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信政

索 引 号 -01-2021-00003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2020年12月30日
标  题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发文字号 364信政〔2020〕23号 发布时间 2021年01月08日

信政〔2020〕23号

各县 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 开发区 ,市政府 有关 部门: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制定 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2025 年,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初步实现 六高 目标: 生产效率高, 农机总动力稳定在 700 万千瓦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90%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产业增加值达到 2.8 万元; 经营者素质高, 培育高素质农业经营者 5 万人左右; 产品质量高 ,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登记数量年均增长 6% 以上; 产业效益高,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超过 650亿元; 市场竞争力高, 信阳毛尖 河南华英 品牌价值显著提升,信阳 茶油、 信阳弱筋麦 信阳 稻虾 信阳水库鱼等 成功 创建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省级以上农业品牌发展到 80 个以上; 农民收入高,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发展方向

(一)布局区域化。 在沿淮平原区着力发展优质粮油和草食畜牧业 在中部丘陵 积极发展茶叶、油茶、再生稻、稻 综合种养、苗木花卉、生猪、家禽、水产、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 在南部 山区 依托红绿古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农业农村局、 林业茶业局 自然资源规划局 、水利局、 文化广电旅游局

(二)生产标准化。 加强 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农业 各类 经营主体 按标准 生产,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农业良好规范( GAP )认证,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各县区整建制开展标准化建设。 2025年,地方标准 超过 35个。(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三)经营规模化。 加快土地托管和流转,开展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到 2025 年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 71% 以上。(农业农村局、供销社)

(四)发展产业化。 推动 主导产业延链补链 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有机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 。(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粮食和储备局 、商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林业茶业局

(五)方式绿色化。 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 大力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探索农业绿色 发展 机制。(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

(六)产品品牌化。 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发布品牌权威索引,引导社会消费。 大力 宣传农业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探索建立品牌农产品营销平台,扩大市场占有率。 2025年,省级以上农产品知名品牌 超过 80个。(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粮食和储备局

三、具体措施

(一)实施淮上粮仓巩固行动。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产 稳定在 110 亿斤 / 以上。到 2025 年,优质弱筋小麦发展到 260 万亩,再生稻发展到 80 万亩,稻 综合种养稳定在 110 万亩左右 持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一体 发展 ,逐步 将沿淮平原 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弱筋小麦、优质食味水稻生产供给中心和全省重要的粮食储运交易中心、绿色米面制品加工制造中心,打造全产业链淮上粮仓 。(农业农村局、 粮食和储备局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二)实施 多彩田园 提升行动。 支持多彩田园 示范基地提质增效,打造升级版 多彩田园 工程。推进油茶、茶叶优势区建设,创建畜禽、水产、苗木花卉、小果花生、双低油菜等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到 2025 年,茶叶面积稳定在 220 万亩,更新改造茶园 20 万亩;油茶发展到 110 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 20 万亩;豫南黑猪、淮南猪 2020 年新增 8 万头;大、中型水库绿色渔业生产全覆盖,苗种自给率达到 90% ;优质花木发展到 70 万亩;优质花生发展到 120 万亩,高油酸花生占比达到 20% ;优势特色农业产值 超过 700亿元。(农业农村局、 林业茶业局 、农科院)

(三)实施质量兴农行动。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检测能力建设,扩大检测覆盖面。加强农资生产销售监 ,加大农兽药残留整治力度。加快追溯体系建设,健全涉农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推广合格证 追溯码 管理模式,逐步完善从产到销重点环节追溯数据,强化多部门联动处置、上下游无缝对接,有序扩大农产品追溯管理范围。 2022 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全覆盖 2025 年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3 个以上。(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粮食和储备局 林业茶业局

(四)实施绿色先行行动。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管护机制。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化学农药减量替代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秸秆综合利用、 农药包装废弃物及 农膜回收 大力发展紫云英等绿肥 种植, 推进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集成推广成熟技术模式。 2022 年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农村局、 林业茶业局 、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五)实施加工升级行动。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推动弱筋面、优质米、畜肉禽肉、茶叶、油茶、水产品、药食同源等食品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2025 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 超过 1000 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75% 、增值率达到 3.2 1。(农业农村局、金融工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粮食和储备局 、商务局)

(六)实施集群发展行动。 聚焦弱筋麦、优质米、茶叶、油茶、畜禽、水产等主导产业,统筹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融合现代农业科技园和电商物流园建设,全面实行链长制 ,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园区,加快全产业链 专业园区 和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绿色食品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5 年,创建 1 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0 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 一县一园 ;建设 10 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形成 10 50 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科技局)

(七)实施科技创新行动。 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园区体系,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以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本地特色种源繁育、 良种选育、绿色高效种养、农产品加工、产业跨界融合等为重点,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攻关。推进农业试验站、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强农技推广网络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加强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镇建设。 2025 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67% 。(农业农村局、农科院、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教育体育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扶贫办)

(八)实施龙头带动行动。 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强强联合。支持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强化与工商资本、企业集团合作,提档升级。推动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引导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 鼓励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 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健全名录管理制度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2025 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超过 120 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超过 150 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 超过 500 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超过 50 县级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超过 50 家。(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邮政管理局)

(九)实施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行动。 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乡村康养、传统村落观光等,形成多业态集聚乡村旅游带和集中片区。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农产品定制、会展农业、共享农庄、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新兴业态。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众筹合作等形式互助共享经济。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农业农村局、 文化广电旅游局 、工业和信息化局、 林业茶业局 、气象局、财政局、 住房城乡建设局 、商务局)

(十)实施农业农村数字化行动。 加快实现农村固定宽带用户百兆接入全覆盖。推动北斗导航、遥感、大数据、 5G 、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农村中加快应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智慧农(牧、渔)场。建设全覆盖的乡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招引知名数字经济龙头企业, 支持 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2025 年,争取建设 1 互联网 精准农业 特色园区和 5 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分别建设 2 个以上数字农业试点县和数字乡村示范县,打造 1 家以上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农业农村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政务大数据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气象局、 林业茶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产业振兴专班,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观摩推进机制 制定考核评价和奖惩办法 定期 召开 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各县区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将分解任务抓实抓细,确保 落实到位

(二)强化投入保障。 “三农” 重点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 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债券政策。组织金融机构参与重大项目谋划,制 综合融资方案。 深化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普惠金融。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发挥政府融资担保体系作用, 支持 涉农企业和主体 做大做强 。积极争取各类农业保险试点,增加农产品保险险种。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支持涉农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再融资做优做强。编制农 产业项目投资指南,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水利局、 林业茶业局 、生态环境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信阳支行、信阳银保监分局、税务局)

(三)落实用地政策。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用地政策。完善重点涉农项目建设用地批、征、供、用、管 全链条保障 机制 。新编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 10% 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入股、租用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 节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自然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

(四)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改革。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跟进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供销社、国有农场、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农业水价等改革。(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规划局、水利局、林业茶业局、供销社)

(五)扩大农业开放。 支持 涉农 企业参与一带一路 国际农业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扩大农产品销售 渠道 。积极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端农业人才以及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农业农村局、商务局、财政局、教育体育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信阳海关)

(六)强化风险防范。 提高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农业气象预警能力,提升灾害治理、灾后恢复能力。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情测报和病虫害防治。健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 ,提升 应对能力。(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气象局、国家统计局信阳调查队)

 

附件: 1 .信阳市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

展实施方案

2.信阳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实施方案

3.信阳市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4.信阳市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暨农产品

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5.信阳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信阳市人民政府

2020 12 30

 


附件1

 

信阳市 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

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 2020 18 号),现结合我市实际, 制定本 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5 年,全市粮油加工转化率达到 90% ,主食产业化率达到 65% ,粮油精深加工产值占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50% ;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 超过 330亿元;打造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大幅提升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能力,基本建成以稻谷、小麦、油料等为重点的产业链健全、价值链高效、供应链完善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延伸产业链

1.延伸稻谷加工链。 方向与重点是提升米制主食加工及稻谷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优化大米产品结构,提倡大米适度加工。强化以大米为原料,发展糯米粉、汤圆、米粥、米线及方便米饭等米制主食;以稻谷副产品为原料,发展米糠油、能源产品、板材、纤维素、化工产品等深加工产品。到 2025 年,稻谷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 170 亿元,培育年产值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 1 家,年产值 5 亿元以上的企业 2 家。( 粮食和储备局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

2.延伸小麦加工链。 方向与重点是提升面制主食产业化水平,优化面粉产品结构,提升专用面粉加工能力。强化以优质专用小麦粉为原料,开发高档饼干、高档糕点专用面粉,发展高档优质营养面条类、馒头类、烘焙类、速冻类、特色风味类等面制主食,以及精品酒曲、小麦淀粉、小麦蛋白等深加工产品。鼓励小麦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支持小麦加工企业发展优质小麦基地、中央厨房、品牌快餐连锁、商超电商销售等上下游产业。到 2025 年,小麦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 70 亿元,培育年产值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 2 家,年产值 5 亿元以上的企业 2 家。( 粮食和储备局 、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3.延伸油料加工链。 方向与重点是提升油菜籽、花生以及山茶籽等油料精深加工水平。优化植物油产品结构,提升各类特色植物油加工能力。强化以各类油料及油脂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发展方便、休闲、保健食品和医药产品等深加工产品。到 2025 年,油料加工企业加工业总产值达到 20 亿元,培育年产值 5 亿元以上的企业 3 家。( 粮食和储备局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

(二)着力提升价值链

4.提升绿色化水平。 以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为重点,构建绿色粮食产业体系。引导原粮生产和收储绿色化发展,加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种植和收储新技术,增加绿色有机粮油供给量。加快粮油加工和产品包装绿色化,促进优粮优加。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引领,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 品牌。以 吃干榨净 为目标,支持发展粮食绿色循环经济。( 粮食和储备局 、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

5.提升优质化水平。 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统筹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 行动计划实施,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加强优质粮油品种研发推广,优化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淮滨、息县的优质弱筋小麦,潢川县的优质糯米粉,新县、光山、商城的山茶油等粮油生产优势区。建立标准 领跑者 激励机制,鼓励市内科研单位、质检机构、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修订,推动我市优势领域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粮食和储备局 、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教育体育局)

6.提升特色化水平。 有计划地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支持企业规模化生产知名特色米面、糯米粉、山茶油等名优食品,开发生产儿童系列、月子系列、老年系列、低糖系列、低脂高蛋白系列等个性化、功能性特色粮油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解决产品同质化竞争问题。挖掘粮食文化资源,发展粮食 文化 旅游 产业和工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探索推进粮油特色文化小镇建设。( 粮食和储备局 、发展改革委、 文化广电旅游局 、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7.提升品牌化水平。 加强粮食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培育计划,开展品牌宣传和产品推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全省或区域性品牌粮油产品。打造信阳弱筋小麦 ”“ 信阳糯米粉 ” “ 信阳稻虾米 ” “ 信阳山茶油 等区域知名粮油品牌。支持创建优质弱筋小麦、优质水稻等大宗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支持企业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知名展会,提升我市粮食品牌影响力。( 粮食和储备局 、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三)积极打造供应链

8.打造优质原粮供应体系。 加强与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院校合作,依托国家、省和我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快优质原粮品种选育和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广。鼓励育种、加工、种植等各类经营主体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优质粮油作物种植面积,促进优粮优产。息县、淮滨县重点发展优质弱筋小麦生产,潢川县重点发展优质糯稻生产,稻谷主产县重点发展优质中籼稻和粳稻生产。支持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收购和订单生产、领办农民粮油合作社等方式,选择合适地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到 2025 年,全市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 650 万亩、优质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 260 万亩、优质油料种植面积达到 350 万亩。(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农科院、 粮食和储备局

9.打造现代仓储物流体系。 推动粮油仓储设施现代化、发展集聚化和布局合理化,实施绿色储粮 工程,促进优粮优储。建设面粉散装运输体系。规划建设一批冷链仓储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完善粮油食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所现代化建设。围绕跨省市粮食物流通道,支持平桥、罗山、潢川、息县、淮滨、光山、商城等县区粮食物流节点建设,支持淮滨县航运码头建设,提升码头粮食专业装卸能力;发挥我市铁路运输优势,加快完善公 路、 路、航运 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努力打造现代粮食储运体系。到 2025 年,全市浅圆仓、立筒仓等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仓容突破 50 万吨,绿色储粮仓容突破 100 万吨。(发展改革委、 粮食和储备局 、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信阳海关、铁路信阳站,有关县、区政府)

10.打造粮油市场供应体系。 依托粮库智能化升级和优质粮食工程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布局合理的粮油交易市场网络。支持粮食企业参与郑州商品交易所、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等粮油期货和现货市场。加快发展粮超对接、粮批对接、粮校对接等直采直供模式,畅通粮油产品供应渠道。推动粮食购销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打造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品牌,促进优粮优购、优粮优销。( 粮食和储备局 、商务局、教育体育局、市场监管局)

11.打造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服务平台,构建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监管链条,提高消费安全水平。落实省超标粮食处置办法,实施市县为主、省级补助的处置费用保障政策。提升粮油企业和粮食质检机构检验检测能力,提高全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使用效能。健全进口粮食联合监管体系,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外来植物有害生物防控管理,督促进口粮食储备、加工企业落实安全风险防控制度。(农业农村局、 粮食和储备局 、财政局、市场监管局、信阳海关、发展改革委、科技局)

三、保障 措施

(一)加强部门联动。 建立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高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指标在粮食安全县(区)长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考核先进的县区在市级分配资金时将给予倾斜。( 粮食和储备局 、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局、商务局、自然资源规划局、科技局、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国家统计局信阳调查队,各县、区政府)

(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发挥各级财政奖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粮大县和产油大县奖励资金使用方向,各县区政府获得的一次性奖励资金用于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 60% 。探索设立粮食产业发展市级专项资金,鼓励各县区设立粮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和资金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示范县(区)、示范园区、加工基地、龙头企业建设和发展。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符合条件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法享受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各县区财政资金、政府债券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要加大对粮食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财政局、税务局、发展改革委、 粮食和储备局 ,各县、区政府)

(三)强化金融信贷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粮油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提升信贷额度,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农发行要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加大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各县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放宽粮油企业担保条件,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对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发行债券融资工具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实现融资的企业,积极争取省级金融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市、县级财政要给予适当补助。(金融工作局、人行信阳中心支行、信阳银保监 局、财政局、 粮食和储备局 、农发行信阳分行,各县 区政府)

(四)落实用地政策。 加大粮食主产区建设用地保障力度,重点保障粮食产业用地。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对粮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用地予以倾斜支持。支持国有粮食企业依法依规将划拨用地转为出让用地,依法处置土地资产,土地出让净收益(扣除上缴或上级政府应计提的费用)原则上通过支出预算安排用于企业发展。对接县域产业集聚区用地规划,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 自然资源规划局 、财政局、发展改革委、 粮食和储备局 ,各县 区政府)

 

 

 

 


附件2

信阳市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实施方案

 

根据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豫政办〔 2020 14 号), 结合我市实际, 特制定 本实施 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选区,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严格管护、良田粮用的原则建设高标准农田。到 2025 年,全市建成 800 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 100 万亩以上;到 2035 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增加,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项目集中统一管理

1.统一规划布局。 科学布局,统一规划,市、县两级都要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县级规划要把建设任务细化到项目和地块。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产粮大县,以及农田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选区要与交通和城镇发展等规划衔接,避开规划建设的交通干线和重点项目。建立农田信息监测机制,配合做好全省高标准农田大数据建设工作。(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自然资源规划局 、水利局, 区政府)

2.统一建设标准。 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30600-2014 )规范要求,结合信阳实际,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统一规范工程建设、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在确保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对评估认定为基本符合及以下等级的已建项目区进行改造提升。严格执行建设标准,确保建设质量。(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自然资源规划局 、水利局, 区政府)

3.统一组织实施。 及时分解落实省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农田建设资金。严格按照项目前期准备、申报审批、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和监理、竣工验收、监督检查、移交管护等程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项目集中统一高效管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规范有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水利局、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 区政府)

4.统一验收考核。 建立定期调度、分析研判、通报约谈、奖优罚劣 的任务落实机制,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严格按程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评价,在验收合格的项目区设立统一规范的公示标牌和标志标识,接受社会监督。按照粮食安全市长(县长)责任制考核要求,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制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对任务完成好的按规定予以奖励,对未完成任务或任务完成差的给予相应处罚。(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粮食和储备局 区政府)

5.统一上图入库。 全面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数据,把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使用等各阶段相关信息上图入库,做好农田建设一张图 和监管系统建设有关工作。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完成上图入库,实现全程监控、精准管理、有据可查、资源共享。(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 自然资源规划局 、水利局、财政局、扶贫办, 区政府)

(二)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1.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优化市、县级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事项,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标准和成本,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土地出让收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资金地方财政负担部分按照省、市、县三级6 2 2的比例分担,财政直管县中省辖市负担部分由省级承担。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打造示范项目。电力部门因建设、接收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输配电设施增加的建设、改造、折旧和运维等费用,可在输配电核价中统筹解决。(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 区政府)

2.拓宽投融资渠道。 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严格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的同时,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商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支持精准度。完善政银担合作机制,加强与信贷担保等政策衔接。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使用政府专项债券建设高标准农田。有条件的地方在债券发行完成前,对预算已安排债券资金的项目可先行调度库款开展建设,债券发行后及时归垫。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农业保险产品。(金融工作局、信阳银保监分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区政府)

3.完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机制。 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优化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的核定流程、办法。自然资源 规划 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要共同做好新增耕地指标核定工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的耕地,拟用于占补平衡的,经自然资源 规划 部门核定后,可纳 补充耕地指标管理。按照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的要求,加强新增耕地指标跨区域调剂统筹和收益调节分配,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益要按规定用于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将省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再投入和债券偿还、贴息等。(市 自然资源规划局 、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示范创建

1.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创建。 完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亩均投资不低于 3000 元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示范区创建要做到科学布局、统一规划,严格标准,达到标准化建设、现代化装备、智能化应用、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 区政府)

2.开展绿色农田建设示范。 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高标准农田生态功能。(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 区政府)

3.创新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与美丽乡村相结合,打造生态家园 ;与乡村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相结合,力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打造多彩 田园 ;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相结合,形成规模效应,打造规模化 庄园 ;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乡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互相促进,打造绿色 产业园 。(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财政局, 区政府)

(四)构建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

1.健全工程管护机制。 将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运行管护摆到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县区政府对建后管护负总责,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对高标准农田的管护进行监督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与相关部门办理资产移交及管护手续。项目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直接管理责任,负责辖区内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工作的日常检查,督促各行政村建立管护组织、明晰管护职责。项目工程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具体管护责任。属于政府投资且产权清晰的 10 千伏线路和配变设施,由县级政府统一无偿移交给县级电网企业后,由县级电网企业管护;农业灌溉低压供电设施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未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由村级组织负责管护。(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水利局、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 区政府)

2.落实工程设施管护经费。 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资金应通过各级财政专项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各级财政安排的可用于建后管护的奖补资金、村集体经济收益、新增耕地指标交易、灌溉用水收费等途径解决。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管护、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计量设施安装和其他农田设施维修。(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自然资源规划局 区政府)

3.严格保护利用。 要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防止非农化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严格耕地占用审批,经依法批准占用高标准农田的,要及时补充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对水毁等自然损毁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修复或补充。严禁将不达标污水排入农田,严禁将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倾倒、堆存到农田。( 自然资源规划局 、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生态环境局, 区政府

4.加强风险防控。 严肃工作纪律,切实防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风险。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强工作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严格跟踪问责,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区政府)

 

 

 


附件3

 

信阳市 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办 2020 26 号), 结合我市实际, 特制定 本实施方案

一、 总体 目标

—— 生猪产能稳步上升。 加快生猪产能恢复,确保到 2020 年底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 2021 年恢复正常, 2025 年年出栏不少于 422 万头, 2020 年、 2021 年、 2025 年生猪存栏分别为 235 万头、 260 万头、 305 万头。

—— 畜禽产品供给稳定增长。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增加优质畜禽产品供给,推进畜牧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发展。 2025 年, 全市家禽出栏 1.18 亿只,年均增长 3% ;肉牛出栏 9.4 万头,年均增长 2% ;肉羊出栏 90 万只 年均增长 2% 。主要畜产品生产正常,市场供给充足。

—— 生态畜牧业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绿色兴牧, 依托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应用适合信阳特点的农牧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畜牧业生态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25 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配套率达到 95%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 90% ,基本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零排放 非规模养殖户 畜禽粪便基本实现种养结合全利用

—— 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推进畜牧业产业链、价值链、 供应链三链 同构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 2025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 畜牧业产值与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比达到1 3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规模化养殖。 加大招大引强力度 ,加快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年出栏生猪 5000 头、肉牛 500 头、肉鸡 5 万只、肉羊 3000 只和存栏奶牛 300 头、蛋鸡 1 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推广 公司 农户 等模式,发展养殖合作组织,以大带小,扩大养殖规模。支持发展立体养殖。严格落实畜禽养殖业环评文件告知承诺制审批制度。到 2025 年,生猪、肉鸡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 85% 90% 。(农业农村局、 自然资源规划局 、生态环境局、 发展改革委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 实施标准化提升行动,制定完善标准化饲养、屠宰、冷链物流等管理规范。加快设施装备升级,提高大型养殖场智能化、中型养殖场机械化水平,完善家庭养殖场户防疫和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鼓励屠宰企业完善预冷集配中心、低温分割加工车间、冷库等设施。在畜牧大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逐步构建以大型企业为引领、适度规模企业为主体、农牧结合型家庭牧场为补充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对畜牧机械装备的支持力度。到 2025 年,力争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10 个。(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三)推进产业化经营。 加快建立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 产销模式,推动畜产品流通由 调活畜禽 调肉 转变。引导屠宰产能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鼓励大型养殖企业自建屠宰厂,支持主销地龙头企业到我市布局屠宰产能,推进畜禽就地就近屠宰。稳步推进牛、羊、家禽集中屠宰。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持续提高中高端产品比重。鼓励产业化优势县区打造高水平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

(四)推进绿色化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划定、调整禁养区,引导畜禽养殖向环境承载能力大的区域转移。依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大力推广节水、节粮等清洁养殖工艺,控制臭气排放。规范使用饲料 兽药,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广低氮、低磷和低矿物质饲料产品。支持粪污处理利用配套设施建设,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就地就近施用粪肥。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化肥减量行动,鼓励各地出台有机肥施用补贴政策,引导农产品 生产 基地扩大有机肥施用。积极开展以种养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美丽牧场 创建活动。(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

(五)推进品牌化提升。 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大力推进以绿色为主导的三品一标 产品生产,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结合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培育优质畜禽等大宗畜产品品牌。围绕豫南黑猪、淮南猪、固始鸡等特色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提升信阳畜牧业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支持潢川县 华英鸭 做优做强 支持 三高农牧固佳 牌固始鸡笨蛋 、新县 兴锐农牧嘿猪 淮南猪做大做强。到 2025 年,培育 3-5 家国家级和省级知名畜牧业品牌,示范引领品牌化发展。(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三、 体系 建设  

(一)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加快市、县两级疫控机构兽医实验室建设 确保有独立场所、有专业技术人员、有设施设备、有规程制度 达到二级及以上生物安全水平 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建设 合理设置乡级分所 由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出人员 配齐交通、通信、快速检测、监督执法等设施设备。科学调整防控物资的品类、规模、结构 完善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机制 加强应急演练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保险联动、处理规范 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建立专业化处理与规模养殖场自行处理相结合的处理体系。(农业农村局)

(二)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支持生猪养殖大县对使用良种猪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养殖场(户)实施生猪良种补贴政策。 支持宏展畜牧、向阳牧业、三高农牧和兴锐农牧等种猪场加快种猪繁育, 提高供种能力。支持区域性种公猪站发展,加快良种推广,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对淮南猪、豫南黑猪、 信阳水牛、淮南麻鸭、固始鹅、固始鸡等信阳特色 遗传物质保种资金投入,加大保护力度 促进开发利用。 (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三)强化饲料饲草供应体系建设。 引导饲料企业扩大规模 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饲料原料提质工程 推广种植饲料玉米和优质牧草新品种。加强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 大力推进粮改饲 积极打造淮河滩区和南部丘陵地区优质草业带。建立健全秸秆和饲草收加储运体系 发展专业化收储企业和服务组织。到 2025 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提高到 30% 以上。(农业农村局)

(四)强化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市、县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能力建设 完善设施设备 强化监督检查和抽检监测 提升风险预警水平。推行网格化监管 实行合格证制度 建立健全产地准出 ”“ 市场准入 衔接机制 提高源头治理能力。加大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等违法行为 并将违法行为纳入征信系统 实施检打联动和行刑衔接 落实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到 2025 年完成追溯体系建设。(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局)

(五)强化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 依托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力量,完善信阳地方品种淮南猪、豫南黑猪、信阳水牛、淮南麻鸭等产业技术体系。稳定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投身畜牧业创新创业,支持发展畜牧科技服务公司,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

(六)强化信息化体系建设。 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畜禽养殖、投入品监管、疫病防控、检疫监督、畜禽屠宰、监测预警和网上培训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指导企业开展数据直联直报,构建畜牧业动态数据库,促进技术、营销和金融等社会化服务与产业有机融合,实现各环节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农业农村 、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保障 措施

(一)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落实恢复生猪生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动物防疫补助等扶持政策。落实建设畜禽养殖设施税收优惠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探索融资风险补偿等机制。优化财政供给结构 对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科研攻关给予重点支持 将畜牧业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兴村强镇等创建扶持范围。支持畜产品生产和物流企业申报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各县区(管理区)政府要将动物防疫、良繁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畜产品应急储备等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整合涉农资金 支持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地方品种规模化生产、肉牛肉羊扩繁和规模化生产、资源化利用管网配套等项目。建立市级财政稳定的投入机制。 (财政局、 税务局、 农业农村局)

(二)强化金融服务。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符合规定的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和活体畜禽纳入可抵押品目录 适当延长畜禽养殖类项目流动资金贷款期限 探索开展存单质押贷款和订单、保单融资。支持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基金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农发行和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优惠政策,加大生猪全产业链信贷资金投放。 扩大现有保险覆盖面 鼓励各地探索开展蛋鸡、肉羊政策性保险试点 探索发展价格保险、收入保险。(信阳银保监分局、人行信阳中心支行、金融工作局、财政局、农发行信阳市分行)

(三)保障畜牧发展用地需求。 严格落实养殖用地优惠政策,将畜牧业用地纳入各地国土空间规划予以优先保障。 依据农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积极引导新建或扩建的畜禽养殖项目合理选址,鼓励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畜禽生产。妥善解决畜禽养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洗消、粪污处理利用、屠宰加工等畜禽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城乡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计划以及盘活存量土地优先用于畜禽屠宰加工项目。( 自然资源规划局 、农业农村局)


附件4

 

信阳市 加快推进 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 农业信息化,建设 数字乡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制定本 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3 5 年时间,推动全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市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 90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 85 %,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全市食用农产品 从农田到餐桌 的全程监管,到 2025 80% 以上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全市 三品一标 、名特优新农产品实现全部可追溯,到 2030 年所有农产品实现可追溯。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保障能力

1.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覆盖农村的高速光纤宽带网,实现 20 户以上自然村百兆以上宽带网络接入和 4G 网络全覆盖。加快窄带物联网建设,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规模部署,推动 5G 在农村地区应用。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农业遥感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加大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力度。(市委网信办、通信管理办 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

2.推进新型数字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数据采集和监测预警系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农业农村管理数据、空间数据等数据上图入库,实现可视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动植物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风险监测预警。(农业农村局、 政务 大数据局、发展改革委)

(二)用数字化引领驱动乡村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1.统筹推进城乡数字化融合发展。 强化一体设计、同步实施、协同并进、融合创新,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培育数字乡村特色小镇。(市委网信办 ,政务 大数据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

2.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 实施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工程,推动互联网 党建发展、村务、财务网上公开、农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数字化管理,加强农村数字化监管 推进雪亮工程 实施 持续推动网络扶贫。(农业农村局、 政务 大数据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扶贫办)

(三)加快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推进农民 生产 生活数字化

1.深化数字化惠民服务。 推动益农信息社可持续运营,实现服务全覆盖。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推广普及工程和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 互联网 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社会服务。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数字化。(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教育体育局 、卫生健康委、金融工作局、文化广电旅游局 人行信阳市中心支行、信阳银保监分局)

2.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经营服务融合。 实施高素质农民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程,推行互联网 小农户计划,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业气象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气象局)

(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做强农业农村数字产业

1.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主体。 实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主体培育工程,开展农业农村中小企业提速专项行动,支持骨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平台型企业培育,大力引进知名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品牌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农村数字化企业。(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2.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主导产业。 鼓励企业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培育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新产业。支持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交易中心。(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

(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1.加大关键信息技术攻关力度。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组织申报一批科技项目,加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技术攻关力度,重点研发农业图像识别、农业人工智能、农业大数据挖掘分析、智能农机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农科院)

2.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建设市级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等平台,推广涉农信息服务软件和手机应用程序。 2025 年, 建设数字化农业示范园区,积极争创 3 个省级以上数字乡村示范县。(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 政务 大数据局、农科院 信阳农林学院)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1.加快推进主要农产品可追溯。 全市绿色食品、有机 食品 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企业要全部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注册,实现产品可追溯。 2021 年,重点抓好小麦、水稻、畜牧、茶叶、茶油、渔业等产品的追溯;到 2025 年,全市 三品一标 、名特优新农产品全部要实现可追溯。(农业农村局、林 局)

2.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品牌推选、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工作挂钩的四挂钩 政策,倒逼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参与。 2020 年底全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 重点 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要实现追溯; 2021 年,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要实现追溯。(农业农村局、 政务 大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3.加强追溯规范管理。 指导企业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注册 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情况作为三品一标 认证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认定的前置条件,提升企业注册的积极性。督促企业及时上传生产记录 规范、完整、及时上传追溯信息。(农业农村局、 政务大数据局

4.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2020 年年底,生产蔬菜、水果、活畜禽、禽蛋和养殖水产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部开具出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加快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产地准入和准出衔接机制,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行 合格证 追溯码 上市销售,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对存在弄虚作假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列入 黑名单 ,保障合格证和追溯信息的真实。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对发现问题的农产品,及时通知市场监管部门予以召回。(农业农村局、 政务大数据局 、市场监管局)

5.推进可追溯产品产销对接。 2021 ,进入我市大型超市的食用农产品实现可追溯; 2022 年起,进入农贸市场、交易市场、电商平台的农产品 实现 可追溯。政府农产品推介、新闻媒体广告宣传、驻村第一书记网上推介的农产品必须可追溯,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学校医院餐厅、集中配餐单位等必须选用可追溯的农产品。(农业农村局、 政务大数据局 、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保障措施

(一) 建立协调机制

由相关部门成立联席会议,统筹做好数字乡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政府信息服务采购配套政策;实施一批重点工程,优先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平台建设以及重点应用示范;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或参与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提供信贷担保,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 金融工作局 、财政局)

(三)加强人才培养

支持市内科研创新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鼓励信阳农林学院开设数字经济或数字技术相关专业及课程,与重点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积极引进人才,开展培训,将数字乡村建设、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科技局、 教育体育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农业农村局、农科院 信阳农林学院)

 

 


附件5

 

信阳市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实施 方案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办〔 2020 28 号),结合我市实际 ,制定本方案

一、 目标要求

2025 年,农机总动力稳定在 700 万千瓦以上,农机具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条件有效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现代农机装备和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90% ;水稻、小麦机收率稳定在 95% 以上;水稻机插率达到 80%

二、 工作重点

(一)加快农机装备转型升级

支持本市农机生产制造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提档升级,逐步发展为省内外知名品牌。积极引导本市茶叶机械制造企业围绕茶叶修剪、绿色防控、采摘、初加工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适于我市茶园地形地貌特点和生产模式的茶叶采摘加工机械。支持机械加工技术雄厚的本市企业转型升级,进军农业机械研发生产。(农业农村局、工信局、科技局、农机化技术中心)

(二)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

1.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围绕水稻、小麦生产,在全市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以突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试验示范,创新集成区域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促进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方式与适度规模经营有机融合。针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这一短板,持续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提升行动,通过补贴购机、财政奖补、信息技术服务、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途径,培育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代表的龙头,大力推动育插秧向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利用水稻春播春插时节,围绕 育秧基质准备、育秧设施管护、育插秧技术模式、水稻育插秧机具操作保养及维修、水稻田间管理技术等专题, 分区域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活动, 各县区全年培训活动不少于 2 。(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中心、财政局 各县 政府

2.提升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 把提升茶叶、油菜、花生、油茶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作为农业机械化新的增长点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提升花生机播、机收,油菜机播、机收,茶叶机采、色选,油茶鲜果风干、储存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其中,把推进茶叶采摘机械化作为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制定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规划。加强对交通便利的浅山和平原茶区茶农的宣传引导,大力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提高夏秋茶综合利用率。加大对重点茶叶合作社、茶叶企业基地的扶持,支持合作社(基地)改造茶园、购置茶叶生产机械、开展技术培训、组建机采服务队伍,不断提升重点合作社(基地)自我服务能力和提供社会化服务能力。(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中心、财政局、 林业茶业局

3.补齐全面机械化生产短板。 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促进种植业机械化向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延伸。畜牧业方面重点推进饲料收获、加工储存、养殖、畜禽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产养殖业方面重点推进水质调控、精准投喂和管控系统机械化;农产品初加工业方面 重点推进高品质节能干燥、农产品检测分级及包装等关键环节机械化。(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中心)

(三)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1.推动高端智慧农机装备应用。 支持大马力、高性能、绿色、复式农机新装备和新能源农机产品在我市的应用推广。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积极引进无人驾驶机械、农业机器人及智慧农业相关装备,协同推动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系统在农机上装载应用。加快农业机械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搭建智能农机大数据平台,推进作业调度、诊断维修、监理办证、远程培训等信息化。(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中心)

2.推动绿色环保农机装备应用。 积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机装备,着力推进农机装备总量、农机装备结构同步提升。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秸秆捡拾打捆机械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应用,推动从根本上治理 秸秆 焚烧问题。持续实施遥控飞行喷雾机项目,支持高效植保机械化发展,进一步提升遥控飞行喷雾机统防统治应用水平。(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中心)

(四)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1.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指导农机合作社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着力支持建设一批市级示范社,争创一批省部级示范社。推荐和评选 40 家以上市级农机示范社,并支持其承担涉农项目中的农机化作业任务,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激发市场活力。(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中心、财政局)

2.创新农机服务机制。 鼓励农机服务组织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 服务中心,提供 一站式 综合服务。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集中育秧、分等分级、烘干、储藏、农机具存放等设施和区域农机维修中心。落实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惠农政策,支持农机监理部门通过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农机检测水平,确保农机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中心、财政局)

3.加强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造就一支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的新型农机能手。利用高等院校、农机企业等各类培训资源,重点支持开展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培训,让他们成为既懂生产又善管理的新型农机职业经理人。(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中心、财政局、农科院)

4.提升农机化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协调,促进农机科学、高效、有序流动,提高农机具的作业效率,加快农作物收获进度,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抢农时保丰收中的重要作用。协调做好农机配件供应、农机用油等跨区作业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指导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严格按照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规范开展生产作业,有效降低农作物收获损失率,减少作业扬尘污染。(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机化技术中心)

(五)改善农机作业条件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适宜信阳实际的规范标准,充分适应农机通行和作业要求,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平整度、排灌沟渠等指标。推进山区丘陵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推动农田地块小变大、短变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提高农机作业便捷性。(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中心、财政局)

三、保障 措施  

(一) 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建立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农机化技术中心、市财政局、市农科院、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林业与茶产业局等部门配合的农业机械化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统筹做好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工作。

(二) 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各县区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其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明确目标责任,构建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 2018 42 号)等法律法规,完善粮食安全 行政首长 责任制等政府目标考核中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内容,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安全监理和全程全面发展各项工作落实。

(三)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机械化中的引导作用,加强政策规划引导和财政支持,深化放管服 改革,充分调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粮食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积极性。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政策解读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