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系列解读一:智能化改造 让融合发展更有力


    目前,世界主要工业强国都在大力推进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如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我国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等一系列战略计划,并且将智能制造列为主攻方向,希望借此在新一轮技术创新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以推进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既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主动顺应,也是我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建立两化融合标准体系

    攻坚重点:分行业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开展智能制造水平评价,持续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对标工作,引导企业以贯标对标为抓手,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为重点的智能化改造,推广精益制造和柔性生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承担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探索实施服务券制度对贯标企业给予支持。每年对照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别推动百企贯标、千企对标,到2020年贯标企业达到500家、对标企业达到5000家;在贯标对标基础上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到2018年达到500家、2020年达到1000家。

    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攻坚重点:完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评价指南,在食品、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流程型制造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家居等离散型制造行业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综合解决方案。开展“智能制造进百企”系列活动,组建河南省智能制造研究院,探索建设“河南省智能制造标准验证工作平台”。重点企业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省财政对其智能化改造项目按照软硬件投资的8%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每年滚动培育50个智能工厂、100个智能车间。

    推动“机器换人”

    攻坚重点:实施“双十百千”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在机械、汽车等10个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重点行业领域和10个特色装备园区,推动百家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千台机器人(数控机床),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危险作业领域机器人(数控机床)示范应用。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省财政按照整机购置或租赁费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开展数控机床、机器人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每年滚动支持200家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2000台机器人(数控机床)。

    发展服务型制造

    攻坚重点:开展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和市级服务型制造培育,每个省辖市围绕主导产业遴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服务型制造培育。开展“服务型制造进百企”系列活动,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制造企业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 服务”转型,汇编推广制造模式创新典型案例。每年滚动培育50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推广十大制造模式创新典型案例。

    推动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攻坚重点:深化国家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开展省级工业云示范,探索发展工业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模式,打造协作共赢的制造业大数据生态环境,构建覆盖制造业重点行业的工业云平台体系。选择有条件的省辖市,创建制造业大数据创新试验区。2017年建设10家左右面向制造企业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云平台和供应链云平台。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平台 专业平台”的工业云平台体系。

培育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攻坚重点:引进和培育航天科工、明匠智能、中机六院等智能制造方案提供企业,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开展“智能化诊断进企业”活动,围绕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化培训、诊断,对优秀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给予支持。滚动培育10家左右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攻坚重点:围绕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引进实施一批新兴领域重大项目,推进洛阳、郑州建设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以市场换技术、换投资、换产业,开展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和应用试点示范,提升关键技术装备以及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组织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与应用对接。到2020年,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打造全国重要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研发一批特色智能化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智能化改造攻坚年度目标

    50个

    培育50个智能工厂、100个智能车间

    50个

    建设50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100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达到100家、对标企业达到1000家

    100个

    培育100个智能工厂、200个智能车间

    100个

    建设100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200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达到200家、对标企业达到2000家

    200个

    培育200个智能工厂、500个智能车间

    200个

    建设200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500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达到500家、对标企业达到5000家


    【典型案例】森源重工:从卖装备到卖服务

    河南森源重工是省内专用汽车产品生产资质最多、产品种类最全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也是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后起之秀,产品已形成工程、环卫、电动三大系列。森源重工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价值链的互联互通、协同运行,培育出商砼配送第三方物流和智能环卫PPP服务提供商等运营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6月3日,长葛市大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市场化运营正式启动,森源重工旗下的森源环境科技公司正式接管了大周镇的环卫服务。不同于一般的环卫用工承包,森源环境科技还负责提供环卫所需的大型设备、车辆、垃圾箱等全套设施。在此之前,森源重工已在环卫领域深耕细作,形成了道路清扫、洒水保洁、垃圾收转运和市政养护4大系列的智能化环卫装备体系60余种产品,能全面满足从垃圾分类到收集转运、处理的运作需求。

    “我们用无人机监测清扫效果;垃圾转运车前后都有摄像头,可以实时记录地面和区域作业状况;环卫工人配智能手机,上下班按一下,不用监督打卡;车和人都与系统平台连接,管理人员随时可以查看作业地点和现场……”森源环境科技公司负责人说,如今森源环卫车辆搭上“互联网 ”快车,打造出国内一流的智慧环卫云平台,通过云服务平台及手机APP,可实现业务、设备及人员的远程管理和监控,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森源重工的工程车辆板块转型之路则迈得更快。他们充分利用车辆制造技术优势和装备优势,组建了森源现代物流运输公司,专门从事商品混凝土运输、泵送及汽车起重机吊装出租运营业务,在全国混凝土行业率先创立了“第三方物流”的新型商业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现已拥有各种工程车辆2000多台(套)、员工3000多人,不仅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泵送等服务,还可以提供包括人、车、管理等在内的一体化混凝土物流解决方案,帮助优化混凝土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目前,已与国内外众多大中型混凝土企业及建筑商形成了合作关系,成为全国混凝土行业最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

    森源重工总经理陈西山说,下一步,公司将抢抓国家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机遇,以“装备 运营”为双业务核心,形成以智能平台、增值服务、解决方案、金融服务为支撑的一体化综合运营体系,积极创新商业模式,以制造业带动服务业,以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拉长产业链价值链,实现更好转型升级。


    【领导访谈】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孟西林: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信息物理系统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持续演进,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日益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确定为主攻方向,其突出特点就是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我省制造业发展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并存的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很不平衡,一些突出问题还需要解决,尤其是制造企业对新常态下智能化改造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投资意愿不强,政府引导扶持力度不够,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顺应信息化和互联网潮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推动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然选择。

    省委、省政府把智能化改造作为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充分说明了对智能制造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和对标诊断为基础,促进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二是以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为方向,发挥好试点示范引领、推广、带动作用,让试点示范企业成为方向和榜样;三是以智能装备和工业云平台为支撑,夯实智能制造“硬”和“软”两个基础;四是以制造业“双创”为动力,加快培育一批“双创”平台和基地,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新载体。总之,我们要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企业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网络经济强省提供坚强支撑。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