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失效时间 |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意见 | ||
发文字号 | 豫政〔2007〕18号 | 发布时间 | 2007年03月16日 |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意见
豫政〔2007〕1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省近亿人口的消费潜力,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并重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一)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决策机制和政策措施,通过创新与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切实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公共财政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产品短缺和质量不高问题,降低公共服务产品消费价格,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抓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到2008年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所有用人单位必须及时支付劳动者工资,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最低工资标准,指导并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分配决定机制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职工工资水平随着经济效益的增长逐步提高。
(三)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失业调控,规范企业裁员行为,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引导和培训工作,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失业登记、免费就业服务、再就业援助、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等劳动密集型和家庭服务等灵活就业型行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保障方式和实现途径,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全省城镇人人都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解决城镇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城镇失地农民、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在校学生和特困人群基本医疗问题。以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重点,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二、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五)规范发展文化市场,积极引导文化消费。放宽文化市场准入,凡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社会力量进入的文化领域,均允许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境外资金参与兴办,促进文化产业投资的多元化、公共化、社会化。鼓励和引导音像制品销售、网吧、娱乐业向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重点引导从事图书音像、新闻传媒、演出、影视、文化信息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通过联合重组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研究制定政策,大力扶持民间职业演出团体和农村业余剧团发展,活跃农村演出市场。
(六)培育旅游知名品牌,扩大旅游消费。着力打造河南旅游知名品牌,力争3年内在“三点一线”上培育2—3个国家5A级景区,把少林寺—龙门培育成国际化旅游精品。积极发展南太行山、伏牛山生态旅游,全面提升伏牛山旅游品位和配套服务设施水平,力争用3—5年时间把伏牛山核心景区培育成国家5A级旅游区。深入挖掘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传统景区文化品位,积极开发具有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的旅游演艺项目和节庆活动,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我省旅游产品的国际知名度,以旅游精品为依托,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加大具有中原文化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强化旅游购物功能,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净化旅游市场,采取设置旅游标示、提供旅游服务指南等措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人们利用假期外出旅游。
(七)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加强政策调控,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努力平抑房价。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逐步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全面推行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已取得合法产权的住房可直接上市交易;已购公有住房首次上市交易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加快发展住房二级市场,鼓励发展房屋租赁市场;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租售结合,建设经营租赁型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消费需求。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鼓励开展置业担保、房屋租赁代理、房地产评估、房屋置换等服务项目。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规范和发展物业管理。(八)积极引导汽车消费。进一步规范汽车市场秩序,加强对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维修市场的管理,规范和清理车辆使用中的保险费、路桥费、停泊费等各种收费,降低汽车使用成本。在城市规划和旧城改造中,要重点考虑城市道路优化、大型配套停车设施建设等,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停车难等问题。新建大型商场、公共场所、交通枢纽及集中住宅区要配套建设大型停车设施。大力培育二手车市场,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
(九)努力扩大信息通信消费。加强对信息行业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取消不合理收费,引导和刺激居民扩大对电信、电脑、互联网的消费需求。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推进社会服务信息化。继续抓好“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促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向自然村延伸。稳步实施县、乡镇、村互联网工程,鼓励电信运营商发挥自身优势,在农村普及宽带互联网,“十一五”末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的规划目标。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综合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村信息落地入户取得新进展。
(十)积极推进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和休闲健身等行业发展。通过开放医疗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医疗保健市场竞争,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水平。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各级各类教育,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幼儿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形成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教育消费需求。加大对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休闲健身、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开发等体育产业的发展。
(十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扶持物流企业发展的用地和纳税政策,落实省政府“十一五”期间每年安排的5000万元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清理针对货运车辆的各种收费项目,取消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外,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的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加强物流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培育健康有序的物流市场秩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研究制定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全省推广典型地区和典型企业的经验,探索传统产业、有形市场、连锁企业、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鼓励连锁经营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协调解决连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连锁经营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连锁经营的领域和范围,引导连锁企业向音像、图书、电讯、汽车、家具、租赁、装饰装修、娱乐健身、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行业延伸。
(十二)大力发展餐饮业。抓住餐饮消费持续升温的有利时机,整合现有餐饮企业资源,鼓励餐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逐步改变餐饮企业散、小、差、乱的局面。实施“老字号振兴工程”,引导餐饮老字号创新发展;大力推行《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规定》国家标准,培育餐饮品牌,提升消费者对品牌企业的信任度。切实抓好“放心早餐工程”,研究出台扶持政策,落实扶持资金,在先行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省推广。加强和引导餐饮行业协会建设,建立健全行规、行约,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餐饮文化交流、培训、展示展览等活动,促进餐饮企业规范经营、有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十三)倡导现代消费理念,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服务性消费,提高服务性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大力宣传普及消费信贷知识,倡导“贷款消费、积蓄还债”的新型消费方式;金融机构要根据城乡消费贷款市场的不同特征,积极开发消费信贷品种,合理确定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建立和完善农村个人贷款财产抵押制度,积极开办耐用消费品、农用机械和教育助学等贷款业务。
三、积极培育消费主导型城市
(十四)积极培育郑州、开封、洛阳为消费主导型城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使具备条件的省辖市逐步发展成为市场繁荣、需求旺盛的消费主导型城市。围绕建设中原城市群、打造郑汴洛沿黄旅游精品线路的整体部署,充分发挥郑州、开封、洛阳3市地处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在历史文化、旅游、餐饮、商贸、交通等方面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政府引导和投入,率先打造为消费主导型城市,带动全省城乡扩大消费。强化会展业、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商贸流通、运输、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步伐,大力发展以金融、文化、物流、信息、咨询等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加大对古都文化资源的挖掘扶持力度,推动文化、旅游商品制品产业发展;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培育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域的商业新亮点。
(十五)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省辖市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制定具体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消费市场,扩大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体育等产品生产规模,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十六)支持城市社区商业发展。把社区商业发展纳入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社区商业的规划布局,新社区建设要保证商业预留面积。积极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利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加快发展面向居民的早餐快餐、便利超市、便民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社区服务网点,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通过分批实施商业示范社区、经验推广及政策扶持,力争用3—5年时间在各省辖市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体系完备、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城市社区商业服务网络。
四、大力开发农村消费市场
(十七)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把对种粮农民的粮食直补和良种、农机购置补贴以及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化肥、柴油、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调控,抑制价格过快增长,确保种粮农民基本收益;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发挥我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创造河南劳务品牌。落实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补贴,以县、乡镇为重点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抓好“出国门、富万家工程”建设;加大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农村外派劳务人员培训可享受省农业、扶贫部门出台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中的优惠政策。力争“十一五”期间创建2—3个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外派劳务企业品牌,到“十一五”末达到年外派劳务人员5万人次以上。强力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定期举办农产品网上对接交易会,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十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消费瓶颈问题。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完善农村居民生活设施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力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着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抓好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确保2007年年底全面完成全省农村“户户通电”总体目标。加快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到2010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90%的县道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乡道、村道达到四级以上标准,实现乡乡有客运站。
(十九)着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作为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措施,采用补贴方式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在农村设立商业网点,健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流通体系,着力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争取到2010年连锁“农家店”覆盖全省70%以上的行政村。着重抓好试点企业配送中心和农家店建设质量,探索建立“农家店”健康运营的长效机制,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切实做好省配套资金及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到农村设立网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连锁流通网络。抓好“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争取用3—5年时间在全省培育一批重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完成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任务,实现重点农产品流通企业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比例达到25%以上。
(二十)调整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档次。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对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监测,建立产品供求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和消费者意见并向企业发布。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市场,改进产品性能,更新产品品种,研发生产适合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价格适宜、功能实用、质量可靠、操作简易、维修方便的日用消费品和家用电器,引导农民消费,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
五、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二十一)加强市场监管,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市场监管、监控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公平竞争、守法经营的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监管,保证人民群众饮食及用药安全。把农村食品安全作为重点,通过集中整治和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督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流向农村。
(二十二)培育信用产品市场需求,建立健全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发展区域性、专业性征信机构,形成在信用评级、评估、调查咨询等信用增值服务环节各具特色、平等竞争、适应不同征信需求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征信机构体系。逐步创造和搭建以个人信用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征信产品使用环境,增强个人信用意识,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诚信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价格计量信得过”、“守合同重信用”、“质量诚信”等多种形式的诚信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商业流通领域形成“讲诚信、重承诺”的浓厚氛围。建立高效的消费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定期发布相关信息,以指导消费、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