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文字号 索引号 005452102/2023-00001 发布日期 2023-08-14 主题分类 2023年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关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23-08-14 浏览次数: 次 浏览 建议号 21 建议人 叶元朋 标题 关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几年来,平顶山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开创了科技创新引领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坚持开放创新,  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鹰城建设,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平顶山力量的要求。但我市还存在着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力度不够,领军型技术人才、创新人才不足,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科创平台建设亟需加强等问题。

针对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做好产才融合。 贯彻实施人加强市战略,坚持在人才资源开发、引进,人才投入保证、人才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大举措,创新创优政策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夯实基础。精准建立人才需求库,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需求与高技能人才精准匹配,实现产才融合。 二、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支持企业技改,推动企业通过智能化升级等技改做大做优做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加快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鼓励创建国家级试点示范企业,平台和基地,创建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对我市现有企业库进行梯次培育,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养奠定基础,到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并围绕企业发展建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攻关、进行技术改造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扶持。 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协同机制。 一要从供给侧、需求侧和服务侧全面发力,不断激发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创新活力,推进中介机构、功能平台、空间载体等要素保障。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互动融合;二要调动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积极性,通过加大政策、服务、金融等创新力度,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纳入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等举措,切实鼓励高校、科研所、企业的一项项应用技术、科学研究等科技成果转化成创新动能。三要提升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围绕我市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需求,组织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全面梳理我市现有科技成果资源,完善实施科技服务计划,动态发布科技成果目录,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五、持续投入政策资金支持,激励企业创新。 加大技改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主要用于支持技改项目。坚持贯彻平顶山市科技创新发展政策,加强政策兑现的时效性。同时,针对自主创新能力强、注重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发展的企业,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科技型企业、创新企业、有潜力的企业通过以奖代补予以资助,补足企业在申请创新发展项目及知识产权发明创造、运用和保护等相关工作中的经济支出,激励我市企业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



承办单位 市科技局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平顶山市科学技术局

对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提案的答复

 

叶元朋代表:

您在市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快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投入政策资金支持”等建议,市科技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举措。现将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市科技局围绕科技创新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从深化科技人才引育、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一、深化科技人才引育

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人才合作,聚焦产业特色、创新分工,全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引领煤化工、尼龙化工等优势产业领域高质量发展。河南城建学院和 平顶山学院分别 与俄罗斯 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和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 ,平高集团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共建产业研究院,平顶山市新型碳材料产业协会与长沙市碳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签约。 柔 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美籍华人科学家杜锦发,中原学者龙伟民、韩一帆、王力荣、范国强等多位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学者与我市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电子材料、生物医药、新材料、煤矿智能装备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培育了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 奥斯达科技张华磊、金晶生物的崔红亮等一批本土人才,填补了我市空白。

二、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

出台了创新主体培育三年工作方案,完善了“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实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等三大行动计划,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推动创新主体量质齐升。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38家,同比增长31.8%,超额完成省定工作任务(省定46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5家,同比增长46.8%,增速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再创新高,总量达131家,实现五年翻两番,创新主体培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尼龙科技、尼龙化工、五星新材和神鹰化工、国玺超纯、跃薪智能等省创新双百后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树标引领作用充分释放,孕育出一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艾通科技、 铁福来、五星新材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高集团、巨龙淀粉入围省百家创新龙头企业,舞钢神州重工填补我市“瞪羚企业”空白;59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省“专精特新”企业。

三、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完善省级创新平台培育后备库,将 60 家市级创新平台 纳入 培育后备库, “一企一策”补短板,推动省重点实验室、 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新型研发机构、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获批,为中国尼龙城戴上首块“国”字号牌子;平高集团国家高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平煤神马集团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投运;省政府首批揭牌10家产业研究院,我市独占2家;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河南省电气装备中试基地、河南省高性能尼龙纤维中试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宝丰县建成我市首家省级农业科技园, 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国际实验室和真实生物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填补我市空白。 累计新增国家级平台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130家。截止目前, 全市已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11家、省级平台267家、市级平台454家, 实现了主导、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 创新引领型机构建设实现零突破,建成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组建了河南省煤焦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聚氨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聚焦我市“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制造业产业体系”骨干企业实施重大研发活动, 一批科技成果达到了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神马帘子布利用 连续聚合技术开发的超高强尼龙66工业丝及浸胶帘子布,打破了国际上该领域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垄断; 尼龙化工公司 三次结晶和吸附脱色联用技术实现在同一装置上生产四种高品质己二酸,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尼龙66盐、己二酸、己二胺等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多家国际著名尼龙中间体和纤维制造商的战略供应商;催化科技的钯脱硫催化剂、苯加氢催化剂和环己烯水合催化剂等产品性能国际一流,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和高端催化剂供应“卡脖子”局面; 平高集团 1000 千伏切滤波器组断路器、±1100千伏直流穿墙套管、交流1100千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3种新产品入选首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特高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引领”的转变; 舞钢公司 形成13大系列、300多个品种、400多个厚度规格的名牌精品体系,累计有200多个品种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广泛应用于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亚洲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等国家工程。跃薪集团依托北斗导航和5G通讯技术,成功开发出整套核心知识产权的无人矿山控制系统,实现了矿山开采流程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

五、 落实科技创新政策

全面落实普惠性惠企政策,每年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研发平台、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创新事项进行奖补, 撬动社会资源投入积极性 ; 落实《平顶 山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合作研发、购买技术服务和技术成果以及研发过程中非强制性检测等四种费用,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奖补,累计为全市115家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奖补10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持续推进科技金融。 会同人民银行组织银企对接系列活动,13家企业获得省科技贷资金9150万元,同比增长33.7%,有效化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持续开展企业研发财政补助申报工作。2022年组织全市辖区108家企业申报研发财政补助,经税务、财政部门审核,96家企业享受补助,资金共计1592万元;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2021 年, 我市 全社会研发投入 总量达48.37亿元,同比 增长12.2%,研发经费投入 强度1. 8 % ,两项排名均居全省第6位。

 

 

2023 年5月2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平顶山市科学技术局     3977131

联系人:张文化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