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及豫办〔2004〕8号、豫办〔2007〕10号、豫办〔2008〕4号、豫政〔2009〕39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南阳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计划用两年时间建立全市统一的“一网制”电子政务网络基础框架平台;信息网络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各类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数据库基本建成;信息交换共享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重点领域重要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公众的重要渠道,实现60%的行政许可在线办理,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加强协同。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本地、本部门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指导、协调力度,发挥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管理作用,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总体部署,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科学制定规划,分步组织实施,确保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

(三)统一网络,互联互通。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一步加大网络整合力度,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网络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

(四)整合资源,促进共享。充分挖掘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以应用促整合,把存量整合与增量投入有机结合,建立完善跨部门的应用与共享机制,促使信息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五)需求导向,实用高效。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创新,立足工作实际,急用先行、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深化应用,开发和建设实用高效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六)主动防御,保障安全。坚持主动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坚持信息安全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建设和实施。

三、工作任务及安排

加快建设市、县两级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行分级、分域保护;构建信息交换共享和信息安全保障支撑体系;完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数据库,提供公共信息资源服务;推进重点领域(即公共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领域)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一)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构建全市统一的“一网制”电子政务网络传输平台,完善全市电子政务内、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形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统一提供数据传输、信息交换、虚拟主机和域名解析等服务,实现各级行政机关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避免由于现有网络分散而造成网络及信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资建设,确保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网络和系统建设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保密规定执行,确保各级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运行。

1.全市电子政务内网建设

全市电子政务内网是各级行政机关内部办公专用网络,主要承载各级行政部门内部办公业务信息的传输。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与管理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要依托政府系统现有资源,以市政府办公室内网平台为核心节点,实现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连接。重点建设和完善办公自动化(OA)、公文交换和短信群发、公务邮件、小型移动应急平台、视频会商、异构数据交换平台及机关业务管理等应用系统和政府办公业务资源数据库(含政府公文和政务信息,如PPT资料库)等。实现政府系统内公文处理、电报办理、信息文件查询、时政新闻发布、突发要情提示、政策法规、统计数据、视频点播等智能检索服务。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加快推进和完善本地、本部门的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严格按照保密规定,实现同本级、本部门电子政务内网和互联网的物理隔离。力争在顶层实现与省级电子政务内网和本级党委、人大、政协及法院、检察院电子政务内网的连接。

2013年6月底前,各级各部门基本完成内网建设,形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实现市、县各级机关内网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基本满足全市各级机关内部办公和管理决策的需要。

2.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外网是全市各级机关对外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业务网。主要运行各级机关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及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各级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均实行逻辑隔离,实行统一出口、实现统一管理。

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与管理工作。根据河南省政府网站政务外网整合建设座谈会议精神,要加快整合政府门户网站和其他已有的电子政务外网资源,购置外网平台建设所需的软硬件相关设备,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和完善农运会信息管理、应急联动和指挥、网上审批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等应用服务系统。条件有限的县市区,前期可以采用服务外包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市县区政府门户网站为外网核心节点,以互联网安全接入方式组网为过渡,开展外网接入和应用服务。各级政府要以本级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为核心节点,实现与上、下级政府系统及本级党委、人大、政协及法院、检察院电子政务外网的连接,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网络支持。

2013年底前,各级各部门基本完成外网建设,实现省、市、县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满足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需要。

3、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

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是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外网连接互联网的统一出口,是各级政府面向社会公众发布政府信息、实行政务公开、受理行政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核心和枢纽,是各级政府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的重要窗口。

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全市政府综合门户网站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各级政府要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宗旨,重点加快完善门户网站应用系统建设,如信息公开系统、网站办事系统、互动交流系统等,加强后台支撑,扩展网站功能。不断建设和完善包括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子站在内的市政府门户网站群体系;建设和完善包括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子站在内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群体系,尽快形成全市统一的政府综合门户网站群体系,使其具备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互动、对外宣传等功能,成为服务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窗口与纽带。

2012年底前,基本形成全市统一的政府综合门户网站群体系,满足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公共服务的需要。

4.全市网络资源整合

(1)单位局域网整合。全市已建有局域网的单位,如果局域网已分别按电子政务内、外网的要求进行建设,可在相应本级统一的内、外网平台建成之后分别接入;如果局域网未按内、外网的要求建设,要由本单位对现有局域网进行改造,改造后分别接入相应的内、外网平台;对于未建局域网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统一要求建设相应的局域网,建成后分别接入相应的内、外网平台。

(2)行业纵向网整合。已建有行业纵向网的单位,除上级特别要求外,要尽快将广域(城市之间)传输平移至对应的本级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上;对于有需要但尚未建立行业纵向网的单位,要依托本级电子政务内、外网络传输平台,解决广域传输问题,以节约资金,确保网络安全。

(二)构建两个支撑体系

1.信息交换共享体系。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内、外网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服务体系,制定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目录和交换体系的相关标准;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强化信息资源规范管理;建立信息采集和发布的相关制度,实现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规范化登记、制度化更新,支持各部门业务应用与协同。

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整合构建安全支撑平台,完善信息网络、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措施,加强信息安全内容管理和对抗能力建设。建立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任体系;推进以涉密、敏感信息加密保护、电子认证、电子政务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和电子政务密码应用支撑平台等为主要内容的密码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全市容灾备份、网络监控、密钥管理和信息安全测评系统,创新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为全市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统一的入侵防御、漏洞扫描、病毒防护、内容过滤等信息安全服务,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事件的防范能力。

(三)建设完善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

1.人口基础信息库。以市公安户籍信息为基础,逐步融合组织人事、人口计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统计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建设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全市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全市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为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2.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以市工商、国税、地税、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业务数据为基础,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全市法人单位基础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和应用,促进全市法人信用系统建设,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

3.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以航空遥感影像、卫星遥感影像、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等为主要内容,统一底图和比例尺,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加快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土地、环保、农林水气、文物保护、地质勘察等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形成全市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满足全市各级各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4.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和完善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分析、重点建设项目、统计信息、专项普查、物价监测、招投标管理、科技信息、国有资产管理、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及运行态势等基础数据库,为领导决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四)建设重点领域重要的业务系统

农运会信息管理系统:农运会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农运会整个赛事进行综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包括运动会赛事管理、现场管理、成绩管理、网上报名、内部工作平台、信息管理发布等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城市容灾备份中心,对重要信息系统实现同城异地备份,提高农运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围绕农运构建城市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完善数字集群无线政务网等城市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制定涉会地区综合信息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提升政府部门、通信运营商、涉会场所(比赛场馆、宾馆等)的信息服务水平。

应急联动和指挥系统:坚持平战结合原则,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功能的应急平台。应急联动和指挥系统纵向连接各县市区和重点单位,横向连接公安、气象、水利、林业、安全生产监管、卫生等有关部门,全面提高我市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

网上审批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按照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创新监督模式的总体要求,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建设网上审批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广泛推行一窗式登记、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一单式收费的服务模式,加强对全市各级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过程的动态监控。

信息惠农服务系统:全面整合农业、文化、教育、商务、科技、卫生、劳保等信息资源,建设农业监测预警、农村市场、劳务输出、科技信息服务、村务管理、农村人力资源培训等应用系统,构建全市统一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采用信息发布、网上办事、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网上咨询及“三农呼叫中心”等多种形式,为全市农村提供综合性、专业性、特色性信息惠农服务。

信用信息服务系统:整合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公安、国税、地税、金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资源,对企业注册、税务登记、行业资质许可、广告、商标、知识产权、专利、产品质量、纳税、合同执行情况等进行管理,构建企业和个人信用系统,实现信用联动监管和公共信用服务。

“平安南阳”信息服务系统:统筹公、检、法、司和信访等部门资源,建设完善包括公共安全、检察业务、司法审判、信访事项等内容的相关管理服务系统,为建设“平安南阳”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制定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和共享目录,建设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工商、国税、地税、质量监督等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实时交换,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城市规划、住建、房管、城管、交通、国土等部门资源,建设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城市规划、市政设施等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整合公安、工商、民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等部门资源,加快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提高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整合文化、旅游、广电、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文化资源,建立具有南阳特色的文化资源数字化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历史档案、地方志等重要公共文献的数字化抢修、保存及管理工作,建设全市历史公共文献数据库,实现公共文献共享。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完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高速宽带网络和高质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形成多层次的资源开发、整合和共享机制,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断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建设公共卫生数据库,建设覆盖各级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推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使其具备疫情预警预报、医疗救治、指挥调度、信息发布等功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整合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及人力资源市场等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系统,为公众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服务。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环境应急监测与指挥系统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城市污水处理、重点污染源等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全市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意义,把电子政务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充实全市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要完善市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承担全市电子政务规划、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系统网络管理维护等任务,加强全市电子政务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各县市区、市政府各部门也要做好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制等相应工作,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总体要求,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快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二)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

各级各部门要依据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各类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和机制创新,确保全市电子政务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重点是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建立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制度,对全市已建、在建和需要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登记备案,制定项目规划、立项、建设、验收、运行、审计等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发挥效益,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和提高各级公务员安全防范意识、管理能力及防护水平,确保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安全。建立网上审批行政效能监察制度,探索建立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的固化工作机制,保障行政权力公开、规范运行。建立公众评议制度,研究制定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设计群众满意的评价系统,由社会公众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权力阳光运行情况作出满意度评价,促使各级政府和部门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

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把电子政务建设资金、运行维护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分级解决。各级政府要设立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电子政务建设支持力度。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归口本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管理,主要用于市、县级基础性、综合性和跨部门的公用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各级财政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各级各部门要科学、有效地使用电子政务建设资金,避免重复投资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所有市财政投资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要先报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审查,通过后报市发改委、财政局综合平衡后按程序审批下达。使用自筹资金和上级财政性资金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要报同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备案。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要建立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数据库,加强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规划、立项、建设、验收、运行、审计等全过程的跟踪和管理。项目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涉密信息系统、密码应用系统建设项目要同时按照国家、省、市安全和保密部门的要求执行。

(四)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按照强化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制定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建立公众评议、专家追踪考核和日常监督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对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应用和为政府系统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与评价。要加强对财政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用效果的评价,督促项目发挥效能,考核结果要作为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申请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

要加强对信息采集、共享、应用和安全等方面专业人员的培养,加大对相关公务员的培训力度。组织人事、电子政务、信息化等部门要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环境,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全市公务员电子政务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精业务的复合型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人才,加快全市电子政务专业队伍建设。要多层次、多领域宣传电子政务工作,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电子政务建设的先进经验,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和监督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一二年一月十六日

 

主题词:

索  引  号 文       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公开范围 公开方式
N001-2012-001251 宛政办〔2012〕4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02-21
面向社会 主动公开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