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郑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郑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16日
郑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筑未来发展战略性优势,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科〔2020〕5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网信办、科技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改发函〔2020〕152号)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具有郑州特色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动能,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城市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省会城市排头兵作用,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统筹规划、标准先行,资源整合、融合共享,前瞻设计、推动发展”的基本原则,建设郑州市“自生长、自更新”的三维全息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以下简称为CIM平台)。构建以数字化场景为核心的“CIM ”应用体系,推进CIM基础平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其他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CIM平台的数据融合与数据共享作用,促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推动基础设施创新发展,推动城市智慧化、科学化治理,助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为郑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近期工作目标(2022年底前)
基本建设完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初步形成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底板。制定发布CIM数据标准。开展部分BIM(“建筑信息模型”,下同)模型的入库工作。探索项目审批的BIM报建工作。明确包括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等基于CIM 的应用,并探索主题数据汇集模式和CIM数据的共享及发布机制。
(二)中期工作目标(2023~2024年底前)
CIM平台稳定运行,基本完成建成区范围内地理信息、建筑物、地上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基础数据库,助推城市规划建设审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与管理,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智慧社区建设等场景应用。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网通管”。
(三)“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2025年底前)
基于CIM基础数据的城市运行管理、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安全管理及未来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场景大量应用,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方式有效转型提升。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CIM运行生态,打造郑州经济增长新亮点。形成比较系统的“新城建”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
郑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发展要求,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侧重地发展可较快成为标杆的特色与专项,以便普及与推广。
三、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CIM平台建设,按照“平台落地、试点先行”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试点示范、项目谋划、产业培育等方式,加快构建互联感知、智能高效、创新引领的“新城建”体系。深入推进“CIM ”应用,加快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发展、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等。
郑州市“新城建”工作由市城建局牵头抓总,各责任单位全力协同,市大数据局提供技术支持,统筹推进。
(一)建设城市级CIM基础平台
构建城市三维全息CIM平台,依托郑州城市大脑时空数据平台、郑州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打造郑州数字城市。以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为原则,以建立城市三维全息集成共享应用场景,实现全态势感知、智慧化协同管控为目标,创新数字城市“规、建、管、养、用、维”的新型框架体系、流程体系和标准体系,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软件基础设施。
1 . CIM数据标准规范建设
编制面向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领域的数据分类分级、采集建库、更新与共享应用的技术标准,形成覆盖城市时空基础数据、城市历史、现状与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城市感知数据等的CIM管理数据标准。明确CIM平台分类和编码标准、数据治理与建库规程、CIM平台交付标准、数据共享交换规范等标准,明确信息融合的资源目录、编码规则、更新维护责任主体,为数字空间现实化以及现实空间数字化制定准绳。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住房保障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及市内各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
2 . CIM基础数据库建设
CIM基础数据库是融合城市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资源汇聚与数据服务中心,包括时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规划管控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物联感知数据、标准地址库、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等,为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管理与服务。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
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民政局、市城管局、市住房保障局、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及市内各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
3 . CIM基础平台底板建设
通过整合对接现有各部门相关数据及标准,建立信息采集、更新、管理和维护相关运行机制,加快CIM基础平台底板建设,实现城市规建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共享、管理联动、全民共创”,树立数字和现实空间共生的郑州新标杆。平台具备基础数据接入和管理、BIM等模型数据汇聚与融合、三维场景基础应用和网络安全管理、支撑“CIM ”平台应用的开放接口等基础功能,逐步实现与国家、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同时向资源规划、城建、城管、公安、应急、政法等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数字底板,实现全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市住房保障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市应急局及市内各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
4 . 建立数字化交付与更新机制
通过建立相关数据标准和流程规范,建立数据和模型的数字化交付、更新机制,实现城市信息模型的“自生长、自更新”,确保接入数据的真实性、实时性、可溯性。平台具备数据交付与更新全流程管理、BIM等模型数据合规性审核、交付计划与任务管理等基础功能,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全过程的数据交付与数据更新管理。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
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应急局
(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和管理
以城市CIM平台建设为基础,推进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对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对接CIM平台实现对各类管网数据的管理、查询、统计、分析、量算、标注、输出和适时更新等功能,实现对管网运维的管理、巡检、审批、在线监测、应急指挥等功能,以管理全面信息化为导向,完善管理可持续的长效运行机制。
1 . 市政管网普查及建模
将物探管网数据和管网设计数据转换为三维模型数据,并建立基础管网数据库以及地理信息数据库,其中包括给水、排水(雨、污)、燃气、热力、通信及其他类管网,为后续管网管理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建立可靠的地下管网归档制度与管网数据更新机制,保证管网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并保证管网数据的准确性。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工信局、市人防办、市通管办,郑州供电公司
2 . 建立地下管网数字化管理系统
建立地下管线数字管理系统,并实现管网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量算、标注等,实现管网及相关设施的适时监测、动态管理,实现管网运维上的业务审批、图档管理、移动巡检、检修维护、应急处置等,实现基于CIM平台的地上、地下一体可视化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人防办、市通管办、市大数据局,郑州供电公司
3 . 建立地下管网施工数字报建审批系统
建设基于CIM基础数据库的三维管网模型数据,建立地下管线施工数字报建审批系统,实现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网的自动检测,实现管网及相关设施施工中的保护管理,避免管网施工事故。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人防办、市通管办、市大数据局,郑州供电公司
(三)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以“新城建”为契机,以城市CIM基础平台为支撑,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深化应用自主创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升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协同水平,提升建筑业智能化水平。
1 . 深化工程建设领域CIM应用
强化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建筑工业化基础构件标准库,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在建造全过程加大BIM、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通过构件标准库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实时计算能耗指标和成本造价,辅助形成可实施的建筑设计和造价方案。通过BIM技术的标准化设计,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
2 . 实施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
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策划、全流程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应用场景,提供业务协同、区域评估、并联审批、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和信用监管等功能应用。建立智能感知的城市数据采集模块、监测模块和智能分析模块,实现从信息采集到系统分析诊断再到精细化决策支持的城市体检智能信息平台。建立工程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维。推动绿色建材、物联感知产品在BIM设计中的应用。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
3 . 实施工程项目BIM审查和组织
全面融合工程项目各类信息。在建设项目前期策划、施工图审查、联合验收等不同环节实现基于BIM模型的项目自动审查,推动三维地籍、土地立体化开发利用、工程建设项目BIM报建等应用。以规模以上政府投资类项目为试点,推广施工组织的BIM应用。借助BIM模型探索建立新型验收模式,提升竣工验收的准确性。
牵头单位:市城建局
4 . 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
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加强与相关系统平台信息共享。充分发挥CIM平台支撑作用,在建设项目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联合验收—产权登记等不同环节,加快推进基于BIM模型的智能化审查,建立完善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标准,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
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资源规划局、市政务服务办公室
(四)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
为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改善城市出行,基于城市CIM平台,借助5G MEC边缘计算智能交通算法、交通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建设路侧感知终端体系、完善信息采集、智能交通算法、I2X通信与发布一体化的智能路侧软硬件系统,打造基于边缘/云智能服务的智慧出行平台“车城网”,推动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1 . 城市数字化设施接入及感知
加大智能网联通信网络覆盖,加快道路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4G升级改造和5G扩建,推动C-V2X网络升级与路侧单与部署的有机结合,平滑升级到5G-V2X示范应用,建设人、车、路、云协同体系,实现城市生态区C-V2X网络覆盖和部署,满足车联网大规模应用。加快研究制定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杆设计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快推广“智慧杆”,实现“多杆合一”。建设智能通信网络,打造数字化交通标识、数字化路灯系统、数字化建筑的车路协同接入系统。构建基于5G的V2X路侧通信体系、北斗体系、云端监控平台等多元态势融合感知单元,实现智慧停车场服务,提升停车体验。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建设服务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智慧路灯、智慧充电桩。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城管局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局、市通管办、市交通局、市公安局
2 . 完善智慧出行服务
扩大智能交通新服务和新生态的创新应用示范服务。利用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建感知网络,建设人、车、路、云协同体系,共同开展自动驾驶智慧出行、智慧交通、平安交通、智慧运输等应用示范场景。培育面向乘用车的智慧出行、道路救援、数据服务等创新应用,完善面向多种营运车辆的综合信息服务和远程监测系统,推动面向交通管理、商业运输车辆调度和道路运输监管等领域的交通服务,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开展公众出行服务MaaS系统建设,融合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巡游/网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和辅助决策,为出行者提供多种公交方式最优组合的“一站式”服务。
牵头单位:市交通局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
(五)建设城市智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建立城市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目录、数据治理、数据存储、数据共享交换、数据管控、数据授权、数据服务和数据安全多个维度的业务,同时优化数据一体化服务功能,为城管业务高效开展、城市科学精细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1 . 提升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
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应用平台亦即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基于CIM数据和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万米单位网格管理法和部、事件编码管理法,建立完善业务指导系统、指挥协调系统,建立健全城市综合服务评价体系,实现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价,为城管业务高效开展、城市科学精细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整合城市管理涉及的事件、部件数据、车辆数据、人员数据、环卫监管数据等,实现各类数据的空间维度整合,实施城市管理运营情况的监管考评与指挥调度;对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关键数据和评价指标进行专题可视化展示,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升级,为城市精细治理、精准服务提供科学、迅捷支撑。构筑数字化城管 市政、环卫、园林 综合执法 地下管线、智慧社区等复合性智慧城管运行综合服务平台。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
2 . 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
对接市场监管、应急、城建、环保、交警等部门执法系统,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
3 . 推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基于CIM平台,建设应急指挥系统。依托全域感知能力,实现应急资源、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地下空间进行三维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可视化,结合全域感知能力,提升应急态势感知水平,提高应急指挥能力。
牵头单位:市应急局
(六)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以CIM平台为核心,将城市管理各项业务数据空间化、立体化、实时化,构建道路桥梁、城市内涝、地下管网等城市安全运行管理预测、预警模型,建设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管理数据资源池,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牵头单位:市应急局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公安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城建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消防救援支队,郑州供电公司、市自来水公司、市热力总公司、郑州地铁集团
(七)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围绕社区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和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协同建设运营的市级战略目标,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治理领域应用,树立“社区微脑”是“城市大脑”核心单元的理念,构建起集政策宣传、社区共治、居民服务、物业管理、社会组织活动为一体并可持续运营的智慧化平台,将数字治理城市延伸至社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市打造基础设施智能化、社区治理精细化、社区服务多元化的高品质智慧社区。
1 . 加快社区信息化设备和数据库建设
加快各类信息化设备在社区的建设步伐,对社区的“人、地、物、事、情、组织”等数据按照部门职责进行全域全量采集和全要素梳理,实现基层社区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数据基础和应用支撑。
牵头单位:市委社治委,市大数据局
责任单位:市委社治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房保障局、市城管局
2 . 打造一体化数字驾驶舱
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集深度分析、综合运用、辅助决策、指挥协同等功能为一体“数字驾驶舱”,实现日常管理、综合决策和应急联动的多级多端互联互通,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牵头单位:市委社治委,市大数据局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房保障局
3 . 建设智慧社区运营中心
以坚持“党建引领、完善社区服务、带动居民参与”为抓手,拓展线上民意收集、民主协商、民生服务的渠道。建立对各类社区数据指标的填报、查询、维护、统计分析平台和综合决策系统,实现社区各项业务线条的交流汇集,实现数据与管理的智慧化汇总分析和智能化应用,持续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牵头单位:市委社治委,市大数据局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住房保障局
4 . 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
推进物业管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应用,为政务服务下沉到社区提供支撑,为居民提供生活缴费、在线预约等便民服务。鼓励物业服务企业线下“代跑腿”“接力办”,助力实现公共服务线上“一屏办”“指尖办”。
牵头单位:市住房保障局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郑州市“新城建”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城建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其他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完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新城建”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建局。市城建局主要负责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各责任单位指定1名科级干部作为联络员。从市城建局、市大数据局抽调人员组建“新城建”工作专班,集中办公负责相关任务落实。各相关委局依据“新城建”工作计划,组建专题建设小组,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例会制度,原则上每两周召开1次,主要听取工作汇报,安排部署工作。定期将“新城建”工作上报市政府、省住建厅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筹建专家小组或“新城建”信息中心,组织专家和第三方科研机构参与试点建设,为“新城建”整体推进提供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咨询和论证、评审工作。
(二)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一整套保障“新城建”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制定CIM数据管理办法,作为空间数据汇聚、管理、共享、考核及安全保障等工作开展的依据;制定BIM审批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BIM设计文件法定化;制定CIM数据分级管理制度,对文档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实现城市的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数据信息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建立CIM平台日常巡检、定位维护、应急处理机制,保证硬件设备的安全运行,为城市建设核心数据和CIM平台的正常运营提供基础硬件保障。建立监督评估体系,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评估评价。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及动态跟踪督查,纳入市政府重点项目督查范围,建立通报机制。
(三)加大资金投入
由市政府投资的“新城建”项目,原则上市城建局负责项目的立项、实施等相关工作,资金由市财政承担,列入城建计划。能引入社会资本的“新城建”项目,鼓励和引导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社会资本等多元主体加大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支持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建立“新城建”优惠利率信贷专项。做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融合促进,全力做好项目策划与储备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各类资金支持,获上级支持的“新城建”项目优先实施。
(四)加强宣传引导
深入开展宣传,加大对CIM平台建设宣传报道力度,积极借鉴推广研究成果、产品和典型经验,提升全社会“新城建”的认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新城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