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南阳市2012年企业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南阳市2012年企业服务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南阳市2012年企业服务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企业服务活动,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提升企业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施“四个带动”,按照“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的要求,以推动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为核心,以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完善和落实惠企政策为抓手,突出“双百工程”,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增强我市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南阳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企业服务活动有效开展,推动全市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油碱化工、冶金建材、电力能源、食品医药等战略支撑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新能源、光电、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以上,达到940亿元,利税增长20%;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19家,超100亿元企业达到3家以上,超200亿元企业达到2家以上,新增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总数达到50家以上,大中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1%,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有新提高,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数量不断增加。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企业反映的政策范围内问题,办结率达到100%。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企业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制度。按照“重点扶持、动态管理”的要求,重点服务好2012年度我市省级百强企业、百高企业和我市确定的“双百工程”企业。鼓励各级、各部门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培育重点服务企业的共商机制。二是完善企业服务工作制度。继续实行联席会议、领导分包、首席服务员和问题收集办理等制度,设立企业服务“窗口”,实行专人值班,公布服务电话,着力帮助重点服务企业解决难题。开展“企业服务直通车”活动,对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分类,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联席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利用网络平台,组织问卷调查,开展“千企评服务”活动,推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高。三是搭建企业服务网络平台。开通南阳企业服务网,作为我市加强政企沟通、直接服务企业的主渠道、主窗口。各县市区和市企业服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共同协作,固化工作流程,充实服务内容,真正实现企业问题网上受理、转办和答复,逐步完善企业融资、要素保障、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服务功能,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

(二)提升技改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组织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资金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快改造提升装备制造、油碱化工、电力能源、冶金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6大战略支撑产业。全年组织实施5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年度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0亿元以上。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推进步伐。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新材料、光电、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联合攻关和联动创新。依托天冠、迅天宇、福森等龙头企业,着力培育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伏、聚光太阳能发电设备等产业链,打造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依托中光学、富士康、乐凯华光、森霸光电等骨干企业,集中培育光电显示、LED照明灯、投影机、光电信息记录材料等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产业基地;依托中南钻石、天冠、西保等骨干企业,带动发展以可降解塑料、高品级工业钻石、新型保护材料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建设一批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研发机构,建设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加快推进具有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三是加快推进企业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鼓励支持骨干优势企业深化与央企和行业优势企业的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扩大投资规模,通过战略重组、上市融资、股权多元化等途径,尽快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南阳工业经济的“航空母舰”。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装备制造、特种汽车、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光电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对标和达标活动,开展工业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和食品工业诚信体系试点建设工作,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工作。加快推进品牌创建工作,完善政府奖励机制,引导企业走标准引领、品牌带动之路,尽快形成一批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名牌产品群体。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三)强化要素保障,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分析,依托南阳企业服务网,建立“双百工程”企业直报系统,实时监控、定期分析“双百工程”企业运行状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出政策建议。同时,加强煤电油运保障协调。煤炭方面,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深度整合,增加煤炭供应量。继续深化煤电双方战略合作关系,组织煤电企业签订中长期电煤重点购销合同。探索建立电煤应急储备制度,增强应对电煤紧张的应急保障能力。电力方面,加强对发电企业调度的考核,建立电力保障与电煤供应、电源建设挂钩机制。继续实行用电指标和电厂发电指标挂钩制度,促使政府、电网企业、大用户和发电企业形成协作机制。加强电力需求管理,落实有序供电方案。市供电公司要积极向上争取用电负荷指标,强化电力运行科学调度,优化电力供应结构,坚持电力保障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电力负荷指标向国家鼓励发展、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和企业倾斜,引导重点企业根据用电限额和时序合理调整生产计划,推进节能增效技术的运用,减缓供电压力。油气运力方面,市直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成品油市场变化,建立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供需协调调度保障机制,加强天然气需求管理,通过增加储存、调整资源结构,合理调度增加铁路货物运输量,保障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用气用油需求,保障重点企业产品和原材料运力需求。用地方面,严格建设用地报批征收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努力拓展企业用地空间,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四)深化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深入推进与各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信贷指标和项目调增额度。以“双百工程”企业为重点,引导和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支持企业利用并购贷款、信托基金、动产抵押、股权融资、票据贴现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促进科技、金融结合,鼓励商业银行在科技资源密集区域设立专营支行,通过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二是继续搞好银企对接。以“双百工程”企业和“小强人”企业为重点,继续分行业、分地区举办银企对接活动,逐步建立银企信贷沟通协调和资金需求信息发布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银企合作项目资金跟踪监测,确保签约资金落实到位。三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市发改、工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国家、省财政项目扶持资金争取力度,全年力争国家、省财政扶持工业项目资金达到5亿元以上。

(五)加强人才培训,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一是完善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市人社和工信部门要围绕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开展调查,准确掌握企业用工和各类劳动者就业需求信息,建立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和发布平台。根据企业需求安排综合性或专题性招聘活动,帮助企业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准确把握用工形势,改进用工行为,缓解供求矛盾。二是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完善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推广“订单培养(培训)”模式,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定期举办校企对接活动,引导企业员工到职业院校对口接受技能培训或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对口基地。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定期发布我市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特设岗位、设立专项研发经费等措施,吸引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来我市从事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

(六)围绕扩大需求,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一是搞好产销对接。建立上下游企业产供销对接长效机制,以煤电铝、钢铁、化工、有色、汽车零部件、装备、食品等行业为重点,适时举办重点行业产品供需衔接活动,积极推动大型龙头企业同配套企业对接、市重点项目同市内工业产品对接、市内品牌产品生产企业与大中型流通企业对接。市管企业和两属企业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原材料和设备购置、项目建设等方面优先采购市内企业产品。二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引导企业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热点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品销售规模。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和引导水泥、电力、钢铁、纺织、有色、光电、新材料、机械制造等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或营销中心,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信贷消费、网上购物、租赁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着力发展直营店和乡镇连锁商业中心。推进社区商业发展,鼓励连锁企业进社区开办便民网点。

(七)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是强化政策支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实施企业素质提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社会化服务3项工程,对科技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进中小企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规范发展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创投、风投、典当和融资租赁进行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集合信托计划。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创业辅导、法律维权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在中小企业中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信息化服务。四是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加快中小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强力推进“小强人”培育计划,对首批确定的50家“小强人”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促进其尽快做大做强,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培育第二梯队。

(八)减轻企业负担,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市工信局要会同监察、财政、发改、税务、国土、环保、规划、住建、电力等部门,深入企业宣传政策,现场解答政策,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二是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活动。建立健全企业维权体系,畅通企业投诉受理渠道,严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严厉查处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案件。组织律师团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形成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工作合力。三是严格清理整顿涉企收费。重点清理涉企审批类收费和生产经营领域的强制性检验、检测、鉴定、认证类收费。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严格落实国家免征小微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四是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核和备案权限,大力推广“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和网上审批。开展专项效能监察,深入整治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促进依法行政。五是净化企业周边环境。组织开展企业治安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对阻碍施工、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全市企业服务工作继续采取统一组织、上下联动、分级实施的办法。在市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市直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充实企业服务工作机构,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工作经费,实现企业服务工作常态化。市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方案实施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沟通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有计划地开展交流培训活动,确保企业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多层次、多渠道地为企业提供行业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

(二)加强督查,严格考核。进一步健全督导机制,各级企业服务活动机构要定期开展巡视督导,围绕政策落实、要素保障、项目建设、企业减负等关键环节,监督检查工作推进情况,了解掌握企业需求,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托南阳企业服务网,根据企业满意度等指标,定期对各级、各部门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评议并公开通报,评议结果作为年度企业服务考评的重要内容。年底由市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企业服务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市政府名义给予表彰,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及南阳企业服务网,广泛宣传企业服务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不断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工作人员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增强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在全市形成关心企业成长、服务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主题词:企业服务 工作 通知

索  引  号 文       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公开范围 公开方式
N001-2012-001236 宛政办〔2012〕30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04-13
面向社会 主动公开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