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一地一策”实施方案的通知-信政

索 引 号 -01-2022-00004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信政 成文日期 2022年01月11日
标  题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一地一策”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信政〔2022〕1号 发布时间 2022年02月07日

信政〔2022〕1号

信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信阳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

发展高地建设“一地一策”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各高等院校:

《信阳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一地一策”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信阳市人民政府          

  2022 1 11     

  


信阳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建设“一地一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深化产教融合,高水平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信阳 建设,全力做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高地 建设一地一策 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主要目标

2025 年,全市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技术技能人才数量显著增加、质量明显提高,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契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初步 建成大别山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高地、技能人才回归的洼地。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建设 2 个以上现代产业学院和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认定一批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和产教融合型院校。

—— 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打造 3 5所专业化、特色化高品质职业院校。规划建设职教新城(市级职教园区),新建一所市属中等职业学校。

—— 力争建成 1 2所本科层次 高等 职业 校。

——各县区高中阶段在校生职普比 大体相当

—— 职业院校 双师型 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 70% 以上,分专业建设一批市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022 年起,每年完成 10 万人次以上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

二、工作举措

(一)坚持德技并修,树立崇尚技能的价值导向

1.   强化德技并修的育人导向。 加强职业院校(含中等职业学校、技师学院、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下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培育 3-5 所校企协同育人示范校(试点校)。培养 50 名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打造一批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   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将技术技能教育与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深度融合,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全面推进职业体验教育,到 2024 年前, 建成 4-5 个向社会开放的省级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基地。

(二)彰显类型特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   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全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培育 3-5 所市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 5-10 个高水平专业(群)。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鼓励发展特色职业学校。

4.   稳步发展专科层次职业教育。 支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建成集就业教育、升学教育、培训教育、创新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支持信阳艺术职业学院完成二期工程建设,支持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信阳校区,支持信阳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创建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 十四五 期间,筹建 1 所具有信阳特色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

5.   积极支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支持信阳航空职业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水平,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鼓励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学院开设应用型专业,培养高素质 创新型 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6.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终身学习教育。 推进信阳开放大学新校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和示范区。推动以开放大学为主体的社区(老年)教育体系建设。每个县区至少建设 1 所有实体依托的示范性社区学院(学校)和 1 个养教结合的示范性老年教育中心(老年学校)。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建设。

(三)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双元 合作育人

7.   建设 大别山 职教新城。 浉河三期 区域建设职教新城。采取 部分院校整体迁入、新建院校提质扩面、多元投资创办职教 同步建设公共服务等组合措施,将职教新城建设成为集教育、科研、服务、实训、生产、居住、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一期建设 用地 面积 3000 亩,用于解决信阳航空职业学院、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本科基本需求和信阳技师学院、信阳开放大学 等院校 整体迁入用地。在职教新城中规划、建设一所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到 2025 年,建设多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并采取飞地经济等形式,鼓励支持县区到职教新城新建职业院校,力争实现入驻 5 家以上职业院校。 争创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示范区”。

8.   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平台。 坚持 职业教育与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建设同谋划、同推进 各县区要根据县域产业发展形势兴建产教融合园区、职业教育园区,在园区内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认定 5 个左右市级产教融合型行业、 10 个左右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和 3 个左右市级产教融合型职业院校,打造 1-3 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依托我市高 院校 培育、建设 2 个以上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

9.   推进校企双元 育人。 大力开展订单式 培养、现代学徒制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形成企业和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主体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 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 1 X 制度试点工作,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在校生参加技能培训、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互促共进。加强县区校企合作示范引领,每个县区推举 2-3 个校企合作成功范例。

10.   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政策。 探索土地供应政策, 落实金融 财政 土地 信用 组合式激励政策。 职业 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投入校舍、设施设备、师资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开设专业、开办产业。允许职业 校派员参与企业管理。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可获得合理劳动报酬。企业可根据校企合作办学成本获得合理回报。 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 30% 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对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院校、企业、行业协会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深化职教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1.   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完善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现代职业院校制度。 采用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吸引各类办学主体举办职业院校。 培育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龙头学校,带动全市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从事学历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在招生、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奖助学金等方面与公办职业院校享受同等政策。 将技工院校纳入我市中招招生平台,推动信阳技师学院纳入我省春季职教高考 平台

12.   深化职业教育三教 改革。 2025 年,职业院校 双师型 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要达到 70% 以上。分专业建设 20 个左右市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市、县两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库,制订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 校教师双向流动管理办法。允许职业院校按编制数额 20% 左右的比例自主招聘兼职教师。对职业院校引进兼职教师的,同级财政应统筹资金予以支持。规范和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教材管理的规定。完善 岗课赛证 综合育人机制,促进职业院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提升服务能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3.   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 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立紧密对接我市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绿色建筑、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 药和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专业建设, 加大服装、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注重寻求特色发展,每所学校都要建设 2-3 个重点、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打造重点或特色专业群,培育产教融合型专业,形成一校一品。不断刷亮信阳职教特色品牌,做强乘务类、建筑类、康养医学类、艺术类、种植养殖类、装备制造类、电子机电类、纺织服装类等专业群,培育食品加工类、商贸物流类、家政服务类等专业群。

14.   广泛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大力实施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 ,积极推进 人人持证、技能信阳 建设工作, 2022 年起,每年完成 10 万人次以上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 2022 年年底前,全市各中 高等职业学校均要设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

15.   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院校推行农学结合的弹性学习培养模式, 创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内容(如涉外劳务)和培训方式(如送培下乡),积 极开展高素质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职业院校因需合理设置、调整涉农专业或方向,扩大涉农人才培养规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组织保障

16.   坚持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全面领导。 加强对职业院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 两个维护

17.   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确保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 30 %。 2022 年要 制定并全面落实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 严禁以学费、社会服务收入冲抵生均拨款。鼓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方式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将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终身教育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18.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参加国家、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奖的选手和指导教师予以奖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充分考虑职业学校承担培训任务情况,在原总量基础上及时核增所需绩效工资总量。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19.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落实督导报告、公报、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听取市直和各县区职业教育 工作 情况汇报,督导 各部门工作任务清单(见附件)落实情况。

20.   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定期研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类教师表彰工作要向职业教育一线教师倾斜。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和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品牌。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推动形成人人持证、技能信阳 建设的良好环境。

 

附件:各部门工作任务清单

                            


附 件

各部门工作任务清单

 

序号

工  作  任  务

责任单位

(按职责分工负责)

1

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培育 3-5 所校企协同育人示范校(试点校)。培养 50 名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打造一批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市教育体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

全面推进职业体验教育,到 2024 年前,建成 4-5 个向社会开放的省级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基地。

市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

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市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4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全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培育 3-5 所市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 5 -10 个高水平专业(群)。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鼓励发展特色职业学校。

市教育体育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

支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建成集就业教育、升学教育、培训教育、创新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支持信阳艺术职业学院完成二期工程建设,支持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信阳校区,支持信阳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创建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十四五 期间,筹建 1 所具有信阳特色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

市教育体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高职院校

6

支持信阳航空职业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水平,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鼓励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学院开设应用型专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市教育体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相关高等院校

序号

工  作  任  务

责任单位

(按职责分工负责)

7

推进信阳开放大学新校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和示范区。推动以开放大学为主体的社区(老年)教育体系建设。每个县区至少建设 1 所有实体依托的示范性社区学院(学校)和 1 个养教结合的示范性老年教育中心(老年学校)。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建设。

市教育体育局、民政局、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8

浉河三期 区域建设职教新城,将职教新城建设成为集教育、科研、服务、实训、生产、居住、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一期建设用地面积 3000 亩,用于解决信阳航空职业学院、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本科基本需求和信阳技师学院、信阳开放大学等院校整体迁入用地。在职教新城中规划、建设一所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到 2025 年,建设多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鼓励支持县区到职教新城新建职业院校,力争实现入驻 5 家以上职业院校。争创省级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示范区

市教育体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职业院校,各县区人民政府

9

坚持职业教育与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建设同谋划、同推进。各县区要根据县域产业发展形势兴建产教融合园区、职业教育园区,在园区内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认定 5 个左右市级产教融合型行业、 10 个左右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和 3 个左右市级产教融合型职业院校,打造 1-3 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依托我市高等院校培育、建设 2 个以上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

市发展改革委、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0

大力开展订单式 培养、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开展 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 1 X 制度试点工作,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在校生参加技能培训、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加强县区校企合作示范引领,每个县区推举 2-3 个校企合作成功范例。

市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序号

工  作  任  务

责任单位

(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探索土地供应政策,落实金融 财政 土地 信用 组合式激励政策。职业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投入校舍、设施设备、师资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开设专业、开办产业。允许职业院校派员参与企业管理。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可获得合理劳动报酬。企业可根据校企合作办学成本获得合理回报。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 30% 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对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院校、企业、行业协会予以表彰和奖励。

市教育体育局、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税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2

采用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吸引各类办学主体举办职业院校。培育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龙头学校,带动全市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从事学历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在招生、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奖助学金等方面与公办职业院校享受同等政策。将技工院校纳入我市中招招生平台,推动信阳技师学院纳入我省春季职教高考 平台。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体育局、财政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13

2025 年,职业院校 双师型 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要达到 70% 以上。分专业建设 20 个左右市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市、县两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库,制订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管理办法。允许职业院校按编制数额 20% 左右的比例自主招聘兼职教师。对职业院校引进兼职教师的,同级财政应统筹资金予以支持。规范和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教材管理的规定。

市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编办、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职业院校,各县区人民政府

14

完善岗课赛证 综合育人机制,促进职业院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市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序号

工  作  任  务

责任单位

(按职责分工负责)

15

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立紧密对接我市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绿色建筑、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专业建设,加大服装、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寻求特色发展,每所学校都要建设 2-3 个重点、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打造重点或特色专业群,培育产教融合型专业,形成一校一品。

市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6

大力实施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 ,积极推进 人人持证、技能信阳 建设工作, 2022 年起,每年完成 10 万人次以上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 2022 年年底前,全市各中、高等职业学校均要设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

市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乡村振兴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7

加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院校推行农学结合的弹性学习培养模式,创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内容(如涉外劳务)和培训方式(如送培下乡),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职业院校因需合理设置、调整涉农专业或方向,扩大涉农人才培养规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市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8

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确保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 30 %。 2022 年要制定并全面落实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严禁以学费、社会服务收入冲抵生均拨款。鼓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方式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将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终身教育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税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9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参加国家、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奖的选手和指导教师予以奖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充分考虑职业学校承担培训任务情况,在原总量基础上及时核增所需绩效工资总量。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体育局、财政局、编办、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序号

工  作  任  务

责任单位

(按职责分工负责)

20

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落实督导报告、公报、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听取市直和各县区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督导各部门工作任务清单落实情况。

市教育体育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21

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定期研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类教师表彰工作要向职业教育一线教师倾斜。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和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品牌。

市教育体育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媒体解读:明确方向任务 推进职教发展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