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信阳市2015年度第二批高新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县(区)科技局,信阳高新区、上天梯管理区科技管理部门,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共信阳市委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信发〔2013〕7号)精神,积极落实市科技局《关于支持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决定开展2015年度第二批高新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本次征集涉及高新领域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智能手机、智能物联网、现代家居、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产业发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二、申报要求
1、项目申请单位应为具备项目就地实施能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在信阳市注册的企事业单位。上年度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的企业须在“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系统”中备案。
    2、项目申请单位应按照《信阳市科技发展计划及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2015年度高新领域项目指南要求,认真填报《信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请书》(市科技局网站下载),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申报科技攻关项目的单位应建有研发中心,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单位应具有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科技成果。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提交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同时报送电子版。
    3、县(区)科技主管部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对申报单位的可信度负责,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并签署推荐意见,同时上报推荐汇总表。
    4、已承担市科技计划项目,且无客观原因或其他理由,到结题验收期限未进行结题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不宜申报。
    5、欢迎我市引进企业的母公司依托其科研资质通过信阳公司申报实施科技项目。
三、项目受理时间及地点
    受理时间:2015年9月21日前,逾期不再受理。
    受理地点:市科技局高新科(新华西路与八一路交叉口正合办公楼6楼619室) 
    联 系 人:秦筱瑞 喻本明  
    联系电话:6339222
    工作邮箱:gxk04@163.com
 
     附件:信阳市2015年度高新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2015年9月1日 
 
  
 
 
 
 
附件: 

  信阳市2015年度高新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一、科技攻关支持方向:
(一)电子信息
1.计算机软件技术及应用;
2.集成电路设计;
3.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4.高性能宽带信息网、计算机及网络产品;
5.新型电子元器件;
6.光传输技术及新型接入技术;
7.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8.新型显示技术;
9.智能交通技术;
10.信息安全技术;
11. 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技术集成;
12.云计算、物联网关键技术与系统。
(二)生物技术
1.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
2.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3.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
4.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
5.生物技术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6.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三)新材料
1.高性能非金属保温材料关键技术;
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关键技术;
3.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关键技术;
4.高性能超硬材料、特种耐火材料、功能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关键技术;
5.高性能工程塑料、工程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
6.新型精细化工材料关键技术。
(四)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1.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
2.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关键技术;
3.新型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
4.太阳光伏电池关键技术;
5.工业领域高效节能新技术与新装备。
(五)新能源汽车、汽车及关键零部件
1.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2.乘用车、客车、专用车、载货汽车的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及平台建设;
3.汽车安全性、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研究,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汽车电子等汽车关键局部总成的开发;
4.适用于国Ⅳ、Ⅴ标准的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开发;
5. 纯电动汽车数据采集,测试评价、技术标准等研究;
6. 特种车辆设计与制造技术。
(六)装备制造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2.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等关键技术;
3.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关键技术;
4.机械基础件及模具、通用机械产品、新型机械产品的关键技术;
5.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工设备关键技术;
6. 轨道交通装备、机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
7.数字化企业信息化、面向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制造服务、制造物联技术研发及应用。
(七)有色、钢铁
1.铝、镁合金冶炼及重大节能技术;
2.铝、铜、镁、钛精深加工技术;
3.铅、锌、钼、钨冶炼及精深加工技术;
4.高品质特殊钢生产关键技术;
5.焦化产品回收、余热利用、铁合金和炭素等先进节能减排技术。
(八)化工
1.新型化学原料和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
2.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
(九)轻工
1.新型造纸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
2.家用制冷技术及设备研发;
3.新型玻璃生产工艺及设备研发;
4.数字化家电控制技术;
5.新型塑料、皮革制备及清洁生产技术。
(十)纺织
1.新型纤维材料技术;
2.新型纺织机械;
3.节水印染、清洁生产及纺织节水减排新技术;
4.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及新型高档服装面料。
 
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方向:
(一)电子信息
1.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图形和图像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
2.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技术等;
3.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及终端技术、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网络技术、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传感器网络节点和软件及系统等;
4.通信技术。光传输技术、小型接入设备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软交换和VoIP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宽带移动通信配套技术等;
5.广播电视技术。演播室设备技术、交互信息处理系统、数字地面电视技术、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电台和电视台自动化技术、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IPTV技术、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等;
6.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发光技术、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等;
7.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测评类、安全管理类、安全应用类、安全基础类、网络安全类、专用安全类产品技术等;
8.智能交通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技术等。
(二)生物技术
1.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催化技术;新型高效酶催化剂品种和新用途;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生物法合成多肽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功能性糖类和糖醇类等。
2. 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产品及其化学改性新产品;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有机酸和多元醇等新兴生物发酵制品的生产工艺改进和新技术 开发;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型反应器;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以及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传统发酵产品的技 术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大宗发酵产品生产中可提高资源利用度、减少排污量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洗涤剂酶制剂;纺织、造纸和皮革用酶;环保处理用酶;生物新材料用酶;生物新能源用酶;食品生产用酶;有毒物质降解用酶;饲料用酶等。
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新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合成、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天然产物中分离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的开发与生产等。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高效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表达系统技术;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技术及设备;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等。
6.生物技术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新型食品添加剂(重点为新型生物类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升级及其装备开发等。
(三)新材料
1.金属材料。高档钢铁材料及制品;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铝、铅、锌、镁等有色金属冶炼节能技术;铝、镁、钛、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技术;稀贵金属高效节能利用;粉末冶金材料高精度成形技术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保温材料;高性能超硬材料;特种耐火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
3.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等。
4.化工材料。现代煤化工;新型石油化工;新型盐化工;精细化学品;新型催化材料等。
(四)高端装备制造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产品;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基于PC的控制系统;专用控制装置;面向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2.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自动化仪表;面向行业配套的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微系统产品;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等。
3.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纺织行业专用设备;轻工行业专用设备等。
4.新型机械产品。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专用机械等。
5.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产品;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等。
6.制造业信息化。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基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集成技术;制造物联技术等。
(五)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1.纯电驱动汽车。车用驱动电机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整车控制技术;强电安全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热量管理技术等。
2.公共平台技术。充/换电系统关键设备研发。
3.节能净化。汽车轻量化及回收再利用;国IV、Ⅴ标准节能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高效内燃机技术;排气净化;汽车通用节能技术,高性能低噪声低阻力轮胎等。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1.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
(1) 太阳能。高效、低成本、低污染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与输配电网并网的光伏发电设备技术与产品;太阳能热 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等。
(2) 风能。适应我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满足电网友好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风功率预测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大功率变 流技术、风电功率波动规律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风电友好接入电力系统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提高风能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 术与装备等。
2.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
(1)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镍氢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与储能电池高性价比关键材料等。
(2)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直接醇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微型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等。
(3)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高比能、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相关产品、关键材料及制造技术;新型热电材料及热电转换技术等。
3.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1)工业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支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能耗工业的余热回收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相关工艺及设备等。
(2)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及相关产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优化设计、优化控制和优化运行管理等节能新技术的示范项目等。
(七)创新资源服务
支持对产业技术提升和集群创新有较强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咨询培训、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注:申报书、汇总表请到下载中心下载)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