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加快河南省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豫工信联化工〔2023〕149号、《平顶山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平办〔2023〕10号)规定,平顶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起草了《平顶山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现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平顶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公示时间:2024年3月18日至2024年4月18日。联系电话:平顶山市工信局0375--2099029
平顶山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讨论稿)
高值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非粮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发展“禁限塑”替代产品、打造“材料之都”的关键举措。为发挥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培育提升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按照《关于加快河南省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豫工信联化工〔2023〕149号)、《平顶山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平办〔2023〕1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把握全球生物技术革命历史机遇,顺应“禁限塑”新规和产业发展趋势, 坚持做大规模和做优质量相结合、创新驱动与市场牵引相结合、 龙头 带动和配套提升相结合, 以非粮生物质开发利用技术突破为基础, 以 聚乳酸(PLA)等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 发展为主线, 引进 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重大项目,完善配套体系,加快推广应用,构建产业生态,建设全国领先的 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 。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生物基新材料产能突破30万吨,其中乳酸、聚乳酸、改性材料分别达到8万吨、5万吨、5万吨,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规模秸秆等非粮生物质糖化技术基本成熟,生物基新材料利用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生物质原料利用和应用技术逐渐成熟,秸秆混合糖、乳酸、聚乳酸等生物基产品及聚合物品种不断丰富,在片材、膜袋、发泡材料、纤维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全市可降解塑料制品全面广泛应用,重点行业领域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消耗强度大幅下降。产业生态不断优化,绿色发展态势凸显,高质量、可持续的供给和消费体系初步建立。到2030年,力争生物基新材料产能达到100万吨,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等关键原料保障能力;引进应用酶制剂、高效有机肥制备、秸秆制糖制备等工艺技术,发展秸秆混合糖、联产黄腐酸有机肥、生物基燃料乙醇、生物航煤等产业;规模化发展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及聚乳酸改性料等产业链中游环节,提升产品竞争力;顺应禁限塑政策和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全生物降解农地膜、购物袋、保鲜膜、仿瓷餐具、片材餐盒、吸管、纺熔无纺布等下游应用产品,做大做强塑料制品、纺织纤维、医疗医美、装饰材料、生物化学等产业,形成秸秆—混合糖联产黄腐酸—乳酸—聚乳酸—下游制品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市工信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按职能分工负责,以下均需有关县(市、区)具体负责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二)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各县(市、区)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布局建设生物基新材料领域项目。叶县、鲁山县等重点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等项目;利用国家电投河南电力 平顶山发电分公司 热源优势,在鲁山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重点布局建设乳酸、聚乳酸及聚乳酸改性料等项目;把握高水平建设白龟湖科创新城机遇,布局建设非粮生物基产业研究院及总部基地;结合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和基础条件,科学布局建设聚乳酸下游制品项目,扩大产业规模,构筑产业优势。(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推进示范工程。积极引导丰原集团、朴弘资本、国投创益、中电农创、豫资集团、星河生物、优尼森和平发集团等优势企业,开展技术、资本等战略合作,一期重点实施鲁山县和叶县高标准农田、鲁山县年产3万吨秸秆混合糖联产5.4万吨黄腐酸有机肥、河南豫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乳酸和5万吨聚乳酸及5万吨聚乳酸改性料、河南优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下游应用制品等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同步建设非粮生物基产业研究院及展厅,打造示范工程。支持郏县环保包装产业园重点企业实施产品更新换代改造,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高端引领发展。(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加强技术研发。依托丰原集团等优势企业与先进技术,设立河南省平顶山市非粮生物基产业研究院,联合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行业协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生物技术、生物制造、生物材料、生物能源以及非粮原料产业化应用等领域研究,加速底层微生物、酶制剂、菌种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现有产品性能,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基产品。推广非粮生物基应用技术与产品,推动更多研究成果在市内落地转化,全面提升可降解材料产业创新能力,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的创新全链条,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非粮生物基产业研究发展中心、产业合作中心、市场推广中心。(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五)拓展应用市场。在党政机关、院校、宾馆、医院、国有企事业单位推广使用生物基可降解产品,鼓励生物基可降解产品在餐饮、物流、零售、酒店等领域应用,引导日常消费绿色升级。联合农业生产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科学推广生物降解地膜、滴灌管具等产品,加快在经济作物主产区和设施农业示范应用,助力绿色乡村建设。支持生物基新材料企业与塑料制品、纺织纤维、医疗制品等下游重点企业搭建上下游合作平台,开发应用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吸收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基防污防腐涂料等高性能产品,挖掘消费升级潜能。加大高端生物基材料领域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攻关,推进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抢占未来市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六)突出绿色发展。以产业布局集群化、产业结构绿色化、产业链生态化为目标,加大节能、节水、降碳、环保技术 研发和推广应用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实现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企业创建,探索基于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绿色供应链发展模式。开展能效、水效对标达标活动,培育能效、水效标杆企业。 推进 资源 综合利用, 强化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促进资源利用循环 化 转型、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 (市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发改委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 、支持政策
(一)落实鼓励政策。积极落实国家鼓励高标准农田、循环利用资源、绿色制造以及我市白龟湖科创新城建设等优惠政策,对产业研究院以及从事乡村振兴、可降解材料生产、再生资源回收等企业,安排相关政策性资金支持。(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 支持项目 建设 。 积极争取上级 相关 财政 专项资金,统筹运用 市级财政专项资金, 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项目建设。 鼓励有关县(市、区)结合企业财政贡献情况,对落地项目、厂房租金、科技研发、人才引进进行奖励补助。(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 加强融资服务。 积极争取上级各类 政府投资基金,发挥 平顶山绿色产业 基金作用,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对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布局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重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落实 新材料 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 。 鼓励风投、创投、民间资金等社会资本投资生物基新材料相关产业。 (市财政局、金融工作局、发改委、工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强化要素保障。对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重大项目“一事一议”予以支持,积极保障生物基新材料产业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全面优化提升项目建设和生产所需的供电、供热、供气、供水 、通讯、道路 以及污水处理、土地等要素 水平。加大产业链项目用地保障,实施工业用地 “标准地 承诺制”出让,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地方式, 支持 有关县(市、区)和产业 园区提前开展土地整理和储备,建设定制化、标准化厂房 ,保障重大项目快速落地 。 (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 住房 和 城乡建设 局、城市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
(五)扶持市场推广。采用奖补等经济手段,支持企业在平顶山市域内研发、生产和销售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加强可降解制品市场流通环节管理,确保产品销售价格不高于同类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落实国家、河南省禁限塑《名录》,鼓励《名录》外产品在我市生产销售。严格市场监管执法,分行业分类别由限制到逐步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不断扩大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使用范围。鼓励企业提高可降解制品中聚乳酸可降解材料的含量比例,严禁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可降解产品生产和流通。完善收储运模式和市场化运营体系,提升非粮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发改委、商务局、供销社、农业农村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六) 引进培育 人才。落实人才支持政策,支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领军人才和团队以及重点人才、紧缺人才,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重点高校联合培养生物基新材料领域相关人才。完善柔性引才机制,鼓励有关县(市、区)在安居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出台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措施。(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教育 体育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市级统筹协调、县(市、区)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级领导担任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市工信局 为责任单位 ,成立工作推进专班,下设现代农业、新材料项目、市场推广、科技创新四个工作组 ,统筹 协调 全 市生物基新材料 产业链培育工作 。 相关部门和县 (市、区)要加强协同联动,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创新举措,优化环境,确保按计划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 实施 清单管理。落实 产业链“方案 图谱 清单” 工作 要求 ,系统梳理分析产业链短板环节、长板优势,明确补链重点、延链方向,建立 生物基新材料 产业链图谱和 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重点短板、重点创新平台、重点事项“六个清单”,常态化调度, 动态 化管理, 按图按表攻坚作战,定期开展调度会商, 按时间节点督促落实。
(三)强化政策协同。认真落实《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和《关于加快河南省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我市禁限塑政策规定落实意见,扩大市场需求,支持产业发展。加强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与科技、财税、金融、商贸、市场等政策协调配合,密切各部门间沟通和信息共享,协调解决产业发展的问题,引导生物基新材料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 四 )突出项目带动。深入实施 “三个一批”,围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 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 密切跟踪投资动向和布局需求,大力开展 生物基新材料 产业链招商, 争取更多下游项目落地。将生物基新材料产业 重大项目 纳入 市 级 领导包联 名单 ,对产业链强链补链、基础设施、示范应用等领域重大项目强化要素保障,争取 洽谈项目 早签约、 签约项目 早开工、 在建项目 早达产。
( 五 ) 提升服务质效 。 落实“万人助万企”活动要求,完善企业服务领导包联机制, 畅通 重点 企业与地方沟通交流渠道,围绕 项目建设、升级 改造、研发覆盖、上市培育、数字赋能等,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 健全问题协调机制,及时收集制约重点产业链发展关键问题,分类建立台账,落实“13710”工作要求,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
(六)加大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主题活动等宣传媒体和手段,广泛宣传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资源环境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破坏和影响,积极引导社会自觉抵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开展使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商场、进酒店、进社区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使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浓厚氛围。
附件:1 .平顶山生物基新材料 产业链图谱
2 .平顶山生物基新材料 产业链 重点企业 清单
3 .平顶山生物基新材料 产业链 重点项目清单
4 .平顶山生物基新材料 产业链 重点园区 清单
5 .平顶山生物基新材料 产业链 重点短板 清单
6 .平顶山生物基新材料 产业链 创新平台 清单
7 .平顶山生物基新材料 产业链 重点事项 清单
2024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