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

产业园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2008年以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积极推动各类产业园区(包括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及各类专业园区)集群、集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结构升级的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同时,产业园区也是全省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的重点区域,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由于我省产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部分园区还存在主导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完善、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园区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能源资源产出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关键抓手,是完善园区产业链条、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发改环资[2012]765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产业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河南省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财政厅2014年10月10日 河南省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发改环资[2012]765号)等精神,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制订我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一)总体要求。紧密结合产业园区产业基础、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和环境状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布局优化、产业成链、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统筹产业园区空间及产业布局,构建共生耦合产业链,推进企业间废弃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提升公共设施平台共享能力,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二)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循环化改造,实现产业园区的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大幅度上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基本实现废水、废渣“零排放”。到2016年,培育20个左右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凝练推广一批适合省情的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模式,为各类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转型发展提供示范;到2018年,所有国家级产业园区和50%以上的省级产业集聚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初步建成循环型产业园区。二、主要任务重点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现有各类产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一)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实现空间布局合理化。按照 “三规合一”(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精准对接)的基本要求,根据各产业园区的比较优势、物质流和产业关联性,对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再优化,形成若干企业间配套紧密、产业关联度高、基础设施通用性强的专业园区或板块经济。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建设“静脉”产业园,推进城镇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餐厨废弃物等低值废弃物集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在开发强度较大、建设用地相对紧张的产业园区,加快实施“腾笼换鸟”,及时搬迁或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产业、企业,鼓励闲置厂房、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实现资源要素的节约集约利用。(二)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最优化。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引进和建设一批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企业间、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的核心项目,以及污染物“零排放”系统的构建项目。以化工、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要合理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实现物质利用效益最大化。以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要通过产业链式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以冶金、建材、纺织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要推广绿色低碳生产工艺技术,加快产品升级改造,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三)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和资源全过程高效利用,到2018年,产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开展产业园区公共性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或清洁能源供热锅炉,达不到条件的,要建设洁净煤集中供热锅炉。到2017年,基本取消产业集聚区内分散燃煤锅炉。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冷热水汽四联供、低温水源热泵等先进节能技术,鼓励企业间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水的分级利用,扩大雨水综合利用,完善中水回用管网,建设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到2018年,产业集聚区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水循环利用率提高30%以上。(四)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实现污染治理集中化。推进产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共建共用,提升污染物排放监测监控能力,开展污泥及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行污染物集中治理。引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行环保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效率。加快建立环评快速审批机制、监测考核体系、污染事故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环境友好的管理体系。到2018年,产业集聚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主要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五)完善提升公用平台,实现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对各类产业园区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建筑、环保、物流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循环化改造,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推进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三、推进计划(一)制定工作方案。各省辖市发展改革、财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地区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提出本地区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重点任务、改造计划、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列出拟实施循环化改造的产业园区名单、主要改造内容和时间节点。省直管县(市)发展改革、财政局会同本县(市)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直接编制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各地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于2014年11月28日前报送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二)编制实施方案。列入各省辖市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的产业园区,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改环资[2012]765号附件《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方案编制指南》,编制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围绕产业园区物质流分析,明确循环化改造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拟建设的重点支撑项目。各类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由各地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并批复实施,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6年版)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报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备案。(三)组织实施改造。各地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要细化年度工作任务,落实目标责任,稳步推进实施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本地区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情况报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在各地组织开展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基础上,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在各地上报的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或实施方案中,每年选择5~8家产业基础好、特色鲜明、改造潜力大、示范价值高的园区开展示范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模式。对列入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的园区,依照《河南省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及项目建设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版)》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园区可在适当位置标示“河南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对符合申报国家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相关要求的园区,优先向国家予以推荐,争取中央财政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四)开展考核验收。实施期内,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目标任务达到实施方案预期目标90%以上、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达到实施方案设定目标的,由园区管理机构通过当地省辖市和直管县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提出考核验收申请。国家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由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进行初步验收后,报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验收。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由各地发展改委、财政局进行初步验收后,报请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验收。其他循环化改造园区由各地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组织考核验收。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做好全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各项具体工作,省财政厅负责落实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财政配套支持政策。各地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支持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所辖区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将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专家组,组织开展实施方案编制培训,对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撑。(二)创新改造模式。培育和扶持一批循环经济专业化服务公司,鼓励其通过合同管理方式,为产业园区和企业提供废物管理外包式、“嵌入式”服务,与产业园区和企业生产流程有效对接。鼓励产业园区创新环境服务模式,推行污染治理特许经营模式,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社会化。鼓励产业园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进产业园区及企业节能减排改造。推动产业园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创新,促进企业内部“小循环”、产业园区“中循环”与社会“大循环”的有机衔接,发挥循环经济整体效益。(三)完善支持政策。列入各类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的关键补链项目(主要包括产业链链接或延伸、物料闭路循环、能量梯级利用、废物“零排放”等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污染物集中防治及升级改造、废物交换平台、生产型服务业循环化改造等项目),优先推荐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优先安排省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安排的节能减排资金要重点向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倾斜,政府各类创新投入要重点向产业园区倾斜,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精神,每年从各地编制的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中筛选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向金融机构推荐,组织园区管理机构与金融机构开展项目打捆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绿色贷款、信用贷款等多元化信贷支持。(四)做好宣传推广。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组织开展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绩效评估,对于工作开展较好的产业园区,总结凝练出先进模式并进行宣传推广,对成效特别突出的,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申报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各地要加强循环化改造跟踪调研,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并报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组织示范推广。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