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S0001-0205-2021-0092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信息来源: | 市政府办 | 发文日期: | 2021年04月01日 |
名 称: |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2021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驻政办〔2021〕10号 | 关 键 词: |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驻马店市2021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驻政办〔2021〕1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驻马店市2021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3月29日
驻马店市2021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 作 方 案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豫办〔2020〕17号),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市委经济工作会精神,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实施“六大提升专项”,着力优化要素保障生态,持续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确保制造业比重稳中有升,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主要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培育高成长性工业企业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0.9%;万元制造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左右。
二、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增强自立自强能力
(三)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 坚持把创新放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强力实施技术创新提升专项,以高新区为主载体,开展“一区多园”建设,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多种合作模式,加快优质创新资源集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新兴业态集群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四)培育技术创新企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推行“科技创新券”,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以上。落实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积极培育“瞪羚”企业和科技“雏鹰”企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五)布局重大创新平台。 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重点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争创国家、省级创新平台。鼓励科技创新平台多元化投入、企业化运作、专业化发展,以培育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为导向,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择优组建、内部整合、联合共建等模式,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全年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组建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六)强化关键技术攻关。 实施基础能力提升专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争取更多产品和技术进入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四基”清单。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实施“揭榜挂帅”制度,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创新链整体能效,推动技术创新自立自强。发布新技改工程实施方案,推动新一轮大规模企业技术改造,力争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七)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让贡献大者收入高。建立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云平台”,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攻关,努力破解一批“卡脖子”问题,实施科技创新示范专项3个,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8亿元,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0个以上,形成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驻马店智造”。贯彻落实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和新应用场景相关支持政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三、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八)发展高能级产业集群。 实施集群强链提升专项,围绕“336”制造业体系,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原则,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实施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招商补链、生态畅链“六大行动”,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新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2个、“链主”式企业1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招商局)
(九)做强战略支柱产业链。 实施战略支柱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提升3个战略支柱产业链。提升装备制造关键基础件供应能力,推动智能化、成套化和服务化;支持绿色食品企业瞄准细分市场,扩大市场影响力和份额;加快轻纺企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重点发展品质服装、智能家居。(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链。 对接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链,聚焦5G、新能源汽车、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分行业制定发展方案,引进头部企业,尽快形成规模。重点突破新技术、发展新产品,强化协作配套能力,推动规模和质量提升。对有一定基础的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积极引进头部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尽快做优做强。对处于起步阶段的5G、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入拓展应用场景,强化示范应用,抢占发展先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十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化工、建材产业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自动化、无人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加速传统产业“绿色、减量、提质、增效”转型。不断完善提升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等产业链条,建设医药产业基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化工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农用化学品、基础化学品附加值,发展现代精细化工。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水平。强化“散乱污”企业整治,持续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应急局)
四、深化数字与融合赋能,加速制造模式变革
(十二)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统筹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紧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一批产业关联配套项目,带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积极构建覆盖制造业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大数据中心、云中心等建设,全年新建5G基站3000个,力争2021年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覆盖。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应用生态构建,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助推数字驻马店建设迈上新台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科技局、市交通局)
(十三)主攻智能制造。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智能制造,选树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推广系统性、模块化、低成本、易部署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订单、成本、质量、交期”等核心业务痛点。加强企业上云服务资源池建设,完善企业上云服务体系,推动600家企业上云。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大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改造,以农产品加工产业园、5G产业园等为依托,着力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十四)发展服务型制造。 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强力推进融合赋能提升专项,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提升研发设计、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由“制造”向“制造 服务”转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深化“5G ”“人工智能 ”创新应用,创建一批示范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十五)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制定驻马店市工业绿色发展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工业节能,开展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开展能效“领跑者”行动,培育“能效之星”产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在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重点行业继续实施绿色化改造。大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工业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动力电池、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玻璃等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加强工业节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组织企业申报工业节水型企业。积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壮大节能节水产品、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动能。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突破一批绿色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支持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力量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积极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创建活动。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引导重点行业探索碳排放达峰路径,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
(十六)强化软件产业支撑。 推进网络安全、教育教学、税务金融、嵌入式等优势特色领域软件提质发展,加速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制造等关键领域的软件技术攻关,总体规划布局软件产业园,加大软件名企、名品引进培育力度,积极组织参加河南省软件名园、名企、名品评选,打造创新能力优、产业发展快、市场竞争力强的软件产业园区,培育具有特色的软件知名企业和软件产品。加强数字信息安全保护,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加强工控安全顶层设计和检查工作,提升工控安全态势感知、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应急局)
五、做优做强市场主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十七)培育制造业头雁企业。 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培育机制,“一企一策”,分类实施,支持头雁企业通过创新转型、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提升产业链掌控能力,成为“链主”企业,优先支持头雁企业创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给予首次晋升为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资金奖励。2021年,力争营业收入百亿级企业1-2家、50亿级企业2-3家、10亿级企业1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十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落实各级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企业家培训和融资服务体系,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民营企业对标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进中小企业晋位升级,2021年,力争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左右、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
(十九)推动企业融通发展。 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项工程,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分行业探索建立大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产业联盟。引导企业开展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共享等融通发展模式,支持大企业将中小企业纳入供应链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对接行业龙头,走“以小补大”“以专配套”“专精结合”的融通发展道路。(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
(二十)大力发展品质制造。 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支持企业参与各类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选树一批质量标杆,打造一批区域品牌标杆。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术革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包装,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突出、质量过硬、市场占有率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知名产品。加强品牌宣传工作,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提升本地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六、推进开放合作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二十一)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 深入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创新体制机制,以遂平县、平舆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建设为抓手,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差别化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及产业价值链中高端集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二十二)统筹区域制造业布局。 实施区域协同提升专项,“一核两带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以中心城区、遂平县、汝南县、确山县为核心,以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引领,合理分工,共同打造驻马店产业核心增长极。壮大南北经济带和东西经济带,以产业为纽带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依托各县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农副产品加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带。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二十三)做强县域制造业。 深入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引导各县(区)发展特色产业,培育1-2个百亿级主导产业,融入千亿级集群、百亿级新兴产业链协同发展。实施100强民营企业培育和100优制造业项目建设“双百行动”, 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提高县域园区建设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开展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促进县域制造业提质增效。鼓励企业争星晋级,通过星级工业企业评定,发现并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促进我市工业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比贡献、争先进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
(二十四)强化国内重点区域合作。 绘制重点产业招商图谱与工作路线图,强化产业集群招商和“云上招商”,着力承接一批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定向合作,完善豫沪、豫浙等合作机制,积极参加2021长三角特色产业系列对接活动和两岸智能装备制造郑州论坛。贯彻落实京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参加豫京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加强与北京的合作对接。(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
(二十五)深化国际产业合作。 引导优势企业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加快重点企业“走出去”步伐,推动驻马店制造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以高端装备、5G、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领域为重点,积极参加开展中国(河南)—以色列、中国(河南)—英国等产业合作专项对接活动,加强与欧洲、日韩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提升驻马店制造国际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工信局)
七、优化要素保障生态,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二十六)完善政策服务体系。 调整设立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科学编制“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信息化专项规划等,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深化企业服务,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县区提升行动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持续完善“首席服务员”制度,推广“店小二”服务模式,按照《河南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制度》要求,优化环保执法监管方式,坚决防止“一刀切”。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落实各类惠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营商环境高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商联)
(二十七)提升用地保障水平。 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引导各地制定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控制性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按标做地、明标供地、履标用地、对标管地”的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建立全市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信息监管平台,并与全省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对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开展批而未用土地盘活利用专项行动,提高产业用地集约水平。(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市工信局)
(二十八)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落实制造业企业融资“白名单”制度,将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确保制造业贷款增量、增速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中长期贷款增速不低于制造业贷款增速。利用省先进制造业等基金作用,促进更多项目落地。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加强与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业务合作,加快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工信局、市人行驻马店支行、市银保监局、市财政局)
(二十九)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市工程,强化高端、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头雁企业和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做好产业强市大讲堂和企业家专题培训,建设高水平企业家队伍。实施“新工科”建设计划,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八、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三十)加强组织实施,健全合力推进机制。 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日常推进工作,推动重点事项落实。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市县(区)联动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本部门具体工作方案,各县区要加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实施,强化举措,抓好落实,切实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方案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责任单位:市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十一)加强运行监测,健全预警评估机制。 充分发挥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平台作用,加强制造业相关数据的归集和整理,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测分析。建立完善重点集群和产业链的监测、预警、评估和处置机制,强化生产要素调度,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确保重点产业链安全可控。建立常态化防疫机制,建设防疫物资应急储备基地。强化“互联网 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
(三十二)加强督导考核,健全奖励约束机制。 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和交流工作推进情况,协调重点工作事项推进。完善工作推进台账,实行动态更新、季度通报。完善奖惩制度,强化日常工作督导考核。开展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对排名靠前县区进行表彰,并优先给予土地指标、环境容量、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责任单位:市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