一是推动两化融合贯标,依托国家现有的完善推进体系和支持政策,累计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估超过1万家,启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超过2000家,上海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5,全国领先。二是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实施“工赋链主”梯度培育工程,聚焦工业标识解析、工业数据等专业服务,遴选培育超过100家工业互联网“隐形冠军”。发挥“链主”企业的雁阵带动效应,建设落地一批产业链协同等综合性应用场景。深度发掘一批值得全市推广复制的应用场景,以“揭榜挂帅”方式,推动首批196个AI 、5G 、区块链 、北斗 等应用场景开放。三是加快优质项目落地。推动海尔、小米等近50家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与市区开展战略合作。培育壮大新生代互联网企业,加快建设张江在线、长阳秀带、虹桥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夯实发展底座打造两化融合发展新生态上海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数字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筑牢两化融合走实向深的发展底座。一是夯实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实施“双千兆宽带城市加速度计划”,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超5.5万个,室内小站超19万个,累计推进756项5G创新应用,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连续覆盖,宽带用户下载速率总体达66.35Mbit/s。聚焦连接、计算、融合能力实现“三提升”,优化算力设施布局,统筹推进人工智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定IPv6流量提升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二是推动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发布实施《上海市数据条例》,聚焦数据权益保障、数据流通利用、数据安全管理三大环节;揭牌上海数据交易所,对接数商300余家,挂牌数据产品80余个;召开全球数商大会,首批100家数商企业签约,“数商”新业态加速构建;依托工业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数据、算法、机理综合创新和赋能。三是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攻关,持续释放数字产业化动能。实施工业软件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CAD、CAE等基础性、关键性、紧缺性软件,部署攻关任务。加强关键数字技术突破、软件和智能产品升级,打造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软件、量子通信等领域近百个重点项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上海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3 6”新型产业体系,围绕元宇宙、在线新经济等新赛道、新品牌,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链主”平台、智能工厂、超级场景、创新生态“四位一体”的两化融合发展体系。面向未来,上海将坚持走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续写两化融合发展新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