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2011〕46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2011—2020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豫政〔2011〕46号 发布时间 2011年05月20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
(2011—2020年)的通知

豫政〔2011〕46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大学于1912年建校,始名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继清华大学(1911年建校)之后,承担海外预备留学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过程中,以河南大学的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以及水利、财经、畜牧等学科为基础组建了一批高等学校,为我省和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建校近百年来,河南大学努力践行高等教育使命,先后培养了以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邓拓、杨廷宝、赵九章、姚雪垠、周而复、马可、梁光烈等为代表的近四十万名各类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2012年是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为进一步推进河南大学高水平建设,省政府在充分咨询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2011—2020年)》(简称《振兴计划》),现予印发。

  实施《振兴计划》,加快河南大学建设,对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相关市、各有关部门及河南大学要按照《振兴计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调配合,完善落实措施,确保《振兴计划》顺利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

(2011—2020年)

  河南大学始建于1912年,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河南及中华文明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河南大学将迎来百周年校庆。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需要,推动河南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2011—2020年)》。

  一、振兴河南大学的重要意义和基础条件

  (一)振兴河南大学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目前,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建设中原经济区,努力使我省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既是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实现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高等学校肩负不可替代的责任。河南大学是我省创办最早、享有盛誉和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加速河南大学的振兴,引领和带动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技术和人才支持,对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二)振兴河南大学是提升河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为落实这一方针,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国家将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这为中西部地方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推动中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河南大学作为百年名校,通过提前谋划,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加快振兴,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可以在新一轮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中进一步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水平和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三)振兴河南大学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河南大学于1912年建校,始名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继清华学校(1911年,现清华大学)之后,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基地之一。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河南大学植根中原文化沃土,努力践行高等教育使命。20世纪40年代成为当时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河南大学的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以及水利、财经、畜牧、兽医等学科、专业或独立建校或并入其他高校,为我省和中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河南大学虽然数易其名、几度变迁,但办学兴校、培育英才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先后培养了以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邓拓、杨廷宝、赵九章、姚雪垠、周而复、马可、梁光烈等为代表的近四十万名各类人才,在河南大学校友中有院士、学部委员72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近150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河南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建设,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协议,河南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2年是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加快河南大学建设,实现百年名校振兴,打造高等教育品牌,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振兴河南大学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纲要》、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和河南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有利时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发挥优势,全面推进学校建设,继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和科技、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强力推进下,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入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中西部高等学校行列,并以此为基础,继续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扩大社会影响,进入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主要办学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内高校先进水平,建成国内著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百年名校振兴计划的实施必须坚持“一条主线、两大突破、五大战略”的工作思路: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主线,努力实现河南大学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中原崛起能力的重大突破,确立质量立校、学科强校、人才兴校、开放带动、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实现百年名校全面振兴。

  河南大学2011—2020年的具体发展目标是:

  人才培养发展目标。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定本科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研究生、留学生规模。同时,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学科建设发展目标。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努力实现学科的高层次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建成若干个国家重点学科、“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一级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性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继续增长,布局更加合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置更加符合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

  科学研究发展目标。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大幅增加。建设期内,获得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和发明专利;获批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师资队伍发展目标。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着力培养和引进院士、兼职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中原学者、河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等,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国际化教育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努力提高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在巩固现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建成河南大学国际学院(郑州)。在国际物流、汽车、软件、金融等领域与世界知名高校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实质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三)主要任务。为确保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必须以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学科振兴、师资队伍攀登、服务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办学等五大工程为抓手,坚持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

  1.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通过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专业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实现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

  适应国家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突出传统优势学科特色,建设一批高水平特色专业。稳定本科生规模,逐步扩大研究生规模,不断提高保送研究生比例,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2.实施学科振兴工程。继续贯彻文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建设方针,加强地理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生命科学、教育学、体育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建设,力争使其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或培育学科;加强哲学、法学、新闻学、艺术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建筑学、医学、药学等学科建设,使其成为省重点一级学科,并尽快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采取特殊措施,加强艺术学科、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打造高层次艺术、体育人才培养基地。

  认真实施《河南大学2008—2015年省部共建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建设逆境生物学与低产区农业、新材料与新能源、智能信息技术、环境健康与环境医学等四个科技创新平台,以及黄河学、区域发展与中部崛起、公民素质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等三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加强河南大学省部共建学科平台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科技创新平台的衔接,力争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有较大突破。

  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基础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整合优质学科资源,着力建设物流、汽车工程、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动力、农学、社会学等学科,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努力构建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3.实施师资队伍攀登工程。实施杰出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着力延揽和造就以院士为代表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高层管理人才。

  实施学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依托重点科研机构,建设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形成稳定的科研群体,重点建设一批优秀学术团队,带动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人才后备梯队快速成长。

  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后备梯队培育计划,重点扶持一批40岁以下、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攻读博士学位或学习交流,逐步增加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教师比例。

  4.实施服务社会发展工程。加快建设植物逆境生物学、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光伏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数字区域模拟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学科支撑平台,使其成为引领我省相关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量。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河南省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升级换代需求,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大力加强节能减阻添加剂、作物抗逆与改良、无机离子交换树脂、环境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产学研结合,与企业、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建设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民航局合作研发航空气象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和中国数字地球系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胜利油田合作应用纳米石油增注剂,提高石油开采效率;与河南省高水平医院开展合作,提升河南医疗技术和医学研究水平;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平能化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为现代企业技术升级、新产品研发提供有力支持;深化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关系,着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挖掘河南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开封市共同打造宋文化研究中心;发挥中原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院等咨询机构的作用,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发挥河南大学在高等教育区域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发挥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优势,为我省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咨询服务,积极推动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

  5.实施对外开放办学工程。积极营造有利于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环境,不断拓宽对外交流渠道,重点支持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提高河南大学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的能力,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有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的国际化水平。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快河南大学国际学院(郑州)建设步伐,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竞争,提高国际合作办学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继续深化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合作关系,建立良性持久的合作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培训以及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设立学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资助学生出国(境)学习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境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扩大留学生规模,优化留学生培养结构。

  三、振兴河南大学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政府领导下,建立以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郑州市政府、开封市政府、河南大学等单位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振兴河南大学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振兴计划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确立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将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省重点高校,将其建设和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学校按照“211工程”建设目标、优势学科按照“985工程”创新平台的标准进行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河南大学进入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中西部高校行列。

  (三)多渠道筹措振兴经费。完善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体制,较大幅度增加振兴经费投入。省政府发挥投资主体作用,按照“211工程”建设目标,安排河南大学振兴专项资金,确保生均经费逐步增长。积极争取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努力获得教育部省部共建经费投入。

  河南大学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动面向社会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鼓励教师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横向研究课题,努力争取科研经费支持。创新财务管理体制,开源节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发展改革委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项目上给予支持。

  省教育厅要在试办研究生院、申报国家重点学科、分配学位点授权审核指标、扩大省重点学科资助范围、增加生均经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省科技厅要在院士遴选、中原学者选拔以及国家重大科研奖项申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河南大学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和重大科技专项申报等方面予以倾斜。

  省财政厅在安排使用各类支持高校发展资金时要对河南大学予以倾斜,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支持河南大学申请中央资金支持。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要按照“211工程”高校标准,核定河南大学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在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中,按照驻郑高校标准核定绩效工资;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申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和建设中给予政策倾斜。

  郑州市政府、开封市政府要在河南大学新校区建设、国际学院建设以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学校发展创造条件。

  河南大学是振兴计划的主要实施者,要结合学校实际,科学谋划发展,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和关键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

  (五)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和开展改革试点。认真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河南大学协议》,全面实施《河南大学2008—2015年省部共建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创造条件,支持河南大学试办研究生院。支持河南大学国际学院建设和发展,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支持河南大学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落实《河南大学章程》,建立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