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南阳市2012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南阳市2012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
为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和科技人员助农增粮积极性,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遵循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以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粮食主产区建设为载体,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总产的要求,坚定抗灾夺丰收的信心不动摇,完善体制机制,改善生产条件,强化资金投入,开展高产创建,推广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政策扶持、保障措施、考核奖励,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和科技人员助农增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二)遵循原则。一是坚持科技挖潜原则。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依靠科技创新,组织配套推广先进技术,提升单产,确保总产,努力挖掘粮食生产潜力。二是坚持优化结构原则。进一步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努力扩大玉米、水稻等高产高效粮食作物面积,压缩低产低效粮食作物面积。改善品质结构,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学防控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综合利用秸秆资源,提高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废弃物利用效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四是坚持政策激励原则。对发展粮食生产贡献突出的产粮大县、大乡、农技推广人员、种粮售粮大户等进行表彰奖励,使其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动力。
(三)目标任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左右,总产120亿斤,其中夏粮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秋粮面积稳定在700万亩左右。着力抓好小麦、玉米、水稻、红薯四大作物的生产能力建设,总产分别达到72亿斤、33亿斤、5.5亿斤、5亿斤。在盆中平原区生产条件较好的唐河、邓州、方城、社旗、镇平、宛城等地建成65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成为全省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在唐河、邓州、方城、社旗、镇平、宛城、卧龙、新野、内乡等地建成50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在鸭河口灌区、桐柏县及其它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建成7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在邓州、唐河、社旗、内乡、镇平等地建成80万亩优质脱毒红薯生产基地。通过3-5年努力,全市粮食亩产提高30公斤以上,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保障粮食播种面积。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层层分解任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推进耕作制度改革,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提高种粮规模化水平。在劳务输出较多的地方,要通过代耕、代种等方式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搞好生产,杜绝耕地撂荒。在稳定夏粮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抓好秋粮生产。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水稻等高产秋粮作物生产,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左右。
(二)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重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按照“完善、提高、增效”的原则,利用鸭河、引丹、宋岗、虎山、赵湾等大中型灌区,完善配套末级渠系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构建较为完善的灌溉体系。实施岗丘旱作区水源开发工程,建设小型水源工程,推广节水旱作技术,鼓励和引导农民因地制宜使用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落实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加强田间工程、农技服务体系、良种科研繁育体系、防灾减灾工程等建设。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唐河、邓州、方城、社旗、镇平、新野、桐柏、宛城等8个国家粮食产能建设重点县市区,每年要规划建设5万亩高标准良田,其它县区每年要规划建设2-3万亩高标准良田。
(三)着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抓好唐河县、方城县赵河镇、新野县施庵镇、宛城区汉冢乡一县三乡整建制高产创建工作,唐河县安排2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方城县赵河镇、新野县施庵镇、宛城区汉冢乡各安排3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抓好现有6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完善巩固和提高,同时还要规划建好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开发方、万亩示范区。特别是邓州、方城、社旗、镇平、新野、桐柏、宛城等国家粮食产能重点县市区,要新规划建设2-3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其它县新规划建设1-2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集约项目,按照“大集中、大整合、大开发”的原则,整合农综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标准良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田间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土地治理、村村通等工程项目和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油料倍增计划、病虫害防治、重大技术推广等技术性项目,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区域开发,连片建设。集约技术,集成、配套、创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控、科学排灌、机械化生产等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创新机制,把示范区作为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试验区和先导区,推动土地流转,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经过2-3年努力,使示范区内全部实现统一机耕、机播、机收、浇灌、病虫害防治等服务。
(四)着力创新科技指导服务。继续开展“千人包千村”科技服务行动,全面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大力推广增产增效和防灾减灾技术,做好重要季节、重点环节科技服务工作。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大会战,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积极培育粮食生产(农机、植保、土肥)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建立粮食生产管理环节的机耕、机播、抗旱、收割、病虫害防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服务网点和基地,把先进的生产技、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物质装备、资金等生产要素导入农业。集成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技术,小麦重点推广优质良种、种子包衣、适期适量匀播、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玉米推广“一增四改”技术措施,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改裸籽播种为包衣播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适时收获。水稻推广“一增四推”关键技术措施,合理增加穗数,推广轻简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
(五)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机械收获、机播匀播等农机化技术,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总结和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农机合作社、农机一条龙作业等新型农机服务模式。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扶持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经济、实用、高效的中小型农机进村入户,加快农机推广普及步伐。
(六)着力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搞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和储备,优化电力调度,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和用电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强化种子质量检测,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加强化肥等农资价格监测和市场调控,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推进产销衔接,依法打击坑农害农价格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维护农民利益。
(七)着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南阳市干旱、洪涝、风雹、低温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做好抗灾救灾的资金、物资和技术准备,充分发挥防汛抗旱专业服务队伍和群众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强化抗灾政策支持,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抗灾增产技术。及时搞好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帮助农民搞好生产自救。
(八)着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围绕“粮”字做文章,建立基地、培育龙头、拉长链条、创新机制,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发展小麦、玉米、水稻精深加工,扩大专用面粉、干湿面、速冻食品、方便食品等大众食品的生产规模和饲料、酿酒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变性淀粉、淀粉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和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粮食加工流通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大个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信息、技术、资金、品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吸引外埠资金、技术投入我市粮食产业领域,拉长产业链条。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和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扩大订单数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搞活粮食流通。
三、组织领导
(一)落实惠农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中央确定的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地按时按要求落实到群众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政策进村入户,提高政策的到位率和普及率,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二)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品种引进、农机购置补贴、重大病虫害防控、粮食合作社建设、标准化技术研究、配套技术推广等。加大各类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涉农资金在不改变用途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统一使用,重点投放,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更大的效益。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产业工程、土地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创新农业投入机制,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通过有限的政府投入激活民间资金,实现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社会力量、农民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
(三)强化督促检查。在关键农时季节和关键生产环节,要及时组织开展工作督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防止形式主义。统计、农业部门要建立粮食生产监测调查制度,严格核实各地的粮食生产数据,对各县市区、各乡镇粮食生产情况进行考评排序。
(四)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把粮食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工作不放松,政策不后退,发展不停顿。要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全力抓,形成多层次、多领域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明确年度发展目标、重点和措施,制定考核标准和奖励制度,确保任务落实。农业、水利、农机、供销、粮食、财政、发改、气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主题词:
N001-2011-000655 | 文 号宛政办〔2011〕96号 |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11-10-19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