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我市智慧交通优化提升”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458号提案的回复

  • 索引号:005252709/2024-00001
  • 发布机构:郑州市公安局
  • 关键词:政协提案
  • 成文日期:2023-08-30
  • 发布日期:2023-08-30
  • 关于“推动我市智慧交通优化提升”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458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彭杏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智慧交通优化提升的提案》已收悉。提案中指出的交通管理问题和提出的工作建议非常中肯,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对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心,衷心地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接到提案后,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副市长、市公安局长石秀田亲自领办督办,并批示:“汝伟、立勇同志要逐环节研究,深化畅通建设,有效解决问题。”市公安交管局局长窦立勇带领交管局副局长王亚鹏,亲自组织各业务处室对您所提建议进行专题研究,现就相关建议落实情况回复如下:

    一、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对市区四环及以内近2000个路口建立了完整的电子化基础信息台账,实现一口一档,包括路口基础信息、路口交通设施以及渠化情况、路口信号配时方案等内容。并根据路口交通设施建设情况定期进行更新录入,持续开展全市交通信号设施排查梳理,形成排查问题台账,对不符合标准规范的及时整改,实现交通路口信号设施数据全生命周期静态数字化。2021年以来,全市更换更新信号机1717处,在后端可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信号控制方案的远程优化实施等联控功能,为我市交管部门日常开展迅速和有效的信号控制优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技术保障。同时,不断织密前端感应设备布点,强化交通信息数据采集。截至目前,在全市城区主干道、快速路及车站、地铁、学校、医院、大型商圈等周边道路建设电子警察等执法类设备3031套、道路车辆智能卡口2078套、建设交通视频监控3441处,并通过市局视频专网平台共享其他单位监控约7万余路,基本实现了主干道上无缝隙覆盖,实现了勤务指挥由“盲指”向“可视精准指挥”的跨越。

    二、信号控制优化提升方面

    在交通信号管理和控制优化方面,我局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配备与管理需求相匹配的技术力量,引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根据郑州市各道路车流量变化特征,通过精细化路口节点的交通信号配时,提高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应用能力,充分发挥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在重点路口路段交通信号优化方面,进行信号控制方案的精细设计。郑州市信号灯设置调整是结合路口实际情况,基本策略:一是采用均衡流量原则,保持市区流量总体平稳,以瓶颈点为基准,优化整条路信号配时方案,与周边区域通行能力相匹配;二是采用不饱和设计策略,通过增设出城方向放行相位和时间,保证出城顺畅,进城放慢,减少市区内流量饱和现象。

    在单路口交通信号优化方面,进行信号控制方案的精细设计。根据道路交通流早晚高峰、平峰、夜间及过渡时段的变化规律,针对不同时段流量变化,设置了精细化配时方案,覆盖夜间、早高峰、上午平峰、午间、下午平峰、晚高峰、晚间平峰、夜间过渡等多种车流变化区间。全市信号控制路口中,一般路口设置了5套以上配时方案,重点路口增加到8套以上配时方案。并通过合理设置信号相位、相序、信号周期、绿灯时长和绿灯间隔,灵活采用搭接相位、迟开早断等相位设计方法,使放行方式、时间分配与交通流需求相一致,设计符合各路口各时段交通流运行特点的配时方案。

    在主要道路绿波协调控制方面,信号灯配时遵循入城方向适当放缓控制,出城方向“绿波”控制的原则,对于主干道进行整体协调控制、次干道实行相邻路口协调控制,结合郑州市城区道路车流量变化特征,对信号灯放行方式和信号灯配时做出不断优化。同时,通过信号控制的调流作用,实现交通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均匀分布,减少交通节点的交通压力,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基础设施资料的收集和道路交通情况的实际调研,确定可以进行线性协调的路段,根据各路段实际交通道路条件和交通流量,并综合考虑路口间距、行车速度、下游排队等因素优化路口相位差进行绿波设计,实现多路口双向绿波协调控制,达到缓解城市路网交通压力,提升驾驶员出行体验的目的。从2000年开始,郑州在花园路上实现了第一条绿波控制道路,这些年通过不断巡查道路,采集流量信息,分析流量特征,反复研究信号灯配时等工作,目前全市主要道路绿波以双向绿波设计为主,基本覆盖早、平、晚、夜间时段。目前累计完成全市156条道路共316段的绿波线路方案设计实施,完成1062套绿波设计方案,涉及绿波控制路口1663个。

    由于郑州市正在进行地铁、市政多个项目工程,部分道路进行了围挡,对信号灯协调控制产生了较大影响,交管局对例如农业路花园路、中原路大学路等部分路口进行了禁止左转、减少信号相位等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成效。

    另外,绿波带仅仅在车流量非饱和下、且非机动车、行人对机动车干扰不严重的情况下才有效,在车流量饱和的情况下,绿波带的很难发挥作用。绿波带只是保证某个交通流的畅通,而要解决城市拥堵难题,最根本的办法是改善道路通行能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道路运载能力。

    (二)针对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实行“缓进快出、外控内疏、限流分流”的总体控制策略。一是根据重点区域道路通行条件、道路基础设施等实际情况,在沿线街路的重要点位、路段部署警力,加强指挥疏导和巡逻管控。二是一点一策优化交通组织,如河南省人民医院周边的经二路(纬四路—红旗路)段调整为单向通行、正弘城周边花园路与东风路交叉口取消东西禁左,因地制宜地采取双向改单向通行、取消禁左等多种交通组织调整,畅通周边道路微循环。三是试点行人过街请求式信号灯,根据重点区域行人过街需求,行人可通过触摸人行信号灯按钮,尽快实现过街方向绿灯亮起,如宏达路金水区总医院门前、纬五路经纬中学门前、棉纺路奥莱王府井路口安装行人过街按钮,给予行人过街的通行优先权,充分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我们也正在积极推动交通流实时感知检测设备和系统的建设,已经规划在全市200余个重点路口点位建设视频、雷视一体检测设备。通过结合路口现有电警卡口、视频及雷达等多元检测设备数据进行交通状态的实时感知分析,提高重点路口及区域的信号优化精准决策能力。

    (三)加强中心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深度优化信号配时提升方案。为进一步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信号对交通行为的规范、引导和约束作用,维护良好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交管局建设了基于“阿里云”技术的交通信号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对互联网数据和静态路网数据的融合分析的展现,通过信号优化模型算法的展现,融合电子警察、高清卡口、视频监控、互联网等数据信息,获取路口、路段及区域的流量、速度、排队长度、饱和度等指标信息,并对其路口、断面的通行效率、平均车速、失衡指数进行分析预警的展现。实时评估路口信号灯运行效率,结合现有信号配时方案,提供合理的优化配时方案,同时支持可视化显示优化前后的效果对比。辅助交通管理人员更好的量化了解路口交通运行情况,快速识别低效率路口,最终实现信号配时的全方位优化。该系统目前已优化多条道路信号配时,高峰通行时间提升18%,平峰通行时间提升26%。

    该系统可实现对交通态势实时全面掌握,路网承载能力的协调,实时交通流量呈现、分析,交通出行规律分析、归纳,配时方案时段的精准划分。从交通基础指标的分析,通过对交通流数据的深入分析,可实现交通运行指标的定量定性研判与预测,同时可对特定的交通现象(如潮汐车道、可变车道、绿波控制等)提供运行分析报告。信号优化在交通指标监测的基础上,可对单路口及子区配时优化进行实时配时优化及下发,同时可在线比对原方案和建议方案的实时优化效果,可做到优化前预评估和优化后评估的全流程管理。如:文化路与俭学街交叉口,该交叉口优化前南进口排队长度超长,常有回溢至农业路,机动车占用行人过街,易出现加塞等高风险驾驶行为,经调整后排队长度大幅度下降,解决回溢风险。

    三、利用新技术加强非机动车、电动车、老年代步车等管控方面

    2022年7月份,就采取无源RFID数字号牌的射频视频融合方案开展非机动车治理,公安交管局进行了深入研究,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要开展备案登记平台建设。筹建电动自行车备案登记平台,面向车辆所有人实现注册登记备案、电子凭证申领、法规视频学习、违法查询处理、保险快捷理赔等功能;面向公安交管部门实现车辆备案审核认证、电子凭证核发、违法信息记录推送、安全宣传教育等功能。针对居民二轮电动车、行业属性的非标车辆由通过交管局授权的上牌点上牌等方式制发数字化号牌。二是要开展路面感应设备建设。在主城区主要路口建设无线射频和图像识别的前端感知设备,针对居民电动自行车和行业非标三、四轮车等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非现场采集。三是要落实处罚教育闭环应用。落实违法曝光、教育劝导和严重交通违法现场及时性拦截处罚。

    当时,我们联合浙江大华公司对该项目的实施进行了经费估算。一是数字号牌费用。电动自行车电子车牌按15元/张计算,以电动自行车保有量500万辆计,估算总投资7500万元。另外,以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年均增长10%的增长量记,每年还需750万元预算资金保障登记上牌的连续性。二是外场设备费用。外场建设以十字路口为主,复用原有杆件,每个方向采集设备约6万计算(不含施工)。以四环内1000个主要交通路口(4000个方向)计算,总投资约2.4亿万元。三是平台运行费用。后端应用平台包含备案登记、路面管控应用、执法闭环管理,预计300万元。综上所述,在全城区采取无源RFID数字号牌的射频视频融合方案开展治理,第一批总投资约3.18亿元(不含前端感应设备的施工费用)。在后期的运行中,还需年均近1000万元预算资金作为新车登记上牌、平台运行费用。

    采取无源RFID射频视频融合方案开展电动自行车治理符合公安部推荐技术路径,能更加精准的锁定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能精确的关联到违法车辆的车主,对公安交管开展电动自行车治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考虑到郑州目前电动车已上牌现状,采取此方案需重新登记上牌、需建设前端射频视频感应设备,将需投入大量的政府资金,其投资规模与产生的社会效果、治理效果是否对应,是否存在社会风险,需要市政府层面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及专家做好充分调研、论证及社会风险评估等工作。

    近年来,在非机动车管理方面,我们秉承公安部交管局柔性执法、温情执法的管理理念,一直在研究新方法新手段,采取过“三教育一采集”对非机动车违法进行教育劝导,去年8月份我们又组织研发了非机动车文明交通劝导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机动车文明交通出行劝导行动,累计劝导教育非机动车驾驶人300余万起,非机动车遵章出行、头盔佩戴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将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管理难点的突破口,持续创新工作举措,拓展管理方式,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推动实现信号控制智能优化,丰富交通管理手段,精准开展非机动车秩序管理,提高交通缓堵能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畅顺、秩序良好的交通环境。

    最后,再次感谢彭委员对我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