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百里负米”“卧冰求鲤”“雪中送炭”等故事,今有救人于生命危急时刻的好人——孙辉,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里仁为美,见义勇为的时代精神。
一九九四年五月三十日,下午四点半,在中牟县上班的三十六岁的孙辉开车经过小潘庄村西北路口处,发现马路边围着几个人,周边全是鲜血,他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赶忙跑过去查看,人已昏迷不醒、生命垂危,他二话不说,先用衬衣把伤者头部包好,然后抱到自己车上,迅速开往不远处的中牟县第二人民医院,他帮助医护人员将伤者抬进急诊室急救,在走廊上等了一会儿,听说伤者已脱离生命危险,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转身回到车上拿来伤者遗落的腰包,送到收费室和收费员一起查看了包内钱物,便交由收费员代为保管,待伤者出院时送还给他,之后便离开了医院。
第二天,孙辉放心不下被救助伤者的病情,简单安排了工作,便又赶到了医院,看到伤者已经清醒,只是头部和右肩部缠满了绷带,问了他的基本情况,就去收费室拿回腰包,当着医生的面交给了伤者,伤者对孙辉相救深表感谢并从包里拿出一沓钱要送给孙辉,被孙辉婉拒,他们问孙辉是哪个单位的,孙辉只说了句“政府的”就走了。等孙辉忙了一个月再到医院看望时,伤者已出院回家,孙辉也就把这件事慢慢淡忘了。
二十七年漫漫寻人路
孙辉所救的伤者名叫许建中,在郑州市房管局工作,出事那天他从开封办完事回郑州,不料走到中牟意外出了交通事故,幸亏被陌生人及时出手相救,才拣回了一条命,他在医院就打听救人者姓名,医护人员只说那人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他出院后就开始到中牟县,到处寻找救命恩人,由于郑州离中牟太远,再说许建中还要上班,他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去找,先是到中牟县委县政府,然后找政府部门,各个局委处所问了个遍,眼看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现在已退休,救命恩人你在何方?郑州到中牟来回六七十公里,他一年也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但他心里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找到救命恩人,当面对他表示感谢。后来他又发寻人启事,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不停的寻找。有的人劝他,找了二十多年了,找不到算了,可他却说,做人要懂得报恩,人敬我一尺,我要敬人一丈,更別说人家救过我的命,找不到我死不瞑目。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今年二月份,许建中的哥哥辗转联系到中牟县信访局宣教科长李红亮,让他帮忙找人,李红亮也不负所托,始终把这事放心上,所有的关系都找遍了。转机终于到来,三月初的一天,县委办政策研究室的樊守康给李红亮打电话说:县汽车工业园管委会有个叫孙辉的,以前在城关镇工作。李红亮听说后立即联系正在北京出差的汽车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潘国安,证实了孙辉其人正是许建中要找的人,原来在青年路街道办事处工作。就这样,听到消息、苦苦寻找了救命恩人二十七年的许建中热泪盈眶,在和孙辉通电话中他泣不成声。
三月二十四日,春光明媚,阳光灿烂。“你好,我找你二十七年了,终于找到你了!”在中牟县新城区世祥花园小区孙辉家门口,许建中手拿鲜花,紧紧搂着孙辉,哽咽着说不出话,老哥俩二十七年再相见,令在场的许建中的家人和记者朋友也都被这一幕感动了。孙辉说,当年我第二次去医院看你时,你已经出院,我知道你没事也就放心了,没想到你一直放不下。风华正茂几十年,青丝白发转眼间。二十七年漫漫找寻,今日终修成正果,老哥俩相拥而泣,历史镌刻下这感人的一刻。
青年时代的孙辉
见义勇为,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曾几何时,“老年人摔倒扶不扶”成为网络讨论热词,本次事件中的孙辉见义勇为不留名,许建中知恩图报苦找寻,给了社会一个很好的答案。
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不仅让受困者得到了救助,更是为社会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这样的善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得到了心灵的震撼,社会对善举的褒扬,更是对助人行为背后德善的肯定。这样的善良和感动汇聚成河,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共鸣和示范效应 。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中华美德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形成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文图 / 林娜 宋琳 )
来源: 2021年3月27日 人民日报 融媒体新平台 日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