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15年科技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打算

索引号: P0040-2016-0092 公开责任部门 市科技局
公开日期 2016-11-15 公开目录 工作报告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信息有效性 有效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为动力,以加强科技项目建设为主线,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较好的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3 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2 家、省级高新区 2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 家、高新技术企业 41 家、节能减排科技型创新示范企业 10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1 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10 家、院士工作站 2 个、科技创新团队 5 个。组织实施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111 项,各级财政科技投入达 3144 万元。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 60 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 2 项。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 1360 件和 977 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 2015 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专题教育活动。一是及时召开动员会。按照市委专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我局及时召开了全体人员参加的专题教育活动动员会,及时传达市委专题教育活动动员会精神,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自觉积极参加活动。二是认真开展专题研讨会。按照方案要求,科技局党组进行了专题教育活动三次集体学习研讨。班子成员围绕“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三个专题开展学习讨论。通过专题研讨会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道德境界,提高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自觉性,加深了对权为民所赋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坚持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尽心竭力为人民谋福祉。三是扎实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局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了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并通过群众提、上级点、互相谈、自己找等多种形式,深入查找了局领导班子在不严不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剖析原因,明确了努力方向与整改措施。通过活动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了,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了,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改善。

(二)着力深化科技管理改革。 一是起草制定了《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和《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将两个征求意见稿下发到市直 20 多家单位征求意见,准备上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争取尽快以正式文件出台,推动我市科技工作改革与管理。二是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按照市规划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我市科技发展实际,对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

(三)着力加强科技项目建设。 一是加大科技项目建设力度。截止目前,共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22 项,争取科技项目经费达 2154 万元。其中省级重大科技专项 3 个,分别是河南中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新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柘城惠丰钻石科技有限公司的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资金 1400 万元;支持发展众创空间专项 2 个,资金 329 万元;省瞪羚企业项目 1 项,资金 100 万元。二是编制市级年度科技发展计划。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89 项,其中重大科技专项 2 项、科技成果转化 16 项、科技攻关 71 。通过专家评审,市级财政支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42 项,支持资金 730 万元。三是促进科技优惠政策落实。为激发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性,加强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政策。组织专家对企业申报的项目进行了鉴定 , 其中通过鉴定的项目 26 项,申请加计扣除额达 1508.04 万元。

(四)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一是高新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局把申报高新区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局班子会议上多次研究讨论。积极衔接省科技厅及市政府领导多次赴省科技厅汇报省级高新区申报工作,梁园区产业集聚区、虞城产业集聚区申报省级高新区,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报省政府审批。二是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重点围绕动物保健品、智能五金工量具、制冷设备三个领域,组织河南中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海博工具(商丘)有限公司、河南松川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等 3 家企业申报参与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组建计划。三是加快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荐农业、高新技术、社会发展领域 18 家企业申报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市有 9 家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至目前,全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 41 家。四是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力建设。为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完善孵化载体建设,推荐“柘城县创业服务中心”和“商丘市梁园产业集聚区创业服务中心” 2 家孵化器申报了支持发展众创空间专项资金,共获得支持资金 329 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水平。同时,推荐“柘城县创业服务中心”申报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 2 家。

(五)着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支持有条件的科技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新获批商丘市饮之健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厚德钻石科技有限公司、柘城县翔泰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中牛集团有限公司、史丹利化肥宁陵有限公司、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澳柯玛电器有限公司等 7 家高新技术企业。截止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41 家。二是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举办了“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培训”, 60 余家企业参加了培训。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培育等相关政策导向和备案方法进行了讲解,有效推进了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壮大工作。目前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以达到 220 家,并有 3 家企业被河南省科技厅备案为河南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三是积极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全面提高我市医药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探索有利于医药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 “梁园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全市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分别达到 3 家和 2 家。

(六)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一是积极推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荐宁陵县酥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经国家科技部专家组考核和论证,批准组建商丘农业科技园区。二是新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通过省级鉴定新品种 3 个,分别是“商薯 12 ”、“商花 511 ”和“商麦 156 ”。省级审定 1 个—— 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玉米新品种“郑青贮 1 号”, 该品种今年在我市推广近 3 万亩,与常规食用玉米相比,亩均增效达 300 元以上。三是加强农村科技人才支撑。为发挥科研院所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围绕我市农业发展需求,选派具有中高级以上技术专家 39 人,科技特派员 10 人深入到相关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同时选派基层技术人员 72 人,参加了省科技厅举办的“三区”人才培训班 6 期。

(七)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评审。 一是加强创新型科技团队建设。新获批科技团队 3 个,分别是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团队、河南省抗病毒感染分子免疫学创新团队和河南省惰性化学键的选择性活化重组与应用创新团队。目前,我市创新团队有 5 个。二是加强合作计划项申报。我市柘城县“厚德钻石科技有限公司”与“吉林大学”联合研发“金刚石微粉净化处理新技术及其在高端磨具上的应用开发”项目,被省科技厅立项并得资金支持。商丘市“瑞新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联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合作项目《棕榈树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应用项目》正在进展之中。三是创新创业人才申报工作。组织 3 名工程师和 1 名公司负责人分别申报了省和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四是加强市校合作。为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地方与高校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科研、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市政府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市校合作工作。目前,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年内有望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五是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与科技奖励。不断规范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进一步细化、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商丘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科技成果进行评审,共评出 2015 年度商丘市科技进步奖 60 项,其中,一等奖 20 项,二等奖 40 项。同时,经过筛选推荐 4 项参加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评审, 2 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评奖。

(八)着力开展民生科技服务。 一是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今年共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3 次。 5 月份组织举行了 2015 年科技活动周暨“四下乡”启动仪式。并根据我市农村产业发展实际,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编写 13 种农村先进适用技术资料,免费发放。二是培育节能减排示范企业。为推动我市节能减排科技工程的顺利实施,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组织推荐安琪酵母(睢县)有限公司、河南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商丘市东和专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 4 家单位申报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其中 3 家企业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及现场考察。同时,“废旧橡胶裂解后粗炭黑的湿法粉碎加工工艺”、“废油脂连续酯化、酯交换生物柴油” 2 项成果技术被纳入河南省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目录(第一批)范围,并被省科技厅推荐申报国家级节能减排和低碳领域成果技术。三是积极组织申报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为推动我市科技惠民工作发展,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推荐“柘城县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方法的推广及应用”和“农村 O2O 电商综合服务系统宜农网的推广与应用” 2 个项目申报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四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主题,推荐民权县、睢县申报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2 家。

(九)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和各种媒体,大力开展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重点加强专利法规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鼓励支持专利申报、转化应用。同时,开展企业培训 4 次,培训人员约 500 人,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意识。二是注重培育优势企业。发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对全市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经实地考察、综合分析评定,共有河南省力量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亚鹰钢结构幕墙工程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被确定为商丘市第四批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三是开展专利执法工作。开展专利执法专项行动 6 次,开展专利执法案件 20 起,其中,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3 起,查处假冒专利案件 17 起。同时,开展电动车展会和商丘食品博览会两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15 年,全市共完成专利申请 1360 件,专利授权 977 件。

(十)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和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驻村工作。多渠道开展慰问帮扶工作,市科技局先后拿出 4000 元现金,并购置了棉被、袋面粉等物品慰问贫困户。同时,驻村队员通过自身努力,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义捐活动,捐款 8000 余元、物品价值 3000 余元共计约 11000 余元物品送到贫困户、烈军属家中,受到村民的好评。经过多方沟通,协调资金 180 余万元修路 5.5 千米, 200 多万元修桥,农网改造项目 160 万元,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二是招商引资工作。目前,郑州大学超硬材料科技创业园招商引资项目已落地,总投资 5 亿元,累计到位资金 1.5 亿元,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3 项,支持资金 1400 万元。河南益华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招商引资项目已签约,签约金额 3.5 亿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二、 2016 年工作初步打算

2016 年,我市科技工作要紧盯“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重点任务,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聚焦重点关键领域,聚焦创新重大专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项目、平台、基地、政策等各方面建设。

( 一)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突出我市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方向,突出成果产业化目标,组织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题和重点研发专项,力争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1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重点在智能装备、智能终端、功能材料、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等方向,组织实施重点研发专项,着重支持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及产业化,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2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重点在生物育种、精准栽培、新型疫苗、农业物联网、冷链食品等方向,组织实施重点研发专题,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快农业生产的安全化、机械化、绿色化、高值化发展,壮大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建成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挥我市农业科技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以粮食生产和加工为主导,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3 .推动民生科技发展。重点在生物医药、精准医疗、资源循环利用、环境防治、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方向,组织实施重点研发专项,加强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培育一批绿色发展的示范领军企业。

( 二)构建现代创新体系。 坚持市场需求,围绕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研发服务、技术转移转化、科技金融服务和企业培育发展等体系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创新体系。坚持“产业引领、企业主导、协同创新”原则,集聚我市创新资源,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服务公共平台,推动产业快速集聚发展。积极组织申报 “瞪羚企业”培育计划,突出对我市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投融资服务,加快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推动其上市融资快速发展;组织申报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行动计划,通过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

( 三)推动开放式创新。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主动融入创新网络,吸纳创新资源,推进开放式创新,探索我市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的单位实现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加强院企合作。完善与中科院、央企等的创新合作机制,推动科技资源在商丘布局,支持央企和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我市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开展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市校全面合作,共建郑州大学商丘研究院 , 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在商丘转移转化。

( 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 , 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 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 加快发展各类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完善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支持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业社区等创业孵化载体。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专业孵化机构,完善创新链,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的培育和壮大。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