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P0040-2017-0046 | 公开责任部门 | 市科技局 |
公开日期 | 2017-09-04 | 公开目录 | 申报指南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
信息有效性 | 有效 |
支持方向一 : 科技攻关
支持对象为高校、科研单位、公益机构,以及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包括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支持额度一般为 10 万元,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两年,即项目完成时间不超过 2019 年 12 月。
一、农业领域
(一)项目指南
1. 种业创新:农作物、畜禽、林果、蔬菜、花卉等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育种等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优异种质材料创制与评价。
2. 种植技术:主要农作物果蔬节水、减药、减肥、增效生产技术,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替代物料与技术,污染农田修复技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集成,病虫草害生物防治与生态治理,应对主要气象灾害的农作方式。
3. 养殖安全:畜禽安全养殖技术,养殖装备、新材料研发,新型饲料产品、添加剂替代产品研发,畜禽疫病防控技术,新型动物疫苗、兽药研制。
4. 食品工程:冷链食品、发酵食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专用智能装备,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的研发。
5. 农业工程: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与装备,农产品冷链物流关键技术,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利用,科技扶贫信息化技术;农产品贮运技术、工艺与装备,仓储理论与仓型设计。
(二)申报要求
1. 鼓励产学研合作,合作单位包含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内企业或星创天地依托单位的优先支持;
2. 拟资金支持种业创新 40 项以内,种植技术 30 项以内,养殖安全 30 项以内,食品安全 30 项以内,农业工程 20 项以内。
二、高新技术领域
(一)项目指南
1. 电子信息
( 1 )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评估、信息安全共享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基于北斗位置大数据的位置数据存储、热点分析、态势预测等技术研究;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
( 2 )网络安全。网络系统和产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网络动态防御技术及适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信息加解密技术研究和应用;现有加密技术的改进和新型加密方案的研究设计。
( 3 )软件。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互联网 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智能三维建模技术研究。
( 4 )物联网。物联网标识与编码、通信、数据处理与融合、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技术研究;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低功耗、高性能、适用范围广的无线传感网系统和产品的研究开发。
( 5 )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 OLED 新型显示、数字视听产品等关键技术研究;智能车载、智能教育、移动医疗、智能家居等行业应用的智能终端设备研发。
( 6 )新型传感器。面向不同行业的低功耗、小型化、高性能传感器开发;集成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开发;传感器节点微操作系统及应用中间件、微组装技术和传感器节点机组成单元的工艺和设备研发。
2. 装备制造
( 1 )大型成套装备。矿山机械、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大型成套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成套化设计技术研发及应用;大型成套装备系统集成、自动监控、变频器、智能耦合电液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
( 2 )电力及新能源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智能变电站和智能配电网、智能电网用户端、先进储能装置、电网舞动预警和防治等成套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配套核心材料开发;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专用设备研发。
( 3 )基础部件。仪器仪表、轴承、齿轮、锻压件、泵阀、模具、制动器、气缸、曲轴等基础件制造关键技术研发;高精度表面加工、特殊材料及热处理等核心技术研发。
( 4 )先进制造技术。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智慧数据空间、智能工厂异构集成等网络协同制造技术研发;设计、加工、包装等各环节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3. 新材料
( 1 )无机非金属材料。大容量高品质 PAN 系碳纤维( T700-T1000 )、高强度高模量沥青系碳纤维、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碳导电薄膜(石墨烯)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评价、检测技术及装备研发;高速金属磨具、流体磨料及高品质金刚石、立方氮化硼产品等关键制备技术研究;超硬材料功能性元器件和超硬材料专用设备仪器研制;绿色高效新型耐火材料研发和制品产业化。
( 2 )合金材料。高品质钢、高性能交通及电工用铝、高性能镁及器件、黄金精深加工制品研发;高端钨钼钛合金材料、超高压电器用高性能铜合金型材、高速铁路用高强高导铜合金等材料先进制备技术研发;平面显示、触摸屏、光伏用钼合金,其它难熔合金及氧化物溅射靶材的研究与产业化。
( 3 )高分子功能材料。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合成、材料产品绿色化、高分子功能材料性能、高分子功能材料加工成型等技术研究;现有高分子功能材料的生产工艺改进;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新材料研发。
( 4 )前沿新材料。半导体量子点发光显示材料与器件( QLED )、高性能多功能纳米杂化材料等制备新技术研究;面向物联网自驱动和多功能的纳米传感器、发电机等高效光电纳米结构材料及器件研制;智能仿生材料、生物基材料等新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4. 新能源
( 1 )大型智能风电机组及智能风电场。适合低风速区域的风电机组叶片,主轴、齿轮箱和发电机一体化,风电机组自动化装配系统集成,大型风电机组整机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制备核心技术和风电场智能控制技术开发。
( 2 )光伏发电。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并网逆变器、离网型户外风光互补发电、智能光伏发电系统专用输变电设备等研究和制备。
( 3 )生物质能综合开发利用。航空生物燃料、微藻生物柴油、纤维乙醇、快速热解制生物燃料等先进生物燃料制备技术及装备研制。
( 4 )新能源并网消纳。新能源并网即插即用、多能互补优化协调控制、智能微电网综合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电网储能装置研发。
5. 化工
( 1 )现代煤化工。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精细煤化工产品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碳酸二甲酯、聚四氢呋喃、酚醛树脂等深加工产品开发。
( 2 )石油化工。芳烃和烯烃分离、裂解、聚合等关键环节技术及装备研发;对二甲苯、 PTA 、环氧丙烷、丙酮、苯酚等高附加值石化产品开发。
( 3 )盐化工。特种专用型 PVC 、氯化聚合物、含氯精细化学品、加氢产品和耗碱产品等关键技术研究。
6. 汽车及零部件
( 1 )新能源汽车。高集成度电机一体化底盘、电池管理系统、电驱动总成、集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高效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和增程式发动机研发;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驱动电机、先进变速器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耐久性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 2 )新型专用车。新型铝合金、不锈钢、轻型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新工艺在专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专用汽车核心特殊功能部件及专用装置研制;服务城市运转、基础工程建设、社会应急事件处置以及适用特定场合、满足特殊需求等新型专用汽车的研发。
( 3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关键环节的环境信息获取和智能决策控制依赖的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等的融合研究;基于车联网技术的车路 / 车车协同式辅助驾驶技术、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网联式汽车节能控制系统研究;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部分关键技术研发。
( 4 )关键零部件。汽车变速器、转向器、减振器、传动轴、汽车水泵、气缸套、进排气歧管、电线束、插接件、滤清器、制动器、车轮等产品研发及其智能制造。
(二)申报要求
高新技术领域项目限项申报,以下为各地和各单位申报上限。
1. 郑州市、洛阳市各 20 项,郑州市和洛阳市中央驻豫科研院所各 10 项(随所在市项目一起申报,不占市指标),郑州国家高新区、洛阳国家高新区、新乡国家高新区各 20 项,其它国家高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各 10 项,其它省辖市各 10 项,省级高新区各 5 项(随所在市项目一起申报,不占市指标),省直管县(市)各 5 项。
2. 省科学院 30 项,省国资委 15 项,其它省直部门(单位)各 5 项。
3. 郑州大学 50 项,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各 30 项,其它理工类省属本科院校各 15 项、非理工类和综合类省属本科院校各 10 项,省属专科类院校各 5 项,理工类市属本科院校各 8 项,非理工类和综合类市属本科院校各 5 项,市属专科类院校各 3 项。
三、社会发展领域
(一)项目指南
1. 人口与健康
( 1 )疾病防控的临床研究: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检测和防治;重大、慢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干预、诊断和治疗;禁毒戒毒防控技术,基因检测技术、肿瘤精准治疗技术以及干细胞临床研究,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上的应用;遗传性疾病治疗,表观遗传调控在重大医学问题研究上的应用;人口生殖健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体育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中医适宜技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应用研究。
( 2 )新药开发: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大品种药物,复方创新药物和缓控释药物,新型先导化合物,纳米混悬剂稳定剂,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新药研发。
( 3 )中药现代化:道地大宗中药材资源保障与价值提升;中药研发技术和产品开发;中药、复方中药生产技术集成与创新;中医药保健品、功能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的研发;中药材非药用部分及中药生产废渣的利用和处理技术及产品开发。
( 4 )医疗器械:新型治疗、诊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技术及设备,个体化医疗工程技术及设备,生物医用材料前沿高端产品、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
( 5 )生物药物与疫苗: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长效、生物利用度高的重组蛋白药物和抗体药物;多联多价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
( 6 )健康风险因素控制:生活方式等因素与健康研究;环境与健康研究;职业病防治技术研究,科学健身研究;大宗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跟踪、溯源和应急处置技术,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污染物快速检测,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控预警系统;生物安全保障技术。
( 7 )健康产品:智能辅具、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 3D ”打印技术、康复训练设备以及康复数字平台。
2. 公共安全
( 1 )生产安全:矿山生产安全与救援,交通安全疏导与应急处置,建筑施工安全保障,高危行业劳动保护,重点行业生产事故与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监管,事故应急处置,智能救援设备。
( 2 )城市安全:城市基础设施快速检测、修复技术开发,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技术设备,重特大火灾防控与防火灭火技术装备,公共安全综合保障关键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处置技术。
( 3 )气象、地质灾害预警 : 冰雹、雷暴、暴风、暴雨(雪)、沙尘等常见气象灾害的监测及快速预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监测及快速预警。
3. 资源环境
( 1 )节能及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先进储能技术,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分布式能源开发技术,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提质加工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能量高效转化和传递过程研究,动力系统节能,能量梯级综合利用和系统集成交通节能,特种非晶电机和非晶电抗器,低浓度瓦斯发电,工业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工业窑炉节能技术,节能电器与绿色照明技术,清洁能源供热取暖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 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快速高效勘查及预测,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先进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矿山绿色安全开采综合利用技术,中低品位、复杂难处理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矿山及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尾矿利用技术,金属资源绿色选冶,深地探测技术。
( 3 )低成本先进适用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研究,大气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低浓度有机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控制与净化技术,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废气、废弃物、污泥等的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土壤污染防治防控与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技术,废弃物处置过程中二次污染控制,有毒有害化学品风险防控技术,工业清洁生产与主要环境污染物控制,突发性环境污染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 4 )绿色建筑与智慧宜居城市:现代化建筑技术规范标准,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配套构件,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绿色高性能建材;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地方特色生态人居环境与低碳消费方式。
4. 文化体育建设
文化遗产发现、提取、检测与鉴定技术及装备,文化遗产保护修复技术及装备,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数字化技术;河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智慧旅游;文化设施空间与服务,文体事业、旅游文化、传统文化保护等科技创新技术与示范,公共文化资源采集、传输、集成以及管理技术研究;运动训练和健康个人行为识别、检测和评估,运动康复和训练监控技术研究。
(二)申报要求
每个单位申报的项目之间研究内容不允许雷同。
四、国际科技合作
(一)申报条件
1. 项目合作单位应为境外依法建立 / 注册的大学、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且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
2. 项目申报单位与外方合作伙伴有良好合作基础,申报时双方应签署科技研发合作协议书,合作协议应为与申报项目内容密切相关的有效协议;合作方签约人应为国外创新团队的负责人 ( 国外创新团队指依托国外大学、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建立的科研团队或科研机构),协议书要明确合作双方各自对所申报合作项目的投入、分工及成果分享方式等事宜;所申报项目组成人员中应包括合作方人员。
3. 项目主持人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必须为项目申报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
4. 项目技术应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 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填补空白、解决疑难、实现跨越”的目标;应有明确的实施计划和具体可考核的绩效目标。
5. 同等条件下,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二)申报要求
1. 申报单位需在附件材料中提供中英文对照的科技研发合作协议书,合作协议应为项目承担人或所在科研团队负责人与国外创新团队负责人签署,中方单位由依托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加盖公章证明其协议真实性,外方单位无签署方公章的,需出具协议签署人与签署单位关系的证明材料。合作协议应涵盖国合项目申报的内容,协议有效期应覆盖项目实施期。
2. 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各 10 项,其他省辖市(省级高新区项目包括在内)、国家高新区、郑州航空港区、郑州经开区各 5 项;省直管试点县(市)各 3 项;卫计委、省科学院、省农科院各 20 项,其他省直部门(单位)各 10 项;郑州大学(含附属医院) 40 项,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各 20 项,其他高校各 10 项。
支持方向二:科技惠民
一、项目指南
(一)人口健康领域。优先支持面向基层的医疗器械及保健康复器材的系统化转化应用方案,恶性肿瘤、妇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眼科疾病、传染病、骨伤、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效诊治及中医药技术的系统化转化应用方案。
(二)生态环境领域。优先支持生态治理与恢复、大气污染控制、水资源节约利用、土壤污染治理、垃圾与污泥处理以及城镇绿化及园林建设、宜居建筑、新能源利用、节能环保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三)公共安全领域。优先支持食品安全、防灾减灾、重大生产事故预防、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二、申报要求
(一)对于项目申报与推荐程序、项目组织单位与承担单位安排、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等要求,按《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二)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技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项目组织及推荐工作。各省辖市及省直项目推荐部门不超过 4 项,省直管县(市)不超过 2 项。每个法人单位限推荐 1 项。
三、申报流程
(一)项目负责人登录“河南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平台( http://xm.hnkjt.gov.cn/ )”填写《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格式见附件),经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审核后网上提交至项目实施地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技主管部门。
(二)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技主管部门对审核通过的项目进行网上提交,填写基层组织单位意见和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组织单位意见(基层组织单位意见由基层科技主管部门完成后报送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技主管部门网上代填),并在系统生成的推荐项目汇总表上盖章确认。纸质材料由系统生成 PDF 文档打印,装订后报送基层组织单位和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组织单位分别盖章。
申请财政资金项目,请登录“河南省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服务平台( http://app.hnkjt.gov.cn/ )”填写预算申报书。请按照经费管理级次网上报送,不再受理纸质预算申报书。
四、材料要求
项目实施方案两份、推荐函一份、推荐项目清单一份,以上材料均需加盖公章。
支持方向三:软科学研究
支持对象为高校、科研单位、公益机构。重大项目经费支持额度一般为 10-15 万元,重点项目经费支持额度一般为 8 万元,一般项目经费支持额度一般为 3 万元。重大、重点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 2 年,即项目完成时间不晚于 2019 年 12 月;一般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为一年,即项目完成时间不晚于 2018 年 12 月。
一、项目指南
(一)重大项目: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开展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选题方向包括:
1.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2.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3.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4. 以科技创新助推全省转型发展攻坚问题研究
5. 创新引领型企业发展研究
6. 创新引领型人才发展研究
7. 创新引领型平台发展研究
8. 创新引领型机构发展研究
9. 建设“立足本省、服务全国、面向全球”高水平生物育种中心研究
10. 河南省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
每一选题方向择优支持一项。
(二)重点项目:坚持为政府决策服务,突出战略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择优支持。选题方向包括:
1. 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运行模式与机制研究
2. 全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路径探索
3. 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对策与建议
4. 河南省基础研究能力培养研究
5. 河南省优势学科领域科学技术著作出版研究
6. 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7. 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8. 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9. 河南省科技扶贫管理优化方法研究
10. 河南省推进开放式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
11. 河南省实验动物管理政策研究
12. 河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3. 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14. 推进“双创”工作中提高创业成功率对策研究
15.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及影响研究
16. 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研究
17. 河南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研究
18. 新形势下引导企业研发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每一选题方向择优支持一项。
(三)一般项目:在下列主题中选择申报,自行命题。
1. 河南“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结合河南实际,研究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新特点,分析“十三五”时期河南科技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根据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研究“十三五”河南科技发展战略思路、重点领域和重大举措,为落实“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提供支撑。
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围绕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放管服力度,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研究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强化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
3.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研究计划体系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总体绩效,坚持以目标成果、绩效考核为导向进行资源分配,统筹科技资源,建立公开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建立决策、咨询、执行、评价、监管各环节职责清晰、协调衔接的新体系,形成聚焦重点任务配置资源、集成攻关的新体制。研究基于市场机制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模式研究,研究创业孵化、资源平台、技术转移、专利服务等科技服务模式、运行机制,提出市场化、专业化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政府在科技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和框架结构,为更好提升科技管理能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4. 河南创新政策执行落实情况评估:围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对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和深层次原因,推动构建政策评估制度体系。
5. 科技人才管理有关问题研究:围绕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的方式方法;研究人才培养引进、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符合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对策建议,提出科技人才评价和管理办法。
6. 推进河南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的对策研究:突出发展信息经济等重点行业,围绕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科技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健康产业、节能与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研究。
7. 推动河南省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模式创新研究:围绕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重点分析河南省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特点和难点,研究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财政引导基金、科技金融发展的创新模式和相应的配套政策等。
8. 净化政治生态的思路与对策: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等机制研究,探索我省监察体制改革路径,研究分析纪检机关深化“三转”、加强巡视巡察工作、健全派驻纪检机构和机关纪委设置和职能定位等。
9. 会计领域专题研究:围绕财政会计改革与发展,深入研究会计领域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理论机制创新,重点在财税改革、政府会计改革、管理会计应用与推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预算绩效管理等领域开展探索研究。(会计软科学研究由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择优采用后补助形式进行经费支持)
(二)申报要求
1. 项目申报单位应为我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能为项目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障的公益性单位,并有一支有能力承担研究任务、学科结构和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队伍。
2. 申报省软科学项目的单位为主要从事战略决策咨询研究的科研机构、高校和政策研究部门,同一个单位只能通过一个归口管理部门申报,项目归口管理单位为项目承担单位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3. 重大、重点项目主持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以上职称,近三年主持省部级课题或国家级课题一项以上或国家级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一等奖限前 5 名,二等奖限前 3 名)。一般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申报的课题与从事的工作相关。
4. 重大、重点项目应有明确的成果应用单位,最终研究成果要能够应用于起草制定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文件、工作方案等重大决策中。
5. 省内单位吸纳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有实力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作为协作单位共同申报重大、重点项目,予以优先支持。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联合开展软科学研究,强调管理部门、研究部门和决策部门的联合。
6. 本科高校申报项目总数原则上不超过 15 项,其中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不超过 30 项;其他高校总数原则上不超过 10 项;各归口管理单位申报项目总数原则上不超过 15 项(不含所属高校指标及会计领域专题研究申报课题);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原则上不超过 3 项。
支持方向四: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
支持对象为市属及以上农、林、水等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项目支持额度一般为 5 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一年,即不超过 2018 年 12 月。
一、项目指南
项目要有针对性和示范性,通过项目实施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内容要与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需求为主,开展农业新品种、先进技术示范推广普及,突出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技术需求;项目聚焦科技精准扶贫,优先支持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所在村的技术需求,兼顾科技意识较强、有一定资源优势的乡镇技术需求。
(一)种植类:农作物栽培技术,减药、减肥、增效生产技术,温室、塑料大棚生产技术,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及配套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
(二)养殖类:畜禽新品种推广及配套养殖技术、规模化养殖技术,动物传染病及疫病防治技术,畜禽产品加工及副产品增值利用技术等。
(三)林果类:林果栽培技术,减药、减肥、增效生产技术,林果新品种推广及配套生产技术,林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
(四)农副产品加工类:农副产品的储存技术,农副产品的初加工技术,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及食品制成技术,各类饮品的生产技术等。
(五)其他当地所需的农业生产技术等。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科普传播工程项目以乡(镇)为技术需求单位,涉农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为技术承担单位。
1. 技术需求方应具备下列条件:
( 1 )项目实施地在乡(镇)所辖行政区域内;
( 2 )项目实施对象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的职工及广大农民;
( 3 )项目内容要与乡(镇)干部的工作方法的改善、乡(镇)企业职工生产技能的改进及农民生产技能的改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具有资源优势,符合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2. 技术承担方应具备下列条件:
( 1 )项目承担单位为市属及以上农、林、水等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
( 2 )项目承担单位能够结合项目实施地的技术、资源优势及经济发展需要,作出包括承担项目人员安排、活动安排、预期效果等方面内容的详细实施计划;
( 3 )项目主持人应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项目组成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且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
(二)申报程序
项目申报要以乡(镇),涉农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为主体联合进行。乡(镇)政府提出技术需求,同技术承担单位开展技术对接,对接达成合作意向后共同填写申报材料,经申报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由技术承担单位报省科技厅。
(三)其他要求
2016 年度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技术承担单位应同时提交 2016 年度项目总结材料一份,含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格式自拟, 3000-5000 字,附 3-5 张照片)、项目实施情况跟踪调查表、项目完成情况反馈表、项目经费支出情况表等,总结材料应与表格共同装订,相关表格格式可从河南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下载。项目未完成的,应提出延期申请并说明理由。无总结材料或延期申请的,或总结材料不全的,新申请的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