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整合使用涉农项目资金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宛政〔2008〕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合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宛发〔2006〕10号)、《南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宛发〔2006〕17号)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就整合使用涉农项目资金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整合使用涉农项目资金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项目重复安排、资金分散使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支持,就必须整合使用现有各类涉农资金。项目资金整合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办大事,提高“三农”项目资金的整体合力、聚合效应和使用效益,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为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财力保障;有利于逐步规范政府对“三农”的资金投向,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财政资源,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利于转变政府和部门职能,消除“缺位”和“越位”现象,更有效地发挥各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因此,要充分认识整合使用涉农项目资金的重要意义,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以提高资金使用整体效益为目的,以规划引导、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为手段,科学配置公共资源,整合使用涉农项目资金,尽快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归并合理、投入科学、重点突出、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使用管理机制。
二、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全面推进。要以规划为先导,市县乡三级分级整合,上下联动。
(二)坚持统一领导,协同动作。要实行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步调一致,分工协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工作。
(三)坚持集中财力,突出重点。要打破部门界限、条块分割,通过项目资金整合,做到集中财力重点投入。
(四)坚持优化结构,注重效益。通过项目资金整合,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发挥支农投资的最大效益。
(五)坚持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在资金来源渠道不变、资金用途不变、项目资金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统筹安排项目,统筹投放使用资金。
三、项目资金整合使用范围
(一)中央和省财政下达用于我市“三农”的基本建设资金,安排用于农村的交通、教育、科学、文化、供电、卫生、体育、广电、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资金和市级财政预算内外安排的同类专项资金(包括相应配套资金)。
(二)省财政下达用于我市农村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和市级财政预算内外安排用于农村的同类专项资金(包括相应配套资金)。
(三)中央和省财政下达我市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专项资金(含以工代赈资金)、农业机械化资金、畜牧业发展资金等支农资金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及市级财政预算内外安排的同类专项资金(包括相应配套资金),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发展的部分。
(四)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援助我市的帮扶资金。
(五)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对农业的贷款、赠款。
(六)可以纳入整合范围的其他资金。
四、项目资金整合使用方式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在政府投入层面上,采取项目配套安排、资金分级整合的方式;在政府资金引导投入的层面上,采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贴息、担保、保险、参股、以奖代补等投入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发挥资金整合效应。在具体方式上,主要采取以项目统筹安排(项目拼盘)带动资金整合的方式,选择部分易于资金整合配套的重点项目,制定项目规划和资金整合方案,围绕项目规划和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将相关资金按各自的性质统筹安排(实行拼盘),集中投入使用。主要借助于七个平台,整合相关资金,统筹安排七大类项目:
(一)以整村推进生产发展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平台,整合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业、产业化基地、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资金、产业化贴息资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信贷资金等生产发展方面的专项资金和企业资本,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为平台,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农业土地开发整理等方面的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农田治理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以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为平台,整合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新品种引进推广、科技扶贫、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统筹安排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四)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为平台,整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扶贫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职业教育等方面的资金,统筹安排农民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五)以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容整治项目为平台,整合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六小”工程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太阳能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资金,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发展项目,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六)以农业防灾救灾项目为平台,整合防汛抗旱、增雨防雹、动植物疫病防治、森林防火、农业保险补贴等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农业防灾减灾项目,增强农业抵御自然
灾害能力。
(七)以重点公益林管护项目为平台,整合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淮河防护林建设、南水北调源头生态保护、小流域治理等方面的专项资金,统筹安排林业生态项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可结合实际采取产业带动、区域带动等多种方式整合资金,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格局。
五、项目资金整合使用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涉及的部门和级次较多,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对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重大意义的认识,做到统一思想,顾全大局。为保证资金的集中投入,避免资金使用的分散性与盲目性,在规划制定、组织实施、项目审查及资金分配上,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相关工作,建立新农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相应的工作责任制,明确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从而达到以规划引领整合,形成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协调互补机制。
(二)明确部门职责,强化部门协调。要明确和落实各涉农项目资金管理部门在整合项目资金中的职责,建立部门之间统一领导、协调一致、协同动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避免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重复投资、多渠道安排和分散使用、效益低下的现象。
(三)各级有效联动,自上而下整合。各级联动,就是要求市、县、乡三级都要启动支农项目资金整合工作,结合实际先易后难,上下联动、统一实施。自上而下,就是在各级联动、分级整合的前提下,市级要率先垂范。各县市区要按照各自的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发展重点,及早提出年度项目安排计划和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及时上报,以便市级整合项目资金时统筹安排。
(四)改革管理方式,加强监督指导。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必须采取以项目规划带动资金拼盘为主要内容的整合方式。市级财政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改进项目和资金管理方式,把管理重点转移到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和对下级的业务指导上来,为县级政府提供必要的项目和资金整合平台,通过采取审查备案制等手段,尽量把项目选择权和资金安排权下放到县级,指导县级政府按照当地发展思路、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规定,科学、合理地整合项目和资金。
(五)加强整合资金管理,确保发挥最大效益。在项目资金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四个“不变”,即项目资金性质不变,要确保支农资金全部用在农村建设发展上,不能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用途不变,资金整合前属何种用途就投向何领域;主管部门不变,“谁主管、谁负责”,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各负其责;检查验收标准不变,坚持中央和省市政策,严格按程序组织验收,并组织财政、农业、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核查,评估资金使用绩效,坚决杜绝跑冒滴漏,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建设项目要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年度计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协调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
各级各部门在安排年度计划时,要围绕规划的试点村和示范村,重点安排项目,倾斜各类建设资金。中央、省下达的可用于试点村建设的项目资金,除上级直接下达的以外,要整合使用,集中向示范村和试点村建设项目倾斜。要重点倾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示范亮点,使之尽快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八年四月九日
主题词:涉农项目资金 新农村建设 意见
N001-2008-002211 | 文 号宛政〔2008〕35号 |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08-11-26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