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失效时间 |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豫政办〔2007〕95号 | 发布时间 | 2007年09月24日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2007年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07〕9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2007年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五日
2007年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全省今年要解决不少于20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确保按时完成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特制定如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程规划
(一)规划范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解决由于地球物理作用形成的原生性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以及水源污染和严重缺水问题。按照“十一五”期间国家支持的优先顺序,工程实施的范围是:
1.饮用水中氟含量大于2毫克燉升的中重度氟超标问题。
2.饮用水中砷含量大于0.05毫克燉升的砷超标问题。
3.溶解性总固体大于2克燉升的苦咸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铁锰超标等其他水质问题。
4.水源严重污染,已经威胁农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饮水问题。
5.部分地区水量严重不足、保障率低、取水不便等问题。
(二)规划原则。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工程相对集中,整村推进,创新机制,择优扶持。对群众要求迫切、当地政府积极性高、配套资金落实好、工程建成后管理措施到位的地方,要优先安排;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要加快黄淮四市和贫困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适当扩大示范县的范围,同时按照国家要求完成5个国家级示范县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三)工程类型。根据我省区域地形、地质、水源条件及饮水不安全因素分布情况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工程类型和技术方案。主要工程类型分为机电井、管网延伸、引提水工程、微集水工程、水处理工程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推行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好2007年批复的受益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130处。
具体工程类型由省辖市、县(市、区)水利部门根据各地水源情况择优选定,并通过专家评审。个别通过打深井氟、砷等有害物质仍超标的地方,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研究确定既切合实际又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案。凡通过打浅井和水处理能够解决的,尽量使用水处理设施,确保让人民群众吃上达标的洁净水。
二、工程建设及标准
(一)工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要符合《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的要求,做到设计合理、经济实用。要结合实际,做好水源工程和入户工程的设计,确保规范标准。
(二)工程实施。工程建设由县(市、区)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工程建设要执行并切实落实“四制”:一是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要组建项目法人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二是工程的建设和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实行招投标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实行“阳光操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卫生标准。三是工程在实施中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必须具备乙级以上资格,并不断完善监理制度,对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理。四是工程建设实行合同制。项目法人单位要与有关施工单位、企业等签订合同,完善手续,确保质量。
(三)水质检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水源水和管网未梢水进行水质检测和化验,由卫生部门提供化验报告,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后安全饮水工程方可投入运营。
(四)建设标准。要求有以下几个标准:
1.水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的饮用水要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化验认定,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和《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
2.水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计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畜禽饲养用水、庭院经济用水等。供水量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满足不同用水条件,根据我省实际,综合核定为30-50升燉人·日。
3.方便程度。用水方便程度达到《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水农〔2004〕547号)关于人力取水时间的要求,即人力到集中供水点取水的,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有条件的,实行供水到户。
4.保证率。选择水源时,力求做到水源可靠,水质良好,水处理难度低,又便于施工和管理。做到20年一遇干旱年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0%,10年一遇干旱年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水源规划和工程建设以近期为主,并兼顾长远。对所有供水水源,划定保护范围加以保护。
三、资金筹措与管理
(一)资金筹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今年国家下达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总投资97324万元,计划解决农村242.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国家核算我省人均投资400元,其中中央补助投资180元燉人,地方配套220元燉人(含群众自筹和投劳折资)。在地方配套资金中,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不低于地方配套资金的30%,即66元燉人;市级财政配套资金不低于地方配套资金的20%,即44元燉人;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不低于地方配套资金的10%,即22元燉人;受益群众自筹和投劳折资部分不低于地方配套资金的40%,即88元燉人。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一定要按要求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资金管理。建立资金监管制度,资金管理实行县级报账制,严格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按照财政部《中央预算内基建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689号)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的有关规定,将前期工作费、设计费、监理费、建设管理费、水质检测化验费等费用列入工程概算并严格控制。
(三)资金审计。工程竣工后,由省辖市、县(市、区)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没有审计报告不得验收。
四、工程验收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联合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6〕807号)的有关要求,对已竣工的饮水安全工程进行验收。先由项目县(市、区)水利部门牵头,组织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进行自验,合格后再报请市级有关部门验收,省有关部门进行抽验。
省级抽验由省水利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卫生厅、环保局、建设厅等部门参加。省级验收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抽样县(市、区)不少于任务县(市、区)数的50%,每县(市、区)抽验乡镇不少于任务乡镇的40%,每乡镇抽验村不少于任务村的30%。2006年年底下达计划,要求2007年上半年完成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9月底前验收;2007年安排的建设任务,要求11月底前完成,12月底组织抽验。
五、工程运行管理
各地要严格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6〕74号)的要求,明确责任,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一)建立权责明晰、灵活有效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各地要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对所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明晰工程产权归属,明确工程经营管理者的权责,确保工程长效运行。要大力推行“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竞争承包、股份经营、协会监督、确保供水”的管理模式,通过股份制改革、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形式,调动工程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营管理权的拍卖、承包、租赁、转让,须经县级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批准,并向用水户公告,做到公开、透明、合理。拍卖、承包、租赁、转让所得的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供水单位或个人要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接受水利、卫生、价格、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并自觉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质询和评议,以形成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
(二)合理确定水价,确保工程可持续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核定要以保证工程良性运营为目的,按照“保本微利、公平负担”的原则,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科学核定。规模较大的供水工程要推广水价听证制度。跨村兴建的集中饮水安全工程,水价由县级价格主管部门商水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政策合理核定;单村兴建使用的饮水安全工程,其水价由村民委员会或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自主核定。严禁借收取水费进行“搭车”收费。
(三)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水质检测。各级环保、水利、国土资源、卫生、建设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和水质的监督管理,确保农民饮水安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供水水源地和供水工程设施划定明确的保护区,并设立明显的标志。在保护区内严禁从事一切可能影响供水安全的活动。
(四)建立应急机制。各地应根据水资源条件、所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以县(市、区)为单元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要建立技术、物资和人员保障系统,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六、组织领导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水利部门主要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对每一处饮水工程实行领导负责制,分包领导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配套资金负总责。
建立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快报制度。各省辖市每10天向省水利厅报送一次工程建设进度情况;省水利厅要采取不同形式定期进行通报。加大督导力度。由省水利、发展改革、财政、卫生、建设、环保等部门经常对各地工程建设进行督导,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水利部门要抽调工程技术人员成立技术督导组,分片包干,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各地要将每处工程的施工单位、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工程投入、质量要求等内容建立台账,挂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水利部门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与办法,编制工程规划,组织工程实施,主持工程验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等;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水利部门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工程建设的监管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和监管;环保部门负责农村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卫生部门负责提出高氟、高砷区域需改水的范围和工程建成后的水质化验检测、监测;建设部门负责做好农村小城镇建设、村镇规划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的相结合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工程建设土地的协调审批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6〕74号)精神,在征地、用电、办证、税收、水质化验监测等方面给予优惠或减免。
附件:2007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表
附件
2007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表
序号 | 市、县(市、 区)名称 | 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 | |||||
合 计 | 氟 | 砷 | 苦咸水 | 污染水 | 缺 水 | ||
全省合计 | 242﹒9 | 101﹒1 | 5﹒5 | 98﹒3 | 18 | 20 | |
一 | 郑州市 | 20﹒4 | 5﹒1 | 10 | 4﹒3 | 1 | |
1 | 中原区 | 0﹒3 | 0﹒3 | ||||
2 | 二七区 | 0﹒5 | 0﹒5 | ||||
3 | 管城区 | 0﹒5 | 0﹒5 | ||||
4 | 金水区 | 0﹒5 | 0﹒5 | ||||
5 | 上街区 | 0﹒3 | 0﹒3 | ||||
6 | 惠济区 | 0﹒8 | 0﹒3 | 0﹒35 | 0﹒15 | ||
7 | 中牟县 | 2﹒8 | 1﹒1 | 0﹒65 | 1﹒05 | ||
8 | 巩义市 | 4 | 0﹒7 | 1﹒8 | 1﹒5 | ||
9 | 荥阳市 | 2﹒5 | 0﹒5 | 1﹒5 | 0﹒5 | ||
10 | 新密市 | 1﹒9 | 0﹒4 | 0﹒2 | 0﹒8 | 0﹒5 | |
11 | 新郑市 | 4﹒7 | 0﹒7 | 4 | |||
12 | 登封市 | 1﹒6 | 0﹒4 | 1﹒2 | |||
二 | 开封市 | 11﹒8 | 8﹒2 | 2﹒6 | 1 | ||
1 | 龙亭区 | 0﹒0476 | 0﹒0476 | ||||
2 | 顺河区 | 0﹒7124 | 0﹒5 | 0﹒2124 |
序号 | 市、县(市、 区)名称 | 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 | |||||
合 计 | 氟 | 砷 | 苦咸水 | 污染水 | 缺 水 | ||
3 | 禹王台 | 0﹒24 | 0﹒24 | ||||
4 | 杞 县 | 3 | 3 | ||||
5 | 通许县 | 2﹒5 | 2 | 0﹒5 | |||
6 | 尉氏县 | 2﹒5 | 1﹒5 | 1 | |||
7 | 开封县 | 1﹒4 | 0﹒4 | 1 | |||
8 | 兰考县 | 1﹒4 | 0﹒8 | 0﹒6 | |||
三 | 洛阳市 | 20﹒7 | 10 | 0﹒1 | 6﹒2 | 1 | 3﹒4 |
1 | 老城区 | 0﹒5 | 0﹒5 | ||||
2 | l 区 | 0﹒2 | 0﹒2 | ||||
3 | 涧西区 | 0﹒4 | 0﹒4 | ||||
4 | 吉利区 | 0﹒4 | 0﹒4 | ||||
5 | 洛龙区 | 0﹒4 | 0﹒2 | 0﹒2 | |||
6 | 孟津县 | 2 | 1﹒2 | 0﹒5 | 0﹒3 | ||
7 | 新安县 | 2﹒1 | 0﹒7 | 1﹒4 | |||
8 | 栾川县 | 2 | 1﹒1 | 0﹒1 | 0﹒8 | ||
9 | 嵩 县 | 1﹒6 | 0﹒5 | 0﹒7 | 0﹒4 | ||
10 | 汝阳县 | 1﹒8 | 0﹒5 | 0﹒7 | 0﹒6 | ||
11 | 宜阳县 | 1 | 0﹒3 | 0﹒2 | 0﹒5 | ||
12 | 洛宁县 | 1 | 1 | ||||
13 | 伊川县 | 2﹒3 | 1﹒6 | 0﹒7 |
序号 | 市、县(市、 区)名称 | 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 | |||||
合 计 | 氟 | 砷 | 苦咸水 | 污染水 | 缺 水 | ||
14 | 偃师市 | 5 | 2﹒4 | 2﹒6 | |||
四 | 平顶山市 | 11﹒2 | 2﹒4 | 6﹒3 | 1﹒3 | 1﹒2 | |
1 | 新华区 | 0﹒3 | 0﹒3 | ||||
2 | 卫东区 | 0﹒4 | 0﹒4 | ||||
3 | 石龙区 | 0﹒3 | 0﹒3 | ||||
4 | 湛河区 | 0﹒5 | 0﹒26 | 0﹒24 | |||
5 | 宝丰县 | 1﹒5 | 0﹒7 | 0﹒6 | 0﹒2 | ||
6 | 叶 县 | 1﹒9 | 0﹒2 | 1﹒7 | |||
7 | 鲁山县 | 1﹒6 | 0﹒9 | 0﹒44 | 0﹒26 | ||
8 | 郏 县 | 1﹒2 | 0﹒7 | 0﹒5 | |||
9 | 舞钢市 | 1﹒7 | 0﹒8 | 0﹒9 | |||
10 | 汝州市 | 1﹒8 | 0﹒3 | 1﹒5 | |||
五 | 安阳市 | 10 | 4 | 2﹒3 | 1﹒7 | 2 | |
1 | 文峰区 | 0﹒4 | 0﹒4 | ||||
2 | 北关区 | 0﹒4 | 0﹒4 | 0 | |||
3 | 殷都区 | 0﹒4 | 0﹒4 | ||||
4 | 龙安区 | 0﹒4 | 0﹒4 | ||||
5 | 安阳县 | 1﹒4 | 0﹒9 | 0﹒5 | |||
6 | 汤阴县 | 1 | 1 | ||||
7 | 滑 县 | 3﹒2 | 3﹒2 |
序号 | 市、县(市、 区)名称 | 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 | |||||
合 计 | 氟 | 砷 | 苦咸水 | 污染水 | 缺 水 | ||
8 | 内黄县 | 1﹒4 | 0﹒8 | 0﹒6 | |||
9 | 林州市 | 1﹒4 | 0﹒4 | 1 | |||
六 | 鹤壁市 | 8﹒3 | 6﹒1 | 2﹒2 | |||
1 | 鹤山区 | 1 | 1 | ||||
2 | 山城区 | 0﹒7 | 0﹒32 | 0﹒38 | |||
3 | 淇滨区 | 0﹒7 | 0﹒38 | 0﹒32 | |||
4 | 浚 县 | 3﹒4 | 3﹒4 | 0 | |||
5 | 淇 县 | 2﹒5 | 1 | 1﹒5 | |||
七 | 新乡市 | 14﹒9 | 7﹒9 | 6 | 1 | ||
1 | 红旗区 | 0﹒25 | 0﹒25 | ||||
2 | 卫滨区 | 0﹒65 | 0﹒395 | 0﹒255 | |||
3 | 凤泉区 | 0﹒5 | 0﹒5 | ||||
4 | 牧野区 | 0﹒6 | 0﹒35 | 0﹒25 | |||
5 | 新乡县 | 2﹒4 | 1 | 1﹒4 | |||
6 | 获嘉县 | 1﹒3 | 1﹒3 | ||||
7 | 原阳县 | 1﹒6 | 1﹒6 | ||||
8 | 延津县 | 1﹒5 | 0﹒06 | 1﹒44 | |||
9 | 封丘县 | 2﹒2 | 2﹒2 | ||||
10 | 长垣县 | 2﹒2 | 2﹒2 | ||||
11 | 辉县市 | 1﹒7 | 0﹒64 | 0﹒565 | 0﹒495 |
序号 | 市、县(市、 区)名称 | 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 | |||||
合 计 | 氟 | 砷 | 苦咸水 | 污染水 | 缺 水 | ||
八 | 焦作市 | 12 | 7﹒5 | 2﹒3 | 2﹒2 | ||
1 | 中站区 | 0﹒4 | 0﹒4 | ||||
2 | 山阳区 | 0﹒4 | 0﹒4 | ||||
3 | 修武县 | 2﹒2 | 1﹒7 | 0﹒5 | |||
4 | 博爱县 | 1﹒8 | 1 | 0﹒8 | |||
5 | 武陟县 | 1﹒6 | 0﹒9 | 0﹒7 | |||
6 | 温 县 | 1﹒9 | 1﹒3 | 0﹒6 | |||
7 | 沁阳市 | 1﹒8 | 1﹒2 | 0﹒2 | 0﹒4 | ||
8 | 孟州市 | 1﹒9 | 0﹒6 | 1﹒3 | |||
九 | 濮阳市 | 9﹒1 | 5﹒7 | 3 | 0﹒4 | ||
1 | 华龙区 | 0﹒4 | 0﹒2134 | 0﹒1866 | |||
2 | 高新区 | 0﹒4 | 0﹒13 | 0﹒16 | 0﹒11 | ||
3 | 清丰县 | 2﹒6 | 2﹒44 | 0﹒16 | |||
4 | 南乐县 | 1 | 0﹒4566 | 0﹒5434 | |||
5 | 范 县 | 1﹒6 | 1﹒6 | ||||
6 | 台前县 | 1﹒1 | 0﹒9322 | 0﹒1678 | |||
7 | 濮阳县 | 2 | 1﹒5278 | 0﹒3688 | 0﹒1034 | ||
十 | 许昌市 | 11﹒9 | 3﹒4 | 4﹒4 | 2﹒5 | 1﹒6 | |
1 | 魏都区 | 0﹒3 | 0﹒3 | ||||
2 | 许昌县 | 1﹒3 | 0﹒6 | 0﹒7 |
序号 | 市、县(市、 区)名称 | 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 | |||||
合 计 | 氟 | 砷 | 苦咸水 | 污染水 | 缺 水 | ||
3 | 鄢陵县 | 2﹒7 | 2﹒5 | 0﹒2 | |||
4 | 襄城县 | 2﹒5 | 2﹒5 | ||||
5 | 禹州市 | 2﹒5 | 1﹒7 | 0﹒8 | |||
6 | 长葛市 | 2﹒6 | 1﹒8 | 0﹒8 | |||
十一 | 漯河市 | 8﹒9 | 2﹒9 | 0﹒5 | 4 | 1﹒5 | |
1 | 源汇区 | 0﹒72 | 0﹒22 | 0﹒5 | |||
2 | 郾城区 | 1﹒04 | 1﹒04 | ||||
3 | 召陵区 | 1﹒7 | 0﹒7 | 1 | |||
4 | 舞阳县 | 2﹒57 | 2﹒111 | 0﹒459 | |||
5 | 临颍县 | 2﹒87 | 0﹒789 | 0﹒5 | 1﹒581 | ||
十二 | 三门峡市 | 9﹒9 | 3 | 0﹒4 | 2﹒8 | 1﹒3 | 2﹒4 |
1 | 湖滨区 | 0﹒6 | 0﹒2 | 0﹒4 | |||
2 | 渑池县 | 1﹒7 | 1﹒2 | 0﹒5 | |||
3 | 陕 县 | 1﹒8 | 1﹒6 | 0﹒2 | |||
4 | 卢氏县 | 1﹒7 | 1﹒2 | 0﹒5 | |||
5 | 义马市 | 1﹒4 | 0﹒9 | 0﹒5 | |||
6 | 灵宝市 | 2﹒7 | 1﹒6 | 0﹒4 | 0﹒7 | ||
十三 | 南阳市 | 21﹒1 | 6﹒4 | 10﹒2 | 0﹒5 | 4 | |
1 | 宛城区 | 1 | 0﹒8 | 0﹒2 | |||
2 | 卧龙区 | 1﹒6 | 0﹒6 | 1 |
序号 | 市、县(市、 区)名称 | 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 | |||||
合 计 | 氟 | 砷 | 苦咸水 | 污染水 | 缺 水 | ||
3 | 南召县 | 1 | 1 | 0 | |||
4 | 方城县 | 1﹒8 | 1﹒3 | 0﹒5 | |||
5 | 西峡县 | 1﹒7 | 0﹒2 | 0﹒5 | 1 | ||
6 | 镇平县 | 1﹒7 | 0﹒5 | 1﹒2 | |||
7 | 内乡县 | 2 | 0﹒5 | 1 | 0﹒5 | ||
8 | 淅川县 | 1﹒6 | 0﹒6 | 1 | |||
9 | 社旗县 | 1 | 1 | ||||
10 | 唐河县 | 1﹒8 | 1﹒8 | ||||
11 | 新野县 | 2 | 1﹒5 | 0﹒5 | |||
12 | 桐柏县 | 1﹒1 | 0﹒3 | 0﹒8 | |||
13 | 邓州市 | 2﹒8 | 2 | 0﹒8 | |||
十四 | 商丘市 | 17﹒9 | 11﹒8 | 0﹒1 | 5 | 1 | |
1 | 梁园区 | 1﹒8 | 1﹒1 | 0﹒7 | |||
2 | 睢阳区 | 1﹒8 | 0﹒7 | 0﹒8 | 0﹒3 | ||
3 | 民权县 | 2 | 2 | ||||
4 | 睢 县 | 2﹒2 | 1﹒5 | 0﹒1 | 0﹒6 | ||
5 | 宁陵县 | 1﹒8 | 1﹒4 | 0﹒4 | |||
6 | 柘城县 | 1﹒1 | 0﹒6 | 0 | 0﹒5 | ||
7 | 虞城县 | 2﹒8 | 2 | 0﹒8 | |||
8 | 夏邑县 | 2 | 1﹒8 | 0 | 0﹒2 |
序号 | 市、县(市、 区)名称 | 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 | |||||
合 计 | 氟 | 砷 | 苦咸水 | 污染水 | 缺 水 | ||
9 | 永城市 | 2﹒4 | 0﹒7 | 1﹒7 | |||
十五 | 信阳市 | 13﹒1 | 4 | 5﹒9 | 1 | 2﹒2 | |
1 | 河区 | 0﹒7 | 0﹒7 | ||||
2 | 平桥区 | 1﹒4 | 0﹒75 | 0﹒65 | |||
3 | 罗山县 | 1﹒4 | 0﹒9 | 0﹒5 | |||
4 | 光山县 | 1﹒4 | 1﹒1 | 0﹒3 | |||
5 | 新 县 | 1 | 1 | ||||
6 | 商城县 | 1﹒4 | 0﹒65 | 0﹒75 | |||
7 | 固始县 | 2﹒2 | 2﹒2 | ||||
8 | 潢川县 | 1﹒5 | 0﹒5 | 1 | |||
9 | 淮滨县 | 1 | 1 | ||||
10 | 息 县 | 1﹒1 | 1﹒1 | ||||
十六 | 周口市 | 17﹒9 | 10 | 6﹒6 | 1﹒3 | ||
1 | 扶沟县 | 1﹒6 | 1﹒6 | ||||
2 | 西华县 | 2﹒8 | 1﹒8 | 1 | |||
3 | 商水县 | 2 | 0﹒2 | 0﹒5 | 1﹒3 | ||
4 | 沈丘县 | 1﹒4 | 1﹒4 | ||||
5 | 郸城县 | 2 | 0﹒5 | 1﹒5 | |||
6 | 淮阳县 | 2 | 1﹒5 | 0﹒5 | |||
7 | 太康县 | 1﹒5 | 1﹒5 |
序号 | 市、县(市、 区)名称 | 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 | |||||
合 计 | 氟 | 砷 | 苦咸水 | 污染水 | 缺 水 | ||
8 | 鹿邑县 | 2﹒2 | 1﹒8 | 0﹒4 | |||
9 | 项城市 | 2﹒4 | 1﹒1 | 1﹒3 | |||
十七 | 驻马店市 | 18﹒7 | 2﹒4 | 15﹒6 | 0﹒7 | ||
1 | 驿城区 | 0﹒63 | 0﹒38 | 0﹒25 | |||
2 | 高新区 | 0 | |||||
3 | 西平县 | 1﹒85 | 1﹒68 | 0﹒17 | |||
4 | 上蔡县 | 2﹒4 | 2﹒4 | ||||
5 | 平舆县 | 2﹒03 | 1﹒83 | 0﹒2 | |||
6 | 正阳县 | 2 | 2 | ||||
7 | 确山县 | 1﹒84 | 1﹒84 | ||||
8 | 泌阳县 | 2﹒56 | 2﹒4 | 0﹒16 | |||
9 | 汝南县 | 1﹒96 | 1﹒96 | ||||
10 | 遂平县 | 1﹒64 | 1﹒64 | ||||
11 | 新蔡县 | 1﹒79 | 1﹒71 | 0﹒08 | |||
十八 | 济源市 | 5﹒1 | 0﹒3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