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3月14日
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
(2024—2030年)
为贯彻落实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和《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农计财发〔2023〕6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农计财发〔2023〕10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设施农业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3〕541号)等有关部署,加快郑州市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菜篮子”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稳产保供和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以优化设施农业布局、适度扩大规模、升级改造老旧设施为重点,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三大工程,构建布局科学、用地节约、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为拓展食物来源、保障“菜篮子”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30年,全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效率、产出质量和带动作用明显提升,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优质化食物消费需求,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实现稳产保供水平提升。利用非耕地发展的设施农业规模稳步扩大,菜肉蛋奶等主要设施农产品产能进一步提升,有力保障设施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到2030年,全市蔬菜总产量达到230万吨,增幅15%,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5%,保供能力、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全市畜禽总产量达到25万吨,增加1.8倍,设施畜牧业多层立体工厂化畜禽养殖场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增加2倍,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0%;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7万吨,增幅60%,设施渔业养殖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养殖总产量比重达到65%,带动全市80%的池塘完成标准化改造,设施渔业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实现科技装备水平提升。设施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技术集成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型设施结构、新材料和节能降耗技术装备应用取得明显进展,设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机械化率持续提升,智能装备与数字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到2030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率达到60%,主要畜禽大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全程设施化,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98%。
实现质量效益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明显提高,产品品质优良、安全可靠、营养健康,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绿色食品数量持续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业态更加多元,增值空间持续拓展。示范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成效显著。
实现绿色发展水平提升。设施种植农药化肥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普及,水肥一体化应用率显著提升;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池塘和工厂化等设施养殖尾水排放达到相关管控要求,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
三、重大工程
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三大工程,通过对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进行补贴、贴息等形式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示范面广、带动力强、引领性高的设施农业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
(一)实施现代种植业提升工程
1.开展传统优势产区老旧设施改造升级行动
建设目标:到2030年,改造提升老旧设施2万亩,全市现代设施种植业装备水平显著改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小型园艺机械使用率明显增加,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
重点任务:以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为根本目标,开展老旧蔬菜设施集中连片改造提升工程。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重点,支持改造或新建设施,推广良好采光蓄热保温性能的装配化日光温室和大跨度外保温型塑料大棚。开展老旧设施宜机化改造。扩大生产作业空间,加固低矮老旧墙体,推广新型复合保温墙体。推广装配式热浸镀锌钢架结构。更换新型薄膜和轻质保温被。升级设施装备。加快完善水电路网、排灌设施,改善升级基础条件。增配信息采集设备和环境智能化调控设备,配备自动卷膜通风、小型打药机和物流运输车等自动作业装备。推广土壤深翻、水肥一体化等装备,增施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等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危害。支持新建温棚设施。在传统优势产区,合理利用农业用地,集中连片建设一批高端、节能、宜机化的大型温棚设施,持续提高我市冬春蔬菜稳产保供能力。
2.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
建设目标:到2030年,创建20个设施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园区,建设3个百亩都市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推广宜机化栽培、绿色低碳、优质高产等技术模式,示范带动全市设施种植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重点任务:以设施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抓手,着力推动园区生产方式的优化、产品结构的完善、农机农艺的融合、高产优质模式的推广,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蔬菜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选育、推广宜机化设施专用品种,示范推广宜机化种植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小型耕整机械、起垄覆膜机、移栽机、水肥一体机、智能植保机、物流运输机械等省力化作业装备,促使良种、良法、良机与设施配套,实现设施种植“耕、种、管、收”等环节全程全面机械化。推广绿色生态高效技术。优化设施采光屋面、推广新型透明覆盖材料,提高设施光热利用率;推广新型复合保温墙体、轻型防水保温覆盖材料等节能型设施建造材料,提高保温蓄热性能,减少能源消耗;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节水节肥减药技术;示范应用雨水回收、灌溉回水、尾菜秸秆等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推广优质高产模式。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推广名优特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供给质量;优化茬口结构,提高设施利用率;因地制宜推广“菜—菌”“瓜—菜”等间作套种模式,提高产出率和效益;推广合理密植、株型调控、雄蜂授粉、疏花疏果、适时采收等高效管理技术,提高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探索高端示范引领。在城市近郊或传统优势产区,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吸引各类国有投资平台和民营资本进入,因地制宜新建一批设施高端、绿色低碳、技术先进、三产融合的都市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提高城市蔬菜自给水平、稳产保供能力,促进三产融合、功能拓展、业态创新、产业增值。
3.开展现代设施育苗中心建设行动
建设目标:到2030年,建设6个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实现育苗全程自动化作业管理,实现环控措施自动调控运行,补齐设施蔬菜产业短板。
重点任务:围绕补齐设施蔬菜产业短板,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实施区域优先向产业布局集中、发展蔬菜产业意愿较强的地区倾斜。支持建设集约化育苗生产设施。包括主体结构和保温系统、日光温室、大跨度保温塑料大棚、连栋玻璃温室;支持配套自动化育苗装备。推广自动化播种线、全自动嫁接机、自动分级移栽机、催芽室、水肥一体化等;加强环境精准调控。配备温室大棚环境精准调控设备,室内环境传感器、种苗长势视频监控系统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补光、加热、通风降温、电动卷帘、二氧化碳施肥等环境控制系统。
(二)实施高效节地设施畜牧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到2030年,建设或升级改造完成1个立体多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6个家禽立体高效设施养殖场、6个肉牛高效集约养殖场、6个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和2个现代化奶牛智慧牧场,带动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0%以上,主要畜禽大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全程设施化。生猪、蛋禽、肉禽产能保持稳定并逐步优化,牛羊产能稳步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建成现代畜牧业强市。
重点任务:坚持稳定生猪家禽产能、拓展肉牛肉羊与奶牛产能,改造提升设施畜牧养殖,加快畜牧设施养殖向高效集约型升级。坚持市场主导、企业自愿、因地制宜,重点支持向西部山区防疫屏障好、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区域布局。多层立体式生猪养殖重点支持在中牟县布局,其他畜禽重点在登封、新密、巩义等养殖大市布局。
加快规模养殖场设施化改造升级。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和完善精准饲喂、自动饮水、电子识别、状态监测、疫病防控等设备及控制系统,实现高效节约养殖。完善智能环境控制设备,应用环境自动监测、自动通风、清洗消毒、无害化处理、除臭、降温、湿度调节设备以及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圈舍环境自动调节。完善节水清粪、好氧发酵、厌氧发酵、粪肥还田等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稳步推进生猪家禽立体化设施养殖建设。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前提,发展生猪家禽立体化设施养殖场。建设立体多层养殖圈舍,因地制宜推广高层楼房养猪,推广叠层笼养,建设封闭式蛋鸡、肉鸡圈舍,实现蛋鸡、肉鸡高效产出。
加快肉牛肉羊集约化设施养殖建设。建设一批肉牛肉羊集约化设施养殖场,增加基础母畜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标准化圈舍。重点改造升级以舍饲为主的标准化圈舍,配套自动称重分栏(群)、自动饲喂、通风保温、疫病防控等设施。完善自动清粪、固液分离、厌氧发酵、粪肥还田、污水处理等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促进粪污资源无害化处理和就地就近转化利用。
建设奶牛智慧养殖场。以节本增效为目标,提升规模养殖场草畜配套比例、资源利用效率和数字化应用水平,提升奶业发展质量。建设智慧养殖圈舍。配备自动喷淋、环境控制、自动饲喂等数字化设施设备,推进智能项圈、计步定位、自动计量、个体识别等物联化设备改造,实现牛舍环境智能调节、奶牛健康监测、疫病防控、进食数据分析和成本精准管理。完善自动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智能挤奶系统。加强奶厅、挤奶、储运等设施设备物联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配置自动挤奶、自动计量、质量在线检测、快速冷却等设施设备,实现挤奶数据自动收集与分析。强化优质牧草供给。推广高效饲喂技术和粗饲料就地就近供应典型模式,因地制宜扩大优质饲草料和饲用作物种植,建设规模化专业化优质饲草料基地,加快推进饲草料品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供给商品化。
(三)实施生态健康设施渔业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到2030年,建设10个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8个工厂化循环水设施渔业养殖场,带动全市池塘标准化改造4万亩,新增现代工厂化养殖水体约12万立方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化设施渔业发展格局。
重点任务:坚持扩产能、调结构、优布局为导向,重点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着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等设施渔业,积极拓展设施渔业绿色养殖空间。
加快传统养殖水域设施提档升级。以中牟县、郑东新区等水产养殖大区县(市)为重点,推进设施渔业养殖标准化、工厂化、生态化及池塘养殖智能化设备研发应用,推进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达标。推广漏斗型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简称“168”模式)。建设漏斗型圆形池塘配套尾水处理单元,配置鱼粪残饵自动收集装置、净化池、循环泵等,净化后的尾水循环使用,推广“168+莲藕”“168+农田(果园、蔬菜、花卉)”“168+吊水提质(观赏鱼)”等模式,资源化利用分离出的鱼粪残饵。推进工厂化养殖设施建设和装备智能化升级。开展工厂化繁育和养殖车间等基础设施提升,建设装配式圈养设施养殖系统,集成物理过滤、生物净化、杀菌消毒、脱气增氧水处理设备,配备精准投饲、分级计数、起捕采收等智能化精准作业装备,搭建物联网系统,推动工厂化养殖智能化水平提升。推广工厂化吊水净化车间建设。提升池塘商品鱼品质和质量安全,搭建水产品养殖、管理、营销一体化管理平台,探索智能化养、管、销、检、溯模式。推进生态化尾水达标处理。推进池塘养殖多功能智能化设备研发应用和池塘生态养殖装备技术及管控系统集成应用,在传统养殖池塘实施尾水净化工程,修建生态沟渠、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生态塘、过滤坝等尾水处理设施,配备微滤机等水处理设施设备,促进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四、政策支持
(一)强化财政资金支持
深入研究梳理并用足用活国家、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政策和支持措施,统筹中央预算内、中央转移支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等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用好设施农业贷款贴息奖补政策,充分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具体奖补办法、申报指南由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积极探索设施农业设施设备购置补贴方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美丽牧场、农业产业强镇、休闲农业园区等项目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申报范围。
(二)拓展金融支持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设施农业特点设立专属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机具及大棚设施等抵质押贷款;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综合运用土地、补贴、保险、担保等领域大数据,发展设施农业供应链金融,为设施农业开发特色金融产品;落实好现有农业保险政策,探索将更多类型、品种的设施农业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鼓励承保机构积极探索推出农业设备设施保险产品,延长保险链条;支持按市场化原则开展设施农业再保险;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把设施农业贷款纳入担保范围,落实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探索建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项基金。
(三)强化要素保障
各开发区、区县(市)要加强国土空间统筹,摸清设施农业可利用地资源,鼓励盘活利用存量设施农业用地,鼓励利用未纳入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的荒山荒地等用于设施农业发展。资源规划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同步考虑设施农业用地需求和布局,合理布局畜禽养殖用地,在符合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建设安全和环境评价的前提下,支持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设施农业种植、养殖生产用电符合国家农业生产用电规定的,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收费标准,加强设施渔业生产用水保障,鼓励各开发区、区县(市)出台设施农业用电用水等优惠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农委、市财政局、市资源规划局等加强协作,统筹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共同推进《郑州市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实施方案》落地落实落细。各开发区、区县(市)要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成立现代设施农业工作专班,制定本地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具体措施,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成效。
(二)强化项目谋划
用足用活国家、省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不断研究探索奖补、贴息等扶持政策,同时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与国有企业、龙头企业、投资公司等加强对接合作,引导金融机构、专业咨询机构提前介入,加强指导、整合要素,做好项目设定、运营机制和融资模式设计等工作,谋划储备一批需求最迫切、实际最需要、群众最期盼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落实“分类设库、分层储备、分级管理”运行机制,并与郑州市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规划编制工作相结合,将农业现代示范园、特色集群、智慧农业、农业对外合作等领域项目逐步入库,以融资项目库为依托,提升项目储备管理、申报遴选、协调推进、融资对接等规范化水平;学习探索地方平台统建融资、大型企业自建投资、农业园区招商引资、产业龙头联农筹资等投融资模式,因地制宜创新设计项目投融资模式。
(三)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郑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建设,依托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和郑州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从学科门类、仪器设备、创新激励、保障管理、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升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的软硬件实力,打造集设施农业科技研发、技术转化应用等为一体的设施农业科研实验中心、科技创新基地;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等,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一代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构建“1+1+N”信息体系,即1套数据标准、1个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N个应用系统,加强全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整合,同时,依托全市共享交换平台,建立数据双向更新机制。
(四)强化宣传引导
各开发区、区县(市)要加强设施农业发展支持政策的宣传与解读,确保设施农业经营主体对支持政策应知尽知,同时树立典型范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设施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广展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发掘各地推进设施农业的经验做法,适时召开现代设施农业现场会,总结推介一批差异化、特色化的典型案例,推动互学互鉴。开展广泛宣传,运用报刊、互联网等全媒体,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树立典型,宣传设施农业建设模式和经验成效,扩大影响。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