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成文日期: 失效时间: 发文字号: 发文机关: 发布日期: class="pmingcheng"> 2022-04-29 新乡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新乡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新乡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完成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乡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7日

新乡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各项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展现出坚强韧性后劲,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32.5亿元、同比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货物进出口额113亿元,同比增长11%;实际吸收外商投资14亿美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1.7%、14.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4%;新增城镇就业9.1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煤炭消费减量、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工作完成省定目标。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看到,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我市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恢复重建任务艰巨,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毁损,防灾减灾能力亟待提升,恢复重建、提标改造任务繁重。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市场预期走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企业特别是下游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投资增势不够稳固,房地产投资增长持续承压,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我市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安全生产领域隐患依然存在,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这些问题都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聚焦“进五争四”,统筹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十大目标”、实施“十大行动”,推进“361015”工程,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确保新乡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0亿元、增长10%以上,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稳定在90亿斤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CPI涨幅3%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统筹推进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突出“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筑牢经济恢复发展的根基。

坚持“项目为王”。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机遇,深入开展基础设施攻坚年行动,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三个一批”、省市重点、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灾后重建等项目,紧盯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农林水利、现代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实施项目建设“1115”行动计划,即围绕“十大行动”,全力抓好1000个以上重大项目,带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以上,增长15%以上。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把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作为重点,依托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实行“日调度、周通报、月排名、季观摩”机制,确保计划开工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当年投资9月底前大头落地。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加快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加大土地收储力度,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全省施工和要素保障白名单,实现用地、能耗指标省里统筹保障。推进“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进一步盘活政府经营性资产和特许经营权,整合各类有形和无形资源,以市场换投资、以资源换产业,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难题,每个县(市、区)至少成功运作一个百亿级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77亿元以上,力争5月底前全部完成发行。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培育完善消费场景,加快推进步行街提升改造,打造城市品质消费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引进有影响力的网络销售平台,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网红经济”,打造线上线下时尚消费新高地。适时发放政府消费券,开展促消费活动,突出抓好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加速新能源汽车置换,积极推进二手车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本地游、周边游、城市游、乡村游、夜间游等市内短途旅游业态。加快贯通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继续实施商品房契税补贴政策,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累计上市企业数量突破两位数,新入库“四上企业”5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0家以上。严格落实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精简减免税费的办理流程和手续,持续降低企业基础性经营成本。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依托“信易贷”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和发行信用类债券。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加强绿色调度,推进分级管控,保障环保达标企业正常生产。

(二)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着力补齐防洪排涝短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保障安全、改善民生”为核心,以“恢复重建、长远发展”为主题,扎实完成村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灾后重建任务,重建美好家园。

全面完成村民住房恢复重建。加快比干社区、倪湾社区、毛楼社区、李进宝屯社区、冀祥社区、赵固新区、宏云社区等7个集中安置区建设,确保6月底前高质量完成房屋主体建设,10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加强搬迁后续帮扶,统筹安排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守住不发生因灾返贫致贫的底线。

加快补齐城市防灾短板。着力增强城市韧性,持续完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和各类应急储备体系。开展易涝积水点综合治理,消除15个路段积水点。实施新延路(东明大道—东环路)雨水管网、辉县市南水北调河东滨河路、卫辉市太公路(人民路—比干大道)等修复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住宅小区、重要用户地下配电设施防涝迁移改造。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筑牢抵御自然灾害防线。重点实施新乡市应急能力提升项目、新乡市5G 应急物联网平台等项目。

提升完善防洪排涝体系。针对工程防灾体系薄弱环节,加快河道、水库、灌区、农村安全饮水等重大水利工程修复,实施367个水利灾后重建项目,确保汛期前全部完成。统筹推进洪水控制性工程建设、干支流疏浚、蓄滞洪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卫河清淤及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共产主义渠(合河—栗屯桥段)治理工程、卫辉市沧河下游段灾后重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心城区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卫辉城区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三)加快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坚定走好创新“华山一条路”,聚焦平台、企业、人才、生态等关键环节,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吸引集聚、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引领带动全市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搭建创新载体平台。发挥自创区优势,加快政策落实和复制推广,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一区多园”建设发展模式,推动高新区在全国晋位升级。确保电池及新能源实验室和河南省太行实验室揭牌试运行,支持河南师范大学在细胞分化调控与靶向药物领域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研发机构、科技创新项目在平原示范区布局,加快推进平原科教城、“中原农谷”等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载体。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0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政府、企业结合,整合资源建立一批产业类公共实验室。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聚焦细分产品市场,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3家、瞪羚企业3家。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后备库,完善“微成长、小升初、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强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10家。

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实施“牧野英才2.0”计划,采取“全职 柔性”“人才 项目”“针对性邀约”“量身定做”等方式精准引进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推动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带项目、带技术落户新乡。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加大在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力度,全方位打造“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科技创新人才保障体系。发挥高校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调整。

营造优质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的科研攻关模式,深入实施“揭榜挂帅”,积极构建以创新价值、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继续办好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平台服务功能,新增省级中试基地2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45亿元。推动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四)围绕打造“542”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布局,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和盟会长制,突出“一链一策、梯度培育、分类推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提质发展先进制造业。持续做好产业集群培育。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轻纺、化学工业、建材等5大传统支柱产业,加快产业链条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发展壮大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大战略新兴产业,引导上下游关联企业进行聚集合作,打造新兴产业集群;谋划布局基因工程、氢能与储能2大未来产业,密切跟踪生物技术前沿领域,重点突破氢燃料电池和储氢技术,厚植未来发展动能。加快实施百亿企业培育、中小微企业成长、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培育心连心集团、卫华集团、华兰生物等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壮大,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80家以上。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改造工程,促进装备数控化、产线网络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园区链群智慧化,改造形成一批绿色车间、绿色工厂。

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以专业化、高端化为方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入推进“两业融合”,围绕心连心、银金达、威猛震动、起重设备厂、高新区等5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单位),集聚发展研发设计、商务咨询、金融服务、品牌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一批制造服务业集群。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文旅文创、现代商贸、健康养老、体育和休闲娱乐等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争创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抓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完善“通道 枢纽 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提升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等专业物流配套设施和运营水平,重点推进省定新乡区域物流枢纽、长垣市区域物流枢纽、原阳县区域物流枢纽、卫辉市物流节点四个枢纽(节点)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5G、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着力提升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产业。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全流程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建设8个以上智能车间和工厂。实施“1 N”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行动,推动天博物联网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加快心连心集团、泰隆电力等细分行业平台建设,新增上云企业2000家。拓展数字化治理,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应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试点建设。

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发展目标和主导产业,统筹优化开发区规划布局,提升产业和项目承载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广“管委会 公司”等模式,加快建立完善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管理团队,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备案类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现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承诺、拿地即可开工”,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探索对核准类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聚焦签约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存量标准厂房盘活改造和新增厂房建设。

(五)突出南向发展战略,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龙头带动和整体联动相结合,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速郑新一体化联动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南向发展战略,加快编制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全面落实落细“一主两翼多点”空间布局,打造一批城郊型组团和专业功能园区。着力完善郑新复合化交通廊道,加快推进安罗高速及黄河大桥、G230封丘至开封黄河桥、沿黄高速黄河桥、郑辉高速、龙凤大道、郑新快速路(S227林桐线卫辉至郑济公铁两用桥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一环一线”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郑新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加强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郑新配合协作,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承接转移功能的产业园区,推动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能源等双方共有优势产业联手共建、提质升级。充分发挥平原示范区“桥头堡”作用,打造郑州都市圈同城化特别合作区。高质量编制平原示范区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两高一先”主导产业,注重融资建设模式创新,实施平原科教城、中原农谷、中部冷链物流港、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360个,完成投资300亿元。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规划引领,启动中心城区控规梳理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工作,优化城市风貌,完善城市安全韧性、绿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专项规划。树立片区综合开发理念,强力推进陆航区域城市更新等38个片区整体开发。优化路网布局,拉大城市框架,提质升级一环、改造畅通二环、谋划打造三环,加快推进宏力大道、科隆大道等10条城市骨干路延伸拓展,打通13条断头路,畅通市域东西南北四向通道,打造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30分钟交通圈。完善“城市公园 小游园 微绿地”体系,启动5个综合公园、20个社区公园、60个街头游园、100个旅游公厕建设;提升城市慢行系统,每个区建设50公里慢行绿道,串联公园、游园和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生态格局。

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一县一策,找准发展模式,加快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竞相提升的县域经济新格局。围绕“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推动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晋升国家级,每个开发区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谋划培育1个新兴产业。组织开展河南省第三批践行县城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申报工作。指导长垣市高标准编制中等城市建设规划、长封区域协同发展空间规划,聚焦卫材、起重、防腐等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集聚集群。进一步提升县城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强化教育、医疗牵动,加速城市扩容提质、人口集聚。

(六)聚焦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乡样板”。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90亿斤以上。新建重建高标准农田52万亩,加快推进新乡县、延津县全域100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在延津县、辉县市、长垣市分别建设1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示范带动全市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160万亩以上。认真落实优质粮食工作“六大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全市粮食流通和产业发展水平。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国家种业、粮食安全重大需求,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提升“中国第一麦”品牌效应,培育辉县食用菌、封丘金银花等特色农产品,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个以上。大力发展油料产业,优质花生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抓好平原示范区国家级和获嘉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支持县级产业园创建国家、省、市级,力争新增省级产业园1—2个。大力推介精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提升知名度。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持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确保完成不少于6万户改厕任务,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各县(市)建成一条30公里以上的“美丽农村路”。引导各地按照“四美乡村”标准开展示范村创建,全市力争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60个。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确保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0家以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一体推进宅改和乱占耕地建房治理。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运营机制,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确保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稳定在85%以上,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持续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加强受灾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因地制宜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周边配套产业,加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低收入人口、受灾群众等重点人群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全面拓展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受益对象、建设领域和赈济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七)拓宽开放合作平台,全力塑造制度型开放新优势。坚持内外联动、量质并重,统筹推进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建设,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凝聚合作竞争新优势。

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加大开放平台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综合保税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争取保税物流中心完成申建,综合保税区申建获省批复。新增经开区、原阳县保税仓库2个。积极申建自贸区开放创新联动区,争取我市首批纳入全省自贸区开放创新联动区范围。着力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支持跨境电商园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主动融入“四条丝绸之路”,多措并举提升中欧班列(新乡号)运营水平,争取与河南物资集团深度合作,探索开展国际过境中转业务。

提质转型对外贸易。做好外贸“白名单”企业服务工作,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妥善应对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支持重点企业守住海外市场,稳住外贸基本盘。加快培育和引进贸易型进出口企业,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系列展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谋划推进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项目;支持相关县(市、区)申报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大力开展“一把手”招商行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的意见》,统一招商政策、创新招商模式。聚焦我市“542”产业体系,紧盯招商引资重点区域,绘制好“四张图谱”,靶向开展资本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今年4期“三个一批”活动签约项目不少于400个、投资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60亿元以上。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国家级、省级重大经贸交流活动,推动一批高质量项目签约落地。举办好我市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郑州等地4场以上招商活动,承接一批高端制造业、高成长服务业项目。强化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

(八)坚持优化环境促改革,有效释放发展动力活力。切实以环境聚势能、以改革增动力,实现改革举措有机衔接、有效贯通、有序联动。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完善提升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体系,加快政务数据“聚、存、通、管、用”,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数据归集率等“8个100%”,加快政府数治化转型。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市场开放、法治监管、生态生活、亲清政商等五大环境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标准地 承诺制”、依规依法兑现承诺等集中攻坚行动,强化信用平台服务功能和信息归集共享,依法依规开展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电信网络诈骗等行为,持续办好“12345”热线,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在全省“进五争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资国企重组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新乡国资集团、新乡投资集团、白鹭投资集团等,理顺企业监管机制,创新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机制,深化与央企、省企高水平合作。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实施重组整合、改革改制、破产退出。深化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

(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减污降碳增绿协同提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实施沿黄生态廊道提质工程,同步推进堤外堤内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保育林等建设,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矿区生态环境“3 1”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控导工程续建加固,加快幸福渠及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建设进度,全力推进贯孟堤恢复扩建,筑牢滩区安全“三道防线”,推进黄河流域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坚持源头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减少重污染天气,确保大气环境质量退出全国后10名。10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全面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有序推行垃极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新乡建设,完成造林18万亩。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发展绿色能源,抓好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0万千瓦以上。践行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持续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推进静脉产业园、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等项目。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扩大装配式建筑生产应用规模,推进工程渣土、工程垃圾、装修垃圾等资源化利用。做优做强绿色交通,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加强绿色政策供给,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推动50%的重点用能单位完成节能改造,参与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合理推进煤炭消费减量,以非电行业燃料煤消费为重点,持续实施工业领域“气代煤”“电代煤”“生物质代煤”改造,力争到年底煤炭消费降幅达到“十四五”时序进度目标。

(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涉及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的民生实事,进一步提升就业、教育、文化、卫生、住房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稳定和扩大就业。创新完善援企稳岗、社保费减免缓等助企纾困政策,千方百计稳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筑牢吸纳就业主阵地。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8.2万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争全年完成20.5万人次技能培训。

加强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鼓励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开展基层医保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乡(镇)医保服务所、村级医保服务站等基层服务平台全覆盖。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补助标准。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发展优质均衡基础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5所,新建中小学17所。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保障课后服务提质扩面增时,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加快构建平战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筹建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补齐市级“四所医院”短板,健全县级“三所医院”功能,加快推进公立三级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项目建设。加快图书馆、群艺馆和融媒体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城市书房50座。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推进全域文明创建,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完善提升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积极申办河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加快建设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实现每个县至少有1所供养服务设施,所有街道至少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制定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建设一批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扩大和增加全市托位有效供给。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防线、严防输入。健全地方金融监管、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妥善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加强市管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建立完善投资决策、终身追责、止损刹车机制。兜牢财政风险底线,切实保障“三保”支出。积极稳妥化解处置问题楼盘,多措并举“保交楼、保稳定”。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聚焦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和危化品、煤矿及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除患排查治理。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扎实做好森林防火、汛期防汛抗旱、消防、气象工作。

四、支撑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以灾后重建、省市重点、“三个一批”为重点,紧盯城市更新、工业、农林水利、现代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全力抓好1000个以上重大项目,带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以上,增长15%以上。力争今年计划开工项目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当年投资9月底前大头落地。

城市更新方面:实施重大项目340个,完成投资300亿元。模式创新方面,加快推进长垣市科教创新港(大学城)、卫辉市城区灾后重建、辉县市城区灾后重建、新乡县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整治等15个模式创新项目。道路方面,加快新四街科隆大道、向阳路、宏力大道等35条重点区域道路建设,推进中心西路等57项市政道路及其附属设施项目建设,打通师大北路、丰华街、友谊路等13条断头路,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防汛排涝,新延路东孟姜女河雨水泵站项目、新延路(东明大道—东孟姜女河)雨水管网项目及市区卫河修复项目等项目。污水处理,小尚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及卫河截污暗涵清淤工程项目等水污染防治项目。景观绿化,夏荷公园扩建,新中大道(菏宝高速—南环路)绿化改造提升等公园绿化项目。城市设施,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市区智慧停车场及公厕提升改造建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7个、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38个。

工业方面:实施重大项目300个,带动完成工业投资570亿元。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轻纺工业、化学工业、建材产业等5大传统支柱产业,重点抓好新航豫新公司智能工厂改建、鲁花年产30万吨挂面、心连心绿色制造、卫华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园、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中誉鼎力矿山设备配套、中国中部牛羊肉加工产业园、新乡化纤年产10万吨高品质超细旦氨纶纤维、银金达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远大纳米太公绿色建材专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链条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发展壮大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大战略新兴产业,着力推进拓新药业核苷系列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华兰生物新型疫苗产业化、河南科隆高性能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洁普高效智能环保设备项目、电波科技城等项目建设,打造新兴产业集群。谋划布局基因工程、氢能与储能2大未来产业,全力保障华大基因华中中心、万华生命科学产业园、镁基固态储氢设备和储氢装置生产制造等项目建设。

农林水利方面:实施重大项目96个,完成投资150亿元农业农村领域,重点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26.3万亩、重建25.8万亩、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平原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试验基地等项目。水利领域,重点推进共产主义渠(合河—107段)治理工程、“四县一区”南水北调配套东线工程、原阳县城南引黄调蓄工程、共渠节制闸、凤泉湖引黄调蓄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林业领域,重点推进新乡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

现代服务业方面:实施重大项目240个完成投资200亿元。文旅领域,重点实施融创中原文旅城欢乐世界项目、同盟古镇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等项目。物流领域,重点实施中通快递豫北(卫辉)智能科技物流园、郑北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港、新乡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商贸领域,重点实施中创农商智慧城、中深集团万豪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润华高铁广场等项目。其他现代服务业,重点实施新乡国际商务中心项目(一期)金融产业集聚区、泰投科创产业园、河南省检验检测产业园·创智工园等项目。

创新驱动方面:实施重大项目68个,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平原科教城、“中原农谷”、电池及新能源实验室和河南省太行实验室、大数据产业园二期、河南鲲鹏云计算中心、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银金达河南省先进膜材料产业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信息通信专业园加速器等项目加快建设。

交通方面:实施重大项目26个,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沿黄高速平原示范区段、长修高速封丘至修武段、沿黄高速兰考至封丘段、郑辉高速新乡段、安新高速新乡段等5个“13445工程”切块项目。确保新晋高速、沿太行高速、鹤辉高速、濮卫高速、沿黄高速封丘至原阳段等5条高速建成通车。确保龙凤大道、郑新快速路(S227林桐线卫辉至郑济公铁两用桥段改建工程)、G230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沿黄高速黄河桥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S311改建工程辉原线改建等4个续建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确保郑济铁路新乡段如期开通运营。

能源方面:实施重大项目68个,完成投资70亿元。开工建设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博爱—获嘉—长垣燃气长输管道项目,开工建设15个11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启动打造区域性能源(电力)基地。创新发展模式,开展光伏、风电资源整合,新增风电项目并网20万千瓦以上,新增光伏项目并网30万千瓦以上。

社会事业方面:实施重大项目36个,完成投资20亿元。教育领域,重点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提升、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卫生领域,积极推进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等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市妇幼保健院、中原康养中心、延津县疾控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卫辉市华新医院等20个灾后重建项目进度;体育领域,重点实施凤凰山体育公园、市体育场跑道、体育中心改造等项目。养老领域,重点实施平原示范区综合保障中心、红旗区敬老院、新中康养老院、卫辉市和延津县托育服务中心等社会福利和养老托育项目。文化领域,重点实施50座城市书房、延津、红旗等县(区)文化设施综合体、平原示范区玲珑塔维修等文物保护项目。

附件:新乡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附  件

新乡市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计 算

单 位

2020 年实际

2021 年计划

2021 年预计

2022 年计划

绝对值

增长( % )

绝对值

增长( % )

绝对值

增长( % )

绝对值

增长( % )


一、综合发展


1

生产总值

亿元

2967.7

2.8

7.5

3232.5

6. 6

10 以上

2

第一产业

亿元

293. 6

1.8

3.5

292.5

2.9

4 以上

3

第二产业

亿元

13 14.69

3.7

8

1442.5

4.4

10 以上

4

规模以上工业

亿元

5.9

7.5

8. 3

10 以上

5

第三产业

亿元

13 59.5

2

8

1497.6

9.5

11 以上

6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 / 人

97346

1.3

7 以上

7

与经济增长 协调 同步

7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4

7

12. 1

15 以上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66.5

-3

1053

9

105 6.6

9. 3

1183

12 以上

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 =100 )


102.7

103 左右

100.6

103 左右

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94

3.6

207.6

7

208.3

9.7

230

10 左右


二、创新驱动


11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强度

%

2.2 5

2.25 左右

2.29

2.49

12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

11.4

20 以上

13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23

23

23

26


三、协调发展


1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7.58

58.9

提高 1.3 个

百分点

58.39

提高 0.8 个

百分点

59.89

提高 1.5 个

百分点

以上


四、绿色生态


1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1.16

4

6.5

按省下达计划执行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4.35

3

按省下达计划执行

18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64.48

59.5

61.9

按省下达计划执行

19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 Ⅲ 类水体比例

%

75

50

60

按省下达计划执行

20

国土绿化面积

万亩

35.2

9.1

17.5

14.6


五、开放发展


21

货物进出口额

亿元

101.7

19.8

稳定增长

113

11

126.4

12 以上

22

实际吸收外资

亿美元

13.2

8.5

13.7

3.5

14

6

14. 6

4

23

对外直接投资

亿美元

平稳发展

平稳发展


六、共享发展



就业和收入


2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8.11

7.15

9.06

8.2

25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5 左右

低于年度控制目标

5.5 以内

26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497

3.8

稳步增长

7.7

与经济增长 协调 同步


卫生


27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6.61

7

6

7

6

7.5

7

28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2.88

3.2

11

3.2

11.1

3.5

9.4


教育


2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3.3

97

97.1

97.2

3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4.9

31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

万人

5.5

6.6

6.5

19

按省下达计划执行

32

研究生招生数

万人

0.3765

0.3759

0.3888

3.3

按省下达计划执行


社会保障


33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79.3

84.72

84.72

6.8

按省下达计划执行

34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241.1

240.8

240.8

持平

按省下达计划执行

35

每千人口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1.59

1.8

1.8

13.2

2

11.1


七、安全保障


36

粮食产量

万吨

485.9

475

431

450 以上


37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

标准煤

437.23

462.5

5.8

462.5

5.8

463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