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人民政府 关于发展临港经济的指导意见

发文机关 周口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7-12-29
发文字号 周政〔2017〕59号 发布日期 2017-12-29

周口市人民政府

关于发展临港经济的指导意见

周政〔2017〕5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东新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路新理念新战略,紧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和“一带一路”倡议重大机遇,积极服务和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建港城”为抓手,着力打造以“公铁水”多式联运为基础,内河水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周口临港经济新模式。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原则。 站位“一带一路”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高度,高起点编制临港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发展布局和发展规模,与全市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组团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岸线利用规划等充分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在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开展多规合一、地下空间利用、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及综合管廊等试点工作,规划要适度超前,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并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

(二)融合发展原则。 强化港产城、区域、行业有机联动,推进水运行业与综合交通、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化内河港口与沿海、沿江大港的融合发展。积极引进一批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打造企业集聚、产业集聚、创新集聚的经济增长新高地。

(三)市场导向原则。 以需求侧为导向,在供给侧发力,切实用改革的办法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大改革和调整力度,主动顺应新一轮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设计趋势。

(四)集约节约原则。 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安排岸线开发建设节奏,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

(五)创新驱动原则。 遵循内河水运发展规律,坚持理念、制度、管理、技术等各领域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内河水运发展的政策制度、组织管理、市场运行等体系。

(六)生态优先原则。 发挥水运绿色低碳优势,优化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构建“一心、三带、多组团”总体布局。“一心”即周口市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川汇区、经济开发区、东新区为组团的临港产业发展核心;“三带”即沙颍河、涡河和贾鲁河三大特色发展带;“多组团”即依托主干航道及临港物流平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形成的项城、淮阳、沈丘、西华、商水、太康、扶沟等7个临港组团,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充分发挥沙颍河通江达海独特优势,规划建设钢铁园区、口岸功能区、装备制造园区、保税园区、物流园区等“五大临港产业园区”。到2020年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建成77个1000吨级泊位码头,年吞吐量达到2300万吨。市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产业与临港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中国食品制造示范基地。

四、发展重点

(一)港口基础设施。 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基础条件的保障,良好的基础设施,将为周口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优化综合交通立体网络。依托漯阜铁路、郑合高铁、三洋铁路、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强化与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连云港、上海港等联系,加强港口、物流园区与公路、铁路、航道、管道的网络对接,形成河海直达、区域成网的现代化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

—— 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工程。以沙颍河周口至省界段航道升级改造、涡河二期改造工程为重点,加快周口港区西、中、东三个作业区和商水、西华、项城、淮阳、沈丘、太康等6个港区建设;加快周口水上服务区、搜救指挥监控中心、郑埠口复线船闸和沈丘枢纽、碍行桥梁改建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内河水运通道功能;着力推进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铁路专用线项目的落地实施,完善港口的铁路、公路集疏运设施,发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用。

—— 加快推进口岸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直接办理货物进出境手续的水运口岸查验区建设。高位入手,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完成和郑州自贸实验区的无缝对接。建设集申报、监管、物流等政务和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强通关一体化建设,建立与沿海沿边沿江口岸协作机制,创新多式联运方式。  

—— 推动港口资源整合提升。按照集约化、大型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原则,大力开展岸线资源整合行动,通过关闭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规划建设一批,对全市低、小、散的码头岸线进行综合整治和优化调整,重点发展公用码头作业区和专用码头。

—— 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以提升临港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为核心,依托国家、省、市现有的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临港信息数据联网和标准化建设,实现临港信息互联互通,加快公路、铁路和水路多种行业信息互联互通。利用“互联网+”和新一代物联网等技术,打造集航运、港口货流、船舶交易、临港产业、行业管理和政策服务为一体的全市港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以跨境电子商务、多式联运和通关一体化为中心的周口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二)临港工业。 通过发展临港经济,引导传统产业向临港经济靠拢、产品向航运市场看齐,进一步推动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转型升级。以港口为平台,推进工业向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培育一批冶金、建筑装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

—— 食品加工产业。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面粉加工行业,加快发展各种专用粉、强化粉等;围绕小麦面粉转化升值,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建设面粉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及肉食品加工产业;扩大糖果、巧克力、豆干等休闲食品生产规模;重点打造以市经济开发区为主导的中国食品制造基地。

——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加快引进一批输变电成套设备生产、掘进机械生产、大型铸件生产等重型产业。沿线组团区域差异化发展特种工程船、具有特色优势的品牌化中小型船舶产品、以分段制造为主的船舶配套产业链。

—— 冶金产业。依托安钢产能置换项目,着力培育优势产品和拳头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钢材深加工比例,推动产品由中端向终端、由终端向商品迈进,确保常规产品具有成本优势,高端产品实现大批量、稳定连续生产。

—— 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以高性能化、轻量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生物质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推动新型功能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新材料行业发展。

——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高成长型产业,争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吸引境内外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来周口发展。

(三)临港物流业。 充分发挥“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优势,以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信息化建设为先导,形成连接豫皖的重要物流节点;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重点发展专业物流,完善物流网络,实现物流业与其它产业融合;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培育骨干物流企业。

—— 积极推进港口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打造沿线物流园区,辅以其他专业性中小型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强力推进港口、重点物流园区和城市联动发展,形成“港区联动、港城一体”布局。加强与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对接,以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申建河南自贸区周口协同推进区。

—— 加快发展物流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包括物流资源服务平台、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物流电子政务平台、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在内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力发展市级、园区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城市配送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互联互通。骨干物流企业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推动全市物流信息化水平跨越式发展。

——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充分发挥多式联运在服务临港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创新多式联运组织。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设备等条件,强化整合衔接,重点提质增效,鼓励和支持企业间联盟合作,率先突破公铁联运,公水联运。强化跨方式、跨区域组织协调和高效协作,建立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业务协同工作机制。把周口市打造成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城市,各县(市、区)规划建设多式联运枢纽平台。

—— 重点发展专业物流。以钢铁、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等优势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发展专业物流,拓展行业产业链的深度与广度,促进物流产业链的延伸,实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加快引进一批大件物流、集装箱物流、冷链物流、综合保税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

—— 努力培育骨干物流企业。发挥我市现有物流优势,合理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吸引国内外具有先进物流业态和运营管理模式的知名物流企业到周口落户。

(四)临港服务业。 充分利用中心城区交通物流集散优势和物流网络枢纽地位,依托现有基础和临港产业特色,大力发展临港服务业,推动由“中转仓储港”向“物流贸易港”转型升级,推动周口由物流运输集散向物流贸易集成转变,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重点鼓励发展专业化市场、电子商务、总部经济、国际国内贸易、水上旅游等增值性服务,全面提升临港生产性服务和航运服务能力。

—— 发展专业化市场。建设钢材、矿石、建材、装饰材料、煤炭、粮食、木材、农副产品等大型专业化市场,引导市场创新发展模式、引入新技术,向规范化、高档次的集群市场发展。

—— 推进电子商务。以物流园区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建材等特色产业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落实“互联网 流通”、“互联网 外贸”行动方案,围绕港口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积极融入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探索建设全球性产品交易展示中心和国内进出口货物区域集散中心,形成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圈。

—— 集聚临港服务业。依托港口和物流网络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运输代理、船舶供应、油气加注、交易中介等,为临港经济发展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积极推进船舶锚泊区、服务区建设,结合港口作业区布局,提升沿线港口服务能力,为港口生产和营运船舶提供配套服务。

—— 提升国内国际贸易。依托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工转口贸易基地,完善国际转口贸易功能,推动转口贸易发展。支持相关企业在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内开展分装、贴牌等物流增值服务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全球检测及售后维修服务,促进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售后维修中心。规划建设周口港口出口加工区,支持企业加快生产制造环节转型升级,由加工组装向技术、品牌、生产、营销一体化转变,提高企业配套能力和盈利水平。推动加工贸易企业由单纯的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制造、自有品牌制造发展,培育综合性产品供应商。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承接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配送、财务结算、分销仓储等服务外包业务,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发挥综合保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 开发水上特色旅游。充分利用周口水上旅游优质资源和水乡特色文化,进行水上、岸边和沿岸地区立体化、组团式的纵深开发,重点发展水上特色旅游、水上巴士、水乡休闲度假、水乡养生等,推动形成特色水上新兴产业群。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丁福浩为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建军、副市长洪利民、王平、王少青、路云为副组长的周口市发展临港经济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沿线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为发展临港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组织保障。市政府将成立周口市口岸办,统一协调海关、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合力推进口岸建设,为我市临港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二)明确责任分工。 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要制定推进临港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细化推进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和目标节点,强化目标责任,定期督促检查,统筹推动临港经济发展。

(三)优化土地要素配置。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领、调控和统筹作用,提高土地资源对临港项目用地的要素保障能力。及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提高用地效率、用地强度和土地利用集约度,降低用地成本。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制定支持中心城区发展的土地、资金等政策措施,加大临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四区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实行错位发展、共同发展。针对临港工业企业、仓储物流、专业化市场、电子商务、国际国内贸易、总部经济等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在规划、用地、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以此吸引大项目落户中心城区。

(五)加快融资平台建设。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社会融资,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组建综合性融资平台,吸引国际国内资本参与临港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加大政府财政性投入力度,设立临港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的研究 机构,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引入外部智力支持,提高政府发展临港经济决策水平。鼓励临港企业和大学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立健全临港产业集群管理机构,加强金融机构的建设,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


2017年12月29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