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1.04.27 11:28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高长岭 通讯员 常菲菲
4月26日,在林州市红旗渠,众多学生在举行研学活动,游客络绎不绝。
红旗渠水脉脉流淌,红旗渠精神辉耀中国,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自力更生,奋斗不止。
太行绝壁修干渠
在林州市区,抬眼一望,就是巍巍太行。
“历史上,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4月26日,在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灌区管理处的申晓宇在给客人讲解。她一家三代为红旗渠服务,爷爷建设,爸爸管理,她负责宣传。
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林县(后改为林州市)开始大办水利。1957年,林县县委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战斗口号,一批中小型水库开工建设,为建设红旗渠打下了基础。
1960年2月11日,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开工。饱受缺水之苦的林县人民焕发出极大的热情,3.7万名民工自带干粮和工具赶往工地。当年3月,县委决定将工程改名为红旗渠工程。
红旗渠从浊漳河引水,引水口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从渠首到分水闸是长70.6公里的总干渠,落差只有10.31米,这就要求渠道必须沿着太行山半腰修建。
在太行山半腰处修渠,施工难度极大。“如果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红旗渠。”当年参加建设红旗渠的郝顺才说,他两年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奋斗精神励后人
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劳动模范,他们的精神至今激励着世人。
开山离不开炸药,爆炸过后,松动的石块随时会坠落,必须把松动的石块清理完,排除危险。林县任村镇古城村农民任羊成,就是负责这项工作的除险队队长,他腰系大绳,凌空除险,被誉为“飞虎神鹰”。在虎口崖除险中,一块石头把他三颗牙齿撞落,鲜血直流,他忍痛完成任务才从悬崖上下来。
“我父亲在工地上因为保护群众,被炸起的飞石击中脑袋去世。”张买江回忆,妈妈又把他送上工地,那年他才12岁,妈妈担心他想家,临走时交待他“引不来水,就不要回家”。他人小志气大,不怕苦,不怕累,很快学会了沿山点炮。在1966年4月20日的庆祝红旗渠三条干渠通水典礼大会上,他作为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受到表彰。
林县人民为红旗渠付出了巨大牺牲。红旗渠工程总投资6865.64万元,县内投资占了85%,建设中有81名群众和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十年奋战,林县人民修成了总长1525.6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它的内涵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其核心就是奋斗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国人奋斗不息,永不过时。”红旗渠干部学院特聘讲师周锐常说。
多重水源润林州
“经多年配套建设,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支渠51条,斗渠290条,形成了54万亩的红旗渠灌区。”红旗渠灌区管理处灌溉科科长万广周说,红旗渠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和“幸福渠”。
红旗渠自1965年4月开始从浊漳河引水,到2020年底共引水130亿立方米。1992年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累计投资2.67亿元对红旗渠进行了防渗除漏技术改造、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近年来,随着林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大,为解决用水供需矛盾,林州市实施了一批重点民生水利项目。
“目前,我市正在实施南水北调西部调水和林州市第三水厂改扩建工程,项目完工后,每年可向林州市供应高品质的‘丹江水’4000万立方米。同时,日引水量约3万立方米的中南铁路排水隧洞引水工程也在积极推进,两项引水工程与红旗渠将有效解决我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林州市水利局党组成员牛永刚介绍。
有红旗渠和南水北调工程助力,多重水源润泽林州,这颗太行明珠在新时代必将更加熠熠生辉。
名 片 红旗渠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1515.82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境乡镇,灌区面积54万亩。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