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电萍代表:
您提出的《后疫情时代扎实推进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建议已收悉,感谢您一直以来对郑州文广旅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您的建议指出, “三年疫情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自信,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找准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在美感陶醉中获得精神愉悦,在广闻博见中得到自我精神满足,通过打造不同主题、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多元化高质量文旅产品,进而扎实推动推进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并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文旅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形成答复意见 如下:
2022年,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文旅品牌,文化广电和旅游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 完善顶层设计 。 编制出台《郑州市 “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郑州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计划方案》等一批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二是擦亮文化名片。 围绕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打造,组建“山·河·祖·国”全媒体推广平台,在央视投放郑州文旅形象宣传广告,创意提升郑州城市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推动文化惠民。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成果丰硕, 79座城市书房、100余处文化驿站,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本源社区书院等6个空间获得“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四是 实施文旅融合。 中牟县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新郑市、荥阳市获得 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推出 1300余项文旅消费惠民活动, 拉动社会消费 3.5亿元 。
当然,距离您提出了的 “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您的建议也为我局正视短板、明确方向提供了思路。 虽然近年来,郑州文旅融在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做强做大文旅产业方面做了巨大的工作,但也存在诸如文旅资源转化不够,没有充分将郑州地区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出来;整体城市形象不够鲜明,城市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不足;城市旅游交通体系不完善,景观体系与道路建设未充分融合,景区与景区之间未形成有效交通串联枢纽场站等问题。
尤其是您重点提出的后疫情时代应该 “城乡联动设计规划主题旅游线路,构建高质量城乡联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具体的措施,为扎实推动推进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指明方向。
根据您的建议, 2023年,我局将进一步把握规律,守正创新,以更具前瞻性的思维、更加广阔的视野,深入分析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当下和未来消费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上级战略部署和支持政策,努力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做好五项重点工作,加快把突出短板补齐,创造更高水平、更为优质的文旅文创产品,形成产品系列化、系列体系化,体系品牌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一)打造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塑造工程
市委提出塑造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部署,是对郑州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中的价值和地位的精准把握,对于推进郑州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要擦亮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 优化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 “两带一心”布局,聚焦“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打造“山·河·祖·国”文化标识,充分展示华夏文明、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特征,擦亮“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
二要创新宣传方式。 围绕黄河文化、夏文化、红色文化等做好传播推广。统筹央级传统媒体及新媒体传播平台和渠道,传播推广 “山·河·祖·国”文旅品牌,打造品牌传播矩阵。落实“河南人游河南”“引客入郑”工作部署,加强重点客源市场培育,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系列宣传营销活动,推出“航空 旅游”“高铁 旅游”“景区 酒店”优惠套餐,吸引游客入郑。推出一批研学旅游基地(营地)、研学旅游线路、研学旅游课程和研学旅游机构。
(二)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
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市场意识,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
一是创建 “国字号”旅游品牌。 发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提升展示体验水平,擦亮嵩山少林景区 5A级“金字招牌”,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支持新郑黄帝故里文化旅游区、新密伏羲山旅游区、巩义康百万景区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积极推进登封范家门、摘星楼、大冶香山景区,巩义青龙山慈云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力争年底全市4A级旅游景区达到30家。
二是建设 “四大片区”。 打造中牟时尚片区。推动只有河南 ·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方特旅游度假区业态升级,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建成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并开业运营。推进建业·J18文旅综合体建设,启动方特中华复兴之路项目建设。整体谋划交通、住宿等配套体系,打造大都市时尚型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新密亲子片区。优化旅游交通体系,打通景区“最后一公里”,建设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示范区,打造国内一流的亲子型旅游目的地。打造登封功夫片区。以“功夫 旅游”为核心,积极探索功夫演艺旅游、功夫节庆旅游、功夫研学旅游等功夫旅游新模式,丰富少林功夫文化旅游业态。打响少林功夫品牌,打造中国功夫之都。打造沿黄生态片区。统筹推进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善黄河文化公园、黄河滩地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公园旅游设施,打造沿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三)加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坚持市县区三级联动,统筹发展资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交通体系,构建联动旅游服务体系,提升公众服务水平。
一是创建休闲红色旅游基地。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支持新密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惠济区艺茂国际仓休闲街区、荥阳中森玖巷休闲街区、新郑西千稼集民俗文化街打造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打造 9个全国乡村旅游首选地,45个特色生态乡村旅游体验地。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市、区)创建工作,力争在全市创建 2—3 个试点。着力推动红色旅游,支持巩义、登封、荥阳、新密、新郑、二七等红色资源村发展红色旅游,推出大嵩山、伏羲山2条乡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二是推动民宿集群发展。 研究制定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 “十条措施”,召开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签约一批民宿项目,将民宿集群打造成“微度假”旅游综合体。全力支持荥阳黄河夕上、巩义逍遥谷二期等民宿集群项目建设运营。积极推进巩义壹仟米城、阿卡贝拉、上街方顶驿等民宿项目加快建设。支持新密神仙洞村打造旅游民宿村。支持登封禅心居、新密栖地55号、巩义天河龙湾等创建等级民宿。力争全年新增至少5家四星级(或乙级)以上民宿。
三是提升旅游交通体系。 持续推进交旅融合,推动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 S312郑州境(新G107至G234段)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建设。努力解决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全市旅游公路连接成网。依托旅游公路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合理布设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驿站、自驾车旅居营地等,健全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增强智慧旅游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感。聚焦国家旅游枢纽城市建设,依托郑州东站全国交通枢纽优势,加快推进郑州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四)大力促进文旅促消费
立足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实际,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统筹推进传统业态升级和新型业态发展,扩大城乡居民文旅消费。
一是提升智慧文旅新发展。 坚持创意引领、数字先行,让文化 “活起来”。大力推动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云演播”“虚拟景区”“虚拟展区”等发展模式,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创新高地。评选10个数字文化产业项目、5个元宇宙应用案例,并予以资金扶持。举办中国(郑州)动漫文创大会暨创意设计大赛。组织区县(市)及文旅企业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
二是挖掘文旅消费潜力。 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登封、新密、中牟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成功创建 2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创建国家、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基地)。重点开发房车、露营、夜游等文旅消费新产品,举办“醉美·夜郑州”畅游绿城、“文旅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举办第四届“新时代 大文旅”高峰论坛,全面促进文旅行业复苏发展。
(五)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效能提升,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标准完成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工作。高质量编制《郑州市文化旅游设施专项规划》。加强智库建设,成立郑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专家委员会。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开展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分馆试点工作。
二是孵化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推进全民阅读和 “书香郑州”建设,全市建成城市书房90座。举行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评选活动,推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100个。鼓励社会机构、民间团体、文化能人、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发展“乡村文化合作社”1200家。恢复重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312个。加快推进郑州美术馆(瑞达馆)恢复重建、郑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装修、郑州艺术宫升级改造等项目。
三是发展智慧化文旅服务。 构建优质高效智慧文旅服务平台,推动省、市、县(区)三级智慧文旅平台互联互通。提升 “郑州文旅云”运行服务水平。 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 完成郑州市第五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验收工作,积极推荐河南省第五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 。 持续推动智慧旅游示范企业建设工作。
新形势、新任务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对文广旅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标杆。我们将持续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贡献文旅力量!
李电萍代表,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也愿我们共同携手,为实现郑州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