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十大安阳”建设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设计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设计安阳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设计河南”建设部署要求,聚焦四大领域(文旅文创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乡村设计),立足安阳实际,做到六个结合(一是与打造中华字都、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相结合;二是与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和服务化相结合;三是与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大招商相结合;四是与工业互联网推广行动相结合;五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六是与招才引智、在安青年双创相结合),开展六大行动(设计生态开放行动、设计创新策源行动、设计主体引育行动、数智融合赋能行动、设计人才雁阵行动、设计载体筑巢行动),推动设计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渗透、高赋能,着力形成高能级设计产业体系和赋能体系,为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设计安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设计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初步形成具有鲜明安阳地域特色的设计产业体系。建成省级及以上工业设计中心5家,建成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设计服务产业园区(基地),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设计创意企业,引进培育优秀设计师500名。设计产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安阳设计在国内外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主攻方向
(一)文旅文创设计。
坚持把文化作为设计的“根”和“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突出文旅设计先导作用,围绕殷墟、甲骨文、周易、红旗渠等享誉世界的中华文化符号,聚焦旅游品质化、个性化、融合化,优化旅游线路设计和景点设计等,创意设计和情景再现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取得的灿烂成就,推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中华字都,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加快发展智慧文旅、数字文旅,支持研发体验式、沉浸式、元宇宙旅游产品;培育文创设计新引擎,加强运用具有安阳特色的标志元素,培育一批具有安阳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文创新IP,拓展文创产业新边界。聚焦甲骨文、红旗渠地标文化,重点构建两大优势文创产业链,全面提升甲骨文、红旗渠文创产品设计水平,开发一批高水平研学产品和新国潮文创产品,拓展数字藏品等新领域。提高工艺美术设计水平,依托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平台和资源,推动安绣、相州瓷、滑县木板年画以及青铜器、甲骨文复仿制等殷商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精品化、品牌化、在线化、国际化发展。(责任单位:市文广体旅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工业设计。
以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344 N”安阳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体系,聚焦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植入工业设计,全面提高企业智能设计、协同设计、服务设计、绿色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中的作用。提升装备制造业集成设计和解决方案服务设计水平,增强食品新产品、新包装、新品牌、新零售设计能力,引导家电家居、纺织服装等产业导入个性化定制和时尚创意设计,以节能环保设计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产业绿色化发展,补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氢能储能等新兴产业领域设计短板。加快发展智慧康养设备、无人机、新型电子材料、动力电池和充电系统设计等,力争在关键零部件、新材料、核心技术应用设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支持龙头企业聚焦优势细分行业,联合软件企业,汇集应用设计类经验、知识、算法等,研发特色工业软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三)建筑设计。
通过创新设计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的城市空间。重点围绕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与工程设计、市政工程、水利交通、电力能源、景观设计、生态环境等工程建设领域,加快发展规划咨询、工程咨询、概念设计等高价值服务,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和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提高特色文化城市建筑设计水平,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新旧建筑自然和谐共融,塑造城市特色建筑风貌,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建设具有浓郁地方文化风格的地标性建筑群。提高智慧城市设计水平,统筹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广城市建筑“设计 智慧”一体化建设模式,深化BIM(建筑信息模型)、CIM(城市信息模型)等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推进“城市大脑”设计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空间。发展绿色建筑设计,提高光伏建筑、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林州市“中国建筑之乡”的优势,支持建筑企业在林州或安阳市区建设企业总部和设计中心,打造国家建筑设计名城。(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红旗渠经开区管委会)
(四)乡村设计。
提高农业农村领域创意设计水平,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和地理风貌,提升美丽乡村创意设计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设计和建设,重点对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古民居等进行保护和开发设计,打造一批美丽小镇、美丽乡村,延续村落文化肌理,留住乡韵乡愁。提高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设计水平,注重发挥农业农村多重功能,积极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身康养等产业,打造一批大地景观、农田艺术、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和乡村田园综合体。提高农产品设计水平,聚焦各地主导产业,开展全产业链设计,加快品质提升、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培育“农产品 电商”、“农产品 直播”等新模式,推动农产品及加工产品个性化、高端化、艺术化、品质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体旅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三、主要任务
(一)设计生态“开放行动”。
与打造中华字都、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相结合实施设计生态“开放行动”。全面对接域外设计创意资源,创办或参与设计赛事活动,打造开放式设计创意生态。深化开放合作交流,大力引进高端设计机构,鼓励国内外一流设计企业和科研院所来安设立研发设计机构,引导国内外品牌设计园区在安阳建设“设计产业飞地”,吸引国内外知名设计师来安设立大师工作室,与我市有关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支持企业在国外设立设计中心或收购国外设计机构,选派优秀工业设计师出国培训交流,加强设计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赛事活动,组织参与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赛事、论坛、博览会等活动,支持参加全省工业设计大赛、文化旅游创意大赛、乡村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探索在建筑设计、文旅文创设计等领域创办特色赛事,创办国棉CCIA服装设计大赛、机床数控系统设计、电磁新材料工艺设计等赛事,提升安阳市文创大赛、“安阳礼物”评选等活动平台影响力。支持企业积极参加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等国内外知名奖项评选活动,宣传推广我市设计品牌形象,提升设计安阳影响力。(责任单位:市文广体旅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各县〔市、区〕政府)
(二)设计创新“策源行动”。
与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和服务化、乡村振兴相结合实施设计创新“策源行动”。培育设计创新平台,开发设计应用场景,深化设计资源对接,全力提升设计创新策源力。培育设计创新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设计研究院,引导中小企业设立设计中心(部门),探索开展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认定,加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力度,支持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支持龙头企业、高等院校、设计机构等聚焦特色领域联合组建设计创新平台或联盟;开发设计应用场景,围绕产业升级、文旅文创融合、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场景,开展“设计 制造”“设计 文化”“设计 城市”“设计 乡村”等“设计 ”示范项目建设,以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带动全社会设计创新发展。深化设计资源对接,开展“设计进百园链万企”活动,依托各开发区举办设计供需对接活动,推进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设计感强、出货量大的单品爆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广体旅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各县〔市、区〕政府)
(三)设计主体“引育行动”。
与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大招商相结合实施设计主体“引育行动”。引进培育优秀设计企业,发展专业化中小设计企业,打造设计企业梯队。发挥安阳设计场景优势,吸引域外优秀设计平台和企业落地分支机构,引导具有较强工业研发设计能力的安阳企业建立独立运营的设计创意服务市场主体(子公司),支持本地设计企业规模化、平台化、品牌化发展;发展专业化中小设计企业,支持中小设计企业聚焦细分领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创建服务品牌,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高校、技校、科研机构相关设计人才创办设计企业,鼓励在校大学生或毕业生创办设计创意企业。鼓励大企业开展设计服务外包,支持中小企业购买设计成果,扩大设计服务市场规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广体旅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数智融合“赋能行动”。
与工业互联网推广行动相结合实施数智融合“赋能行动”。加快设计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业态融合创新发展,打造数字化协同设计生态圈。提升设计产业数字化水平,加快设计软件和工具推广应用,引导本地企业普及应用CAD、CAE、CAM等设计软件,支持龙头企业联合软件企业研发特色设计软件,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应用。支持设计产业“上云用数赋智”,聚焦建筑设计、文旅文创设计等优势领域,鼓励龙头企业联合域内外设计研究机构建立行业数据库,引导建设共创共享众包设计平台,打通数据接口,挖掘数据价值,培育智能创作、用户参与设计、云端展示、交互媒体、科技设计等新业态。加快设计产业与制造、建筑、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教育、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设计环节全流程渗透、全链条嵌植、全领域赋能,催生设计创意新业态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广体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设计人才“雁阵行动”。
与“洹泉涌流”招才引智、乡村振兴相结合实施设计人才“雁阵行动”。引进培育设计创意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多层次设计人才雁阵梯队。实施优秀设计师和青年新锐设计师引培计划,将设计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范围,重点引进海内外一流设计人才和团队,加大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等领军人才支持力度,鼓励青年新锐设计人才来安创新创业,重点吸引在外创业就业安阳籍设计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加强设计类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推广CDIO工程教育模式。支持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设计类现代产业学院、工业软件学院,打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加强设计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鼓励中小学校开展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启蒙教育,支持创建中小学“未来设计之星工作坊”,提高青少年设计文化认知度。(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
(六)设计载体“筑巢行动”。
与招才引智、在安青年双创相结合实施设计载体“筑巢行动”。在林州红旗渠经开区打造以“建筑设计”为核心,以实现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三化”发展为目标的建筑设计基地;在高新区打造以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等设计产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推进园区建设,优化公共服务,提升设计载体吸引力承载力。建设设计创意园区,支持各地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建筑设计等专业设计园区(基地),鼓励省级开发区采取“园中园”等形式模式建设“设计创意功能区”,引导各地通过工业遗址转型、旧厂房改造、空置楼宇利用、传统商业设施升级等方式构建低成本、开放式的“设计工场”“创意工坊”等空间载体,支持有条件的设计园区创建省级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吸引和集聚设计企业和设计产业生态链上下游企业,带动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提升公共服务,鼓励各类开发区加强在创新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基地等建设设计创意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设计创意培训、设计创意沙龙等活动,为设计创意人才搭建创意和设计交流交易服务网络。(责任单位:红旗渠经开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设计安阳建设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本方案实施。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协同配合,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指导协调作用,开展行业调研,提供行业服务,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二)明晰工作路径。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专案,围绕“六个结合”创新举措,探索省市会商机制,积极争取省设计领域资源向安阳部署,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谋划工作重点,扎实推进设计安阳建设。
(三)强化政策扶持。
研究出台支持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设计投入,设计费用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对设计成果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和登记著作权,加强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加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打击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设计企业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特色金融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和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
(四)营造良好环境。
建立完善设计产业统计制度及指标体系,加强监测、分析和研判,发布设计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设计理念。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组织开展工业设计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做好典型案例、支持政策等宣传推广工作,营造全社会了解、关注和支持设计安阳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