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 索引号:005253533/2021-00141
  • 发布机构:新密市人民政府
  • 关键词: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 成文日期:2021-07-01
  • 发布日期:2021-07-01
  • 体裁:通知
  • 文号:新密政〔2021〕5号
  • 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新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7月1日

     

     

    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加快美丽新密建设、推进新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本纲要根据《中共新密市委关于制定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市发展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统筹重大任务举措,是政府履职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密新征程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发展大势,按照“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的发展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基本方针、目标和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主要指标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新密县域经济在全国百强县排名由2016年的第95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62位。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6.3亿元,年均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2%;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8亿元,年均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99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306元,年均增长7.4%。

    ——产业结构加快升级,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3.1:56.2:40.7调整为3.3:51.9:44.8。制造业不断增强,新型耐材、服装家居、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46%,荣居工业百强县(市)第59位,获得国家环保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河南省首家质量强市示范县等称号。旅游业全面提速,3A以上景区由2个增至7个,被确定为首批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伏羲山风景区晋级省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迸发强劲动力,累计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以上。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土地流转率到达30%,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152个,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1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创成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获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协调发展纵深推进,城乡一体步伐加快。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通过验收,乡村振兴战略省示范县(市)工作顺利推进,城镇化率由“十二五”末的52.9%提高到62.6%。乡村振兴战略完美开篇,乡村振兴“15511”战略布局(打造1个城乡一体先行示范区、5个示范乡镇、50个左右示范村、100个左右高效农业示范园或田园综合体产业化项目、100个左右森林田园村庄,促进全域一体融合发展)付诸实施,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市)扎实推进,朱家庵、黄固寺等5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成效显著,创成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万工程”示范村16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为全省样板,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成为郑州市样板。城市提质工程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引水入密工程建成投用,城区冲沟生态修复截污纳管工程全部完工,文峰路街坊、东大街街坊等44个老旧小区基本完成改造任务,新建、改扩建城区道路53.4公里,新建改造电网880.6公里,新增供热面积20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1%。干线路网支撑持续加强,新增及改建公路里程131.3公里,商登高速、密州大道南延、郑卢高速新密北互通式立交等新建工程建成通车,新增5个高速公路出入口。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重大生态建设项目158个,累计完成投资135.3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完成国土绿化11.7万亩,实施生态廊道绿化96条、4858.8万平方米。溱水河、双洎河综合治理项目有序实施,新增矿山治理面积924.1公顷,被评为全省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完成耐材企业深度治理268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提标治理151家,完成“双替代”8.56万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3天。洧水河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站点584座、完成“四改”12.1万户,农村污水处理率到达85%以上,城乡污水处理“1 5”体系经验被人民日报等媒体专题报导。

    ——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对外开放再上台阶。“互联网 ”政务服务取得明显突破,网上审批率达到100%,1183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03个事项“一次不用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运营,累计成交1518个项目、257.7亿元,先后荣获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县(市)、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十佳机构等12项大奖。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运营,引进对接各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90个,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160家、院士工作站4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对外开放稳步前行,累计引进域外境内资金90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与意大利巴兰扎泰市牵手友好城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全市2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3787户16271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6.8万人,荣获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示范县、河南省农民工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城区公办中小学午餐供餐、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高中一本上线率名列郑州县(市)前列,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低保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同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全省领先,列入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市),获评省级健康促进市。平安新密建设成效明显,“一村一警”“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机制全国示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

    “十三五”是新密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内外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待优化、城市功能待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待健全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必须倍加努力,力争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专栏1:新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完成情况

    2020年

    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06.3

    6.5

    2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315.9

    7.0

    3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

    44.7

    1.2

    4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599]

    1.2

    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38.76

    5.0

    6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7.1

    5.5

    7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2.36

    3.5

    8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4.07

    2.2

    创新驱动

    9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

    1

    1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亿元/%

    16

    10.7

    1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24.7

    12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4.5

    民生福祉

    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6358

    6.4

    14

    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3623

    7.8

    15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06

    16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3.7]

    17

    粮食总产量

    万吨

    22.3

    18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3.0

    19

    平均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

    35

    生态文明

    20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4.7

    21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立方米

    14.29

    22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23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累计)

    %

    29.09

    24

    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累计)

    %

    ——

    25

    森林覆盖率

    %

    43.96

    26

    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

    微克/立方米

    92

    27

    细颗粒物(PM2.5)浓度

    微克/立方米

    51

    28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53

    29

    重点污染物排放

    化学需氧量

    吨/%

    ——

    二氧化硫

    吨/%

    ——

    说明:1.[ ]为五年累计数;2.——为上级未下达此项目标任务。

    第二章 “十四五”面临的发展形势

     

    第一节 国内外发展形势

     

    从国际发展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正在进入新的历史周期,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国际规则面临重建,全球治理向多极化方向加快重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布局由成本至上转向成本、市场、安全等多因素并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从国内发展趋势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是“十四五”经济发展的主要遵循。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为内陆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从河南发展来看,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虽然短中期发展压力大,但未来经济仍会保持相当的活跃度。我省区位优势、人口优势、市场优势仍将继续在全国经济空间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循环”战略也将进一步放大交通枢纽和人口体量优势,推动全域融入到要素循环、产业循环和城乡循环中,助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区一群”以及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将为我省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要素集中和规模扩张并不断释放政策红利。

    从郑州发展看,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郑州未来具有成长为除北京之外北方第二大都市的潜力。随着郑州都市圈规划逐步落地和一系列战略举措实施,郑州的内陆开放高地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地位会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郑州都市圈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节 新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既蕴含着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发展机遇。新密“十四五”最重要的发展机遇,首推以郑州都市圈建设为依托实施的一系列国家战略,新密作为郑州都市圈核心区要素聚集的重要承载空间,将为新密市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双循环”新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趋势,有助于新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型耐火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布局服装家居、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高成长性产业,融合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大数据、大健康、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在“黄河”及“西美”双重战略下,加快新密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有利于要素聚集,增添发展活力,提升整体发展质量。

    面临挑战。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大,传统产业拉动力逐渐减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推动新旧产业转换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与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尚未成熟,创新驱动发展任务艰巨。水资源短缺已经对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造成严重制约,土地红线和集约节约利用带来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着眼全局积势蓄势谋势,长短结合,识变应变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始终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不断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郑州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为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郑州“西美”“南动”功能布局,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绿色发展,扎实走好生态立市、工业(制造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之路,全面开启“强富美”现代化新密建设新征程,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节 基本思路与发展定位

     

    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抓住“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区域空间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等宏观经济演化新格局带来的重要机遇。以“西美”定位统揽全局,规划建设全域生态空间,打造郑州“大花园”,做大休闲旅游康养产业。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主动融入“南动”布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耐材、造纸等传统制造业进入价值链、供应链高端,持续推动升级改造,培育龙头上市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双良环保、住友富士电梯为代表的现代先进制造业在新密落地并迅速提升比重;从打造区域品牌入手,加大区域协同合作力度,构建大体量、强支撑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以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深化户籍、土地、社保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拆除城乡和区域壁垒,推动农民进城,承接外来人口入户,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做大中心城区和新区规模,做优重点镇城市节点,大幅度提升城市化水平。推动郑州市轨道交通体系向新密市域特别是中心城区延伸和覆盖,推动以30至50公里为半径的绕郑州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深度融入郑州中心城区和航空港区两大枢纽和区域增长极的发展进程,将新密打造成为高品质、多功能、强支撑的重要组团。承接郑州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大规模建设专业市场和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依托郑东新区、航空港区、经开区等区域“丝路”枢纽和多种开放平台,积极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建设开放型市(县)域经济体系。

    着力将新密打造为全国重要的新型耐材基地和时尚服装家居之都、河南省城乡融合和全域城镇化发展示范区、环嵩山生态休闲康养核心承载区、郑州都市圈核心区重要组团。

     

    第三节 重点任务

     

    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政策,持续引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培育各层级、各类型人才聚集与创新平台,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催生发展新动能,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按照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推动耐材、造纸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更深层次。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在新密布局,积极培育本地龙头企业,提升行业聚集度和产业链完整度,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进一步延伸,推动企业规范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上市融资;联合尉氏等郑州都市圈周边具有纺织服装产业生产基础和优势的区域,协同构建中部乃至全国大体量、强支撑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办好大学生服装节和中原美妆节,擦亮服装美妆品牌,依托“一带一路”通道和中欧班列及航空枢纽,联通国际,走向世界,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对接电子信息等郑州高科技主导产业,以投资30亿元超薄柔性玻璃项目为切入点,以产业新城为平台,锚定长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高科技产业集群。

    全面加快对接融入进程。加大交通体系建设,深度融入郑州中心城区和港区,将新密打造成为高品质、多功能、强支撑的重要组团。加快焦平高速、G310、G234、S317、S541、S232、S228等规划或建设中的各条公路干线设计施工进度,推进郑登快速路和郑卢高速之间加修旅游快速通道工作,加密与快速路和南北向路网连通通道,提升快速通行标准和能力。加大郑州市轨道交通体系向新密市域特别是中心城区延伸和覆盖力度,配合做好郑登洛城际铁路、K2快线建设,争取地铁6号线南延至新密城区、地铁7号线二期至新密段尽早启动。

    不断提升城乡融合水平。深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聚焦高品质城市建设,突出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密新区,强化刘寨支点,形成带动城市发展高地,培育优化提升白寨、超化—大隗两翼,整合村庄,稀疏农村空间,拓展生态空间,建设“一主一副,多点支撑”的城镇体系。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高水准建设城市综合体,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中心城区、新密新区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软硬件全方位对接,做大中心城区和新区规模,大幅度提升城市品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形成乡村“15511”振兴格局,统筹乡村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布局,实现产业强、生活富、生态美融合发展,树立乡村振兴的中原样本。

    聚焦“西美”发展服务业。按照生态立市、文旅兴市的发展思路,加快实施新密新区供水工程、“西水东引”支线配套工程、“南水北调”引水入密二期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项目,弥补饮水及生态水资源匮乏短板。同时保持定力改善环境质量,以“南北山”及李湾水库构筑的C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支撑带和轩辕黄帝宫为重点,高品位、大手笔、广覆盖规划建设全域生态空间,做大休闲旅游康养产业,承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人口外溢和功能转移,擦亮“山川密境、文化名城、大美新密”品牌。以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伏羲山风景区、中原国际慢城、密县古城、超化寺、灵崖山等项目为支撑,将新密打造成郑州都市圈近郊游和乡村游首选地、郑汴洛世界旅游通道重要节点。聚焦乡村振兴,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步走在“西美”建设前列。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城市管理体制和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拆除区划壁垒。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步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外资外贸制度改革,争取成为保税区和自贸区拓展区。依托“丝路”枢纽和开放平台,积极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建设开放型市(县)域经济体系。

    第四节 发展目标

     

    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新密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未来十五年要保持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在全国百强县市排位持续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建设“强富美”现代化新密,实现产业强、生活富、生态美。

    ——产业强。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核心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放大现有产业的竞争优势,高耗能产业逐步“出清退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功构建现代服务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生活富。人民群众收入普遍增加,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公共服务均衡优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居全省前列。

    ——生态美。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构建成效显著,城市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和全域更高品质城镇化基本实现,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普遍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建成“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美丽新密和郑州都市圈美丽“大花园”。

    “十四五”发展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永葆“领”的担当、“创”的精神、“闯”的劲头,今后五年主要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更优,改革开放力度更大,绿色发展颜值更美,社会文明程度更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社会治理效能更强,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前50名。

    ——经济发展质量更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在全省县(市)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创新创业支撑作用更为突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显著提升,文旅产业提质升级,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力度更大。政府效能持续提升,信用体系全面完善,基本形成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高质量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体系,域外境内资金、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增长。撤市设区加快推进,复合式快速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绿色发展颜值更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践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突出环境问题基本消除,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天蓝水绿的国土开发格局,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社会文明程度更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践行,伏羲文化、岐黄文化、溱洧文化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三起来”“三结合”等主流思想引导力进一步增强,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品质更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和国民受教育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社会治理效能更强。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平安新密和法治新密建设取得新成效,形成高品质、高绩效的公共治理和政府服务的“新密标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专栏2:新密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十三五”基数

    “十四五”目标

    属性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6.5

    7左右

    预期性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38.76

    50

    预期性

    3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2

    5

    预期性

    4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8.2

    7

    预期性

    5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3.24

    2

    预期性

    6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4.07

    69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

    7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1

    2

    预期性

    8

    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件)

    4.5

    8

    预期性

    9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24

    50

    预期性

    10

    各级各类研发中心(家)

    160

    200

    预期性

    三、民生福祉

    11

    居民人均可支配年均增长(%)

    7.2

    与经济增长同步

    预期性

    12

    城镇登记失业率(%)

    3.06

    4以内

    预期性

    13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

    3.5

    预期性

    14

    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

    3

    预期性

    15

    平均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张)

    35

    40

    预期性

    16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万人)

    [3.7]

    [3]

    预期性

    17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2

    95

    预期性

    四、绿色生态

    18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29.09]

    完成郑州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19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郑州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20

    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71.28

    完成郑州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21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100

    完成郑州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22

    森林覆盖率(%)

    43.96

    43.96

    约束性

    五、安全保障

    2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20

    20

    预期性

    注: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速度;2.[]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篇 高质量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第四章 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十四五”新密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是: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集群带动、市场牵动、郑(港)密互动、三产联动、生态链动、四化驱动”,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引领、都市农业为基础的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集群带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化扩张过程中的引领与带动作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加快打造一批更具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千百亿级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积极构建科学有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对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等产业载体的集群化考核。通过“三大改造”重塑新型耐材、绿色造纸等产业集群竞争新优势,同步推动服装家居、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快速成长。畅通产业集群内循环机制,推动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垂直整合,强化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商贸物流与新型耐材、绿色造纸、服装家居等产业集群间的配套协作。

    市场牵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中心,坚持创新引领、持续转型,使投资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减少和停止低效、无效投资,增加和扩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的投资。推动服装家居向时尚化、个性化、休闲化转型,鼓励新型耐材、绿色造纸等产业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郑(港)密互动。积极承接郑州市区和港区产业功能外溢,推动产业跨区域链式延伸,力争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协同发展格局。以郑(港)密互动为契机,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向节能环保、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以产业集聚区和产业新城为载体,着力推动与郑州市区和港区在服装家居、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高端智能制造业深度合作,同步推进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对接,将新密打造成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知名休闲度假目的地。

    三产联动。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促使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先进制造业跨界融合发展,不断激发产业新动力,释放产业新活力,形成产业新合力。积极推动服装家居、新型耐材、高端装备等制造业发展模式由制造环节为重向“生产 研发 营销 商贸物流”并举转变,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有机融合,最终实现“三产联动、多业融合”的良好发展态势。

    生态链动。抢抓“双循环”发展格局新机遇,持续优化产业链,同步部署创新链,全力提升服务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以“高精尖”技术打通产业整体创新链,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并推动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畅通服务链,积极推动服务业由提供单一服务环节向提供全过程服务转变、由提供一般服务向提供综合性服务转变。

    四化驱动。采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四化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调高技术水平、调强制造能力、调优产业结构、调长产业链条,最终实现产业“增量崛起”与“存量提质”并举。

     

    第五章 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再上新水平

     

    坚定持续转型不动摇,积极推动制造向创造、数量向质量、产品向品牌“三个转变”,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增强、规模总量提高和质量效益提升“四项目标”,着力构建“231”工业体系,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将新密打造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郑州市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增长极。

     

    第一节 做强优势产业

     

    加大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力度,做强新型耐材和服装家居两大优势产业,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10个5亿级骨干企业和5个10亿级、1个30亿级龙头企业。

    (一)新型耐材产业

    充分利用国家及省、郑州市相关产业政策,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把新密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新型耐材基地。

    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协同发展能力。强化耐材总部经济建设,大力发展集办公、中试研发、技术培训、产品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耐材基地,加快推进瑞泰北方区域总部生产基地项目尽快签约。鼓励行业内优势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产品、市场等要素为纽带,大力推进横向联合重组和纵向延伸产业链。支持新型耐材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并购合作,鼓励濮耐等大型上市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等方式兼并上下游中小企业。推动企业进行行业间的靠大联大、强强联合,对准钢铁、水泥、玻璃等下游行业,以振东、瑞泰、新光色等龙头企业为中心,以产品为纽带组建战略联盟,条件成熟时组建多元化或集团化大型企业。

    积极推动传统耐材向功能型、环境友好型、高端新型耐材方向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增加特种功能、优质合成、改性原料、无污染、节能型新型耐材的比重。围绕高温工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发适用于高温工业先进工艺装备关键部位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长寿新型高效隔热微孔新型耐材、便于机械化施工的不定形新型耐材及免烧制品、防止重金属污染的无铬新型耐材等高端产品。鼓励现有企业聚焦核心业务,专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进一步提升振东和安耐克等企业在钢铁冶炼功能高效新型耐材、瑞泰和华威等企业在水泥窑用新型耐材、远东和新光色等企业在玻璃窑用锆质新型耐材上的优势地位。

    加快推动传统耐材向新材料拓展。围绕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培育和发展一批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新型材料,大力发展超微细功能粉体材料、抛光研磨材料、功能陶瓷材料、隔热保温材料。加大招商引资强增量,加快天九科技和神玖天航项目的建设和对接力度,重点推进安耐克高温科技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尽快签约。鼓励现有企业持续提升细分市场竞争力,依托明珠、振中等企业发展新型高端研磨材料和航空航天材料,依托方铭、恒亿等企业发展高温结构材料和碳化硅陶瓷材料,依托建文、银泰等企业发展特种建筑新材料和冶金新材料,依托万力、建信等企业发展油气开发用压裂支撑剂。

    深入推进行业节能降耗。引导企业加大对高效混炼成型、节能轻型窑炉、高效除尘等先进设备的研发与技改投入,鼓励对用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到2025年,全部耗能设备能效水平达到一级,主要产品的单位综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20%以上,粘土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5%,用后材料回收再利用率高于85%。

    (二)服装家居产业

    1.品牌服装产业

    推动跨区域协同合作。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动环郑州品牌服装产业向新密集聚发展。强化新密品牌服装链条优势,携手尉氏优势纺织业,跨区域协同构建中部乃至全国大体量、强支撑的纺织服装链式产业基地。

    推动传统服装向品牌化、时尚化、高端化转型。以快速放大“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中国服装优质制造基地、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三大国字号招牌的示范效应为抓手,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装产业。通过加强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中国元素与国外元素的融合,积极发展一批快时尚品牌服装产品。加大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力度,不断强化生产工艺、款式设计、技术和品牌的开发创新。面向航空港,积极发展高档服装研发、设计、制造、展销等航空偏好型的纺织服装产业。实时追踪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全球四大时装周的时尚前沿理念,积极导入国际时尚专业团队资源,高标准举办年度中国(河南)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努力把新密打造成新兴“服装品牌时尚之都”。

    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抢抓新一轮东南沿海品牌服装向内地转移的历史机遇,瞄准国内、国际百强品牌服装企业持续招大引强,将新密打造成中部地区品牌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重点加快国际(郑州)时尚总部港和中国(曲梁)原创女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辅料配件、营销展示、国际会务、时尚生活等于一体的上下游、产供销整体配套的品牌服装产业链。积极发展服装面料、女装、男裤等,依托九如、建锋等企业积极向高品质的品牌服装辅料上游延伸,重点支持烟花烫、名妹等一批知名的女装品牌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动渡森等具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企业打造裤业服装企业集群,加快启动中国中部裤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中国裤业之都。

    2.现代家居产业

    打造立体化产业服务平台。在产业集聚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集生产、研发、交流、陈列、检测、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家居产业园。以“时尚家居新都”为总形象定位,积极与中国云谷科技集团等特色产业运营商对接引入时尚家居综合体项目,通过品牌营造、智能制造、产业联合和技术创新等举措,不断推动高端要素向新密集聚发展。借鉴深圳等发达地区经验,适时举办“时尚家居设计周”“高端定制智能家居展”“新模式·新生活展”等主题展会,以展会带动现代家居产业实现“链”式发展。

    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生产能力。积极引进优势企业和市场营销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欧派区域总部基地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度,借助欧派品牌影响力和全屋定制能力,推动家居产业由提供单一家居产品向提供设计、安装和售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转变。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打造智慧家居全产业链,引进智慧家居运营平台公司提供生产管理、市场推广、设计创新等方面的运营管理服务。

    专栏3:“十四五”时期优势产业重点项目

    锦荣产业新城建设项目。总投资60亿元,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

    国际(郑州)时尚总部港(河南服装大厦)。总投资12亿元,项目建成后,品牌企业年总产量约3000万件左右,可实现税收6亿元左右。

    中国(曲梁)原创服装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6亿元,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办公楼、厂房及其他配套设施。

    中金服装孵化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总投资1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建设服装加工企业标准化厂房、办公及配套设施等。

    润杰置业高档女装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95万套件高档女装。

    鑫明木业家具项目。总投资13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8万套。

    罗蒙服装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4.6亿元,总面积约151.56亩,项目建成后年加工服装400万件(套)。

    伟立纺织品建设项目。总投资4亿元,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运动帽及纺织系列产品5000万件。

    真金公司研发实验楼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高质量产品研发实验楼、研发生产中心、生产车间等。

    河南瑞泰装配式轻量化节能窑衬智能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主要建设6条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36套智能机器人装备系统。

     

    第二节 做大新兴产业

     

    持之以恒追踪郑州和港区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强力推动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提质增效,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成长为接续产业。

    (一)高端装备产业

    以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的智能装备、3D打印装备等为重点,着力培育和招引一批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加快推进唐达机器人产业园、施密特电梯科技产业园、住友富士电梯产业园等智能装备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发展码坯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智慧智能型电梯等智能装备产品。依托酷派三维科技等企业重点发展桌面3D、工业3D打印、增材制造等3D打印装备,推动“快速制造国家研究中心郑州3D打印创新中心”运营提质增效。到2025年,力争把高端装备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10个亿级骨干企业和2个10亿级龙头企业。

    (二)节能环保产业

    围绕“西美”功能布局,落实和完善支持节能环保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到2025年,力争把节能环保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6个亿级骨干企业和2个10亿级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持续推进国家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双良环保装备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拓展产品细分领域,根据用户治理需求和运行环境,打造一批定制化产品。依托康宁特、奥力旋窑等企业重点发展电力除烟除尘、超低温除尘及湿式除尘、脱硫脱硝脱汞装备、高效锅炉、节能窑炉、余热利用等产品,鼓励企业向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调试维护、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商发展。

    着力发展新型节能建材产业。鼓励建材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不断提升节能、节材、利用固废的绿色化建筑材料占比。积极引导中建科技、丰璟科技等企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唐姆节能建材、金昌幕墙二期工程、交广科技装配式构件等项目的建设进度。

    (三)电子信息产业

    借势借力港区产业辐射,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为招商重点,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项目产出高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创新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模式,推动“总部 基地”“研发 生产”等新模式落地落实,把新密打造成郑州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兴集中承载区。瞄准科技含量更高、体验效果更佳、市场前景更广阔的电子信息产业细分市场,重点围绕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等智能消费设备制造领域着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建设省级人工智能研究机构。抓好鼎健无人机、众思创智能终端、科泰丰车载触摸屏和导航仪等高端项目建设,重点加快合丰泰超薄柔性玻璃、荣力军民融合通信产品2个高质量发展项目落地。到2025年,力争把电子信息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新引进企业达到20家以上,培育5个亿级骨干企业和2个10亿级龙头企业。

    专栏4:“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合丰泰超薄柔性玻璃基板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设三条超薄柔性玻璃基板生产线,该项目将采用溢流下拉法 再拉法生产500×450×0.05毫米柔性玻璃。

    新密产业新城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港、电子信息产业港等产业项目。

    郑州唐达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国家863孵化基地、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发办公、厂房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施密特电梯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8亿元,主要建设电梯扶梯智能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物流中心、高科技电梯试验塔、电梯培训考证中心、电扶梯检测CNAS实验室、4S客户体验中心等,年产电梯、扶梯20000台。

    风尚企业芯城创新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亿元,主要向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厂房,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利税约3亿元。

    智触电子手机钢化玻璃保护片生产项目。总投资7亿元,建设生产手机MID镜片、3D触摸屏、钢化玻璃保护片、防眩抗反射AG玻璃等。

    交广科技装配式构件建设项目。总投资6.1亿元,建设年产55万立方装配式构建生产线4条,年生产能力达到220万立方。

    云天智能卫星通讯终端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主要从事于移动互联终端、卫星通讯终端、卫星信号收发终端的研发和制造等业务。

    康宁特飞灰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项目。总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资源化处置一体化系统。

    中岳科技消防生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10万套(件)消防服装及100万具水基型灭火器。

     

    第三节 做优绿色造纸产业

     

    以“绿色”“三转”“整合”“飞地”为导向,高质量推动传统造纸向绿色化转型。到2025年,力争把绿色造纸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5个亿级骨干企业和1个10亿级龙头企业。

    强力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更加注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传统造纸产业,积极开展固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提升造纸工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绿色清洁生产水平,加快推进东淼等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改项目进度。

    着力推动产业实现“三转”。推动传统造纸向高端造纸及纸制品转,加快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产品的加工性、印刷适应性、缓冲性等性能,引导企业向特种工业用纸、高档文化和生活用纸以及环保型静电纸等方向发展。推动纸品制造向造纸装备转,加速提升设计集成能力和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总体水平,通过政策引导和战略合作吸引造纸装备企业来密组团发展。推动纸品制造向包装印刷转,主动对接上下游产业与终端需求,引导企业提供一体化制造、一站式服务包装解决方案,同步推动包装印刷与生态农业、快速消费品、远程物流配送等领域实现跨界融合。

    加大产业重组整合力度。坚持扶强限小,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突出起始规模,新建造纸项目单条生产线年产能不低于15万吨。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选择3家左右龙头骨干企业作为兼并重组试点示范,重点支持康华、东淼、恒丰等骨干企业对中小造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以飞地经济模式助推产业向外输出。鼓励和支持造纸产业和企业以飞地经济模式有序向外输出,积极探索与拥有造纸飞地园区的开原市等地区开展跨区域产业合作,建立“飞入地”与“飞出地”财税分成、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专栏5:“十四五”时期绿色造纸产业重点项目

    仙鹤特种纸项目。总投资5亿元,新建特种纸生产线2条,年产特种纸10万吨,产品覆盖烟草行业用纸、家居装饰用纸、食品与医疗包装用纸等。

    恒旭纸板纸箱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产8000万平方米纸板、2000万平方米纸箱生产线项目。

    昶隆纸制品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新建纸板纸箱生产线2条,年产纸板纸箱等纸制品10万吨。

     

    第六章 积极开创现代服务业新局面

     

    围绕郑州都市圈千万级人口、万亿级市场,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康养三大核心服务业,加快培育金融服务业。

     

    第一节 文化旅游业

     

    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打造郑汴洛世界旅游通道重要节点为导向,以全域景区化、景区特色化为主线,以充分挖掘、整合新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为抓手,以特色主题体验为目的,大力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旅游产业新业态。到2025年,力争把文化旅游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新密成为郑州都市圈近郊游、乡村游的首选目的地。

    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围绕宜游宜养宜居,把背靠郑州千万人口的地缘优势与自身文化自然生态等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全域全要素统筹,着力构建“一心引领、三带共进、三区联动”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一心”是指郑卢高速新密北站附近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在旅游通道设立旅游驿站和旅游服务咨询点,逐渐形成集散中心和网点上下互动、相互支撑的集散网络体系。“三带”是指市域南北两条自然景观旅游带和中部人文景观旅游带。“三区”是指以伏羲文化、岐黄文化、黄帝文化、溱洧文化等为主的历史文化景观区,以伏羲山、九里山等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区,以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为主的主题景观区。

    加强文旅资源的发掘和整合利用。实施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中原国际慢城、伏羲山风景区、古城县衙等提标创建,加快推进绿地溱水文创新城、正弘·悦城综合体等一大批高端文旅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北京星光文旅等项目落地开工,支持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和伏羲山风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伏羲山文化旅游示范区。在伏羲山前、米村境内预留大事件发展空间,以博鳌论坛为范本,谋划高端综合性国际化思想文化交流平台。以伏羲文化、岐黄文化、黄帝文化、溱洧文化等新密特色文化为内核,引进一流的设计团队和大企业,打造精品文创演艺节目,再现黄河中下游古代先人生产生活爱情场景。加大密县古城保护与改造,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知名景区和“中原衙署文化中心”。以密玉、银饰、密二花、大隗牛肉、新密豆腐、大隗荷叶饼等特色产品为基础,积极开发新时尚的生态旅游产品、独创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大众化的休闲度假产品。打造新密夜经济、周末经济、微旅游美食名片,形成一条在郑州西南部区域有影响力的新密商业街、美食街。积极发展“展会 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利用中国(河南)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等现有会展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培育会奖旅游等融合新业态。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开发,做好张书印烈士故居的保护工作和杨炳堃展览馆开放展览工作。

    鼓励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奖励政策,积极申报A级旅游景区、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星级酒店。刘寨、白寨等东部临郑区域要围绕吃、住、游、乐,大力发展农事体验、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乡村民宿、美食小吃等乡村郊野游。积极参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力争新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6家、特色村3个。

    快速提升知名度及引流能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研究建立“一部手机游新密”旅游大数据平台。有效利用当下热门推广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资讯平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发布资讯、线上互动、视频制作等各方面工作。

    专栏6:“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业重点项目

    新密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二期。总投资180亿元,重点建设银基冰雪酒店、银基动物王国、双水湾商业街、海洋王国、黄帝宫改扩建等项目。

    星光世界旅游演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项目。总投资160亿元,主要涵盖文旅产品、旅游演艺等。

    路劲中原国际慢城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导入路劲慢城特色餐饮产业、奥特莱斯产业、精品酒店产业、娱乐休闲产业、玉瓷加工产业等。

    美岸中华诗经文化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110亿元,主要建设溱水河生态旅游景区、民族商业风情街、游乐场、国内及国际游客旅游家居体验区。

    新密古城保护与改造一期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对新密古县衙附近进行开发建设。

    伏羲古镇开发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产业扶持、休闲旅游、健康养老项目。

    灵龟山田园综合体。总投资22亿元,主要建设景观林、共享蔬果园、特色民宿民居、农产品展示中心等设施。

    新密伏羲山大峡谷旅游区扩建项目。总投资6.8亿元,建设伏羲山索道、红石林索道、玻璃廊桥、悬崖秋千、观光扶梯、悬崖过山车、玻璃吊桥等项目。

     

    第二节 商贸物流业

     

    现代商贸业。抓好老旧集贸市场提升改造与外迁工作,进一步引进建设大型零售商业、中高档的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服务、星级酒店、高档办公写字楼等能提升城市品位和承载力的高端项目。积极发展“新零售”商业业态,抓好中强光年城市综合体、金巴斗购物中心等“新零售”项目运营,推进河南昌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汽车销售项目建设。实时追踪郑州批发市场外迁趋势,以加快推进同赢商贸港二期建设进度为抓手,以迎春日化等已入驻企业为纽带,持续推动相关美妆企业在新密集聚集群发展。依托产业集聚区现有品牌服装产业基础,积极为承接郑州二七商圈服装批发市场外迁提前谋划、提前布局。

    电子商务。实施电商引领线上线下双向发展战略,推进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两翼齐飞”、城市电商与农村电商“双轮驱动”,引导生产企业发展网络零售、在线批发、代运营、跨境电商、网上大宗交易等电商新型营销模式。持续放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优势,持续做好电商产业孵化、技术支撑、人才培训、品牌注册、品牌培育、网络营销策划等各项服务,着力打造3个电商特色乡镇和15个电商特色村。着力做大做强特色产品电商,鼓励各类特色产品经营主体借助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和“基地 企业 主播”等方式开展网上营销。

    现代物流业。积极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推进物流产业结构与制造业、商贸业、信息技术、金融等产业融合互动,重点发展金融物流、电商物流、智慧物流装备、高端冷链、服装物流等高层次、高附加值的城市供应链物流服务。进一步发挥曲梁、白寨、刘寨等临郑乡镇的区位优势,持续提升承接郑州高附加值物流产业的配套能力。着力打造产业协同整合的开放、绿色、智能、高效的新物流模式,开拓新市场、引领新制造、创新动能、发展新经济,进而形成面向中原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贸易、生产、服务网络,实现资源整合和降本增效。

    专栏7:“十四五”时期商贸物流业重点项目

    澳中置业现代服饰鞋业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建设服饰鞋业流通加工中心、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产品展示及时尚发布中心等。

    同赢企业总部港二期。总投资11.8亿元,建设以服装美妆及其配套业态的电子商务、物流集散、产品展销、产业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总部基地。

    伟业智慧冷链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冷库、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及配套项目。

     

    第三节 康养产业

     

    以养生、养心、养老为主题,做大休闲康养产业,着力把新密打造成环嵩山生态休闲康养核心承载区。

    充分放大岐黄文化、自然生态等优势康养资源。深挖“歧黄文化发祥圣地”文化内涵,讲好黄帝与大臣岐伯在新密深山区种草药、研医道的故事,加快推进新密中药示范基地、岐伯文化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拓展中药产业链,加快发展中药保健品生产、养生养老等产业,力争奥伦达黄帝康养项目、岐黄国医养生特色项目、岐黄养生园等早日建成投用。依托伏羲山、溱洧水系等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 康养”新业态,重点抓好远大景齐生态健康城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节奏。

    加快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有经验的房地产公司融合养老养生理念,开发高品质康养地产。着力推动保险资金积极参与康养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保险 康养”模式。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发展,以现有医院、养老机构为依托吸引社会资本联合成立市场化康养机构。

    专栏8:“十四五”时期康养产业重点项目

    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项目。总投资200亿元,打造融合儿童世界、养生谷于一体的多功能文旅康养城。

    橲岭项目一期。总投资112亿元,主要建设养老公寓,康复护理中心、康乐中心、康养度假酒店及配套设施。

    奥伦达黄帝康养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180亿元,主要建设岐黄颐养基地、中药可研种植加工、中医养生保健、室外运动、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

    岐黄国医养生特色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135亿元,打造特色岐黄养生基地、中药种植加工、中医养生保健、农业文化旅游等。

    柏崖山康养建设项目。总投资35亿元,打造中原领先的康养温泉度假区和现代旅游服务示范综合体项目。

    远大景齐生态健康城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康养中心、医师管理中心、中医文化馆等。

    岐黄中医药康养科技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6亿元,主要建设岐黄生物科技园、岐黄文化园、岐黄养生园、岐黄颐养园、岐黄生态种植园等五大园区。

    汇泉·康养生态园项目。总投资14亿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康复医疗中心、亚健康防治中心、健康检测中心、中医药疗养中心、康复护理中心等。

    云蒙山术后康养及中医药特色项目。总投资10.68亿元,包含术后康复中心、特色中医馆等八个建设项目。

     

    第四节 金融服务业

     

    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开发新产品,构建全方位、全场景、全覆盖的保险服务生态圈。抢抓资本市场发展“注册制”机遇,大力扶持企业上市。用足用好新三板发展政策空间,加大科创板、新三板等板块上市挂牌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债务融资工具运用,支持优质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等债券品种。

     

    第七章 努力推动都市农业迈上新台阶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围绕郑州特大城市需求,落实好“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工程,走好具有特大城市特色的都市农业发展之路,产值力争突破40亿元。

     

    第一节 加快都市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以“六高六化”为导向,深入实施“三业百园”,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高效能、高产能的都市农业生产基地。“三业”,即围绕与郑州都市圈生活配套,加快种植结构调整,重点推进蔬菜、林果、中药材三个核心都市型农业,蔬菜瓜果等特色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白寨镇、岳村镇、曲梁镇、刘寨镇重点发展林果、蔬菜等,丘陵山区重点发展特色林果业,苟堂镇、牛店镇以及伏羲山风景区重点发展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百园”,即围绕“三业”着力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高标准打造沿商登高速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加快建成曲梁溱洧美丽田园、刘寨华御轩辕葡萄庄园等100个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

     

    第二节 打造知名品牌

     

    以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为契机,着力创响一批农业特色知名品牌。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加速推进全市“三品一标”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50个以上。积极打造一批“密”字号农业品牌,加强密二花、密香杏等绿色生态农业品牌的规划与整合,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5个、产品品牌10个。

     

    第三节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行动,规范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创建示范、组建联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400个,家庭农场达到50个。鼓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促进“合同农业”“订单农业”深入发展。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培育龙头企业5个。围绕密二花、大樱桃、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实施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工程。

     

    第四节 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实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聚焦“耕、种、管、收”各个环节,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先进植保机械等现代化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膜新机具、新设备,改变大水、大肥、猛药的粗放生产方式。以力浮科技等企业为载体,积极开发能调控养分释放速度、省时省力、增产增效、节能环保的易降解缓控释肥料与土壤修复剂,努力把新密打造成中部地区缓控释肥和土壤修复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重要生产基地。

    专栏9:“十四五”时期都市农业重点项目

    德忆生态园建设二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园区种植玫瑰、月季、核桃、大叶女贞、海桐、杏树等各种花卉苗木。

    牛店镇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总投资6.1亿元,建设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配套建设路网体系、生态环保体系和灌排体系、景观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等。

    河南源圃生态示范园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打造复合型生态农业示范园。

      第八章 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第一节 强力推进创新

     

    汇聚创新人才。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抓人才、抓好人才,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更加重视引进人才,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和服务机制。特别重视引进高端的人才,对接实施“黄河人才计划”“顶尖人才(团队)引领计划”“中原英才计划”,新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20个。坚持“引外”与“培内”并举,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支持城市学院设立耐材等本地急需特色专业,培育一批应用型、技能型紧缺人才。坚持把培育新兴产业与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引进人才团队摆在与引进项目同等重要位置,推进“人才 资本 场景”建设,合力促进创新提升。

    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向企业集聚。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在服装家居、新型耐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培育一批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400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进行深度创新合作,持续探索新形势下“政产学研金用”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利用好与香港城市大学河南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的合作机制,发挥好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新密分中心等转化机构作用,促进创新成果就地转移转化。争取更多工信系、中科系来密设立国家大科学中心、科技基础设施和综合性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推动大气监测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分中心和国家级绿色制造研究院等研发中心项目落地运营。

    构建创新生态。做强创新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火炬·新密联合孵化中心加速运营、提质增效,建成一批省级以上孵化器。培育创新平台,支持服装家居、新型耐材等优势领域建设国家、省级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鼓励建设行业公共研发平台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健全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出台激励奖励措施,更好地运用公共政策性工具和普惠性举措鼓励支持创新,落实河南省“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和郑州市转型升级创新专项计划,力争每年滚动实施2个制造业重大科技专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着力推动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设立创新创业发展扶持资金,为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重点人群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组织参加好“郑创汇”大赛,持续举办好新密市科技创新大赛,提升全民创新创业热情。

     

    第二节 强化数字赋能

     

    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推动大数据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关联产业的融合创新,培育形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大数据 产业”改造计划,推进市级数据开放共享中心项目建设,研发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农业方面,加快部署智能终端,推进农业物联网、农业图谱分析、遥感管理等工程建设。工业方面,持续实施“企业上云”计划,推动企业建立“工业大脑”,鼓励服装家居、新型耐材、绿色造纸等领先企业建设企业级云平台或产业链协同互联网平台,支持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云端服务,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制造能力向云端迁移。服务业方面,依托公共信用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培育文旅、餐饮、住宿、康养等地方性服务平台。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覆盖率达到100%,培育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20家,建成1个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1家工业大脑示范企业。

     

    第三节 推进集聚集约发展

     

    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提质增效。突出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聚焦服装家居、节能环保、商贸物流等产业持续招大引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集中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清理处置行动,扩大产业集聚区后续发展空间,将新密新区西南部建材园纳入集聚区发展范围。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管委会(工委) 公司”改革。

    积极推动新型耐材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集聚集约发展。新型耐材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要逐步实现在空间上集中闭环发展,分别在超化和大隗高标准规划建设集中闭环发展核心园区,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鼓励现有耐材和造纸企业向核心园区集聚。

    快速夯实产业新城发展根基。持续导入新动能,以完善配套体系建设和健全管理体制为抓手,不断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为招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创造更优质的入驻条件。

     

    第四节 深入实施“三大工程”

     

    实施“三大改造”工程。以争创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基地为契机,鼓励企业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装备实现生产过程全密闭,支持循环经济专业园区争创省级绿色园区,力争新增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鼓励企业开展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主的智能化改造,重点推动瑞泰科技工业机器人改造等智能化改造项目竣工达产,力争建成4家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重点加快新光色、华冠、豫华等技改扩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每年推进实施50个以上技改项目。

    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做强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做优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森林”群体。到2025年,力争培育20亿级企业2家、10亿级企业20家、亿级企业100家。

    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企业家们分析经济发展新形势和企业转型升级新路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实战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以聘请职业经理人为抓手,鼓励“家族企业”“草根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转变。

     

    第五节 引领都市圈时尚产业发展

     

    强力实施“时尚 ”战略。依托“六美”,推动现有产业借力时尚谋求融合发展。以“领动时尚编织美好生活”为导向,积极推动现有企业在产品升级、业态创新等方面开展“时尚先锋·转型标兵”创建主题活动,让“新密造”成为引领时尚的“新潮流”。

    进一步放大和提升时尚平台功能。以展会彰显时尚,以展会引领时尚,持续举办好中国(河南)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中国(新密)美妆节、中国(新密)美食文化节、新密工艺美术文化节等时尚展会活动,着力把时尚会展打造成集智能制造、创意设计、高端展销等于一体的时尚产业发展新平台。持续参与好河南时尚界新春音乐会。利用好时尚市场平台功能,规划建设一站式时尚购物体验区,打造一批时尚艺术商圈和时尚专业市场。瞄准时尚目标人群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产品提供上要积极融入“新、奇、特、异”等时尚元素。

    突出时尚品牌打造。加大时尚名企名品的培育、引进和推广力度,设立“瑯琊榜”时尚品牌储备库,实施时尚品牌培育推广工程,通过营销拓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已有品牌不断提档升级,力争在设计师品牌上实现突破。

    提升时尚设计创新能力。进一步整合企业内设计研发力量,重点发展时尚服装设计、时尚家居设计、时尚电子设计等,适时举办时尚类设计赛事。着力推进时尚产业与国际接轨,鼓励时尚企业加强与国际时尚产业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先进设计研发中心、设计机构等落户新密,加快推进申豫、中韩创意等设计平台建设项目落地并实施。

     

    第三篇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聚焦“西美”功能布局,扎实推进全域城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城镇紧凑、乡村疏朗、城乡融合、功能配套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力争将新密市打造成河南省城乡融合和全域城镇化发展示范区。

     

    第九章 全力打造郑州核心圈重要组团

     

    融入郑州,对接空港,以空间功能载体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将新密打造成为高品质、多功能、强支撑的重要组团。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格局

     

    深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立足“北优、南聚、西保、东联”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突出中心城区和新密新区,强化刘寨支点,优化提升白寨、超化—大隗两翼,形成“一主一副,多点支撑”的城镇空间结构。建立中心城区、新密新区、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以及中心村、基层村两级农村居民点的六级城乡空间体系,促进人口与产业集中布局,达到集约高效利用空间目标,形成分工有序、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高品质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在完善城中、城南、城西片区基础上,拓展城东、城北片区,形成“一廊、双轴、四区”的空间结构。严格保护北部青屏山、雪花山、战鼓山大型生态廊道,以开阳路和东西大街为城市发展轴,重点建设完善北部产业新城片区、南部文化古城片区、西部科教新城片区和东部商务新城片区。全力推动人口、高端制造业及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大规模聚集,引进更多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大企业总部入驻,将中心城区打造成高承载、强辐射的现代化城区。

    高质量建设新密新区。充分发挥新密新区对接郑州“南动”战略主阵地作用,区内以溱河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为主轴,城镇经济区和农林经济区分布两岸,形成以装备制造产业园、品牌服装产业园和节能环保建材产业示范园为支撑的“三区三园”空间布局。重点建设新密新区核心板块,推进智造产业园、创新创业综合体、小企业园区、时尚艺术中心、国际秀场、时尚精品酒店、大师工坊等加速聚集。提升产业层次,促进新区产城融合,推动“三生”融合,提升复合功能,将新密新区打造成郑州都市圈创新创业和时尚引领高地。

    高标准建设重点镇。按照产业功能区的定位打造刘寨、白寨、超化和大隗4个重点镇,以特色产业规模提升优化城镇结构。刘寨镇依托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形成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型中心镇,打造成城乡融合型特色小城镇和中心城区与新密新区之间的重要支点,构筑“中心城区—刘寨镇—新密新区”经济带。白寨镇依托良好的生态基础,推动蓝城康养、北京星光文创等项目聚集,打造成郑州近郊休闲康养基地,适当发展商贸物流。超化、大隗两镇以新型耐材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核心进行一体化规划,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整合挖掘文化生态资源,打造成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和南部特色山水文化旅游片区。

    一般镇建设成为腹地支点。一般镇中米村镇、牛店镇、苟堂镇作为工贸型城镇,以绿色建材、装备制造、商贸旅游等发展为主。平陌镇、来集镇、岳村镇作为综合型城镇,以绿色耐材、商贸物流等发展为主。依托北部伏羲山和南部柏崖山、九里山、岐伯山等生态资源,以米村镇、牛店镇、平陌镇、苟堂镇、伏羲山风景区等为中心,打造C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支撑带,推动“西美”战略落地。

    优化乡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加强设计引领与建设管理,综合考虑建设形态、居住规模、服务功能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盘活闲置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修复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充分发挥中心村、美丽乡村在空间布局中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配置,改善农民就业和生活条件。

     

    第二节 加快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

     

    牢牢抓住“城市现代化、全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工作主线,按照多规合一、空间集约、生态优先、文化传承的要求,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美丽新密。

    提升城市品质。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引领,强化规划刚性约束,提高城市存量空间资源规划和利用效率。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强化城市风貌管控,持续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实施城市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工程,全面打通中心城区“断头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达标街道和美丽街区建设,实施道路交通“畅通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范网约车管理,构建与城市交通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停车系统,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加快实施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完善“一网统管、一网通治、一码通城”体系,不断提升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安保等建设水平。

    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提质工程,下大力气加快引进高端优质资源,补齐教育、医疗、养老、休闲等公共服务短板,构筑城区要素聚集高地。加快市民中心、雪花山森林运动公园等项目建设,完善提升文化体育设施和公园绿地休闲设施。推进密县古城保护与改造,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地标式建筑群,增强商业综合体带动功能,大幅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服务全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增强街区活力。改善街道空间品质,强化城市微景观体系布局,拓展利用“金角银边”闲置空间,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拆围透绿等办法,增加街景绿化小品和休闲景观,增强街道功能多样性,丰富社会人文气息,呈现城景交融、疏朗错致、安全舒适、活力溢彩的景象,高品质打造城市新客厅,增强城市吸引力。

    专栏10:“十四五”期间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

    新密市“全域公交”综合提升工程。总投资9.8亿元,回购原有挂靠车辆、新能源车辆购置、新建充电站和客运站各4处、改(扩)建乡镇综合服务站10处,配套建设智慧交通系统等。

    郑州沃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动汽车智慧充电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8.6亿元,建成各类集中式充换电站100座以上、分散 式充电桩1.5万个以上,满足超过2万辆电动 汽车充电需求。建成市域内国家和省级高速公路全覆盖的城际快充网络,基本满足全市电动汽车城际出行和省外过境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新密市袁庄生态新城建设项目。总投资110亿元,总建筑面积127.62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养生社区,艺术文化公园,农业体验园,健康廊道,景观步行带及相关配套设施。

    翰林茗郡项目。总投资50亿元,翰林茗郡项目总占地约620亩,建设用地约548亩,总建筑面积近百万平方米,计划分三期开发。

    赵坡学校安置区。总投资23亿元,7.98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和30万平方米的商业住宅。

    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新密有限公司袁庄村安置房项目。总投资12亿元,项目占地141亩,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村民安置房、商业及配套公共服务用房。

    新密银基房地产有限公司观澜居项目。总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29.86万平方米,住宅22万平方米、配套服务用房0.25万平方米。

     

    第三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加快形成功能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强化规划引领。切实发挥《新密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整合统领作用,围绕“一区一环四带五中心”布局,加大对基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倾斜,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15511”乡村振兴格局基本形成,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市80%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树立乡村振兴的中原样本。

    拓展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引导乡村工业合理集聚,稳步推进园区外企业“退散进集”,擘画产业兴旺新版图,围绕超化—城关镇、米村、白寨、岳村、大隗五个乡村振兴示范中心,打造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村融合、生态修复和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示范镇。依托伏羲花海生态带、诗经溯源文化带、轩辕文旅产业带和岐黄康体养生带,推动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点有风景、线有风情、面有风光”的特色风景带,激活美丽经济,加快推进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转型发展,孵化培育乡愁产业,为乡村产业赋能增值,推动农民增收致富。鼓励农民以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加快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示范引领、循序渐进、全面铺开”的思路,集中力量建成8个以上美丽乡村精品村、40个左右美丽乡村示范村,基本形成3—5个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和西北部伏羲山、西南部香山、城乡结合部美丽乡村三大组团,真正做到重点发力、以点带线、串珠成链、联网成面,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在全省、郑州前列。重点推进米村镇朱家庵村,超化镇黄固寺村、栗林村、湖地村,平陌镇香山村及米村镇范村村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3A级景区为标准,融入“六美”元素,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安排、高质量推进精品村、示范村建设,打造成“排头兵”“领头雁”“示范区”“样板间”。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加大优秀文化弘扬力度,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实施农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等建设,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深入开展“千万工程”示范创建,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障机制,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推进农村改厨改厕改浴工程,推进农村垃圾革命,实现全市农村干净、整洁、有序,人居环境整洁优美,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面貌全面提升。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助推乡村振兴。坚持乡镇工作“三结合”,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更好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严格落实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求,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精准施策,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第四节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深入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破除城乡二元机制体制弊端,畅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渠道,推动公共基础服务协同发展,明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交通一体化,实施“全域公交”综合提升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工程。加快基础配套设施一体化,统筹规划城乡路网、水、电、讯、污水管网和垃圾处理设施向村庄延伸覆盖,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加快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实施农村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加快医疗服务一体化,组建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医联(共)体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就业平台一体化,实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网络全覆盖和城乡就业信息即时传输共享。加快养老服务一体化,完善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将新密打造成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专栏11:“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新密市来集镇马武寨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50亿元,总建设面积3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态田园综合体、高效农业区及配套服务设施。

    郑州创雅置业有限公司新密原乡·田园教育综合体项目。总投资30亿元,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新型农业示范区、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国际学校一期、安置区、田园风情一期。

    超化镇樊寨等十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23亿元,面积3.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空心村改造、煤矿沉陷区治理、生态水系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

    岳村镇、牛店镇、米村镇、来集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分别投资15亿元,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空心村改造、煤矿沉陷区治理、生态水系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

    新密市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1.45亿元,项目包括米村镇、牛店镇、平陌镇、超化镇、大隗镇五个乡镇土地整理。

    超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总投资1亿元,项目包括3个示范村和3个达标村整治提升,完成周岗等10个村“四改”,全域范围密植绿竹改善村庄环境。

    河南葛旺科技有限公司葛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项目。总投资0.8亿元,打造1万亩葛根种植基地及葛根深加工示范园区建设。

    伏羲山美丽乡村组团和西南美丽乡村组团项目。总投资0.51亿元,项目包括生态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村容村貌提升,促进产业发展。

     

    第十章 统筹建设城乡基础设施

     

    坚持适度超前规划,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以地铁和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建设为重点,打造高效便捷交通和通勤网络。以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为抓手,高品质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第一节 打造高效便捷交通网络

     

    加大交通体系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为支撑,轨道交通、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为支脉的域外畅通、域内便捷的路网体系,推动郑州市轨道交通体系向新密市域延伸和覆盖,深度融入郑州中心城区、航空港区两大枢纽和区域增长极的发展进程。

    加快焦平高速、G310、G234、S317、S541、S232、S228等规划或建设中高速、干线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八纵八横、内接外畅”大交通格局。在郑卢、郑栾、商登、焦平四面合围高速圈框架基础上,推进郑登快速路和郑卢高速之间加修旅游快速通道工作,加密与快速路和南北向路网连通通道,提升快速通行能力。推动K2快线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地铁6号线南延至新密中心城区、地铁7号线经新密新区延长至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推动郑登洛城际铁路项目尽早启动,推动以30至50公里为半径的绕郑州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建设,融入郑州市全域轨道交通网络体系,构筑快速便捷通达的交通和通勤网络,打造通达郑州城区、航空港区和中原城市群半小时、一小时经济圈,彻底解决新密出行交通绕道的瓶颈。

    专栏12:“十四五”期间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G234郑州境G310以南段(荥阳崔庙至新密平陌段)改建工程。总投资37.3亿元,路线全长26.03公里,其中新密境23.57公里,荥阳境2.46公里,拟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包含路基、路面及桥涵等工程。

    焦平高速荥阳至新密段新建工程。总投资28.5亿元,新密境里程约16公里,高速公路标准,包含路基、路面及桥涵等工程。

    G310线郑州市西南段改建工程。总投资9.45亿元,新密境里程11.4公里,一级公路标准,包含路基、路面及桥涵工程。

    S228新密市白寨镇至禹州市浅井乡改建工程。总投资55.39亿元,新密境里程37.2公里,拟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33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S541郑州南四环至G343连接线(G310至G343段)新建工程。总投资18.4亿元,新密境里程24.85公里,拟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33.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S317线郑州境新郑机场至新密改建工程。总投资17.5亿元,新密境里程22.2公里,一级公路标准,包含路基、路面及桥涵工程。

    S232线S312至郑少高速段改建工程。总投资5.073亿元,新密境里程约5.6公里,拟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33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长乐路南延(郑登快速至G343新建工程)。总投资10.1亿元,里程7.645公里,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路面、桥涵等工程。

    X052尖牛线公路改建工程。总投资2.5亿元,里程24.283公里,拟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8.5米,路面宽7.5米,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X033轩辕线刘寨至高沟段改建工程。总投资3.55亿元,里程13.938公里,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包含路基路面、桥涵等工程。

     

    第二节 完善城乡市政设施

     

    推动城乡供水“四化”建设。以“工程建设集中化、供水水源地表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经营管理市场化”为方向,统筹利用南水北调水和西水东引水,创新“合并集中、产权明晰、合理定价、市场运作、政府补贴”长效运行机制,构建城乡供水同质量、同标准、同保障、同服务的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新格局。利用“南水北调”引水入密二期工程和“西水东引”支线配套工程水源,对乡镇集中供水片区地下水源进行置换,推进水源地表化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以大并小、小小联合、水源互通,提升各片区供水保障水平,对片区内的老旧管网、机泵及净化设施升级改造,补齐供水设施短板。推进自动化供水系统建设,实施“一户一表”改造,配套智能化计量设施,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构建“1 5”城乡污水处理体系,增加或改建城乡生活、工业污水处理厂、新型农村社区和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以及农村污水管网,使全市城乡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

    构建高可靠性现代电网。加大电网改造力度,构建网络清晰、联络有序、负荷均衡、可靠性高的现代电网,满足区域内的电力负荷需求,预留备用容量以满足日后的负荷增长需要。新建220千伏公用变电站2座、扩建1座,主变3台,新增容量72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公用变电站4座,主变4台,新增容量19万千伏安。增容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容量4.6万千伏安。到2025年,基本形成安全、可靠、经济、灵活的目标网架,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到99.995%,供电可靠率提升到99.968%,110千伏主变N—1通过率达到100%,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提升至100%,联络率及N—1不低于90%,其中县城联络率及N—1通过率达到100%。

    统筹推进城乡气暖、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标准,加快农村供气、供暖、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与中心城区、村(社区)融合衔接。持续提高城区供气供暖入户率,力争所有乡镇接通天然气,推进集中供热向曲梁、超化等镇区延伸。积极打造“宽带乡村”,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数字电视传输覆盖网建设,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并向自然村延伸,加强光缆通信线路及通讯设备管理,确保信息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专栏13:“十四五”期间市政设施重点项目

    新密新区供水工程。总投资6亿元,新建取水口和管理房一座、铺设输水管道10.7千米、新建4万立方/日水厂一座,五星水库综合治理及新建12万立方蓄水池一座,铺设配水管网63千米。

    新密市城市供水工程(优化改造项目)。总投资1亿元,包括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化验室建设项目、老城水池重新建设项目、老旧水厂及城市供水设施改造工程、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智慧水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等。

    新密市城北组团新区供水工程。总投资8500万元。对西大街水厂进行扩建,扩建规模0.3万立方/日;新建三座供水加压泵站;高区加压站扩建规模0.3万立方/日;新建配水管网19.52千米,新建输水管网约11.30千米。

    农村供水保障规划项目。总投资6.5亿元,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市西水东引工程等水源条件,推进供水水源地表化为重点,合并集中规模化建设、小型集中式工程联通、信息化建设为辅助,兼顾老旧管网及设施达标改造。

    新密新区、刘寨、大隗集中供热工程。投资6.6亿元,铺设供热管网84公里,建设热力调度中心一座,供热首站一座,换热站48座。

    富民路(密州大道—S228)道路工程。投资2.4亿元,包含道路、雨水、污水、给水等,道路长6700米,红线宽30米。

    新密城区6条道路建设工程。总投资0.97亿元,包含周楼街(育才街—育屏路)、育屏路(开阳路—周楼街)、屏阳路(开阳路—政通路)、新华路(密州大道—鼓南路)、龙潭路(政通路—长乐路)、兴达一路(富民路—规划路)。

    未来大道北段(东柿路—大北环)道路工程。总投资0.51亿元,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给水等,道路长986米,红线宽55米。

    新密市“十四五”电力工程。总投资9.2亿元,包含新密市“十四五”期间19个电力工程。

     

    第三节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5G 超级wifi的泛在、安全、高效通信网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全市各通信运营商5G站址及配套设施需求,优先改造利用存量设施,实现5G基站共建共享、集约建设。加快光纤入户工程普及力度,将光纤入户与乡村建设行动有效结合,同步推动城乡居民网络普及,提升公共活动区域免费wifi覆盖率。到2025年实现5G全覆盖,光纤入户比例达到95%,有义务教育子女的家庭光纤入户及网络硬件普及率100%。

    加快推进智能工程应用。全面拓展教育、养老、就业、文化、体育、旅游、气象等领域的智慧应用,实施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工程,形成数据联网、资源共享,人、车、路、环境协调运行的智慧交通管理服务系统。以全域可视化为建设目标,构建时空地理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城市智能运营中心、物联网汇聚中心、视觉分析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操作平台。

     

    第四篇 打造全域生态美丽新密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统筹推进生态建设、污染治理、节能降耗,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支撑郑州“西美”战略,建设幸福大花园。

    第十一章 厚植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新密

     

    全面落实河长制、山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河湖草系统治理,大幅度增加蓝绿空间,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生态空间体系。

     

    第一节 生态建设总体布局

     

    加强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对接,构建北部横岭神仙洞山林生态区、南部省级森林公园生态区和中部浅丘平原生态区,恢复“林壑幽胜,竹涧泉鸣,探奇者多游于此”胜景,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幸福安乐,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提供生态支撑和环境保障。到2025年,基本构建完成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全市生态控制区比例提高到75%,生态资源数量和质量得到同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建成天蓝水清、森林环绕、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密、美丽新密。

     

    第二节 打造高标准生态水系

     

    以生态水源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四水同治工程,实施“美丽河道”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推动水生态建设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重点推进生态水源工程建设。实施“南水北调”引水入密二期工程,积极推进“西水东引”支线配套工程,努力争取更多用水指标,形成“南水北调”贯穿东西、“西水东引”沟通南北、当地水涵养并应急的水安全体系,构建互联互通、丰枯互济的“三源供水”格局。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发挥超化矿矿排水利用工程的示范作用,推进大磨岭煤矿的矿排水利用工程等项目。

    加强全域河道综合治理。实施“美丽河道”工程,完成溱水河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双洎河、泽河治理工程,实施河道疏浚工程,稳妥推进东部黄水河、溱水河等水系连通和西部青河、西关河、青石河等河道连通工程,推进河道、沟渠岸带的近自然生态修复工程,打造沿河生态公园,恢复流域生态系统,丰富居民游玩休憩空间。完善“一河一策”长效管护机制,建设沿岸视频网络监控,加大周边涉水排污企业的监管,确保外排废水污染物浓度稳定达到流域标准要求。

    专栏14:“十四五”期间生态保护重点项目

    溱水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0亿元,自张湾水库上游500米,终至大樊庄水库大坝下游200米,全长18.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治理工程、截污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防汛通道及跨河生产桥梁工程。

    新密市全域水系互联互通工程(西水东引新密支线配套工程)。总投资10亿元,西水东引水源入密后,规划从李湾水库分南线、中线和北线作配套延伸,进而与全市河流、水库、塘坝、城乡供水厂等互通连接,构成全域水系互联互通网络。

    新密市全域水系生态综合治理。总投资6亿元,对新密市33座中小型水库进行清淤扩容,实施双洎河、泽河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水系提升22.9公里。

    新密市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投资4.5亿元,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等,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域综合治水示范样板。

    大磨岭煤矿矿排水资源化利用项目。总投资0.56亿元,对大磨岭煤矿矿排水的有效处理与利用,新建净水厂1座,规模4000立方/日,同时考虑三宅沟水库、南红石峡水库、泽河清淤疏浚绿化等工程。

    南水北调引水入密二期工程。总投资8.5亿元,规划从郑州市南水北调干渠23号口门取水,输水线路向南铺设与新密市已有供水管道连通。南水北调引水入密二期工程设计流量为2.0立方/秒,输水线路总长27.9公里,建设10万立方/日水厂一座。

    新密市农村水源工程建设及修复改造项目。总投资0.8亿元,项目包括:新建一批塘坝、坑塘、蓄水池等不同形式的水源工程及修复改造一批老塘坝、坑塘、蓄水池等;年新增蓄水能力8万立方。

     

    第三节 持续推进森林新密建设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重点推进生态屏障、城乡公园体系、绿色廊道、矿山生态修复等四大工程,打造“绿满新密、森林环绕”绿色生态圈。

    高规格推动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按照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六化”要求,统筹推进“千百十”工程,开展山区困难地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生态红线管控,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体系建设。在西北部浅山区构建生态景观功能区,实现城区周边大绿化、干道绿色化;在南部浅山区构建生态公益林功能区,实现小流域、宜林荒山全绿化,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化;在东部及中部平原区构建农业经济保障功能区,实现湿地公园化、农田林网化、林业产业化。营造山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多品种栽植彩叶树种,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快构建西南城市生态屏障体系。全域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3.96%的基础上力争有所提升,形成乔灌草和针阔叶相结合,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结构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区域性森林体系,打造中原森林城市群“绿芯”,积极创建森林小镇和森林乡村,保护好森林资源。

    高品质推进公园体系建设。以城市公园建设提升为重点,以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生态保遗公园)建设为底色,构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生态保遗公园)—综合性公园—社区游园—微公园四级公园体系。做好神仙洞和新密市两个省级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建成溱水河湿地公园、中原国际慢城生态文化公园,加快推进窑沟、古城寨等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加快推进摩旗山森林公园、惠沟公园、报恩寺公园建设,加密微公园、社区游园,持续提升“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比率,力争城市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合理推动绿色廊道工程建设。在保证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按照“因路(河)制宜、宜绿则绿、适地适树、冠径相宜”的基本绿化思路,加快推动河道两岸、道路两旁与中间隔离带的绿化,实现绿色廊道与山区林带、公园绿地串联,形成绿量适宜、布局均匀、景观优美、植物多样的廊道生态体系。以骨干路网生态廊道和城市出入口、高速出入口绿化工程建设为重点,打造林随路走、人在林走、路林相随、人景相融、绿道贯通、赏心悦目、配套健全的特色生态景观大道。重点推进S317、S541、焦平高速及城际铁路等新建道路廊道绿化建设。

    加强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建设。提升“三区两线”及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品质,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废弃矿坑生态治理的“中原样本”。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重点推进超化镇采煤沉陷区生态恢复治理项目,加快推进战鼓山、云蒙山、北横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建立系统完善的矿山治理恢复机制,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实现矿区生态保护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到2025年,60%的煤矿沉陷区、露天矿山得到综合治理,其他区域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不低于66%,生产矿山实行边开采边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100%。

    专栏15:“十四五”期间生态保护重点项目

    超化镇国土绿化项目。总投资0.65亿元,培育4个森林乡村,绿化营造林6749亩,修复绿化沉陷区4个村400亩,开通防火通道36公里。目前正在绿化植树。

    新密市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总投资0.7亿元,营造水保林、经果林及生态修复,建设小型蓄水池、排水沟,护堤地,谷坊、塘坝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

    郑少洛高速(新密段)沿线历史遗留露天矿山深度治理项目。总投资0.6亿元,削坡除险整治工程、地形平整工程、道路工程、挡土墙工程、截排水工程、护坡及踏步工程、覆土及生物修复工程、警示牌、标志碑工程及后期养护。

    郑州夯基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嘹歌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建设项目。总投资1.48亿元,对新密市嘹歌山水泥灰岩矿区北段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治理工程总面积共计21.4万立方,以渣坡治理、挖填平整、植树造林、种草绿化等措施为主。

      第十二章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突出环境问题基本消除。

     

    第一节 加强城乡固体废弃物与污水治理

     

    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加大资源整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传统行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处置监管体系和固废产生处置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反映各种废物产生、收集、转移、处置信息和资源化利用途径。推进矿山废渣综合治理工程,综合利用尾矿资源,开展矿山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实现国土资源生态效益的有效发挥。

    加强生活垃圾常态处理。加快推进垃圾污水处理中心建设,不断完善生活垃圾“两定四分类”体系构建。建立城区“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农村“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常态化运行体系,重点推进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

    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持续抓好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开展畜禽养殖场改造提升工程。到2025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达到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

    实施污水综合整治。鼓励工业循环水利用,完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及在线监控装置安装,确保污水处理工程稳定运行并达标排放。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污水截流及排水系统,基本消除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现象,促进城乡“1 5”污水处理体系稳定运行,全面提高城乡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

     

    第二节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严格落实“8个100%”制度,全面深化扬尘、工业废气、散煤、餐饮油烟等防治措施,确保空气质量稳定向好。

    加强扬尘污染物治理。全面推行“绿色施工”作业,规范拆迁和建筑工地管理,严格扬尘排污收费,严厉打击黑渣土车及违规运输、倾倒行为。大力实施道路硬化、裸土覆盖、绿化带提档降土和树池覆盖扬尘治理工程,着重加密大车运输路线及大型土石方工地等道路的维护冲洗频次。发展绿色公共交通系统,积极发展低碳、高效、环保的地面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系统和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城市扬尘源总悬浮颗粒(TSP)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平台,开展道路尘土量定期检测和责任考核。

    加强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完善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和专家评价、公众评价“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加强新(改、扩)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工业项目的源头控制,强化重点行业废气排放监管,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监管名录,督促强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加强生活废气污染控制。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应当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或者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使油烟达标排放。积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清洁化行动,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度,杜绝农作物秸秆和垃圾燃烧,推动农村燃气入户,确保空气质量稳定向好。

     

    第三节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以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为导向,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推动碳减排的相关要求,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推动传统行业节能降耗。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产业和项目数量。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引导激励重点用能单位提高能效水平,实现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有序推动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倒逼作用,严格项目管理和环境准入门槛,实施传统耐材产业减量置换,强化造纸源头防控,禁止新增高耗能、高水耗、高污染、低档次的企业。

    培育低耗高效绿色主导产业。优先保障“低能耗、低污染、资源节约型”重大项目,壮大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性产业,培育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企业,加快发展低耗能、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强化产业之间耦合效应,建立绿色、创新、高效、低耗的主导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拽紧节水激励机制控制线,逐步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大力推进节水型机关、企业、学校、居民小区和节水型乡村等节水载体创建,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鼓励企业建设花园式、园林式生态型工厂,培育绿色设计产品。加大以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绿色改造力度,提高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加大资源整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鼓励绿色出行,使用绿色建材,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深入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专栏16:“十四五”期间生态保护重点项目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新型社区污水站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0.8亿元,项目在原污水站基础上对新密市27个污水站进行升级改造、污水收集主干管建设。

     

    第五篇 释放改革开放新红利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 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 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 , 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第十三章 纵深推进改革

     

    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抓关键、除障碍、大胆试、稳妥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第一节 打造便捷高效服务型政府

     

    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推动审批办事流程再造,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使“阳光服务、法治管理、市场活力”成为新密营商环境最鲜明特征。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深化以“一件事”为牵引的“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持续推动简政放权、简化流程、数据共享,整合政务服务数据资源,推动数据共享开放与业务协同,全面实现“不见面”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近可办全域联办,更好服务市场主体。

    优化提升政府管理效率。持续深化机构改革 , 按照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原则 , 进一步厘清市级与乡 级, 部门与部门 , 行政区与功能区的关系。明晰乡镇 政府、 街道办事处职责 , 规范“属地管理”。加快事业单位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 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稳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深入开展政府机构效能评估 , 完善监管、考评、问责全流程体系。坚持“降成本、疏堵点、增诚信、优服务”方向 , 探索“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多方共赢”政府采购机制创新。

    深化财税制度改革。 坚持一体化统筹全市财税工作,构建统分结合、分层分类的现代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统筹管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功能性平台。深化财政节支增效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继续深入推进税制改革,全面落实普惠性税收优惠、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改革等税收优惠政策。

    积极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建立明晰的管护责任制度,健全高效的分类管护机制,完善相关管护配套制度和多元的资金保障机制,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

     

    第二节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

     

    把控重点要素资源 , 深入推进市场化配置 , 完善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 , 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要素市场体系。

    推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在切实做到耕地保护的基础上 , 构建土地市场化利用新机制 , 合理保障城市发展用地 , 强化土地资源向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倾斜 , 提高土地管理规范性、调控灵活性、保障及时性。坚持土地资源优先保障产业用地 , 完善“标准地”控制性指标体系 , 强化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 优化审批流程 , 力争实现“拿地即开工”。坚持“亩均论英雄” , 开展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 , 鼓励复合利用 , 支持用途合理转换 ,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坚持依法管地用地 , 健全土地监察和责任追究制度 , 着力盘活存量土地 , 加快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水平 , 适度规模经营 , 盘活闲置宅基地、农房 , 探索整包流转、股改合作、信托经营等新模式。

    加强关键要素市场调控。系统推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关键领域改革 , 坚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 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 构建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 , 加快人力资源优势高效转换增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 围绕债券市场和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 , 丰富金融产品市场供给。把握新时代技术要素市场实际需求 , 调整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 ,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稳妥有序做好政府数据开放 , 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 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和利用安全审查制度。

    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做好价格异常波动监测预警调节。积极推动土地使用权、排污权、能权、水权等交易,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资源能源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

    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按照“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要求 , 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 , 建设开放联动的技术要素市场,建立快捷的新技术新产品准入机制。探索完善数据有效收集、有偿使用、产权清晰、规范管理、公平交易的运营机制,让数据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可持续利用。 提升交易风险防范处置能力 , 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 严格落实投诉举报查处机制 , 提高应急状态下的要素高效协同配置能力。

     

    第三节 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 , 消除隐性壁垒 , 强化两个“毫不动摇” , 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落实现代产权制度 , 加强产权激励 , 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 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 , 切实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 建立健全企业诉求处理机制 , 积极推进涉企执法监管“负面清单”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 构建企业维权“绿色通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 严格落实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政策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 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 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严格落实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制度,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机制。优化股权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效益和活力。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政策措施,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 加快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 引导金融部门更新服务模式 , 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家精神 ,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财产和合法权益。支持民营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并购重组和科技创新 , 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第四节 构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方向 , 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核心的内外资投资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负面清单具体措施与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相互匹配、紧密衔接,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不断完善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监管和激励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便利高效的市场环境。

    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积极完善发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 建立健全部门内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 , 加大政策审查力度 , 提高公平竞争审查质量和效果。有效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 , 建立健全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 ,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 定期开展评估清理。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 , 打造“亲清在线”政府政策兑现直通平台 , 畅通企业家提出意见诉求的通道。建立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专题调研制度 , 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制度。严格落实“两个清单” , 规范党政领导干部与企业人士联系交往行为 , 紧盯重点部门、关键岗位 , 建立健全相关监管约束机制 , 构建风清气正、交往有道、和谐高效的政商关系。

     

    第十四章 持续扩大开放

     

    主动参与“一带一路”“五区联动”“四路协同”建设,积极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引资引技引智并重、引进来走出去联动, 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 深化区域合作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外、省内外的协作,推动共享共用,引进、合作一批重点项目。以“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建设为突破口,设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和大型外贸企业入驻新密,大幅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深化区域合作。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三大区域,高起点、链条化、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依托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和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借助郑欧班列、空中丝路等通道优势,与郑州中心城区及航空港区在产业转移、资源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度对接融合。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加强与周边区县开展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加快交通、信息、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加强科技、教育、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建设和旅游开发等合作,共谋发展。

     

    第二节 强力推进开放招商

     

    创新招商方式。坚持招商引资与产业生态、开放平台、招才引智“三结合”,瞄准“头部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创新招商理念,着力打好“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种方式并举的组合拳,强化资本招商、中介招商,探索“飞地招商”。利用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经贸活动,带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做强平台载体,依托一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两个郑州市级专业园区、打造对外开放招商示范区。

    围绕重点产业招商。聚焦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高端科技研发平台和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招大引强选优”,开展专项招商,加强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引进。全面对接国内外500强和行业20强企业,建立信息库、项目库,一企一案、一项一案,专项突破,鼓励生产环节在我市的企业将行政、销售、核算、研发等职能机构迁入新密,支持在密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集聚业务、拓展功能、提升能级。

     

    第三节 推动外贸外经提质增效

     

    促进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大力引进出口型项目、出口货物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围绕“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及不同资本市场上市企业,联合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支持传统出口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万力、新光色、磊展科技等符合政策企业,培育壮大外贸出口队伍。积极扩大进口,依托郑欧班列,扩大紧缺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商品进口,组织各类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参观采购。

    鼓励外经“走出去”。引导本土企业“走出去”。实施“优势产能走出去工程”,鼓励本地企业、自然人加快走出去步伐,开拓民间对外投资渠道。扩大对外投资合作规模。抓住中东欧、拉美、非洲等地工业化时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带动新密制造、新密装备、新密材料、新密技术“走出去”,推进在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等全产业链深度合作,加强企业境外投资的规范和引导,带动优势企业走出去,引导“走出去”企业返程投资。

     

    第六篇 全面共享发展新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能力、卫生健康水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推进治理现代化,确保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安定、和谐、幸福、健康、快乐。

     

    第十五章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第一节 促进充分就业和持续增收

     

    坚持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机制,以高质量的就业推动全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健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做好企业职工、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等培训工作。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落实降低社保费率政策。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和退役军人招聘力度,鼓励到基层就业。积极促进农民工群体稳定就业,依法保障农民工群体权益。切实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十四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千方百计提高收入水平。积极拓宽居民收入渠道,引导企业建立工资增长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员工持股和利润分红制度。加强对合法收入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确保老有所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体救助全覆盖。强化住房保障,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持续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扶贫攻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做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力度,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做好基金保值增值工作。完善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制度,推动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总额预付方式,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逐步推进全民参加社会保险,督促中小微企业全险种参保,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优惠,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救助体制机制,加强救助政策衔接,完善多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提高救助政策执行效率。强化基层民政队伍建设,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加强对特困供养机构的财政支持,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规范社会救助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动态界定救助对象,定期比对数据,建立公平合理的救助对象评价体系。加强和改进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完善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政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各种救助服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定“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做好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租赁住房,探索完善公租房保障政策,搭建公租房智能化管理平台。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农村人口社区化进程,增加土地供应,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发挥政策优势解决弱势群体住房困难。

     

    第三节 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

     

    围绕服务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实现人口结构优化、分布均衡、社会融合、素质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创新优化人口管理。优化人口密度和空间布局规划,推动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空间组团。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和统计调查,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和结构,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强化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能力。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公共资源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构建社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服务平台,加强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建立健全人口综合信息系统,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依法记录、查询和评估人口相关信息。

    促进妇女儿童和青年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依法保障妇女平等就学、就业、婚姻以及参与社会事务和民主管理等权利。完善落实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完善分性别统计制度。大力实施女性素能提升工程,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妇女干部,培养女科技人才,促进妇女成长成才。加强妇女儿童阵地建设。继续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提高妇女健康服务水平。加强特殊困难妇女儿童及家庭民生保障。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完善儿童监护制度。预防控制儿童伤害,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广大青少年的文明素质。深入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推进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建设,宣传最美家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体系建设。加强青年教育、就业、住房、婚恋等服务支持,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鼓励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加强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完善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建立健全青年发展状况监测评估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养老保险政策宣传与落实力度,加快推进城乡养老照料设施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完善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市场为支撑、医养相融合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着力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长效增长机制,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积极落实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继续增加公办养老机构数量和床位数,增加公办养老机构护工人数,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养老设施。规范民办养老机构,增强民办养老机构的普惠性。到2025年,争取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社会养老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40张以上。

    完善社会福利网络。强化兜底保障,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普惠托育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立健全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健全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贫困重度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做好精神障碍人员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加快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设施建设,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第十六章 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第一节 推进健康新密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适应城乡居民健康需求、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健康服务体系,深入推动健康新密行动。

    建设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改善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推进人民医院、中康医院医康养等项目建设,推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全面改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疫情防控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提高疾控机构检测检验能力。建立完善疾控人才梯队,加大新冠肺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地方病防治力度。规范慢性病筛查工作,加强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推进智慧化医疗体系建设,打造以电子病历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全民健康信息网络,实现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基层医疗机构、三级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分别不低于70%、50%。深化市域医共体内涵建设,畅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渠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实施区域内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到2025年,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市域医共体,市域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

    建立常态化公共卫生防控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健全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体系基础设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充分利用“大数据 网格化”技术,做实做牢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奋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推广健康养生理念和养生方式,使中医健康养生融入百姓生活。持续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推进基层中医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开展全民健身行动。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加快“两场三馆”建设,完善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运动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培育竞技后备人才。积极举办“全运会”、农民体育活动、万名妇女健身活动等赛事项目。

    专栏17:“十四五”期间健康新密重点项目

    新密市人民医院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

    基层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总投资2.24亿元,主要对基层卫生单位改建、扩建、续建,基层单位购置仪器设备,救护车辆购置。

    新密市疫情防控能力提升项目。总投资1.53亿元,完成主体框架外墙、内墙、屋面工程施工、给水、排水施工等。

    新密市中医院老年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基础开挖。

    新密市中医院科研综合楼建设项目。总投资0.8亿元,地下2层,地上9层,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建设内容:科研、中药制剂、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大型设备用房。

    新密市中医院应急救治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0.51亿元,基础开挖。

     

    第二节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等模式,统筹县域内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和办园结构,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积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引导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有质量的普惠性服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和新密新区学校提质改造,建设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到2025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55人以上大班额,逐步化解城区学校2000人以上的大校额问题。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完成新密市智慧教育园区(原一高新校区)建设任务,组建高中学校网络课程联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办高中教育,大力度引进高水平教师,吸引新密及周边县市学生就学。全面落实中小学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免费托管服务,及相关人员待遇。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实施“青蓝工程”,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加强与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合作,探索与优质高校合作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继续深化学校去行政化改革,持续推进中小学分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研究制定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结合新密产业发展情况,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提高职教中心办学水平,支持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增设新材料学院,鼓励其“专升本”。培育高等院校集群,加快推进郑州财经技师学院、郑州黄河护理学院、郑州医药专修学院、郑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项目建设,谋划引进1—2所本科院校或设立分校。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允许企业以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与公办职业院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职业院校(或二级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推动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成人教育改革,以“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为契机,引领指导基层社区居民学校基地建设,完善“市—乡—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提升残障儿童教育教学水平。

    专栏18:“十四五”期间教育重点项目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新校区项目。总投资16.25亿元,总建筑面积28万平米,主要建设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办公楼、食堂、风雨操场、学生宿舍等。

    郑州医药专修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2.5亿元,一期用地503亩(535亩),计划建设面积约14.8万平方米,计划建设行政楼、教学楼、实训楼、餐厅、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2个组团)、教育公寓。

    新密智慧教育园区示范项目。总投资6亿元,园区综合基建。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郑州(新密)外国语学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郑州(新密)外国语学校。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新密校区建设项目。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楼、实训楼、图书信息中心、办公楼、礼堂、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楼、青年教师公寓、餐厅、风雨运动场等。

    兴华公学迁建建设项目。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132个教学班,6420个学位。

    青少年教育基地。总投资3亿元,建设用地面积302亩,流转用地1000亩,拟建设建筑面积55259平方米。建设综合楼、艺术中心、多功能厅、主题展馆、安全实训楼、国防军事馆、科技馆、国际交流中心、体育挂包、风雨操场、天文气象馆、教学楼、餐饮中心、教职工及学生宿舍楼及其他服务场所。

    郑州市普通高中外迁项目。总投资3亿元,实施郑州市第八高级中学建设工程,学校综合基建,规划60个教学班,提供3000个标准学位。

    新密市义务教育项目。总投资12亿元,未来路小学、未来路初级中学、曲梁镇风尚路小学、曲梁镇第三初级中学、东大街初中、长乐路初中、开阳路小学、育才街小学、大鸿路小学、长乐路第二小学、报恩街初中、平安路小学等12所学校新建项目,曲梁镇岗牛小学、曲梁镇五虎庙小学、曲梁镇实验小学、曲梁镇曲梁小学4所小学迁建项目。

    新密市学前教育项目。总投资1.4亿元,政通路、超化河西幼儿园、大隗和合幼儿园、城关实验、苟堂实验、仁之乐、大鸿幼儿园、牛店北召、月台村公办幼儿园、来集郭岗润苗幼儿园10所幼儿园建设项目。

    新密2所高中扩建项目。总投资0.74亿元,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教学综合楼项目。

    郑州利生科教设备有限公司年可接待30万人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新建“中国教育装备博物馆”(拟定)、智能制造体验中心、未来教育创新中心、教育装备检验检测中心等配套设施。

     

    第三节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府引导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加强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大历史文化名胜、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逐年增加文化遗产保护预算投入,重点保护古城寨遗址、新砦遗址、李家沟遗址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度挖掘华夏文明起源地价值,以核心价值凝聚社会共识。加大密县古城保护与开发力度,完成白龙庙、报恩寺、洪山庙、助泉寺文物本体保护维修工程,郑氏祠堂文物建筑搬迁修缮工程,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为导向,构筑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开展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与服务,加快“六馆四中心”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坚持“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做好城市书房管理运行工作及图书馆分馆建设工作 , 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广泛征集地方文献和红色文物 , 高标准举办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专业讲座 , 经常性组织非遗展演、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摄影展览、 节庆等大型文艺活动。按照“七个一”标准,完善基础设施,逐步规范完善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进一步发挥好融媒体中心作用,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大力弘扬诚信文化,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专栏19:“十四五”期间文化事业重点项目

    新密文化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文化旅游、商业街、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及相关配套工程等。

    新密市市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1.17亿元,本项目建设功能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和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管理中心等,具体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博物馆、展览馆、综合馆和地下室等五座综合性建筑。

    新密瀚宇创意产业园一期项目。总投资20亿元,涵盖社区居住、文体商业、创意产业园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升级项目。

    花满园婚庆摄影主题公园。总投资20亿元,打造全国一流、河南唯一的以婚庆影视为主题的综合性项目。

    新密窑沟瓷窑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总投资0.9亿元,总建筑面积248亩,主要建设遗址保护、遗址展示、古瓷标本展示、管理用房、博物馆、文创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

     

    第十七章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新密、平安新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社区的管理服务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手段,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发挥信息化技术“探测仪”和“绣花针”的作用,使治理更加精细化、长效化,提高社会治理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完善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体系、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推进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一村(格)一警”、村(居)法律顾问长效机制,构架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各类调节联动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完善网络防控体系,提高治安治理水平。深化“平安新密”建设,加强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城市运营安全。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切实维护好政治安全。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能源、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确保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战略应急物资储备安全。加强市域安全保障,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地下空间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大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强化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工作衔接机制和协同机制,完善防汛抗旱等自然灾害防治基础设施,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升消防应急处置能力。

    专栏20:“十四五”期间社会治理重点项目

    看守所、拘留所新建项目。总投资0.8亿元,本项目总用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业务技术用房、备勤室、值班室、武警内卫用房等。

    新密市公安局基层派出所打捆项目。总投资1.4亿元,包括平陌、牛店、米村、西大街、城关、岳村、白寨、袁庄、伏羲山、新华路、青屏、苟堂等基层派出所的业务用房、备勤室、值班室。

    新密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项目。总投资0.6亿元,主要包括业务用房、备勤室、值班室等。

    交警中队建设项目。总投资0.46亿元,主要包括交警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四中队、七中队、八中队、九中队的业务用房、备勤室、值班室等。

    救援物资及救援装备储备库项目。总投资0.9亿元,占地33350平方米,包括综合办公楼、大型救援装备库、救援物资储备库及配套设施。

    新密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总投资0.46亿元,每个中队占地15亩,建设办公、学习、训练、救援装备与物资储备等设施。

    新密市应急指挥平台项目。总投资0.5亿元,主要建设应急指挥场所、现场移动指挥平台、应急指挥通信网络、风险隐患点(企业、自然灾害等)末端监控探头等。

    新密市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总投资0.8亿元,占地133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和其他必要装备等。

    乡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0.6亿元,主要包括应急办办公场所,一支救援队伍(10—12人),一个物资储备库。

     

    第二节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新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责。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健全执法、司法、法律服务衔接配套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积极营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社会氛围。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对接金融机构、税务、公安、工商、纪检法、交通等部门数据,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广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加大力度开展重点领域突出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健全和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开展诚信主体实践活动。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加大对诚信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打造“诚信新密”。

     

    第七篇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政府责任,完善规划考核评价机制,汇集全社会力量,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十八章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规划实施筑牢政治根基,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一节 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提升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强化思想引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引领群众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确保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党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注重发挥各级党委(党组)作用,扛稳政治责任,引导各方面力量向中心工作聚焦发力,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把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基层”干部选拔鲜明导向,注重忠诚干净担当,完善从严管理体系,优化选拔任用机制,系统推进干部年轻化,建设一支真心干事、善于干事、干净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各项权利。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实质性监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畅通意见诉求表达渠道,有序扩大政治参与,发挥好参政议政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政策,与民主党派、无党派、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各方面紧密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积极扩大基层民主,科学引导群众开展基层民主实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扎实的民主权利。

    第三节 持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持之以恒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监督体系,发挥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作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完善巡察工作上下联动格局,积极探索巡查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的方法途径。抓好政治监督,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十九章 加强规划衔接落实

     

    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统一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强化规划分解落实与考核评价,扩大公众参与,为规划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节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理顺规划体系,完善以市级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市、乡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功能互补、衔接协调的统一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抓好规划纲要确定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实施情况纳入全市各相关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体现党委政府战略意图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年度监测,开展第三方中期评估,做好评估结果应用,及时依法动态修订调整。

     

    第二节 调动汇聚全社会力量

     

    加强宣传工作,深入宣传“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思路、目标及重点任务,着力推进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增强民众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征集各界智慧,汇聚磅礴力量,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程度和透明度,促进各级各类规划的有效实施。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密新胜利。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