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S0001-0203-2023-00643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信息来源: | 市政府办 | 发文日期: | 2023年04月06日 |
名 称: |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 关于新时代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 实施意见 | ||
文 号: | 驻政〔2023〕10号 | 有 效 性: | 有效 |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
关于新时代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
实 施 意 见
驻政〔2023〕1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21〕27号)和省委、省政府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安排部署,全面推动驻马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突出“593460”发力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加快产业振兴为重点,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牵引,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激发内生动力,传承红色基因,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路,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快推动驻马店高质量跨越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驻马店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区域物流枢纽城市、“国际农都”、“中国药谷”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现代农业强市地位更加稳固,先进制造业强市和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形成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居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
二、以产业振兴为支撑,加快推进驻马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三)进一步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坚定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打造、畜牧业结构优化、农业功能拓展“五大行动”,以中国农加工投洽会、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载体,高标准推进“国际农都”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以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为重点,加快推进优质小麦、花生、生猪、肉牛奶牛、蔬菜、白芝麻、肉羊、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覆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大与知名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洽谈力度,大力发展畜禽屠宰和深加工,打造粮食、油料、肉类、乳业加工、调味品、食用菌等优势产业集群,饮料、休闲食品制造“两大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叫响“中国牛城、中国菌都、花生之都、中原奶都”等特色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正阳花生、泌阳夏南牛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和平舆白芝麻、遂平优质小麦、汝南番茄、确山中药材等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促进平舆、上蔡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加快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效率,推进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产业发展,鼓励电商企业与革命老区共建农林全产业链加工、物流和交易平台。(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局、市林业局、市农产园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四)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提质升级。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加快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服装制鞋、现代化工、户外休闲等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推动生物医药、绿色建材、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车等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壮大九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食品加工千亿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500亿级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坚持链式集群化发展,深入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链,壮大集群规模,加快培育集群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入推进“中国药谷”建设,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加快五大园区、“中国药谷”研究院建设,建立产业联盟和创新中心,建成“超级工厂”。以“中国药谷”建设为载体,围绕打造中医药产业强市,实施中药产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建设中国医药创新基地,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畜牧产业和生物医药‘三位一体’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开展企业技改提升行动和能效达标活动,赋能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康复辅具、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强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深入实施高成长性工业企业培育计划,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5G智慧产业园、康复辅具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建设,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农产园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聚焦高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和服务业专业园区功能优化、服务升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层次,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恒兴、福和、万邦、马庄、驻马店港、丰树、农都冷链物流等物流园区建设,完善“通道 枢纽 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大招行引金力度,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在科技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中介服务、信用服务等领域引育一批品牌机构。优化金融服务,高质量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壮大产业发展基金,建立信用担保基金,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水平,做大做优商贸、餐饮、体育、康养、托育、家政等传统服务业,提高发展活力,扩大高品质供给。完善城乡高效配送网络,推进全国“快递进村”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新兴服务业提升计划,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会展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积极壮大电子商务市场,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加快农产品交易中心、农机交易市场、智慧电商物流园区建设,打造特色商品交易中心、区域性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拓宽革命老区人民增收渠道。(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合作社、人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驻马店银保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全力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活力动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质量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开展头雁企业培育行动,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培育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高端平台建设,支持黄河实验室坝道工程医院中试基地、省地下工程中试基地、黄淮实验室电力物联网等各类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在我市布局,围绕“国际农都”、“中国药谷”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载体,围绕“九大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科技强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技术转移机构,力争实现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重点产业集群全覆盖。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大力发展“院士经济”,柔性引进院士人才,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持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扩大创新引领效应。支持黄淮学院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筹建以农产品加工专业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智慧农业体系,建设国内一流的智慧农业示范区,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新型智慧城市引领市。(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管理局、黄淮学院,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七)加强对外开放载体建设。坚持以开放增强外源动力,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依托大别山革命老区、淮河生态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平台,积极开展跨省合作,共同探索生态、交通、产业、园区等多领域合作长效机制,增强振兴发展活力。发挥中国农加工投洽会、驻马店海关带动效应和“驻马店—宁波舟山港、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优势,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优势区域城市之间的交流,深入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持续办好中国农加工投洽会等一批重大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拓展开放合作空间。规划启动淮河正阳港及临港经济区建设,加快平舆无水港建设,加强与宁波舟山港、郑州航空港、新郑机场、明港机场合作,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做大口岸经济。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驻马店开放创新联动区、中国(驻马店)农业企业跨境小额贸易和个人零售进口试点、驻马店保税物流中心(B型),支持泌阳县等地申建公用型保税仓库,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驻马店集散中心、内陆港多式联运集枢中心。发挥平舆县户外休闲用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泌阳食用菌、西平纺织服装、西平畜牧机械、确山小提琴、上蔡制鞋“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争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立外贸企业“白名单”,支持重点企业扩大外贸业务,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驻马店海关、市工信局、市农产园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低保对象认定方法,适当提高低保标准,规范提升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建设。提高老红军、烈军属、农村困难群众等对象生活补助标准,落实“三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烈士老年子女、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等人群的优抚待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扩大城乡居民、企业职工参保覆盖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进DRG付费方式改革。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丧葬补助制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大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的扶持力度,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发挥市县乡村就业服务体系作用,加强就业培训、帮扶指导,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辅导等创业扶持体系,支持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并落实相关补贴政策。积极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政策、资金、项目对革命老区的支持,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市乡村振兴局、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残联、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九)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项目建设,逐步提升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计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高中建设,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加强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生活保障,改善中小学寄宿生生活条件,落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健康驻马店行动,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县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传染科)建设,促进重点医疗机构提标升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建设。积极承接上级政策,与国内一流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合作共建医联体。提升公共文化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运营水平,优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城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所等公共设施建设与维护,支持乡镇文化站、群众性健身设施建设。促进健康养老托育业发展,加大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提升公共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健康养老、普惠托育,大力引进知名养老托育企业,扩大多元主体、多种服务供给,构建“一老一小”服务网络。(市教育局、市卫健体委、市民政局、市文广旅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十)强化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综合交通网络。 加快实施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积极推进南驻阜高铁、南驻信合高铁规划建设,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推动“六纵八横”高速公路骨架网建设,加快推进许信高速西平段、沈遂高速建设,扎实推进确阜高速、上淮高速前期工作,优化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便捷连接重点城镇和重点红色文化纪念地。加快国省道干线升级改造,加快G107东移改建、嫘祖大道、省道222、333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道230正阳县城区段绕城改建工程等前期工作。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公路路网改善工程、危桥改造、安防工程,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善革命老区农村交通条件。加强内河航运建设,推进洪汝河航运工程前期工作。加快通用航空发展布局,建成平舆通用机场,规划建设遂平、泌阳等县区通用机场。加快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大型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为多式联运提供基础。(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建立水安全保障体系 。 优化水资源发展布局,建成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向四县供水工程;积极谋划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实施薄山水库向正阳供水工程,推动出山店水库向正阳、平舆、新蔡供水工程与出山店灌区建设(正阳、确山境内)科学衔接,加快完成洪汝河水系连通、杨庄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前期工作。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继续实施农村供水安全保障项目,加快上蔡、确山水源地表化试点工程建设。推进板桥、薄山、宿鸭湖3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前期工作。完善江河流域防洪体系,谋划建设金顶湖、邢河等一批中型水库,加强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推进老王坡南北退水闸、蛟停湖进洪闸、杨庄泄洪闸等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建设。加快实施洪汝河治理工程、洪汝河薄弱环节治理工程、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加快河流达标建设。大力推进中心城区生态水系建设,推动实施小泥河防洪调蓄及排涝治理工程等市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及循环工程。(市水利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建立健全能源和信息保障体系。 加快驻马店-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推动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建设城乡现代配电网络,满足经济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工程,推进天然气配套支线管道建设,提升管网互联互通水平,推进天然气管道入镇进村。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响水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研究户用光伏整体推进试点工作,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布局新一代通信网络设施,保障通信网络畅通。实施5G赋能计划,实现产业集聚区、旅游景区、乡镇、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城管局、市供电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十一)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动“一中心五组团一带六极”发展布局,促进中心城区组团式发展,深入推进驻遂确汝一体化规划,进一步提升示范区、开发区和高新区建设水平。强化中心城区引领,高标准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市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持续开展城市品牌创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公共服务和便民设施,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吸纳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中心城区六大功能片区开发建设,打造中部传统优势商圈、东部体验消费商圈、西部健康休闲商圈、南部文旅创意商圈、北部科教服务商圈“五大商圈”,繁荣发展城区经济。推动遂平县撤县设区,突出转型提质,与中心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科学完善城市功能,集聚高端发展要素,增强城区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国际农都”“智造之城”。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十二)促进县城扩容提质。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宜居宜业县城优化工程,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园林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和绿色社区创建,提升县城功能品质。统筹新城区开发扩容、老城区有机更新,推动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并向周边乡镇延伸,建立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中心镇,完善联结城乡功能,探索发展一批农业田园类、现代服务类特色小镇,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县域发展体系。(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十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粮食提质、产业提级、环境提标、治理提效、文化提振、人才提优、改革提速、收入提升“八项任务”为重点,扎实推进“五大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优化村庄布局。以农村道路、供水、清洁能源、信息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物流体系等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农村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消除黑臭水体,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政府、村级组织、企业、农民等各方面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供水,大力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四美乡村”示范创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体委、市工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五、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生态保护,促进革命老区绿色转型发展
(十四)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重点围绕竹沟革命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及故居、鄂豫边省委旧址、遂平豫中抗日根据地旧址、雷岗战役遗址、确山付楼中共豫南特委联络站旧址、刘店秋收起义指挥部旧址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积极建设、改造、提升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场馆,加强革命遗址、旧址和烈士陵园的修缮养护。公布革命文物名录,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弘扬行动,加强大别山精神研究,加快竹沟红色教育基地及红色特色小镇、雷岗纪念馆建设,积极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红色文化史馆,组织各级党校、各中小学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党校、进校园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大中专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化革命文化研究和宣传教育。(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广旅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十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加快淮河生态廊道建设,提升西部山地生态屏障功能,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相互协调。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PM2.5、臭氧协同控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不断改善空气质量;统筹“四水同治”,提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严格危险废弃物管控,确保土壤安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山体保护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西部山区生态修复力度,加快建设淮河流域生态保育带,扎实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巩固河湖“清四乱”、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推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田长制”“山长制”,压实“河长制”,落实“林长制”,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水土流失防治、湿地保护、矿山环境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省级生态县。(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十六)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发挥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立足“一心一带四组团”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做优西部山区、东部宿鸭湖等自然生态资源,竹沟革命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鄂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壮大文旅文创市场主体,全面推动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立足老区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指导旅游企业宣传、推介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驻马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嵖岈山旅游度假区、皇家驿站文旅综合体、宿鸭湖生态休闲经济带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消费示范区。加快推动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打造一批精品民宿品牌、红色文化旅游乡村。积极提升景区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水平,着力推出一批山水游、红色游、文化游、乡村游、休闲游精品线路、精品景区,促进老区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转化。(市文广旅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十七)积极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推动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节能降碳,研究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以市场化手段推动绿色低碳改造,探索开展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城市等试点工作,推进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执行产业环境准入规定,持续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和农业投入结构,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违规发展。落实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兴能源产业,持续降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鼓励企业推动环保科技应用,实现减污降碳效益最大化。加快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新技术改造。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加强先进节能、节水、环保技术研发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十八)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争取国家、省对革命老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力度,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等机制,加快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价值评价、经营开发等工作。积极开展促进生态保护修复的产权激励机制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大别山绿色发展合作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鼓励依法依规通过租赁、置换、合作等方式规范流转集体林地。(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金融工作局、市林业局、人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六、健全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合力
(十九)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制。驻马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相关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要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调推进工作落实。市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各县区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实化各项目标任务,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积极对接省直单位对口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党政高参、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市直各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二十)积极做好政策衔接。各县区、市直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河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领会政策条例精神,结合实际加强政策衔接和研究谋划,围绕国家、省提出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任务和扶持机制,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定位、工作落实举措和政策资金争取方向。立足本地优势,用好用足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包装力度,做好革命老区发展各相关领域项目储备。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对接,争取和承接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市直各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二十一)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争取和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发改部门要积极研究国家、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产业发展资金、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建设及专项债券支持内容和方向,做好部门预算单位和企业项目包装辅导工作,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上级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主动对接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持续开展金融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专题政金企对接活动,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大力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发改委、人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驻马店银保监分局、农发行驻马店市分行,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二十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科学编制国土规划,推动“多规合一”。加强与省自然资源厅对接,将革命老区纳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特别振兴区名录,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补充耕地计划和国土整治、生态修复项目向革命老区倾斜安排,加强对批而未用土地、存量低效用地的盘活利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合理调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城镇开发边界,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民生项目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预留空间。推动脱贫县节余补充耕地指标在省级网上平台交易。对列入国家、省有关规划和政策文件的建设项目,对接纳入省重大建设项目范围并按规定加大用地保障力度。积极探索革命老区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二十三)强化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注重统筹协调,加强跟踪问效,强化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加快工作推进,确保政策举措和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广泛凝聚正能量,表彰奖励正面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市直各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2023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