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2007〕16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豫政〔2007〕16号 发布时间 2007年03月16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河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豫政〔2007〕16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好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7年是我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一年。各省辖市、省政府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围绕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目标,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另行下达。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河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省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继续又快又好发展,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经济规模和效益达到新水平。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24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粮食总产量达到505.5亿公斤,增长10.3%,增产量占全国增产量的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150.6亿元,增长23.4%;实现利润1145.3亿元,增长75%。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78.4亿元,增长26.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17.7%和12%,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61.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实施了754个工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7%,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其中6家超过200亿元。建筑业发展明显提速,完成总产值1495.6亿元,增长40.3%。旅游、文化、物流、电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907.7亿元,增长37%;其中城镇投资达到4843.8亿元,增长39.9%。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9.8万亩、日污水处理能力49.5万吨,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39公里,跃居全国第一位,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3511万千瓦。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节能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60.5万千瓦,淘汰普通立窑水泥产能1200万吨、小耐火材料厂400个,拆除实心粘土砖瓦窑厂3109个。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4%和13.2%。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2.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增长1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实力继续增强,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达到81个,新增15个。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3.1万公里,解决154.7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3万户,又有5.1万农户实现“户户通电”。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改造了216个农村寄宿制学校、806所乡镇卫生院和一批贫困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9家,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三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7.9万人,比上年增长14.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5.7%,提高7.4个百分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3.8万人,增长21.7%。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以县为单位的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5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通广播电视的20户以上自然村新增1131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2‰。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等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全省97.7%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成效显著,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财税、金融、文化、邮政等改革继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5%。进出口总额达到104.8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67亿美元,增长3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5亿美元,增长50.1%;利用省外资金突破1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89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49.4万、63.3万和0.9万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由25个扩大到65个,覆盖全省农村人口总数的59%。又有6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2.1%和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80.5亿元,增长15.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3%。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压力较大,经济转型的任务艰巨;人均水平低、经济结构仍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协调,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增多;个别行业和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全省工业利润在连续三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增幅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看病难、看病贵、上学贵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任务比较繁重。这些问题均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制定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中原崛起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又好又快发展为方向,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结构相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和谐发展之路。预期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12%和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3.5%和3.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实现利润等质量效益指标进一步提高。

  这些目标中,节能减排和人口增长目标是约束性的,需确保完成;其他目标是导向性、预期性的。

  三、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坚定不移地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路子,继续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找准落实国家调控政策与发展地方经济之间的结合点,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确保关键领域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经济强省、文化强省与和谐中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优质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实施示范基地项目,建成驻马店、周口、安阳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开工建设商丘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加快黄河滩区生态畜牧养殖带和全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预期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量分别达到4500万吨、80万吨、450万吨和815万吨左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龙头企业到农区建立原材料和生产加工基地,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完成技能性培训150万人。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确保70万人脱贫和解决温饱。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种粮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继续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二)着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以产业技术升级引领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精深加工产能,延伸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大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技术开发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位一体”项目的投入,力争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320个。加快实施特种纤维、关键显示器件、淀粉生物质化工等重大自主创新项目,支持建设光学显示器、精品钢、大型成套设备、钛材料、纤维乙醇等重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大力发展光电、硅产业、超硬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重大装备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有色金属深加工、大型煤化工和盐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钢铁、水泥、造纸等传统产业,继续支持省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抓好820个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930亿元。争取开工建设洛阳一拖集团2万台280千瓦重型柴油机、伊川电力集团4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热轧等270个项目,建成投产中原大化集团50万吨甲醇、鑫盛集团1500台大型精密数控机床等430个项目,新增粮食深加工能力80万吨、肉类加工能力50万吨、铝加工产能30万吨、优质钢材产能1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2040万吨、棉纺90万锭、中高档纸100万吨。加快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集约、节约发展。加强煤电油气运和资金的供需衔接。抓好扭亏增盈工作。

  (三)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高耗能行业节能行动计划,实施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强力推进一批有利于挖掘节能潜力、提高环保节能装备技术水平的重大项目建设,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建成焦煤集团和鹤煤集团矿井水回收处理和输水、鞋城皮革集团节水、银鸽实业公司废纸浆和中水回用、鹤煤集团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三门峡河洛中密度板厂节约木材、天冠集团二氧化碳回收及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等工程。开工建设安钢集团干熄焦、平煤集团余热综合利用、永煤集团矿井水回收及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13台装机容量共9.5万千瓦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装置、43台共660万千瓦大型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基本建成许昌一林纸业、许昌宏伟纸业、开封腾飞造纸厂、新密市造纸群等一批造纸废水处理项目。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好《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继续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扩大省级试点范围,实施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做好电厂脱硫工作,有效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基本淘汰普通立窑水泥,加快淘汰小火电、小炼钢(铁)、小铁合金、小电石,为扩大先进产能腾出空间。

  (四)着力发展服务业和建筑业,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工业化的重要任务。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发展环境,抓紧研究完善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在郑州、洛阳、开封、鹤壁等市开展服务业改革和发展试点,在全省重点扶持一批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强分类指导,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引导服务业发达地区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支持服务业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尽快提高服务业比重。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会展业,积极发展金融、房地产、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立基地,开辟新的航线。加快建设河南出版产业基地、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改造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完善郑汴洛沿黄旅游精品工程,认真实施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南太行旅游连线连片开发,继续支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加快建设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河南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发展项目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支持骨干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千方百计增加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完善消费政策,发展消费信贷,规范市场秩序,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五)着力推进城镇化和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有序推进核心区建设。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支持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动洛阳—偃师、许昌—长葛一体化发展,编制实施郑州航空港区和新乡桥北新区建设规划,加快郑州城市轻轨一号线、郑汴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完善配套功能,着力提高郑东新区、洛阳新区等城市新区人口实际入住率。继续加大城市道路、供热、供气、供水等设施建设力度。建成38个污水处理项目和90个垃圾处理项目,确保所有省辖市和县市都有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并正常运营。开工建设郑州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落实好比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促进郑州、洛阳、开封、平顶山、焦作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继续在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支持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研究支持农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区发展的扶持力度。继续抓好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支持试点地区加快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城乡有效衔接和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策扶持,搞好分类指导,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六)着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推进省广播电视发射塔、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建成河南艺术中心,开工建设洛阳博物馆。继续推进县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力壮大出版影视、广告会展、文化创意和动漫制作等产业,做大做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知名文化品牌,大力发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文化产品,拉动文化消费。抓好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的落实,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成省直单位改制任务。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博物馆、文化旅游、书报音像制品分销等文化产业领域。

  (七)着力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定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支持一批职业教育集聚区、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争取启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继续稳步推进高校扩容工程,预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2.62万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步伐。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在全省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省级化学中毒及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郑大一附院第二病房楼、省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省肿瘤医院门诊医技楼、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病房楼、郑大一附院门诊医技楼、河南中医学院二附院病房楼,再改造一批贫困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将按病种收费的试点范围由30个扩大到100个。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参与备战奥运会的有关工作,建成省射击运动中心综合射击馆,开工建设省体育中心二期游泳跳水馆。

  (八)着力完善配合联动机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部门、金融机构、市县政府及骨干企业的积极性,在项目谋划、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土地及环境容量、资金保障等方面配合联动,超前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加快办理各种手续,切实做好征地拆迁、居民安置、施工环境协调等具体事宜。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坚决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建设,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努力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实施一批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项目。加快燕山水库主体工程、西霞院水利枢纽等项目建设进度,实施一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段、焦作矿区段总干渠,加快推进河口村水库、出山店水库前期工作。着眼于提高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构建交通区位新优势,实施一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项目。完成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和登封铁路二期工程。配合国家加快建设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和焦柳铁路洛阳至襄樊电气化改造等项目。以完善路网、疏通与外省联系通道、提高通行效率为重点,加快濮阳至范县等31个共1696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确保许昌至登封、新蔡至泌阳等19个项目共816公里建成通车,确保焦作至桐柏高速公路叶县至泌阳段开工建设,争取大广高速省界至南乐段、运三高速三门峡黄河大桥开工建设。继续抓好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快沙颍河漯河至周口段复航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小浪底等库区港航、安全监控设施。加快建设综合能源基地,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继续打造大型煤炭基地,积极推进义煤集团新义矿等19个总规模1980万吨的大中型矿井项目建设;建成正村矿井等项目,新增煤炭年生产能力285万吨;争取开工建设焦煤集团赵固二矿、郑煤集团李粮店煤矿等总规模690万吨的矿井项目。以调整电源结构、优化电力布局、提高输送能力为重点推进电力建设,加快鸭河口电厂二期、姚孟电厂四期、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电源项目建设,建成新乡宝山电厂、鹤壁电厂三期、驻马店燃气电站等项目,新增电力装机500万千瓦以上;开工建设沁北电厂二期、华阳洛阳孟津电厂、中孚电厂、安阳电厂等电源项目;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抓好秸杆发电示范工程和煤矿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加快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平顶山西、郑州东、三门峡、信阳等500千伏输电线路349公里、220千伏输电线路1370公里,加快商丘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争取建成鄂豫第四回500千伏联络线、新乡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南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新增500千伏输电线路544公里,解决我省外送能力不足、局部电网“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增强油气保障能力,争取国家尽快核准开工榆林—濮阳—济南天然气管道项目和兰州—郑州—长沙输油管道,做好西气东输二线、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管道工程前期工作。落实好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加大重大项目稽察力度,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

  (九)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为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加快煤炭和铝土矿资源新一轮整合,推动省骨干煤炭企业重组地方国有煤矿,基本完成小煤矿、小铝土矿整合与技术改造任务,有序推进煤炭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收入分配、投资、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公用事业、粮棉流通、交通、科技、医疗卫生、集体林权、供销社等改革。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继续实施东引西进和“走出去”战略,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引导优势企业到境外投资。

  (十)着力加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问题,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解决8000户以上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以上。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加对城乡医疗救助的资金补助,确保补助金额高于上年。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解决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积极推进平安河南建设,实施一批政法和基层政权基础设施项目。认真解决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库区移民、企业改制、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以及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财力、物力,切实办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大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许可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年3月1日印发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