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第130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551609197/2021-00024
  • 发布机构: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关键词:人大建议
  • 成文日期:2021-09-26
  • 发布日期:2021-09-26
  • 关于加快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第130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崔文腾代表:

    您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郑州市文旅产业的关心和支持。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对您所提出的意见认真学习研究,并与市委宣传部、市交通局等部门沟通联系,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和工作职能,经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客观分析了 国人对旅游这一精神与体验消费正朝着更加优、新、异的方向快速升级 的趋势,结合郑 州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为我们下步工作提供了重要思 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同志,市长侯红同志经常听取汇报、了解情况、交代任务,帮助解决问题。 202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文广旅工作开展调研10多次、批示件近20件、召开包括全市文化旅游大会在内的各类、各级会议8次,从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全局,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一系列“塑理念、定格局、谋长远、打基础”的战略部署,亲自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把脉问诊、量体裁衣,把国内外先进地区、先进城市的先进经验与古都郑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召开文化旅游强市大会,成立了高规格文化旅游强市领导小组,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年初召开的 市委十一届十三次会议,将 “文旅强” 列入 “两化五强”我市战略发展目标, 郑州这座城市 “背靠嵩山、面朝黄河”的城市文化特征愈发凸显,“文化铸魂、旅游带动、文旅融合”的动力活力愈发强劲。以“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两带一心”文旅格局、“三座城、三百年、三千里”历史文化故事、“山、河、祖、国”四大城市文化IP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四”文化旅游战略布局愈发清晰可见、呼之欲出,郑州文旅跑步进入“黄河时代”。 2020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401亿元,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今年 春节假期旅游总收入 达到 45.12亿元 ,位列成都、上海、南京之后,排全国第四位。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 10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6亿元,跻身全国前十。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 “ 两化五强 ” 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创新驱动,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以全域旅游为主导, 从供需两端发力,努力使我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化、供给更加丰富 , 文化和旅游消费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对 全市 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全市 文化 及相关 产业增加值 高于同期 GDP增速 ,旅游总收入增速年均达到 10% 以上, 为我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一、加大 政策性 支持引导力度 。 建立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措施体系,综合运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对符合条件的文旅项目、企业和赛事、展会等给与补贴和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对文旅项目和企业给与融资支持,推动设立服务中小微文旅企业的特色金融机构,鼓励文旅产业保险产品创新。文化旅游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对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全力保障土地供给。市、县区政府要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上下联动,要统筹上级及本级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杠杆作用,强化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将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对全域旅游专业人才、产业人才、实用人才培养,打造推进全域旅游工作的骨干力量。加强与区内外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育基地。把文旅人才引进纳入“黄河人才计划”,引进高端旅游研究、规划、管理、经营人才,成立郑州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智库,聘用国内外专家作为郑州市文化旅游发展顾问。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发挥区位优势,构建立体旅游通道,依托快速公路网,完善通往景区、特色村镇的旅游道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通旅游观光巴士、旅游专线,解决通达景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国家、省干线公路和通达景区公路沿线规划建设咨询服务店、特色驿站、观景平台、生态厕所、汽车营地等服务设施,推进旅游交通便利化。

    二、 坚持创新驱动, 培育新兴文旅产业 。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深度挖掘彰显郑州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功夫文化、民俗文化等创意文化内涵,制作一批高质量的演艺、影视、动漫、短视频作品,推出具有中原特色、郑州元素的文创产品,开展文化体验旅游,举办文创商品大赛,搭建创新展示平台,推进创意设计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发展影剧演出和动漫产业,支持街头行为艺术表演,支持景区(旅游度假区)开发优质演艺项目,鼓励影视动漫企业努力创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时代特点和影响力的原创影视动漫产品,深挖动漫游戏产业市场发展潜力,研发和制作优秀的原创动漫游戏作品和形象,构建以漫画、动画、动漫舞台剧、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游戏等互为支撑的动漫游戏产业链。引导旅游民宿产业,支持打造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安全要求和包含郑州本土文化元素的特色精品旅游星级民宿,提升乡村旅游民宿服务水平,叫响 “黄河民宿”、“嵩山民宿”等品牌。培育都市旅游民宿品牌。建设特色文旅小镇,积极培育巩义慈云小镇、登封天文小镇、新密伏羲古镇,新郑红枣小镇、荥阳樱花小镇、中牟电影小镇等一批高品质的特色小镇,营造宜居宜业宜游良好环境。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以城市32个核心板块、50个美丽乡村精品、300个示范村为战略支撑,优化旅游发展布局,推进精品村和示范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发展。发展文旅夜经济,发挥建业电影小镇、百年德化历史街区、二七区樱桃沟、巩义市“长寿山风情古镇文化商业街”、郑东新区龙湖里商业街区、金水区“农科路酒吧休闲一条街”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形成“夜郑州”文旅消费新地标,建设20个省市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城市夜间经济新的增长极。培育小剧场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全市“2 8 N”的剧场体系,推出一批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戏曲、话剧、相声、脱口秀、儿童剧等演出节目,打造“郑好看”剧场品牌,形成一批运营规范、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经营主体。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 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紧扣沿黄文化旅游带、环嵩山文化带和古都文化,打造凸显郑州文化旅游特色和历史文脉资源的精品线路。加快推进 “只有河南”、“海昌海洋公园”、“黄河滩地公园”、“二砂文化创意园”、“荥泽古城”等50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跨界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商业、医疗、教育等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旅游装备制造业,催生一批特色民宿、乡村微度假综合体、体育旅游示范景区、旅游商贸综合体、医疗康体旅游及生态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鼓励各级文化产业园区优化升级,支持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创建工作,支持在文化产业园区内建设为园区文化企业、项目提供技术、信息、融资、培训、物流等公共服务的平台,鼓励利用老旧厂区、老旧厂房、老旧设施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支持二砂、郑煤机、兴隆铺热电厂、油化厂、彩虹盒子、瑞光等文化文创园区发展。实施精品景区提升工程,深入挖掘、梳理旅游景区文化资源,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产品品质,推进A级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民宿、公共文化场馆等资源联动、品质提升、共建共享。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建业、银基、好想你、丰乐集团、清华园等本土企业向文化旅游转型,持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培育一批“优、特、新”的中小微文旅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骨干文旅企业,建立全市文旅产业项目和企业台账,制订项目推进和帮扶企业措施,打造有较强实力、竞争力的“文旅航母”和有较强影响力、美誉度的知名文旅品牌,积极推动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落户郑州。

    四、 努力扩大消费,激发文旅市场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鼓励各县(市)区打造文创园、特色书店、精品夜市、文化娱乐场馆、步行商业街区等多业态集聚的消费聚集地,创建 20个省市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省市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努力建成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继续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等创建,积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之都”,鼓励支持各区创建省级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及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和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中原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名街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创建活动,制定《郑州“文学之都”建设规划纲要》,以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之都”创意城市为契机,不断提升郑州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扩大文化旅游消费,积极开展郑州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鼓励和支持各类景区和文旅单位开展减免、打折、积分奖励和消费补贴等形式开展各项惠民活动,组织景区、旅行社、演艺公司等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让利促销,结合景区各类文旅活动,通过向我市重要客源地、市民宣传营销,与高铁合作开行旅游专列,引客入郑,提升人民群众文旅消费热情。

    五、创新宣传营销模式,打造城市品牌形象。 加大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扩大郑州城市旅游形象在央视等国家级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力度,强力推出 “去郑州,看早期的中国”和“山·河·祖·国”系列文旅IP,加大与携程、今日头条等知名互联网旅游企业和自媒体平台合作力度,联合洛阳、开封共同举办“三个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推出沿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拍摄反映郑汴洛文化旅游特色的宣传片,共同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把郑汴洛沿线的历史文化景观串珠成线,进行系统宣传和推广,打造世界级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谋划重大特色文化活动,办好郑州“黄河文化月”,依托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交易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黄河合唱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平台,引领和带动高端文旅消费,办好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支持金水国际街舞大赛、巩义杜甫诗歌文化节、登封少林武术节、新郑红枣节、新密杏花节、荥阳象棋石榴节、中牟西瓜节等节会品牌 , 不断策划争取一批有影响力的主题活动 ,打响郑州的国际文化旅游品牌,确立郑州文化在国内外的地位,吸引更多的人到郑州感受文化、休闲观光。

    感谢您对我市文旅工作的关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

     

    2021年6月9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邮 编:450000

    联 系 人: 师晓立                联系电话: 69095830

    抄    报:市政府督查室、市人大议案委员会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