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马超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推进新材料技术转化平台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努力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中起高峰,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全市高企近5200家,全省占比48%;超聚变、致欧家居被长城所发布为独角兽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00亿元,占全省的近一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45%,首次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12月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挂牌运营。通过政府与市场合力推动,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通过布局“线上 线下”、“总部 节点”等方式,搭建了“一网一厅多驿站”技术转移转化生态体系。
(二)培育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支持各创新主体设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服务机构予以认定,并给予一定资助。
(三)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建设一批具有支撑产业化能力的中试基地,为行业提供中间试验、二次开发试验等服务,促进成果快速转化。我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省电子装备柔性中试基地”等10家单位获批建设河南省中试基地,涵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低碳能源、体外诊断等领域。
(四)推动一流科技成果产出。为进一步鼓励我市科技工作者积极创新,制定出台了《郑州市获得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配套奖励办法(暂行)》,明确市级配套奖励全部用于对研究团队个人的奖励。2019年以来,我市有716项成果获得省科技技术奖励,占全省的近60%,其中一等奖62项、占全省的62.6%。2022年全市178项科技成果获2022年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数量的57.6%。
(五)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渠道。为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渠道,激活产业创新发展技术引擎,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1.市工信局牵头研究制定了《郑州市支持产业研究院建设实施方案郑州市产业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郑政办〔2023〕6号),并于2023年2月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集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内容涵盖科研经费补助、鼓励投资融资、支持开展产品研发等方面。产业研究院挂牌后,根据综合绩效评价考核等次情况,每年可给予最高800万元支持,连续支持3年。
2.市科技局正在研究制定《郑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目前已在科技局网站公开征求意见。
3.积极探索借助市场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本支持产业发展。积极开展“郑科贷”业务,2022年已放款23亿元,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六)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端平台建设
1.推进高端研发平台建设。2021年7月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在全省布局建设10家省实验室,其中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实验室落地郑州,为争创国家实验室或分支基地储备力量。2022年新获批或重组进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的在郑重点实验室达到5家。
2.实施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计划。对纳入全国科技统计的在郑高等院校和事业法人科研院所,按照上年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认定额给予补助。
3.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一是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制重点研发专项,2022年共遴选23项“揭榜挂帅”制重点研发专项面向全国公开发布。二是开展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聚焦国内领先技术、全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需求,2022年征集35项重大科技专项备选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市科技局出台《郑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
二是市工信局落实《郑州市支持产业研究院建设实施方案郑州市产业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郑政办〔2023〕6号)。
三是依托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
四是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创新领域,组织申报“揭榜挂帅”专项,攻克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相关建议进一步融入我市科技工作中,更好地促进郑州市科技工作的发展。
2023年4月21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科技局院校处
邮 编:450006
联 系 人:郭 欢
联系电话:1373383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