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5年)政策解读

  • 索引号:005307386/2022-00003
  • 发布机构:新密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关键词: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乡村振兴,政策解读
  • 成文日期:2022-02-16
  • 发布日期:2022-02-16
  • 生效日期:2019-01-01
  • 废止日期:2025-12-31
  • 新密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5年)政策解读

    规划编制围绕西部“美”起来的总体目标,美丽人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数字乡村、机制创新七大方面,对新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明确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走在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县前列,实现打造乡村振兴中原样本的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高质量建设美丽经济、美丽人居、美丽生态、美丽社区,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发展定位

    聚焦“山川密境地,幸福大花园”的乡村振兴战略定位,对标乡村振兴中原样本的战略高度,贯彻都市乡村、山水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甜蜜乡村、智慧乡村和活力乡村七大发展路径,落实“15511”振兴大格局。规划至2022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走在河南省前列;至2025年,“15511”乡村振兴格局基本形成,乡村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三、空间布局

    总体形成“一区一环四带五中心”的空间布局。

    (一)一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乡一体化先行示范区)

    1、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积极申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

    2、城乡一体先行示范区

    规划刘寨镇镇域范围为城乡一体先行示范区,这是践行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域。

    (二)一环:美丽经济发展环

    依托郑少高速、郑栾高速、商登高速、焦平高速(规划),打造全面融入郑州都市圈、辐射中原地区的市域美丽经济发展环。

    (三)四带:四条特色风景带

    规划打造伏羲花海生态带(串联袁庄、尖山、牛店、米村四个乡镇)、诗经溯源文化带(串联白寨、岳村、刘寨和曲梁四个乡镇)、轩辕文旅产业带(串联来集、刘寨、大隗三个乡镇)、岐黄康体养生带(串联平陌、超化、城关、苟堂四个乡镇)4条特色风景带,全域提升新密乡村建设。

    (四)五中心:五个乡村振兴示范中心

    1、超化——城关镇乡村振兴示范中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示范

    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以一二三产融合为目标,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打造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示范。

    2、米村镇乡村振兴示范中心:大项目驱动和产村融合发展示范

    产业新城和休闲慢城协同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步推进,打造产村融合的产业小镇和慢城小镇。

    3、白寨镇乡村振兴示范中心:生态优势转化美丽经济示范

    优化生态资源,重点发展生态颐养、郊野休闲等新型业态,从产业融合、创业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着力推进生态经济转化平台打造,大力培育生态经济转化经营主体,全面构建生态优势转化美丽经济的振兴体系。

    4、岳村镇乡村振兴示范中心:社区建设和生态修复示范

    深化新型社区日常管理、文化建设和基层治理,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建设绿色生态的 “花海岳村”。

    5、大隗镇乡村振兴示范中心:工业转型升级示范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造纸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培育城镇主导产业新业态,打造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示范。

    (五)村庄发展导向

    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和搬迁撤并类等五大类型,进一步优化乡村居民点空间布局。303个行政村中,集聚提升类109个,占36.0%;城郊融合类82个,占27.1%;特色保护类26个,占8.6%;整治改善类47个,占15.5%;搬迁撤并类39个,占12.9%。

    规划创建53个示范村和102个森林田园村庄。

    四、主要任务

    (一)产业兴旺

    打造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的都市乡村,树立都市产村融合发展的样本。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和融合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都市高效生态农业、园艺农业、节水农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构建互惠高效的农业经营体系和智慧农业产业体系,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稳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强化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城乡产业之间的融合,绘就新密特色的美丽经济发展蓝图,夯实打造乡村振兴中原样本的重要基础。

    坚持生态绿色要求,大力推进粮园、菜园、牧园、果园、花园和药园建设,构建新密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拓展农业产业“ 园艺、 文创、 亲子、 康养、 教育”的功能,培育乡村新经济新业态,提升休闲旅游功能,促进公园、乐园、心园和家园建设,建设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乡村“双创”平台。以“整村清零”和“飞地抱团”为切入点,推动乡村工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乡村工业转型升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建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力争创成国家外贸出口转型基地、全国绿色示范性园区、中国密玉之都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生态宜居

    打造绿水青山、田园牧歌的山水乡村,树立山水田园生态宜居的样本。

    以建设郑州都市圈“大花园”的目标定位,加强设计引领与建设管理,深化适合新密市情的农村三大革命,打造中原民居样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突出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彰显,形成以“绿”为底色、山水相依的大生态之势,大尺度、宽纵深推进生态隔离带建设,大面积、高质量推进山体森林覆盖,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构建“美丽城镇、美丽村庄、美丽公路、美丽森林、美丽河道、美丽田园、美丽农居、美丽庭院”八美联动的人居环境格局。

    推进美丽生态建设,加快美丽森林、美丽河道建设工程。

    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从环境整洁向美丽风貌提升,从美丽风貌向美丽风情营造提升,打造风情小镇。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挖掘和吸收富有新密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元素,打造中原民居样板;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结合“都市夜乡村”品牌和基地建设,营造魅力独具的乡村夜景观;推动零污染村的新密实践。

    推进美丽公路建设,打造美丽公路走廊,一路一景,串点成线,助推美丽大花园建设和全域景区化发展。

    (三)乡风文明

    打造底蕴深厚、个性彰显的人文乡村,树立中原文明复兴弘扬的样本。

    启动四大文化优势区提升工程,打造“伏羲文化、密玉文化、岐黄文化、黄帝文化”四大文化高地。建设文化资源数据库,夯实中原文明复兴弘扬的基石。推进溱洧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

    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完善“一镇一节一品”培育工程,做活、做精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载体。创新社区甜蜜互助团体扶持工程,培育乡村新社会、新文化成长的土壤,推动“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

    (四)治理有效

    打造三治融合、平安和谐的善治乡村,树立新型农村社区善治的样本。

    夯实基层党建,加大“健康支部”创建力度,完善“一村民组一党小组”模式,扩大基层党建“百点示范”创建成果,深化“万名党员进党校”素质提升工程。

    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促进三治融合。

    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程,推进心理咨询服务建设,将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场所建设纳入基层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管理。

    创新“一村一警”综治联动机制,建立村(格)警务室和村(居)法律顾问联动机制、村(格)警务室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动机制。

    创新省规范化社区建设。着力建设平安社区、惠民社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适老社区、活力社区、智慧社区和美丽社区。

    (五)生活富裕

    打造生活富裕、精神愉悦的甜蜜乡村,树立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样本。

    大力发展股权经济,盘活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创新村民、村级集体和社会资本共建共赢途径,优化土地流转方式和比例,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健康扶贫,持续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不断提升农村人口参保率。建设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建设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无证明乡镇建设。

    (六)数字乡村

    打造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的智慧乡村,树立高效便捷信息惠民的样本。

    建立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建设乡村信息地理“一张图”和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乡村运营数字化,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农批市场信息化的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造乡村治理云平台,利用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 党建、互联网 社区管理、互联网 三资管理、互联网 扶贫等治理系统建设。

    (七)机制创新

    打造人才智汇、机制创新的活力乡村,树立乡村振兴制度创新的样本。

    创新人才机制,推进“高校 ”模式,拓展和深化与郑州高校的合作。完善“人才 ”服务机制,实施“人才 土地”、“人才 项目”、“人才 资本”、“人才 政策”等优惠政策。

    创新产权机制,深化“三块地”改革,建立健全县、镇、村、农户四级联动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平台。

    创新建设机制,建立示范村动态调整机制、建设项目“竞标”入库机制、村庄自主建设小额工程实施机制。

    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贷、农业科技贷等,优化信贷结构。创新乡村旅游系列金融产品,探索建立“信贷 产权 订单(门票)”的服务模式、金融支持“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推进“产权 信用担保”的贷款方式。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