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2019〕7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10001-01-2019-00046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河南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9年03月01日
标  题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豫政〔2019〕7号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20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南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豫政〔2019〕7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打好三大攻坚战、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各地、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砥砺前行,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完成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另行下达。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9年3月1日

  河南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推进“四个着力”,持续打好“四张牌”,深入开展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进、好”态势,“三个同步”“三个高于”的目标顺利实现,较好完成了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8055.86亿元,增长7.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664.89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45.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货物进出口总值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71%、比2017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顺利完成,全省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61微克,同比下降1.6%;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6.6%。脱贫攻坚成效明显,121.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较好完成年初确定的十二件重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缓、稳中存忧,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内需增长持续放缓,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消费增长仍受到较大制约;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依然偏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机构等创新资源不足;实体经济面临困难较多,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环保欠账快速显性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监管标准等方面仍面临隐性壁垒;重点领域风险压力较大,金融、企业债务、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深入开展三大攻坚战,持续推进“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继续保持“三个同步”“三个高于”,生产总值增长7%—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0%左右和10%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绿色发展取得新提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3%,境外直接投资增长10%,营商环境在全国评价的排序前移2位以上,在全省18个省辖市开展营商环境预评价。共享发展取得新进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落实总体要求、实现2019年预期目标,要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落实到位,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处理好四个重大关系:从“形”与“势”的统一中审视全局,坚定必胜信心;从“危”与“机”的转换中抢抓机遇,赢得发展主动;从“供”与“需”的重构中深化改革,培育壮大优势;从“稳”与“进”的把握中迎难而上,保持战略定力。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统筹推进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强化政策统筹协调,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充分估计全省发展面临的各类风险挑战,坚持“稳”字当头,把补短板、扩内需、强实体结合起来,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扩大有效投资。落实国家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政策措施,有序推进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重点领域8000个、总投资7.2万亿的重大项目实施,抓好省级910个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强力推进重大工程。建成郑万高铁、郑阜高铁和蒙华铁路河南段,加快郑州南站枢纽和三洋铁路河南段等项目建设,推动郑州机场三期北货运区工程、郑济高铁濮阳至济南段、京雄商高铁河南段、商丘和安阳支线机场等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加快推进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前期工作,实施高速公路“双千工程”。实施“四水同治”,抓好1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建成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完成主体填筑,完善工程供水价格机制。争取开工叶县盐穴储气库和滨海—商丘天然气管线等项目,加快青电入豫工程建设,建成鄂安沧濮阳支线、濮阳文23储气库一期工程和6座区域性LNG(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中心主体工程等能源项目。建成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加快推进5.4万套青年人才公寓建设,实施省科技馆等社会领域重大工程。二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深入实施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行动,常态发布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清单,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联合投标体等多种方式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梳理政银企对接重大项目清单,合理保障重大项目特别是在建项目正常资金需求。三是加强项目储备。聚焦转型发展、交通、能源、水利、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分近中远期谋划储备补短板项目,形成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

  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放宽文化、教育、体育、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加强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和网购等消费新业态。新建和改造一批生活综合服务中心、街区生活服务集聚中心,推进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协同发展,引导建立线上服务、线下体验紧密结合的消费新模式。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深入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政策举措,切实解决实体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一是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好国家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改进电网成本监管,清理规范转供电加价行为,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清理客货运车辆不合理审批事项,降低物流成本。加强收费项目清单“一张网”建设,健全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二是破解融资难题。利用好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加大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纾困帮扶力度。发布基金设立引导目录,聚焦绿色产业、大数据、乡村振兴等领域设立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实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百千万”行动计划,建立金融支持“白名单”。开展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集中宣讲对接活动。实施民营企业信用融资倍增计划,创新推广“信豫融”应用服务项目,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优惠便利融资服务。三是加强运行保障和企业服务。扎实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度冬保供、电力绿色节能调度等各项工作,加快天然气产供销储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产融、产销、用工、产学研等“四项对接”。

  精准施策稳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对美贸易企业用工监测,针对行业特点做好救济帮扶工作,帮助重点企业稳定工作岗位。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受经贸摩擦影响失业人员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加强农民工返乡情况监测预警,做好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下岗转岗职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竞争力创新力。聚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把制造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12个省定重点产业转型发展专项方案,增创经济发展质量优势。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布局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基地,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一是统筹重点产业转型攻坚。强化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推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攻坚转型,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深入实施“三大改造”,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打造一批万亿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二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减量、绿色、升级”为重点,深入实施钢铁、铝工业、水泥、煤化工、煤电等5个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行动方案,力争全年淘汰、改造煤电机组150万千瓦左右,退出低效电解铝产能40万吨。积极申建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替产业,推动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产业战略转型。三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统筹实施10个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做大做强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尼龙新材料、环保装备和服务、智能装备等5个具有较好基础的产业,培育形成集群优势;培育发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等3个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突破形成局部优势;谋划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5G等2个处于起步阶段的产业,加快形成产业体系。四是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完善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建设10家左右智能化示范园区,推动“龙头 配套”集群发展、“基地 基金”集聚发展、“存量 增量”同步发展,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加快服务业提速升级。制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抓好政策引导、开放协作、平台建设、主体培育等关键环节,推动生产服务集聚化、生活服务便利化、基础服务网络化。一是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物流枢纽和集疏分拨中心,推动物流通道、物流平台、物流园区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冷链、快递、电商、航空等现代物流,加快实施一批国家级、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争创国家首批物流降本增效试点省。二是加快文化旅游业提质扩容。实施旅游转型发展五大提升工程,推动重点景区智慧化、信息化改造,规范发展历史文化科技融合型主题公园,在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手机动漫等领域打造一批优质作品。着力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三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出台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健康养老“十百千”示范工程。积极开展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实施家政服务技能人才提升工程。支持跨境电商、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四是培育壮大服务业发展载体和主体。加快建设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和服务业专业园区,支持和培育一批服务业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和“河南服务”名牌。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建设,重点实施数字经济六大工程,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加快构建以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为引领,以郑州高新区、金水科教园区、云湖智慧城和科学谷为主要支撑的大数据核心区,统筹推进全省18个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培育打造国内一流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加快补齐创新短板。一是汇聚创新资源。落实新一轮部省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成果,在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培育创新引领型“四个一批”、促进“四个融合”等方面争取更多国家资源。实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集群专项,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惠政策覆盖范围。组建河南省大科学中心,启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7—8家。持续推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人才工程,进一步加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和引进。继续办好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人才交流活动,打造河南人才工作品牌。二是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新型显示、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应用,加快关键装备国产化替代。搭建河南省军民融合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双创基地提质升级行动,引导行业骨干企业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三是完善创新机制。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科技攻关多方参与机制,强化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资源整合共享。建立健全以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

  (三)科学精准施策,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科学分类推进,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攻坚合力。

  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监管,持续开展非法集资等专项整治。推动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健全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全面落实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因城施策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购房行为。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产业、教育、水利、交通、电力、就业、生态、健康等扶贫,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统筹做好安置点建设、后续产业帮扶、土地拆旧复垦、社区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推动年底前易地搬迁群众全部入住新居、黄河滩区搬迁群众入住20万人,在黄河滩区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规模化经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坚定不移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系统谋划、标本兼治、科学治理,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大气污染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要求,聚焦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六控”“两散”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持续优化能源结构,落实煤炭消费减量行动计划,加快郑州市、洛阳市主城区煤电机组搬迁淘汰,因地制宜、分步有序推进集中供暖和清洁能源替代,全年完成“双替代”取暖80万户。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深入实施多式联运,大力推广集装箱运输,扎实做好铁路专用线建设、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等重点工作。高标准、高水平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新开工建设25个静脉产业园,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1.1万吨/日。落实绿色发展价格体系,研究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组织创建一批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加强黄河湿地保护和修复。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完成造林249万亩、森林抚育400万亩。

  (四)加快重点改革落地,建立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精准发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全省统一受理系统建设,以政务数据共享解决一批群众、企业办事的堵点难点问题,实现办理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同步实现“互联网 监管”功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探索企业简易注销等新模式。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大幅压减建设用地审批、不动产登记和企业用电、用气等办理时间。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信用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出台实施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案,推动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

  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攻坚。突出抓好“僵尸企业”后续处置,确保6月底前基本处置到位。推动产权结构改革,全面完成各级企业公司制改制,重点实施一批二三级公司混改项目,加快推进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推动组织结构改革,全面完成集团总部职能改革任务,将二三级公司改造为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推进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市场化选聘、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机制,确保9月底前国企改革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全面启动营商环境评价活动,坚持以评促改。加快清理一批违反市场原则、妨碍生产要素流动、影响企业活力的政策文件,废除在工程招标、市场准入、质量认证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政策。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人身权,开展产权保护领域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大力整治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资金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出台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制度文件,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的优良环境。

  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国家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意见,建立健全常态化要素配置调整机制、合理化要素流动机制和市场化要素价格机制。加快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深入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加快碳市场建设,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以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和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为重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天然气、城镇供水、医疗服务、铁路货运等领域垄断环节和公共服务改革。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保障、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等领域信用信息全量归集,建立完善红黑名单管理制度,构建信用联合奖惩大格局。推动信用修复,开展电信网络、生态环保、扶贫脱贫等19个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建设。

  完善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框架。出台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落实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科学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切实把各地工作的着力点引导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

  同时,持续深化财政、金融、科技等领域重点改革。

  (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开放带动改革、倒逼改革,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四路”协同,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推动工作落实。空中丝绸之路:落实河南代表团卢森堡德国俄罗斯21项出访成果和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专项规划,做大做强郑州—卢森堡航空“双枢纽”。陆上丝绸之路:实施“中欧班列(郑州) ”建设工程,打造国家级“运贸一体化”旗舰项目,拓展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业务,完善国际陆港与铁路口岸配套设施,大力开辟国际新线路,推进我省中欧班列创新发展,力争全年开行1300班次以上。网上丝绸之路:制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升级版方案,复制推广“1210模式”,加快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成立海铁联运公司,力争新开至上海、福建、广州等港口海铁联运线路8条以上,全年海铁联运班列开行300班次以上。

  强化开放平台功能。坚持推进“五区”联动,突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龙头作用,促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等五大国家战略平台联动发展,推进政策措施、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信息集成等方面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加快创新制度相互复制推广,形成互动联动格局和优势叠加效应,构建支撑我省未来发展的改革开放创新核心载体。高质量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培育飞机租赁、智能制造、新型显示、航空物流、5G、人工智能等新增长点,实施中国邮政航空邮件处理中心等项目,研究制定促进航空货运增长的专项实施方案,拓网络、强集疏、扩货源。高水平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建设国际化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积极探索申建自由贸易港。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全面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水平,推进国际班列与功能性口岸联动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省辖市申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围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做大投资增量。积极构建全球招商网络,大力推广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股权招商、并购招商等模式,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调服务和回访等工作机制,提高项目投入产出比、税收贡献率和就业带动力。

  加强重点区域经贸产业合作。引导企业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盟、拉美市场开拓力度,布局建设一批覆盖重点国别、重点市场的“海外仓”和转口基地。制定出台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关成果。发挥国际产能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用,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园区建设。

  (六)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更高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构建郑州大都市区协调发展、联动推进和考核机制,加快编制大都市区交通、生态专项规划,加快谋划重大工程项目库,深入推进郑开双创走廊、开港、许港等重点产业带和沿黄生态带建设工程,全面启动郑新、郑焦产业带和焦作市武陟县、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新兴增长中心建设。出台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政策措施,启动编制洛阳都市圈规划,强化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等重要区域中心城市作用,推动四个城镇协同发展区建设。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县城提质发展和小城镇规范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大力推进黄河金三角、大别山革命老区、黄河生态带、汉江经济带、沿淮经济带等合作共建,支持省际边界城市建设区域发展中心,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全面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突出抓好“污”“堵”“脏”“差”四治,促进城市由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质转变。积极打造智慧城市,有序推动城市老旧小区综合功能改造,实施一批供水节水、排水防涝、热力燃气、地下管廊、城市停车场、污水垃圾处理等补短板项目,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转移支付资金、建设用地指标与城镇人口相挂钩机制,全面总结推广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典型经验,全年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200万人以上。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持续推进种养业和绿色食品转型升级,深化“四优四化”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蔬菜、花木、茶叶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全面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态保护区,新发展高标准粮田500万亩,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600亿公斤以上。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16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7个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建设。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面完成农村“三块地”和11个国家级、18个省级农村产权改革试点任务,抓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推动城市工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和科技人才下乡。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支持发展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实施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推动4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加快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电网、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所有县(市、区)通过农村垃圾治理达标验收,再解决755个贫困村15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八)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把新增财力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互促共进。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落实国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分类指导,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共决及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施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行动。一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开展产教融合城市、学校和企业试点,支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引导特色骨干大学培养专业型高素质人才,推动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发展“互联网 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二是积极推进健康中原建设。加快6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县级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基础能力和重点专科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水平,完成乡村医生全员培训。健全疫苗监管制度,切实保障疫苗质量和安全。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制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推进隋唐洛阳城、宋都古城、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等一批保护开发项目。实施全省文物安全基础保障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办好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文化体育赛事活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制定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资源,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健全按病种收费机制。扩大基层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扩大外出农民工跨省异地就医覆盖范围。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年新开工15万套左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及政策解读,针对社会重大关切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省建设。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关工作。

  附件:河南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