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 索引号:752277600/2021-75243
  • 发布机构:新郑市应急管理局
  • 关键词:新闻发布,重要会议,防灾减灾
  • 成文日期:2021-07-14
  • 发布日期:2021-07-14
  • 新郑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新郑市委副书记、市长  马宏伟

    (2021年7月14日)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新郑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各方参与”原则,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普查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圆满完成了试点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保障。新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将试点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固定议题和市政府重点任务清单,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办、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普查领导小组,选聘6名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确保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应急、住建等8个行业部门分别成立专项普查办公室,负责推进专项领域普查工作,构建了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1 8”组织体系。市财政列支381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普查工作高效开展。同时,将普查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实行“挂图作战”,先后编发14期简报、4期警示函,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工作合力。

    二、着力四个强化,摸清风险底数。一是强化数据质量。市应急局牵头对行政区划、行政驻地、边界逐一核查,掌握一手资料,确保普查数据真实有效。制定《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质量管理办法》,建立调查员、调查单位、市普查办三级质量审核机制,确保普查数据可核查、可追溯。期间,共反馈修改问题数据6000余条。二是强化一线调查。组织应急、交通等部门专业人员,对357所学校、79家煤矿及危化企业、283个行政村、659条道路及桥梁、20座中小水库、23.2万栋房屋开展风险普查,编制了房屋建筑自然灾害风险地图、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图、防治区划图,为推进成果运用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强化技术支撑。联合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历时7个月完成地震易发区房屋抗震能力初判、地震野外及实验室测试,形成新郑市1:25万地震构造图,并于今年4月首批通过省地震局验收。加强与河南省气候中心沟通协作,高效完成了高温、干旱、暴雨等8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同时,与省林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交通学院联合成立林地、市政设施普查专家组,高标准完成1.9万公顷林地、103段市政道路、5座供水设施、82条供水管道风险普查和数据录入。四是强化宣传教育。在城市广场、镇村人员密集区域,累计组织各类动员会、培训会300余场,印发普查技术规范、普查文件1700余套,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有效提升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研判普查数据,深化成果运用。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完善”,加强数据共享、成果汇集,积极推进普查数据成果应用。通过整合行业部门的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资源等数据,编制15项普查成果档案,建立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实现部门数据一体化、普查成果数字化。结合道路、桥梁、房屋、产业企业等领域风险普查成果,制定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方案,督促基层单位整改风险隐患、落实防控措施。同时,对普查发现的各类灾害风险,及时拨付专项资金补充应急装备、救灾物资,组织防火、防汛专项应急演练15次,开展乡镇、村组灾害预防培训16期,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应急防范能力。

    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风险普查部署安排,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普查成果运用,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
  • 新郑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docx
  •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