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目  录

一、立足新时代,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蓝图 1

(一)发展基础 1

(二)面临形势 4

(三)指导思想 7

(四)基本原则 8

(五)发展目标 10

二、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做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12

(一)新材料产业 12

(二)生物医药产业 16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0

三、加强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培育壮大高成长产业 23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 24

(二)生物农业 28

(三)节能环保 30

(四)智能制造装备 31

(五)新兴服务业 31

四、强化前沿领域跟踪突破,谋篇布局未来产业 33

(一)优中培精引领型产业 33

(二)有中育新先导型产业 34

(三)无中生有潜力型产业 36

五、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37

(一)产业链建设工程 38

(二)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42

(三)市场主体壮大工程 44

(四)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 47

(五)招商引资创新推动工程 48

(六)对外合作拓展工程 50

六、优化新兴产业空间布局,重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52

(一)总体布局 52

(二)重点产业布局 54

七、保障措施 58

(一)加强组织领导 58

(二)保障资源供给 59

(三)做好承接产业转移 60

(四)强化政策扶持 61

附图1 63

附图2 64

附图3 65

附图4 66

附图5 67


商丘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商丘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商丘绚丽篇章的关键期,也是商丘新旧动能转换、重塑产业形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七个强市”的战略机遇期。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对于实现商丘产业倍增计划,答好“商丘之问”,凝聚“商丘精神”,引领“商丘之为”,坚决做到商丘在全省“两个确保”大局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报告》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立足新时代,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蓝图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商丘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强化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全市发展新的增长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了生物医药、功能性材料、下一代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四个产业集群建设方案。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500亿元、200亿元、22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初步打造了商用车、高端城市微卡、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等产业链,形成了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新能源汽车集群和民权汽车零部件集群。新材料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以超硬材料、先进铝材料、特种玻璃材料、碳纤维材料四大特色领域为主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柘城金刚石及超硬材料集群、永城铝精深加工集群、睢阳光伏玻璃集群、示范区新材料集群。其中,金刚石微粉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70%和50%,大颗粒单晶产量占全国市场的60%。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规模居全省前列,在医药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初步形成了以化学原料药、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体育健康)等为主体的多领域共同发展、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涌现了梁园医药健康集群、柘城医药制造集群、夏邑医药制造集群、虞城县医药制造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手机及电脑精密配件、智能传感器、智能耦合器、光电半导体元器件、新型显示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形成了睢县电子信息集群、示范区电子信息集群、梁园人工智能集群、宁陵电子制造集群、柘城电子制造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引擎。

产业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2020年,全市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0.5%和9.2%。规模以上服务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5.2%,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9.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6家,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由2015年底的0.5%上升到2020年底的0.9%。新增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3家,新增省级高新区4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0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商丘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并备案为省新型研发机构。与浙江大学联合创办机器人研究院,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与上海神火铝箔公司联合设立商丘(上海)创新研究院,与商丘师范学院联合成立了商丘科学院。设有5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工作站,与150个科研院所建立弹性人才引进和创新平台。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大商优商好商加速集聚。涌现了金振源电子、永耀缘成电子、海乐电子、浩达电子、金坤科技、北航星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美兰生物、华原干细胞、哈森药业、华商药业、双鹤药业、英科医疗、爱己爱牧、老君堂制药等生物医药产业领军企业,力量钻石、龙宇煤化工、闽源钢铁、上海帅翼驰、科源铝箔、神隆宝鼎、永煤碳纤维、阳光铝材、中联玻璃、国龙新材料、宝晶新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骨干企业,北汽福田、新吉奥微卡、神风锂电、星林电机、淮海精诚、顺之航能源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骨干企业,利盈环保等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企业。

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了《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商丘市“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中共商丘市委办公室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的通知》等,办好身边事,服务“零距离”,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挂点服务全覆盖。加大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力度,聚焦破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入实施“互联网 政务服务”,使营商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双流程”审批改革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二)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严峻性复杂性前所未有,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出新问题、带来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指明新方向。

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河南到了可以大有作为、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时期,商丘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节点上,总体上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明显,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世界各国纷纷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高科技领域国际贸易摩擦日趋频繁,科技创新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正在深度调整,为商丘市自主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有利时机。

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全面实施。党中央基于国内国际发展形势,提出了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有助于我市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国内大循环释放的国内需求,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风险,保持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为商丘专注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

国家政策机遇叠加。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规划和政策的出台,以及河南省“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的打造,为我市在引进项目、争取资金、创新改革、协调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等,均为商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实现我市与沿黄地区、淮河流域、长三角开展资源共享与科技创新合作。

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投资热点,将带来百万亿级的巨大市场需求。商丘市凭借区位、交通、人才等优势,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增长,为商丘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面临挑战。商丘市在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冲击各国经济,形成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危机,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中美间的政经博弈愈加激烈,中美贸易摩擦转入长期竞争态势,关键核心技术设备面临断供风险,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外需不振的局面中长期存在,上述因素给全球经贸形势、产业发展和国际技术合作带来负面影响,不仅不利商丘市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也会放大市内目前产业规模和基础还较为薄弱等问题,对“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较大冲击。

区域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与东部沿海战略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相比,商丘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商丘周边城市菏泽、亳州、周口、开封等,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土地、劳动力成本等与我市相似,一些地方的政策优惠力度之大远超过商丘,削弱了商丘市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尽管“十三五”时期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有许多不足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产业集群优势尚未显现,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竞争力不强,平台主导型和骨干企业较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的吸引力不强,生产生活生态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人才、资金等约束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城市功能尚需进一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丘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立足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趋势,突出“项目为王”导向,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质量和效益并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升集群能级、创新能力、链条水平和优化生态为目标,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抓手,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努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为全市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四)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业高端高新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将创新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瞄准产业变革方向,高起点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努力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坚持龙头带动,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立足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在发展基础好、科研实力强、技术应用条件成熟、市场需求高、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领域,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形成若干个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备、错位发展的产业集聚基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集中要素集聚发展、推动重点突破,实现商丘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速增效。

——坚持开放合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双循环”,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类创新资源,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充分发挥商丘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对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强化与郑州、徐州、菏泽等周边城市产业创新合作,探索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山东半岛等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积极推动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在商丘融合,孕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坚持数字转型,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推动数字转型,探索产业数字化,搭建数字平台,更紧密联系市场主体,降低生产交易成本,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地提升传统生产要素的使用效能,促使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建设数字商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全面提高全市产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低碳城市。

(五)发展目标

在新兴产业上抢占先机。抓住科技爆发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着眼前沿领域、颠覆性技术进行全方位布局,聚焦重点领域,构建多类别、宽覆盖、有机联络的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农业、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装备、新兴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起点、高速度、高品质发展,建成全省重要的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重点围绕氢能与储能、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布局煤基医药中间体、碳基新材料、细胞医学等未来产业,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河南省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为商丘今后30年的发展谋篇布局。

——产业规模。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0亿元,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达10%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生物农业、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装备、新兴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到2025年,全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3%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未来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5%。

——创新动力。到2025年,全市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研发投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聚集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型行业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以上,新建新材料先进技术研究院、功能性金刚石钻石研究院、建设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5个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左右技术创新中心。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形成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品,部分新兴领域“整机”与“配套”产品质量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

——链式集群。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形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氢能与储能等领域21个百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培育引进20家引领型企业,新增生物医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争取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突破,形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建成氢能与储能、碳基新材料等未来产业集群。

——集群生态。集群生态持续优化,审慎包容的监管体系更加健全,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实现融通共赢发展,集群和链条要素供给保障更加有力,“五链”高效衔接、深度耦合、协同一体,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到2035年,基本建立相对完善的未来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培育形成一批创新引领、要素富集、空间集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域,成为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高地和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二、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做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和自主可控能力,全面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突出打造3个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集群。

(一)新材料产业

以高性能化、多功能化、轻量化、绿色化发展为主攻方向,面向重点应用领域未来发展需求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重点发展超硬材料、先进铝材料、光电新材料、功能性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积极发展食品、药品、交通等领域的高端铝制品、新型特种玻璃制品,拓展金刚石饰品、制品应用,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新材料从研发、设计、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构建,实现从材料到器件到装备的跃升,努力建设全省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超硬材料。依托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惠丰钻石、河南厚德钻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巩固金刚石微粉传统优势的生产基础上,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钻头用金刚石聚晶、高端刀具等高端制品的研发制造,进一步完善“金刚石微粉—单晶合成—聚晶金刚石—金刚石制品—金刚石饰品”产业链,推进金刚石制品由中低端磨料磨具向高铁轨道研磨、航空航天材料、石油钻头等高端产品转型发展,打造全球超硬材料产业基地。

先进铝材料。依托科源电子铝箔、上海帅翼驰、华荣铝业、宝鼎双零铝箔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电子铝箔、腐蚀电极箔、铝板带箔、铝型材等中高端精深加工产品,研究开发工业铝型材、汽车、高铁、航空及船舶用铝以及铝合金等新材料,扩大轨道交通、汽车、包装、食品等领域中高端铝制品规模。支持永城市围绕铝制电子材料进行招商,着力延伸“电子铝箔—腐蚀箔—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和“铝板带箔—民用箔”产业链条,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附加值。推进与中国有色协会、浙江火山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导神火集团总部回归商丘市区,加快梁园区再生铝循环经济产业、聚铝网等项目落地。

光电新材料。依托河南省中联玻璃有限公司、河南信华光伏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重点发展光电玻璃、家电玻璃、汽车玻璃、电子玻璃、超薄光伏玻璃和显示器用特种光学玻璃等。强化与南京龙耀建材有限公司、江苏春戈玻璃公司的沟通交流,加快项目落地,持续招引上下游优质配套企业入驻光电产业园,做大光电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完善“玻璃—组件—发电—制氢—储能—光电材料”产业链,推动由玻璃材料向电子级玻璃材料转变。

功能性新材料。以石墨烯、碳纤维等碳材料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透明导电薄膜、导热膜、锂离子电池材料、石墨烯载体材料及环保产品等,以及T300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环氧大型复合材料、先进碳/碳复合材料等产品。突破并提升现有的原材料宏量制备及低成本制备单层、双层石墨烯的关键技术;突破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技术,推进应用研发和产品开发,加快突破限制下游应用的关键环节,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中简科技高性能碳纤维和石墨化纤维产业化项目,重点突破高性能树脂制备、纤维中间体制备、先进复合材料成型等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依托河南豫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管式膜、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MBR膜等膜材料。积极延伸“聚丙烯腈—碳纤维—碳纤维制品—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打造先进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型化工材料。依托河南龙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瑞柏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加快发展改性聚甲醛、电子级醋酸酯、水性树脂、聚甲氧基二甲醚等新型化工产品,着力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支持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加快发展高端油品添加剂、有机溶剂产业、电子级化学品及可降解新材料三大类短平快精细化工项目,将永城市打造成河南省一流新型煤化工材料生产基地。

先进钢铁材料。依托河南闽源特钢有限公司,重点围绕高端钢铁材料,积极研发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特、精、高”新品种,着力延伸“钢材—钢板带—民用渡涂钢板”产业链条,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附加值。高性能特钢积极发展超临界火电机组用特钢、高速列车和风电机组等重大装备用轴承钢、新一代核电装备用特殊钢、高性能耐磨钢与高速工具钢、海工装备高抗腐性特种钢。依托河南中钛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超宽、超薄型的精密冷轧钛合金及不锈钢。

专栏1: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超硬材料。推进高端磨具生产项目和超硬磨具镀膜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投产。重点建设柘城县金刚石双创产业园、柘城县铭盛金刚石精密工具、柘城县宝晶新材料、商丘睢阳高新区商丘力量钻石科技中心及培育钻石智能工厂等项目。

——先进铝材料。重点建设示范区神隆宝鼎新材料有限公司双零铝箔生产基地、铝基储能新材料产业园、上海帅翼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平方米新型建筑铝合金模板项目、永城科源电子铝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

——光电新材料。重点建设睢阳区中建材光电玻璃产业园项目、河南省中联玻璃有限公司日产600吨超白玻璃和日产400吨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河南信华光伏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平方米光伏玻璃项目、睢县雄富光电产业园项目等。

——功能性新材料。按照“建链、补链、强链”思路,引进碳材料领域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创新型企业,加快建设睢阳区石墨烯和碳纤维产业园区。重点建设示范区永煤碳纤维T300碳纤维生产线技术改造、永煤碳纤维T800S干喷湿纺碳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年产6000吨高性能碳纤维、河南豫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平方米中空纤维膜等。

——新型化工材料。重点建设河南龙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绿色新材料项目、河南瑞柏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醋酸酯及其下游产业链项目、永城煤化工年产20万吨乙二醇以及年产10万吨甲醛和45万吨醋酸项目、民权中国航天科工气凝胶新材料产业项目。

——先进钢铁材料。重点建设河南中钛科技有限公司钛合金及不锈钢、河南永辉不锈钢科技有限公司高端不锈钢智能制造产业园、闽源钢铁高端特钢等项目。

(二)生物医药产业

充分利用商丘药品批号多、道地药材丰富、专业人才“池”、毗邻药都亳州、多区位结合部、交通枢纽等优势,以国家火炬商丘市梁园区生物医药与运动健康特色产业基地为核心,聚焦生物药品制品、化学药品与原料药、现代中药、先进医疗设备器械及卫材、健康服务五大领域,打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链条,以企业培育、机构引进、平台建设、产业集聚、政策集成为着力点,推动生物健康产业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打造全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中高端研发生产基地、生命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集聚地。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生物药品制品。依托牛津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商丘分院、南京大学(商丘)生命健康研究院等,柔性引进国内外顶级科学家,突破创新型生物治疗产品制备及创制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核酸、抗体、疫苗等新型生物药物,重点引进培育高质量的长效重组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项目,向终端药品、先进药品以及保健药品拓展,加快新药创制和产业化。支持美兰生物公司与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巩固兽用疫苗竞争优势,推动新型疫苗前沿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示范区康码生物商丘项目的落地,促进基于体外蛋白合成系统进行研发及生产。鼓励美兰生物、益华动物药业、金华农药等企业,通过引进加自主研发,加强全悬浮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细菌疫苗以及兽用中药、口服液、针剂等新型生物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推进生物医药精细化,实现生物医药跨越发展。

化学药品与原料药。依托哈森药业、洋森药业、华商药业、双鹤药业及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河南分院、绿色药物合成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密切跟踪临床用药结构变化趋势,大力发展特色原料药和创新原料药,加快研发新靶点化学药、高端仿制药、手性药物、晶型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原料药和重要中间体等的创制、生产技术,加大引进氨基酸及核苷类中间体及免疫试剂、体外生物诊断试剂等生产企业,重点发展抗肿瘤类、心脑血管类、消化与代谢类、抗体类等创新化学药物。

现代中药。加快河南中医药大学商丘研究院的落地,支持金马药业、白云山东泰药业、积善堂中药饮片、老君堂制药、天龙药业等开发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研发符合中药特点的粘膜给药等制剂技术,支持基于中医名方制剂的重大疾病防治和治未病新药研制,加强名特优中成药重大品种二次开发,加强中药新药研发和名优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力度,加强中药配方颗粒、天然药物、名贵中药材人工替代等的研究开发。支持中药饮片加工与中成药生产,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发展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清热解毒药物、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等。依托虞城中药材农业科技产业园、夏邑现代中药产业园和柘城中药种植加工项目,积极培育中药材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基地 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中药材产地加工和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

先进医疗设备器械及卫材。依托国健医疗、浙江善时等企业,重点发展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医疗器械、关键部件及一次性耗材,加快抗病毒口罩、医学影像设备、医疗监测和可穿戴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项目培育引进。发挥虞城应急防护用品企业相对集中优势,加快建设虞城县医疗器械产业园等,打造区域性医用防护物资应急储备基地。推动优势企业与国内价值链、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创造嵌入国家应急物资供应链新途径。

健康服务。依托哈森医药、国健医疗、浙江善时等企业及高校院所,积极开展医学研究和试验、医疗器械研究等,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依托河南舒华等龙头企业,瞄准“全体育”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景观化、智慧型健身器材、多功能健身器等高端健身产品,助力“健康商丘行动”。促进生物医药与运动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防—治—养”产业链体系,构建“医学、医药、医养”协同发展新生态。

专栏2: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

——生物药品制品。加快建设柘城县金华农动物药业公司年产50万箱兽用药建设项目、梁园区干细胞和体育健康产业园项目等。

——化学药品与原料药。重点建设永城市益智公司西咪替丁等医药中间体、医药原料药项目,永城市永诺公司年产30000吨手性药物中间体及香精香料项目,柘城县康世腾年产6000吨苯乙酮、环丙胺等医药中间体项目等。

——现代中药。重点建设睢阳区昊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亿粒中药保健品建设项目,梁园区白云山东泰年产片剂50亿片、硬胶囊剂25亿粒、颗粒剂20亿袋、人工牛黄200吨搬迁升级项目,梁园区普济堂公司年加工10吨中药饮片项目,梁园区莱茵生物科技项目,柘城县民生药业中药加工项目、中诺生物药食同源产业园等。

——先进医疗设备器械及卫材。重点建设宁陵县优特公司年产50台核医学影像设备项目、睢阳区善仁公司年产30万套医用传感器项目、柘城县盛优医疗科技项目、夏邑县英科医疗公司年产131亿只PVC高端医用手套项目、虞城县华美医疗健康产业园等。

——健康服务。重点建设浙江善时中原(商丘)智慧医疗器械研发平台、梁园区南京大学(商丘)生命健康研究院、示范区康码生物商丘项目、牛津大学研究院(苏州)商丘分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5G远程医疗等项目的建设。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积极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重点做强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和智能耦合器、5G、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链,加快培育高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光通信等产业链。深化与中电电子、深圳立信、富士康、联想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建设核心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打造睢县智能终端基地、示范区高端集成电路基地、宁陵新型线束基地、民权智能传感基地、柘城新型显示基地,努力建设全省5G智能终端配套协作区。到202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以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爱德时代(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金坤科技有限公司、永耀缘成电子(商丘)有限公司、商丘星林电子等电子科技公司为主体,重点转移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坚持新型电子元器件高频化、片式化、微型化、薄型化、低功耗、响应速率快、高分辨率、高精度、高功率、模块化等发展方向,主要生产片式元器件、频率器件、电子真空器件、光电子器件、电阻电容电感元件以及其他电子器件、计算机零部件等。未来五年重点发展光电半导体元器件、基板、水基柔性电池等高端电子元器件,以及5G传输线、FFC扁平线、集成线束等智能终端配套线缆,稀土永磁材料等高性能电子材料,初步形成完整的电子元器件及电脑产品产业集群。

电子集成电路。依托河南省高精密电路板线路印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精密通用柔性电路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与国内高校集成电路学院合作,集蓄技术力量,争取在精密显示用HDI电路板、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特种印制电路板、柔性多层印制电路板等领域有所突破,加快补齐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封装、组装及检验检测技术、芯片制造封装短板,在电子电路制造和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

显示识别和智能传感器。依托中疆科技、中目科技等链主企业,以河南宁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海乐电子有限公司等为主体,吸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生物识别、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等高新小微企业,研发与生产敏感元件、传感器件、触感屏以及其他智能识别设备、图像语音识别系统及光电热传感器,重点推进智能显示器、智能监控仪、行车记录仪、汽车安全智能设备、多媒体自助服务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穿戴、电力监测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智能制冷家电、电力监测、钻井信息采集等行业所需智能传感器,开发与之配套的智能终端管理软件。以商丘北航星空创新园为平台,加强创新和孵化,培育高新小微企业,着力打造以北斗卫星导航终端、无人机遥感及相关软件等地理信息获取、判别与应用为主的信息产业链。

5G智能终端。通过建设覆盖全区域的5G网络系统,开展“懂菜智慧农业与5G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5G远程医疗”“基于5G 机器视觉的服装检测应用”等“5G 产业”应用,培育区域“5G 产业”环境,力争在“5G 产业”的系统研发和情景运用上有比较优势。推进中国电子集团商丘电子信息产业园、联想集团睢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宁陵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引进深圳立信手机生产线,积极谋划建设深圳电子信息(睢县)产业园、昆山电子信息(睢县)产业园和迪信通虞城产业园项目,围绕智能手机机构件、玻璃盖板等配套产品,构建智能手机生产全产业链,建设全省5G智能终端配套协作区,推进5G智能终端、物联网研发及产业化。

专栏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重点

——新型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转移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引进商丘富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塘科技装备、深圳鑫亿特电子、深圳琪美电子等企业,主要生产片式元器件、频率器件、电子真空器件、光电子器件、电阻电容电感元件、新型连接线缆以及其他电子器件、计算机零部件等,初步形成完整的电子元器件及电脑产品产业集群。建立河南省高精密电路板线路印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建设示范区中电电子产业园、梁园区中关村电子产业园、北斗产业园、商丘睢阳大数据产业园、宁陵县智慧产业园项目二期、宁陵昆山电子产业园、河南兆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全尺寸LCD显示屏、睢县电子信息产业园、睢县中疆科技电子终端设备、爱德时代(河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电池10000万块柔性电子产品、缘成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年产10亿套光电耦合器、民权县中目科技生产、民权创峰达高科技电子智能终端生产基地等项目。

——显示识别和智能传感器。以河南宁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海乐电子有限公司等为主体,推进中疆科技和民权中目科技项目, 打造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生物识别、智能传感器产业,研发与生产敏感元件、传感器件、触感屏以及其他智能识别设备、图像语音识别系统及光电热传感器。建设商丘北航星空创新园,孵化和培育高新小微企业, 着力打造以北斗卫星导航终端、无人机及相关软件等地理信息获取、判别与应用为主的信息产业链。

——5G智能终端。推进中国电子集团商丘电子信息产业园、联想集团睢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宁陵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建设全省5G智能终端配套协作区。

三、加强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培育壮大高成长产业

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的突破应用和数字科技技术的融合赋能,促进新兴技术加速向新能源汽车、生物农业、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广泛渗透,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和综合优势,培育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新业态、新模式。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

积极抢抓国家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机遇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市场机遇,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方向,以商丘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夏邑县和民权县省级高新区为着力点,依托河南智蓝新能源、河南吉商新吉奥、浩天汽车、宝畅汽配、福田雷萨、美力达等现有整车及配件生产企业,构建新能源商用车、冷藏车、改装车等系列化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推动整车横向扩张,零部件产业纵向延伸,构成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聚焦区域集散、城市配送和末端物流,重点发展轻、中、重、微卡等商用车车型。提升关键零部件区域配套能力和水平,加快布局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动力总成、智能网联等领域,促进零部件与整车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研发,打造上下游有效贯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化领先、配套体系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和全国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整车制造。以示范区北汽福田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和民权北汽福田冷藏车项目为重点,加快扩大新能源汽车产能。依托河南福田智蓝新能源商用车厂、北汽福田冷藏车厂、北汽福田改装车厂等相关企业,着力发展新能源商务车、物流车、改装车、冷藏车以及乘用车。整合商丘市现有生产资源,建设新能源物流车生产基地。南京嘉远、新吉奥、河南美力达等相关企业积极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中混以上混合动力汽车,鼓励发展微型电动车、特种用途电动汽车、新一代轻型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积极引进海马新能源汽车等国内新能源汽车整车厂,支持本地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项目获得行业准入资质、取得生产论证、建立整车生产能力。依托夏邑县永源、杜马和华茂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新能源特种车辆。紧盯产业链中高端和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方向,持续加强与国内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大力发展新能源商用车、物流用车、氢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车制造产业。

核心零部件。推进北汽福田新能源商用车二期项目,积极引进配套企业,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本地配套水平。以示范区、睢阳区、夏邑县和民权县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电动化附件等核心零部件产业。动力电池领域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鼓励发展车用超级电容系统和下一代高比能动力电池;加快发展锂离子电池隔膜、正极、负极等关键材料,支持锂电池企业大规模整合。电机领域重点发展大功率永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加快永磁电机耐高温材料、电力电子模块、高可靠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能量优化管理系统等配套产品。电控领域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加快开发混合动力多能源管理系统,积极发展大功率 IGBT(车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车用功率型电子元器件。电动化附件领域积极发展车用电助力转向、能量回馈式电助力制动、电动空调等零部件。轻量化领域重点推进车用轻量化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轻量化底盘结构和轻量化车身结构的开发与升级,加快建设示范区路威轻量化锻造轮毂产业项目等。优化配置现有省级开发区生产能力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夏邑县以建设产业特色小镇为契机,积极规划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争创“中国汽车配件生产基地”。

产业链与外围配套设施。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关键零部件与配套企业积极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重点发展慢速充电设备、车载充电设备、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以及电池的快换技术及设备。鼓励研发充电设施接网、计量计费、监控等技术。推进与智能电网相融合的能量转换、充电、电池组检测维护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发展充电站、充气站的安全配套设备。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围绕提升智能服务保障水平,推行“城市电池银行”示范运营模式,加快引进充换电设备生产项目,建成一批集中式充换电站、能源综合补给场站和停车设施项目。完善新能源汽车检测、试验和维修等配套服务体系,培育新能源汽车发展新业态。

关键技术与标准。重点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及相关高性能材料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科技攻关,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服务,鼓励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相关机构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依托市质检中心,联合其他研究机构和相关单位,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物流汽车关键零配件检测中心。争取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支持,联合专业技术力量,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车同质配件检测认证中心。积极参与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微型电动车、特种车等新能源汽车标准和光伏充电桩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和标准产业化。

智能网联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支持企业跨界协同,开展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自动驾驶云服务、智能网联系统软件等联合创新,打造智能网联及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支持生产企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企业密切合作,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着力推动环境感知技术、智能互联技术车载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以及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传感器、控制芯片、北斗高精度定位、车载终端、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促进智能汽车与周围环境和设施的泛在互联,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安全开放共享,推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多行业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交互平台。

应用环境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和使用财政扶持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支持充电设施建设的优惠措施,支持“城市电池银行”示范运营,推动充换电设施开放共享,提升智能服务保障水平。做好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推广,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企业开展特种新能源物流汽车的应用。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维护、运营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裸车销售、电池租赁、整车租赁、快换电池、充维结合等新型商业模式。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检测和试验公共服务平台。

专栏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

——整车生产。加大整车设计优化,突破正向设计、轻量化和整车集成技术。重点建设示范区新能源智能商用车物流车基地、嘉远新能源汽车年产1.5万辆电动汽车、捷锐德新能源科技(商丘)有限公司产2.5万台新能源物流车、夏邑永源产10万台新能源汽车、夏邑茂林斯达产10万台新能源汽车、夏邑杜马产5万台专用新能源汽车和夏邑华茂产8000台特种新能源汽车等项目。

——核心零部件。突破电池系统比能量、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广降低电池系统制造成本生产工艺。重点建设示范区高端A型智能房车全系列产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示范区福田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示范区新吉奥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示范区顺之航公司年产10亿瓦时绿色高能二次锂离子动力电池及电池包系统建设项目、捷锐德新能源科技(商丘)有限公司产80万件零部件和19万组整体动力电源以及嘉远新能源汽车5万套关键零部件项目等。

(二)生物农业

立足农业高科技,带动商丘市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支撑全国粮食生产主产核心功能区建设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整合全市涉农科技力量,围绕区域内优势特色作物和牲畜,开展生物育种技术攻关。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充分发挥商丘市种养业优势,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打造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基地。

生物育种。组建燧皇种业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商丘中心、国家玉米小麦研究商丘基地和商丘市农业供给安全重点实验室,加强与神农种业实验室的横向联合。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作物原种场——民权农场的优势,围绕优质小麦、玉米、花生、辣椒、西瓜、白菜、菇类、大豆、甘薯等区域内优势农作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创新育种技术体系,重点突破高效遗传转化新技术和倍性育种新技术,选育适宜机械化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新品种,将传统育种技术和最新基因技术结合起来,培育和推广一批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支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调研全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和农业种质资源,试点建设商丘市种质资源数据库,配合河南省建设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库、果树种质圃和河南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河南省家禽遗传资源活体基因库、省级水产种质资源实体库,推动创新种质共享共用。开展良种评价、饲料养分精准供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选育培育一批生猪、肉牛、肉羊、奶牛等优良品种。

生物肥料制造。以史丹利化肥宁陵有限公司为主,建设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研发中心。鼓励中诚国联(河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瀚斯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以企业研发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商丘市种养业规模大、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的特点,研究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和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技术,研发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攻克一批生物肥料制备技术和施用技术。

(三)节能环保

紧抓“生态文明”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商丘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环保设备制造产业的生产区和示范区,培育瑞新环保、利盈环保等“链主”企业,推进设备制造项目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集聚发展。培育发展动力电池、光伏、风电等现代产业链,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支持睢县、柘城、宁陵、民权、夏邑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加快建设睢县绿草地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等;加快窑炉设备、医疗废物集成化自动化处理装备研发与产业化研究,重点发展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及设备制造、废旧橡塑回收利用裂解设备制造,秸秆、废机油、地沟油、泔水油等固液体废物处理设备制造。2025年,环保装备产业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四)智能制造装备

依托永城阿凡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商丘豫商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深化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等的合作,推进商丘机器人研究院落地,加快研制具有自感知、自控制、自决策、自执行功能的智能制造单元、工业机器人、仓储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加快自主机器人在汽车、医疗、电子等不同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建设中德(商丘)智能制造小镇、商丘梦想小镇,大力引进德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大力发展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检测与装备装配、智能装备用关键部件等,加快自主研发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和工业软件,加强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不断壮大5G、物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培育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五)新兴服务业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大力发展数字创意、新技术与创新创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赋能生产制造全面转型,持续创造生产和消费新需求,构建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新兴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商丘市医学检验病理共享中心二期等项目。重点开展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金融服务、快速响应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支持保税区和国际物流产业园智慧化建设。

专栏5: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节能环保。睢县、柘城、宁陵、民权、夏邑等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睢县亚新电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套智能化DCS电气控制和工业机器人作业两大系统及60套窑炉、环保设备生产制造项目;商丘市冠宇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处理5000吨废旧塑料再生利用项目;商丘嘉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15万吨建筑废料再生利用项目。新乡市利菲尔特滤器股份有限公司商丘分公司年产30台(套)环保专用设备;商丘市钟鸣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年产40台环保专用设备项目;商丘扬德环保科技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烟气净化成套设备、渗滤液处理成套装备项目。

——生物农业。组建燧皇种业实验室,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商丘中心、国家玉米小麦研究商丘基地和商丘市农业供给安全重点实验室。试点建设商丘市种质资源数据库。以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河南佳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种业企业为主,建立省级玉米、小麦、花生、黑麦等省级育种工程研究中心;以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商丘市科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辣椒院士工作站等为主体,建立小麦、辣椒、西瓜、生猪等省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史丹利化肥宁陵有限公司为主,建设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研发中心。

梁园区集美数智产业园项目,商丘机器人研究院,中德(商丘)智能制造小镇,深圳酷农无人机(宁陵)产业开发公司年产500架无人机项目,河南恒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精度、智能化、自动化移印机和丝印机制造项目。

——新兴服务。加快建设商丘市数字产业发展中心、商丘市医学检验病理共享中心二期、商丘市868文化艺术创意园等,发展数字文化创意活动。积极发展人居环境设计、数字化城乡规划、数字化工业生产工艺设计、时装设计扥专业设计服务,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创意企业和精品IP。积极发展互联网广告、数字化会议及展览、数字化旅游等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大力发展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创业指导服务与创业空间服务等新技术与创新创业服务。推动国际物流园、保税区智慧化建设。

四、强化前沿领域跟踪突破,谋篇布局未来产业

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围绕“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无中生有”三大路径,按照抓创新、强主体、育集群、拓开放、优生态的工作思路,超前布局碳基新材料、煤基医药中间体、细胞医学、氢能与储能、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等领域,力争在若干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

(一)优中培精引领型产业

立足具有一定基础、能够抢抓机遇率先布局的碳基新材料、煤基医药中间体等领域,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培育一批初步具备全国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力争产出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碳基新材料。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围绕“新特专高精尖”目标,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以高端碳纤维、石墨烯等碳基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电池负极材料、高级润滑油、生物降解新材料等碳基新材料产业,争取突破关键战略材料的产业化和规模应用,积极开展前沿新材料的研发和提升产业化应用水平。重点发展以碳纤维预制件、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及加工等为核心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业。着力突破T700级碳纤维高质量、低成本产业化技术;开展T800级、M55J等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示范工程研究,推进纤维中间体制备、先进复合材料成型等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扩大市场应用。

煤基医药中间体。依托龙宇煤化、永诺科技、瑞柏新材料等企业,把握煤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煤气化技术为龙头,以煤制合成气(CO和 H2)为核心,以甲醇、醋酸、乙二醇等延伸加工为主干,重点发展S-2-氯丙酸甲酯、R-2-氯丙酸、R-2-氯丙酰氯、R-( )-2-(4-羟基苯氧基)丙酸、R-( )-2-(4-羟基苯氧基)丙酸甲酯、R-( )-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R-( )-2-(4-羟基苯氧基)丙酸丁酯等拉长产品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市场需求量大的新一代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强力实施“延链”工程。

(二)有中育新先导型产业

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技术成熟度,紧跟国内外最新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加快释放细胞医学、氢能与储能等产业潜能,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在产业链、创新链上占据一定位置、突出商丘元素。

细胞医学。依托商丘华原生物公司和南京大学(商丘)生命健康研究院等,加快建设梁园区干细胞和体育健康产业园,积极发展细胞存储、细胞技术研发、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依托商丘医专,深化与上海合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加快建设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从细胞存储、核心试剂和细胞培养基产品开发、临床研究到实际应用全产业链条,打通细胞治疗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医院、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双向合作,推动细胞治疗产业化。

氢能与储能。积极发展绿能制氢产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组建“商丘市电池银行”,投资建设绿能制氢产业,开展氢燃料电池研发、测试和生产,围绕氢产业的制、储、供做好产业规划,重点实现氢能与储能规模化发展,推动氢能产业多场景应用。强化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研发,支持国雄氢能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大功率高性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深化与凯盛科技集团的合作,推动形成“玻璃-光伏组件-发电-制氢-储能”产业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氢能企业到我市投资建厂,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引进市外高校、科研院所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市内落地转化生产。支持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先行推进城市公交、城市出租行业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运营。加快推进氢能生产、储运、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适应氢能发展产业生态。

(三)无中生有潜力型产业

紧密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把握未来产业变革趋势,超前部署发展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等产业,加快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力争在重大领域、细分领域换道抢滩,打造新赛道,领跑新转型。

未来网络。依托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超前谋划,开展基于6G的网络基础设施、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等探索和储备;进一步加快与紫光集团合作进程,推动紫光公有云建设;加快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和出口设备、内容分发网络、云服务平台、域名系统等IPv6改造,支持IPv6业务接入和承载。加强与航天科工对接合作,围绕规模化卫星星座建设,引进落地卫星制造和运营产业;推进高分遥感卫星应用保障能力建设,建成多源卫星数据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类脑智能。积极发展智能控制产品,培育智能理解产品,大力推进基于“5G AI”的VR/AR在智能制造、工业和建筑设计、健康医疗、游戏娱乐、旅游体验、文化传播等领域应用,力争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家居产品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依托北航星空产业园、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工学院等,重点发展“5G AI”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应用,开展AR辅助导航场景的5G示范应用建设,引导发展“5G AI”在AR辅助装配智能制造场景的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发展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城市数字平台、数据中心、指挥决策运维中心、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展示中心、产业孵化中心、AI产业经济服务、交通大数据平台、无人驾驶汽车实验基地,开展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应用等健康应用。

专栏6: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碳基新材料。T700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T800级、M55J等高性能碳纤维研发。

——煤基医药中间体。龙宇煤化延链项目。

——细胞医学。南京大学(商丘)生命健康研究院。

——氢能与储能。国雄氢能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年产100台氢燃料电池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商丘市电池银行建设项目。

——未来网络。紫光公有云,商丘珺仁电子信息基地产业园,引进落地卫星制造和运营产业。

——类脑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家居产品。

 

五、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强化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顶层设计,建立“头雁”“专精特新”“小升规”等企业库,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打造一批“链主”企业。加快实施产业链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市场主体壮大、高层次人才引培、招商引资创新推动和对外合作拓展六大系统工程,建立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商丘特色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

(一)产业链建设工程

立足我市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部分领域的规模优势、配套优势,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原则,以提升集群能级、创新能力、链条水平和优化生态为目标,加快发展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1个百亿级产业链。

对接省直有关部门,强化市厅合作,全力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协同固链、招商引链、生态畅链,努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聚焦产业链重点方向和关键领域,加快完善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

专栏7:产业链建设工程重点

——超硬材料产业链。重点提升力量钻石、惠丰金刚石等“链主”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进一步完善“金刚石微粉、单晶合成—聚晶金刚石—金刚石制品—金刚石饰品”产业链,推进金刚石制品由中低端磨料磨具向高铁轨道研磨、航空航天材料、石油钻头等高端产品转型发展。到2025年,建成300亿元级超硬材料产业链。

——先进铝材料产业链。加快培育神隆宝鼎、科源电子铝箔等“链主”企业,着力延伸“电子铝箔—腐蚀箔—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和“铝板带箔—民用箔”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先进铝材料产业链。

——光电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中联玻璃、鸿大光电等“链主”企业,进一步完善“玻璃—光伏组件—发电—制氢—储能—光电材料”产业链,推动由玻璃材料向电子级玻璃材料转变。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光电新材料产业链。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培育永煤碳纤维、国龙新材料等“链主”企业,积极延伸“聚丙烯腈—碳纤维—碳纤维制品—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链。

——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围绕闽源钢铁等“链主”企业,延伸“钢材—钢板带—民用渡涂钢板”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

——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链。围绕培育龙宇煤化工等“链主”企业,重点延伸“煤炭—合成气—甲醇—二甲醚、醋酸、乙二醇—医用材料、可降解塑料、电池电解液”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链。

——生物药品制品(含现代中药)产业链。培育美兰生物、益华药业、金马药业等“链主”企业,重点提升新型制剂、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研发能力,发展抗体、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细胞治疗产品等新型生物药物。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生物医药产业链。

——化学药品与原料药产业链。培育哈森药业、洋森药业、华商药业、双鹤药业等“链主”企业,重点发展新靶点化学药、高端仿制药、手性药物、晶型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原料药和重要中间体等。到2025年,建成400亿元级化学制剂及原料药产业链。

——先进医疗设备器械及卫材产业链。围绕培育国健医疗、华美医疗、善时生物药械等“链主”企业,加快抗病毒口罩、医学影像设备、医疗监测和可穿戴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项目培育引进,提升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建成400亿元级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

——健康服务产业链。围绕培育舒华实业等“链主”企业,从“全体育”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高标准景观化智能健身器材、多功能健身器等新兴健身产品。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健康服务产业链。

——新能源整车产业链。围绕福田智蓝、新吉奥等“链主”企业,重点发展轻、中、重、微卡等商用车型,到2025年,建成600亿元级整车产业链。

——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围绕淮海精诚、浩天汽配等“链主”企业,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区域配套水平和能力,谋划和引进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动力总成、智能网联等核心部件项目,促进零部件与整车协同发展,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关键零部件产业链。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围绕福田智蓝等“链主”企业,支持整车制造企业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和多场景应用,加快发展绿能制氢、智慧交通、智能与信息安全等相关产业,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围绕提升智能服务保障水平,推行“城市电池银行”示范运营模式,加快引进充换电设备生产项目,建成一批集中式充换电站、能源综合补给场站和停车设施项目,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充换电基础实施产业链。

——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链。重点培育海乐电子、中疆科技、中目科技等“链主“企业,发展精密显示用电路板、关键模组、智能影像等产业链核心产品。加快发展车载、舰载、机载终端和手持机等北斗卫星通信终端、智能手机等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到2025年,建成400亿元级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链。

——智能传感器产业链。重点培育永耀缘成科技、中分仪器、睿控仪器等“链主”企业,发展智能制冷家电、电力监测、钻井信息采集等行业智能传感器,拓展新型光电耦合器等多系列产品,拓展用于VR场景的智能穿戴产品。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链。

——高端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链。围绕培育金坤科技、星林电子等”链主”企业,重点发展光电半导体元器件、基板、水基柔性电池、稀土永磁材科等高端电子元器件、数据线及高性能电子材料。到2025年,建成200亿元级高端电子元器件及高性能电子材料产业链。

——5G产业链。围绕培育金振源电子等“链主”企业,推进5G场景应用、精密机构件、5G基站用新风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深化与OPPO、小米、苹果、华为、联想等国内通讯巨头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5G通讯产品零部件研发与应用。引进大数据、云计算关联企业,发展智能硬件制造、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APP开发、行业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大数据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200亿级5G产业链。

——节能环保产业链。培育瑞新环保、利盈环保等“链主”企业,推进设备制造项目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集聚发展,做强环保设备百亿级产业链。加大招商力度,培育发展动力电池、光伏、风电等现代产业链,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适时引进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商丘)生产基地项目。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节能环保产业链。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围绕鼎能科技、中分仪器等“链主”企业,引进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软件开发商,推进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加快开发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到2025年,建成100亿元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

——氢能与储能产业链。培育国雄氢能等“链主”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氢能企业,支持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到2025年,氢能与储能产业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二)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坚持“创新强链”,完善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商丘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提升、创业孵化、全球链接、环境再造”四大行动,优化创新资源布局,着力建设一流的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前沿性产业技术研发,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基地,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1.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施“5G ”“人工智能 ”计划,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支持中联玻璃、金振源电子等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推进神隆宝鼎铝箔等新上项目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推进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推广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和成套技术装备;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

2.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提升集群协同创新水平,优化集群创新布局,布局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在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推进商丘(上海)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关村商丘离岸创新中心建设。以鸿大光电为依托,建设新材料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力量钻石为依托,建设功能性金刚石钻石研究院;以福田智蓝为依托,建设新能源产业研究院。鼓励骨干企业在先进地区建立研发中心,借力“外脑”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大学和大院大所来我市设立研发机构,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继续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开展紧密合作,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创新联盟,打造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一批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健全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3. 打造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园区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区”全链条技术研发和转化体系。结合商丘市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依托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选准发展方向,前瞻布局、重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与产业化协调发展。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招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引领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支撑优势产业提升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打造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以创建商丘国家高新区为契机,根据国家、省部署,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依托双创资源集聚的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不同载体,围绕打造双创新引擎,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推动双创组织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建设商丘“智慧岛”(核心区)双创载体等,突出“小政府大社会”和市场化运作,着力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小气候,探索形成能够自我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化模式,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各类高端要素资源集聚,打造一批新兴产业聚集区、未来产业先行区和创新创业引领区。

专栏8:创新平台建设重点

——生物医药产业。建设河南中医药大学商丘研究院、南京大学(商丘)生命健康研究院、睢阳血流动力学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以及河南省技术创新中心。

——新材料产业。建成功能性金刚石钻石研究院、新材料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

——新能源汽车产业。建成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省级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平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网络服务平台、车联网测试基地和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成核心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智能终端检测检验中心、金振源河南省智能零部件技术研发中心以及河南省产业创新中心。

(三)市场主体壮大工程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支持大企业将市内中小微企业纳入供应链体系,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本地配套率,扶持发展各领域骨干企业,支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集群。

1.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建立头部企业和引领型企业培育引进库,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数字化管理能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产业链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生态。对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百强培育计划,实施头雁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重点支持新兴产业链头雁企业、单项冠军等企业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其开放配置创新资源,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牵头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一批产业前瞻核心技术研发项目,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自主创新品牌,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名牌商标产品。2025年,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家。

2.扶持发展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较高、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主业方向明确、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发挥骨干企业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创新支撑作用。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活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中小微企业上市。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为培育企业提供全流程、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转型,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骨干企业。

3.着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小巨人、隐形冠军”培育行动,精心培育一批成长性好、产业链延伸性好的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加大小微企业孵化力度,加强人才培训、金融支撑、共性技术供给等服务保障,降低企业在成长初期的成本。鼓励小微企业与龙头企业开展协作配套,促进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构建便利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培育一大批富有活力的行业“小巨人”。到2025年,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

4.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科技研发项目。在争取国家和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研发的直接支持: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单个项目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学研结合项目;二是在商丘市各类科研计划中,对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给予倾斜,尤其是产学研结合项目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科研项目。

5.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创新集群式发展。一是加强创新集群或创新联盟建设。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导相关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组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集群或创新联盟;二是推进园区建设。加大对省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中小企业创新载体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集聚发展、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建设,重点支持一批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四)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

1.完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层次人才发展机制和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省和我市有关人才文件,制定全市新兴产业链“高精尖缺”人才引培清单。鼓励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制定本单位高层次人才发展优惠措施。支持高层次人才申请河南省“中原英才”计划,形成我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的比较优势。全方位落实人才奖励、薪酬补贴、医疗社保、子女入学、居留便利等配套政策措施。

2.实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智工程。大力推介我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引导和配合我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企业和市域内科研机构引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吸引国内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来商创业、合作和发展。

3.实施商丘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培基工程。实施人才双轮驱动,实行高层次人才本土化策略,加快建立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引导高校为产业培养优秀人才,持续加大对现有人才培养使用,鼓励本土人才回归,培育本土产业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相同的优惠待遇。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为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产业适用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到2025年,力争培育3-10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端团队,引进和培育50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培育5万名高素质“金蓝领”技工队伍。

(五)招商引资创新推动工程

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模式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创新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1. 创新引资思路,突出产业链招商。对近年来各类招商模式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结合市场化手段,创新思路,多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突出产业链招商,根据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产业链招商图谱和路线图,全面梳理人才、技术、企业、项目等事项清单,围绕产业链中高端以及关键环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推行重点集群产业链“群链长制”和“盟会长制”。紧盯“头部企业”和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吸引其在商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和研发等重要功能性机构。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客商资源库和目标企业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市(县、区)要找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中的位置,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推进产业链招商。

2. 创新合作模式,加快“飞地”招商。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经贸合作,支持先进地区在商丘市建设“飞地”园区,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项目落地。加快与先进地区共建异地孵化器、异地工业园区,探索主体结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合作新模式,建立重点产业招商项目跨区域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依托异地孵化器、异地工业园区,采取“总部 基地”、异地科技孵化转化等方式,大力引进总部企业、科技研发企业。深化商丘—长三角开放合作,探索实施“长三角创新源·商丘应用场”模式,加快创新研发和产业化。

3. 创新招商渠道,推动市场化专业化招商。依据商丘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各类商会和行业协会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提升招商活动市场化水平。综合运用平台招商、专业机构招商等方式,积极开展社会化、市场化招商。聘请异地商会为招商顾问,协助开展招商项目的联络接待、宣传推广、组织考察、商务谈判等服务,促进更加高效、务实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强招商部门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县区提高招商引资机构规格,引进和培养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招商引资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专业能力强的招商引资工作队伍。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区)试行招商投资促进企业化改革,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原则组建专业招商平台公司,实施市场化的绩效激励政策。

4.适应新常态,开展线上招商。充分利用“投资河南”云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招商推介对接,做好招商项目征集及网上发布,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大力开展“不见面招商”活动。鼓励引导商丘市(县、区)启动“不见面招商”模式,变“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利用“云端会客厅”,建立高效顺畅的项目信息对接机制。

(六)对外合作拓展工程

1.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商丘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紧密连接欧亚,成为链接太平洋、大西洋陆路通道的关键节点城市。融入“一带一路”产业链,借势郑州航空港发展,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国别和地区,及时发布国家“走出去”有关政策,以及重点国别投资环境、产业发展和政策、市场需求、项目合作等信息,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空间,支持申报商丘市综合保税区和建设对外经贸产业园,搭建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交流平台,适时承接举办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论坛、国际高端学术会议和行业年会等国际交流活动,推动外资投入和本地优势企业外向发展。

2.全方位接入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深刻领会中央“双循环”发展格局思想,积极联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主动对接融入新时代中部崛起、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合作,加入其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生态链,大力承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产能转移。坚持“不拘一格、为我所用”原则,探索在北上广深等科技先进地区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平台,融入周边北京、上海、郑州、徐州、西安、武汉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靠前就近学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先进技术,集聚利用异地创新创业要素,破解本土企业高层次人才缺乏、研发能力不足等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难题,打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飞地经济”示范区。

专栏9:科技创新工程重点

——创新主体培育。着力培育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翻番,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创新人才引育。重点引进500名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引进20个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50名在省内外具有较高成就并有一定声望的领军人才;汇聚10名“两院”院士,引进一批海内外顶尖人才,推动人才所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于GDP增长速度。重点培养30名领军人才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或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权威;培养300名青年专业技术骨干成为商丘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1000名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后备力量。

六、优化新兴产业空间布局,重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总体布局

依据各县(区、市)产业发展现有基础,结合《商丘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产业布局要求,按照功能协调互动、产业相对集聚、操作适度弹性、生态环境和谐的布局原则,以现有交通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为纽带,以省级开发区为着力点,突出各园区优势功能和整体特色,形成“一心一轴三区”的总体布局框架(附图1),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化发展。

1. “一心”——商丘市中心城区

商丘市中心城区主要包括梁园区、睢阳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是商丘市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创新源地与发展核心,力争打造成省内较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以商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打造以生物药品制品、化学药品与原料药、现代中药、先进医疗设备器械及卫材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商丘睢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打造以光电玻璃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为重点,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新能源物流车产业基地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2. “一轴”——商丘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走廊

依托G30、G310和郑徐高铁组成的快速联系通道,将其沿线的民权县、宁陵县、商丘市中心城区、虞城县和夏邑县紧密链接在一起,共同组成我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走廊,将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的重要辐射轴和示范轴。民权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谋划布局“绿电制氢”;宁陵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虞城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电动车等产业;夏邑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3.“三区”——三个产业协同区

三个产业协同区分别是柘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睢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是我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产业支撑体,依托本地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协同中心城区和产业走廊共同助推商丘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柘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做大做强“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金刚石产业园项目为契机,按照“金刚石单晶上特色、金刚石微粉上优质、金刚石制品上规模”的发展思路,着力做强金刚石超硬材料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中国钻石之都”;按照“做强生物医药、巩固原料药、引进成品药、发展中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思路,实施生物医药跨越发展、原料药升级发展、中药和医疗器械提速发展三大工程,着力做强生态医药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生态医药产业基地”;同时,依托海乐电子等公司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争创永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围绕打造400亿级化工产业集群,延伸精细化工、医药化工产业链;围绕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永辉不锈钢、帅翼驰新型铝合金建筑模板、锦晟电子材料、闽源钢铁热轧卷板带、帅翼驰铝箔胚料等项目,打造豫东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建设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契机,依托首荣再生资源等项目,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依托龙源永城风电、林洋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依托龙宇煤化、瑞柏新材料、永诺科技等企业,谋划布局煤基化工医药中间体等未来产业。

睢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围绕建设“中原电子信息基地”,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推动1000万套华为智能终端笔记本电脑、深圳世伟电子、长城电子、亿昇达科技等项目落地,加快建设中疆科技产业园、5G智能终端配套产业园。依托鼎能科技锂电池全自动干燥线、亚新电器自动化等项目,积极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实施星火培育工程,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相关产业。

(二)重点产业布局

立足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以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强化各大产业的导向性布局方向,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助推商丘市逐渐形成产业发展定位明确、特色明显、相互依托、错位发展的重点产业布局结构。

1.新材料产业

立足商丘市新材料产业现有基础,重点以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载体,形成产业高度集聚、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产业空间布局(附图2)。示范区依托神隆宝鼎、永煤碳纤维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医用铝箔、食品级铝箔、电池铝箔、铝复合箔、碳纤维规模化及复合材料综合利用等产品。商丘睢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中联玻璃、春戈玻璃等重点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延链补链,促进产品向光电玻璃、家电玻璃、光伏玻璃、汽车玻璃、显示玻璃等高端领域拓展;依托商丘力量钻石科技中心及培育钻石智能工厂开展超硬材料和培育钻石检测、检验、研发及生产。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科源铝箔等重点企业,着力延伸“电子铝箔—电极箔—铝电解电容器”先进铝合金材料产业链,积极发展先进钢材料。柘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华晶钻石、力量钻石、惠丰钻石等重点企业,推动产品由单一微粉加工向高端金刚石制品、宝石级大颗粒金刚石、钻石饰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转型。

2.生物医药产业

以国家火炬商丘市梁园区生物医药与运动健康特色产业基地为核心,以夏邑县、柘城县和虞城县为扩展重点,延伸到永城市、宁陵县等其他具备条件的发展区块(附图3)。商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制药集团、广药集团、华润医药集团、舒华等重点企业,全力推动由传统医药医疗制造向大健康产业制造转型,重点引进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先进医疗设备器械及卫材、保健用品、健康服务等项目。夏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英科医疗、赛诺亚药业、惠仁药业、天龙药业等重点企业,拓展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制剂、复方药物开发、现代中药饮片等产品。虞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爱己爱牧、华美医疗等重点企业,产品向医用耗材、生物制品、中药饮片、医疗服务、医药商业等领域拓展。柘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润双鹤药业、华商药业、美兰生物、益华药业、中盛药业等重点企业,推动产品由兽用药品生产向人类成品药发展。

3. 新能源汽车产业

以商丘先进装备制造园为主要载体,引导商丘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企业集聚发展(附图4)。市示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商务汽车和物流汽车的整车制造以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睢阳区依托南京嘉远项目及中汉动力新能源项目,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夏邑县依托永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开展专用及特种新能源车的研发及生产;依托夏邑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动力转向器、凸轮轴、轮毂、变速器、汽车制动器等产品,积极打造成集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以及物流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基地;民权县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立足各县(市、区)的现实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以产业走廊为主体,形成集聚、错位发展格局(附图5)。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浩达电子、三星电子、桑享电子、泰火电子、远峰电子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制造、SMT表面贴装,培育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打造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商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北航星空等重点企业,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推动产业链向卫星导航终端、工业物联网智能化设备等专用设备和信息通信设备制造延伸,打造人工智能集群。睢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依托金振源电子、鼎能、鸿大光电等重点企业,积极发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电子信息集群。宁陵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依托宁宇科技、金坤科技等重点企业,发展智能信号系统、语音翻译系统、柔性排线电路板等产品,积极探索发展通航相关的电子制造研发和高端制造。柘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海乐电子、海兴电子等重点企业,产品向“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终端”产业链延伸。

5.节能环保产业

发挥示范区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的优势和示范作用,优化商丘市节能环保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向示范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环保设备研发、生产以及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打造国内知名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永城市重点发展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新能源产业。

6.智能装备制造业

坚持“集聚、集约、集群”原则,逐步形成以“示范区—虞城县—夏邑县”工业轴线构成的装备制造业走廊。示范区依托商丘机器人研究院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虞城县和夏邑县重点发展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检测与装备装配和智能装备用关键部件。另外,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龙宇能源、黄海工程、光宇机电等重点企业,以核心零部件、精密铸件为抓手,完善“核心零部件—智能成套装备—新兴智能装备”产业链。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商丘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等各项工作。创新集群发展治理模式,完善集群服务工作机制,实行“群链长制”,由市长担任总群链长,每个集群由1名副市长担任群链长,1—2家市直单位为群链长责任单位。实行工作例会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落实方案的具体举措,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共同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格局。

成立市制造强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担任咨询委员会委员,由国内德高望重的专家担任委员会主任。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我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以及招商项目的推介等方面进行指导,为我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相关重大议题提供咨询、服务和支持。

(二)保障资源供给

推动“多规合一”,强化集群用地保障。着力推进“多规融合”,确保我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与《商丘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有机衔接,完善“重保优供、分级保障”,统筹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土地利用管控,科学运作土地资源资产,做好土地资源加减法,引导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及时收回长期闲置、低效使用和违规违法占用的土地,盘活土地存量,推动土地资源向新兴产业倾斜,精准保障省级开发区内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大项目用地。对于纳入省战兴产业链重点项目清单的项目,由省统筹解决用地、环境容量、碳排放、能源消费增量等指标;纳入市战兴产业链重点项目清单的项目,由市统筹解决相关指标。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和“承诺制 标准地”改革,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重大项目落地保障能力。

推动要素聚集,促进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集聚。充分发挥我市人口大市优势,利用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商丘技师学院、永城职业学院等商丘市内各类职业院校,采取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有倾向性地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养初中高级技术人员,培育形成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师技工群体。市县两级政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经费分配、科研项目立项、双创孵化、高科技企业培育、科研平台创建等优先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倾斜,营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优越科研环境。

(三)做好承接产业转移

深入落实开放强市战略,积极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合作。充分用好河南省签订的省际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毗邻地区合作,定期参加省际产业对接交流会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专题招商活动。发挥交通、区位、市场等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重点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先导城市。聚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开展异地孵化、发展“飞地经济”、设立伙伴园区等多种方式,合作建立创新共同体,打造承接产业转移优质载体,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反向飞地”“反向孵化器”等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全力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我市“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欧亚经济论坛、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带动我市国际合作和国际市场开拓,成为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循环”大通道重要一环。

(四)强化政策扶持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建设重要论述,坚决将《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到实处。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完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制度,提高“一网通办”范围,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压减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打造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服务平台。实施龙头企业、重点项目“项目管家”服务,由专人全程式、全方位服务。持续整顿市场环境,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要求,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升级长效机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实施环保差异化管控,确保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经营。

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清理涉企费用,定期更新《商丘市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整顿规范各类收费行为,加大违规收费行为查处力度,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市级产业发展基金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或参股市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企业和项目申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各种基金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高科技企业特别是初创型企业提供支持。制定产业链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清单,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主办银行制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的企业,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导符合条件的战兴产业高科技企业改制上市或在主板新三板挂牌,实现股权融资。完善落实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及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财税优惠政策,统筹整合有关专项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三大改造”和科技研发。


附图1

75dcc5bbc3f4451e9249b491a7dd2ce5.png

图1 商丘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总体布局


附图2

fcb63e9d18c1******092d7f933a8fd8a.png

图2 商丘市“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布局

附图3

909e44487f7f4ddebc3ecb440080671d.png

图3 商丘市“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布局

附图4

9e96bba4cd******291486139522b7048.png

图4 商丘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附图5

8a941e6937cb4f39a6dc010f726cd346.png

图5 商丘市“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