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魏亚楠代表:
您好!您在郑州市人大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医疗急救体系,开展全民AED急救培训演练和宣传》的建议已收悉,我会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调研。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国际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地救护。应急救护工作是中国红十字会的传统工作和法定职责。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各级红十字会组织“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职责,要求积极开展救护培训工作,并使该项工作开展范围不断扩大,操作日臻规范。2017年5月8日颁布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再次确定了红十字会的职责之一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
一、持续有效地开展社会急救培训
郑州市红十字会自2006年起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长期以来,我会坚持致力于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2014年3月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了郑州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主要承训郑州市有关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红十字事业的发展。自2018年起,我会争取了彩票公益金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在全市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有效推动了广大市民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截至2020年底,本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644人次,救护员培训40299人次,普及培训66371人次。大型活动惠及群众125000人。近年来,基本形成了年普及培训1万余人、救护员培训5000余名的长效机制。
二、探索推进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项目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心血管疾病成为危险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心源性猝死是最危急的急症之一,救治需要争分夺秒。据有关数据显示,91%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是心律失常(室颤/无脉室速)所致。据医学研究,对于心源性猝死病人,如能在1分钟内实施CPR(徒手心肺复苏),3-5分钟内实施AED电击除颤,可使其存活率达到49%-75%。故救治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手段是早期实施CPR与AED除颤,最理想的是公众在现场实施AED除颤。在人口密集公共场所设置AED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城市文明进步的体现。
近两年,我会积极推进在公共场所设置AED工作。为切实加强重点公共场所应急救护保障能力,提升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我会一是积极筹措资金,研发“郑州市红十字智慧平台”,在部分人员密集场所配备5台郑州市红十字人道智慧终端内嵌AED设备。二是结合2021年我会信息化提升项目,在全市主要公共场所配备30台郑州市红十字人道智慧终端,内嵌AED设备,结合红十字精神、应急救护知识等宣传,通过终端设备实现与120急救体系的对接。三是协调郑州地铁集团逐步推动AED设备地铁站点配备,一期在23个站点配备33台设备,并确保每个站点有1-2名工作人员持红十字救护员证上岗。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200万,已跨入特大城市行列,但目前在公共场合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发展滞后,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符合郑州城市定位。
(二)安装AED设备范围较小。由于资金、场地、人员等各种原因导致公共场所安装AED设备范围较小,没有能够很好体现AED急救设备的公益性和普遍性。
(三)应急救护培训的力度不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尤其是AED操作方法的普及率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差距很大。红十字救护员持证率没有达到红十字会总会常住人口1%的要求。
四、下一步工作
AED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不仅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根据《郑州市红十字会2021年-2025年发展规划》,我会将进一步凝聚力量,充分发挥了红十字会在党和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推动公共场所AED的配置和普及,发挥AED在构建城市应急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完成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动管理体系建设。我会将积极联系财政、卫健、城管等系统出台《郑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和管理使用,并确保AED在全市铺开后配置管理有序、时刻有效。
(二)进一步增大仪器配备范围。我会将向市政府申请专项经费,用于AED购置、后续维修、更新以及培训和宣传;并制定鼓励政策,支持社会捐助,鼓励学校、商场、景点、场站、养老机构等自行购买AED。
(三)持续加强AED使用的培训力度。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已将AED的使用方法列入培训大纲,作为红十字“救护师资”和“救护员”培训的必修内容。我会将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培训力度,在交通运输、矿山、旅游、教育、消防等相关高危与社会服务行业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救护培训,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及AED 的使用方法。
(四)加大宣传范围和力度。利用多媒体平台普及AED救人成功的案例及使用常识,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AED,关注AED,逐步掌握AED的操作知识与方法。推动我市公共场所AED设施迈上新台阶,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再次感谢您对我会应急救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