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失效时间 |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全省第一次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情况的通报 | ||
发文字号 | 豫政办〔2010〕88号 | 发布时间 | 2010年08月09日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2010年全省第一次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情况的通报
豫政办〔2010〕8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6月18—21日,由省政府领导同志带队,省政府有关部门、各省辖市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分三组对全省18个省辖市的部分产业集聚区以及区内项目进行了观摩点评。其中:豫北组观摩产业集聚区17个、项目32个,豫西组观摩产业集聚区13个、项目34个,豫东组观摩产业集聚区16个、项目39个。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省产业集聚区及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上下对加快产业集聚区及重点项目建设已经形成共识,大部分省辖市、县(市)主要领导亲自抓,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密切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节点任务,抢抓机遇、周密安排、不断创新、强力推进。目前,全省产业集聚区的基础和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发展形势良好。据初步统计,前5个月,全省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1474.3亿元,同比增长62.9%;实现营业收入5721.4亿元,同比增长45.9%;实现税收238.6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就业241万人,同比增长28.8%;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24.8亿元,占全省的64.7%。产业集聚区正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拉动就业的主渠道,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效载体。
一是主导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良好态势。按照“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基本要求,大部分产业集聚区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主导产业定位清晰,以招商引资促集群发展的措施得力,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洛阳高新技术集聚区依托中船重工七二五所、中航锂电公司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新材料产业集群。许昌中原电气谷核心区依托许继电气公司等龙头企业,设立风电产业园、智能电网产业园、温州电气产业园,初步形成了电力装备制造业集群。民权县产业集聚区引进制冷装备制造企业,使一度陷入困境的传统制冷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初步形成了制冷装备制造业集群。漯河东城产业集聚区成功引进深圳科年达公司、光华电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并通过科年达公司引进5个电子配套产品项目,初步形成了以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数码科技等产品为代表的电子机械产业集群。尉氏县产业集聚区利用原有棉纺产业基础,积极承接沿海纺织企业集群式转移,成功引进宁波福甬针织服装工业城项目入驻,形成了从纺织、印染到制衣的完整产业链条。内黄县产业集聚区继2009年集群式引进37条陶瓷生产线之后,今年又与广西亚欧公司等企业签订了12条陶瓷生产线的投资协议,与广东新明珠集团和蒙娜丽莎公司达成了14条陶瓷生产线的投资意向,陶瓷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二是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升。各地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关键性举措,不断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千方百计招大引强,落地项目整体质量明显提高。新乡市切实加强招商服务,中兵集团总投资100亿元的通讯科技产业园、中航集团一期投资11亿元的航空高科技产业园、国红新能源公司投资15亿元的新能源装备等重大项目均已开工建设;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投资50亿元的电动车项目已经签约,中航集团重组新飞集团总投资100亿元的项目近期有望签约。临颍县产业集聚区主打食品招商牌,大力开展以商招商,恒安集团、盼盼集团、亲亲集团、巧巧集团等一批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企业相继落户,吸引了30多家闽商企业集聚。
三是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提速。与2009年相比,这次观摩的大项目、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体现转型升级的项目多,特别是我省一些传统优势企业积极利用产业集聚区这个平台,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郑州经济技术集聚区的海马(郑州)汽车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5万台节能高效发动机项目,将填补我省轿车发动机生产的空白。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的中原内配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原内燃机配件产业园项目,产品将达到欧V、欧VI排放技术标准。新乡高新技术集聚区的新乡日盛公司建设的年产300套数控轴承大型风电装备项目,拥有全部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可实现替代进口。驻马店装备产业集聚区立足市场需求,建设了华宇电力工业园和华顺阳光太阳能节能环保项目,投产的非晶合金变压器的节能效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南阳高新技术集聚区的乐凯第二胶片厂柔性树脂版和PVB(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专用胶片项目生产线的重大关键技术均属自主研发,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封精细化工集聚区的华瑞化工公司充分利用特有的光气资源,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碳酸酯等深加工产品。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的万华公司利用秸秆生产新型环保板材,建成世界上第一条连续滚压式秸秆生产线,实现了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商丘经济技术集聚区的河南煤化集团建设的千吨级碳纤维项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高品质碳纤维生产线,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的众品食业公司建设的150万吨生鲜及物流配送中心,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冷链物流的主要枢纽和整合区域鲜活农产品及生鲜食品的集成平台。
四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各地在不断加快水、路、电、热、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解决劳动力培训、环保监测、质检等问题,不断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为区内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洛阳市通过BT(建设-移交)模式、土地收益封闭使用等方式,今年以来完成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资56.7亿元,同比增长近50%;新乡市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路、水、电、通讯等八大建设工程,截至5月底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7.9亿元,同比增长44.6%;沈丘县产业集聚区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区内集中布局的造纸网生产企业提供科研、质检、培训、职工公寓等多功能配套服务;民权县产业集聚区投资5080万元建设了国家级制冷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城县、长葛县、尉氏县产业集聚区积极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孵化中心,配套建设了标准厂房、办公楼、职工餐厅、职工宿舍,切实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是各地创造出许多成功经验。在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地不等不靠、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造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解决了不少发展难题。大部分产业集聚区采用了BT、BOT(建设-经营-移交)等模式,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新县产业集聚区在支持入驻企业建设职工公寓等生活服务设施的同时,将区内的村庄就近迁并,引导村民建设租赁房,既解决了搬迁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又解决了区内职工的住宿问题。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将标准厂房建设与项目入驻结合,通过引进香港至尚投资公司和深圳富隆特体育用品公司合资建设10栋4层标准厂房,着力打造以体育用品生产为主的轻工业创业园,有效提高了土地投资强度。项城市将产业集聚区所在的8个村庄整合为一个办事处,由产业集聚区代管。全省许多产业集聚区通过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办公、一条龙服务”、“全程代办制”、“项目手续集中办结制”、“一站式、一费制”、“职能部门派驻制”等服务模式,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投资环境。
六是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特别是一些原来比较困难的传统农业县也都取得了突破,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柘城产业集聚区依靠旧城改造突破投入瓶颈,全方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筑巢引凤”,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金刚石制造产业链和纺织服装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吸纳了大量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力带动了城市建设和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81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18家,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硅材料、精细化工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前5个月完成销售收入24.7亿元、税收882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7.9%和46.3%,县域工业实力明显增强。遂平县产业集聚区成功引进了徐福记公司、众品食业公司、思念公司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从种植(养殖)到加工再到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吸纳就业1.2万人,促进了“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清丰县产业集聚区突出培育食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投资10亿元的大用肉鸡、投资2.5亿元的雨润200万头生猪分割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国内家具行业50强的南方家具公司、青岛华兰家具公司、成都家私公司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前5个月区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利税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和43.7%,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当前产业集聚区及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观摩情况看,部分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还不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多数县域产业集聚区还不具备有效推进项目建设的经济管理权限与条件。一些地方运用市场手段解决发展难题的能力不足,创新发展机制的意识还不强。如,在土地利用方面,不善于盘活存量土地;在融资方面,不善于利用市场化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在管理体制方面,不善于立足实际、大胆创新。
二是土地利用粗放和项目质量不高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产业集聚区多层标准厂房较少,有的产业集聚区存在项目建设预留土地过多、闲置时间过长的问题,投资强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有待加强。有的产业集聚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轻视质量,甚至有国家严格控制的“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项目入驻。
三是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亟待提高。一些产业集聚区未严格按照规划分区进行产业布局,项目简单集中摆放,不注重产业配套集聚,既不利于资源集约利用,也难以形成产业集群。部分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定位不准确,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四是产城融合互动发展不够。一些产业集聚区对产城融合互动的内涵理解不准确,产业项目布局较少,商业性房地产项目比重过大。一些产业集聚区与现有城区衔接不够,道路、供排水管网、配套变电站、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滞后。一些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缺乏配套的基本生活设施,难以满足项目入驻和企业生产需要。
五是招商引资理念需进一步提升。当前,招商引资工作突出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一些地方缺乏长远考虑,招商成本过高,影响后续发展能力;二是一些地方把握经济发展全局能力不足,计较眼前得失,在引进重大项目上不舍得投入,难以在激烈的引资竞争中胜出;三是一些地方缺乏招商经验和主动性,不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简单压价,恶性竞争,不仅增加了招商引资成本,而且影响了项目尽快落地。
按照省委、省政府全年工作部署,结合当前产业集聚区及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全省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要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抓紧理顺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按照统一、精简、灵活、高效的原则设置管理机构,尽可能使产业集聚区与行政区在管辖范围、机构设置和干部任职上实现“合一”。针对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本着及时有效、成熟即发的原则,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如,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机制、投融资机制,积极研究通过设立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等方式,加强土地整治,解决建设用地问题;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切实加强投融资、中小企业担保、土地储备等三个平台建设。
二是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切实把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招商引资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关键举措,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新思路,更加注重选择性招商、产业链招商、区域招商、对口招商和战略合作。充分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交通区位、资源、人才等各方面的条件,找准优势,发挥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围绕主导产业,选择产业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加强区域性招商,力争达到引进一个龙头项目、带动一批配套企业的效果。做到科学招商,既要对重大项目加大优惠力度,也要避免不计成本引进一般性甚至是低水平项目。
三是进一步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切实把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建设高潮。将重大产业项目全部纳入联审联批范围,加快项目审批进度,着力做好土地、环保、规划选址等手续办理工作,尽快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明确项目建设节点,倒排工期,确保尽快建成投产,新增一批生产能力。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国家投资重点,抓紧谋划一批事关我省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项目。
四是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把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坚强保障,尽快完善促进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年内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共享共用原则,抓紧完成原材料供应、多层标准厂房、物流配送、商务办公和职工公寓、公租房等基本生产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检验检测、信息网络、职业培训、环保监测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尽快使公共设施与产业发展相配套。
五是进一步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节能减排。切实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必设门槛,在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土地指标有限的情况下,要树立长远发展意识,改变粗放用地的模式,重点抓好土地整治、挖潜置换和节约集约利用。严格项目准入,单位能耗不达标、规划环评不符合要求、环境容量不能保证、治污设施不落实的企业和项目一律不得入区,区内能耗和环保违法、违规企业要限期整改。
六是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切实把产城融合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完善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配套设施,发展相关服务业。把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规划与县城规划衔接,通过建设城市社区解决被征地农民居住问题。通过产业的聚集带动人口就业,以人口聚集带动城市发展壮大,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七是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各项政策的要求,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的先进经验,通过抓各类先进典型,促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创新发展。完善激励机制,按照《河南省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考核晋级实施办法》明确的门槛标准、发展目标和考核办法,加快形成综合考核、竞赛晋级、政策挂钩、动态调整的管理模式。省将选取在产业集群发展、三个平台建设、招商引资、机制创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源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产业集聚区作为阶段性先进典型,组织各县(市)学习交流,相互借鉴;对少数发展缓慢的产业集聚区,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给予通报批评或黄牌警告,并组织省监察、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进行联合调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对执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不力、影响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依照有关规定对所在县(市)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对到今年年底仍无起色的,收回省里各项奖补资金,调减其下一年度的用地指标、环境容量等。
附件:2010年全省第一次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排序表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七月三十日
附件:
2010年全省第一次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排序表
名 次 | 省 辖 市 |
第一组 | |
1 | 新乡市 |
2 | 焦作市 |
3 | 鹤壁市 |
4 | 安阳市 |
5 | 济源市 |
6 | 濮阳市 |
第二组 | |
1 | 洛阳市 |
2 | 许昌市 |
3 | 郑州市 |
4 | 平顶山市 |
5 | 三门峡市 |
6 | 南阳市 |
第三组 | |
1 | 漯河市 |
2 | 开封市 |
3 | 商丘市 |
4 | 周口市 |
5 | 信阳市 |
6 | 驻马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